典故說春秋87:“蹇叔哭師”,蹇叔的預判

“蹇叔哭師”是發生在春秋時期的一個典故,內容講述了秦國的大夫蹇叔在自己兒子出征之前,用特殊的方式為他送行的故事。

上回說到,公元前628年,晉文公因病去世,他的兒子晉襄公即位為君,晉襄公上任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處理晉文公的後事,誰料就在出殯的當天,卻發生了一件怪事。

按照晉國的傳統禮制,去世的國君一律都安葬在曲沃的太廟,晉文公當然也不例外,晉襄公讓太卜郭偃算好了良辰吉日,到了出殯那一天,他就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護送著晉文公的靈柩離開絳邑,朝著曲沃方向出發。

眾人沿著官道一路行進,由於是喪事,所以一路上所有人都低頭不語,以此來表達內心的悲痛,可是誰都沒有想到,不知是什麼原因,晉文公的棺槨好端端的突然從裡面忽然發出陣陣奇怪的響動,聲音還非常巨大,連隔著幾十米以外的人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在場的人對於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無不感到驚訝和恐慌,誰也說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甚至有人在心裡猜想該不會是晉文公詐屍了吧。

晉襄公的臉也頓時變了色,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他趕緊叫來了郭偃,讓郭偃立即占卜,看看到底是吉還是兇。

典故說春秋87:“蹇叔哭師”,蹇叔的預判

郭偃也不敢馬虎,他把隨身攜帶的工具一一取出來,放在地上就地開始卜卦,沒用多少時間,郭偃便得出卦辭,他趕緊跑過來唸給晉襄公聽:“有鼠西來,越我垣牆。我有巨梃,一擊三傷。”

晉襄公不解其意,郭偃解釋道:“從目前得出的結果來看,先君棺槨內之所以發生響動,是因為先君有重要的事情想要提醒我們,根據卦辭顯示,先君是想說,近期將會有一幫鼠輩自西而來犯我邊境,我軍只要指揮得當,定能將其擊潰,大獲全勝。”

晉襄公微微皺了皺眉:“自西而來的鼠輩,該會是何人呢?”不等郭偃開口,先軫馬上搶著說:“既然是從西來,那必是秦國無疑。”晉襄公看到旁邊的郭偃也贊成的點了點頭,他的心裡便有了打算。

晉襄公轉身來到晉文公的棺槨之前,虔誠的拜了三拜,然後拱起雙手,向晉文公表示自己已瞭解他的苦心,並且知道該如何對付秦國。

晉襄公身後的大臣們見狀也趕緊上來跪拜,棺槨裡的聲音到這時候才終於停止,一切又恢復了平靜,晉襄公更加相信郭偃的話,當場指派一名心腹暗中前往秦國打探消息。

那麼郭偃的推測是否正確,秦國真的會出兵犯晉國邊境嗎?

應該說郭偃的猜測對了一半,秦國的確有向東出兵的打算,但他的目標卻並不是晉國,而是遠在晉國東面的鄭國,這件事又得從之前的燭之武退敵說起。

那時候秦穆公接受了燭之武的建議,不但取消攻打鄭國的計劃,領兵撤回雍州,臨走時還特意留下杞子、逢孫、楊孫三人留在新鄭附近,幫助鄭國抵禦晉國入侵,但誰都沒想到,正是這三個人,後面引發了一連串的問題。

秦穆公走了之後沒多久,晉文公就以立公子蘭為籌碼,迫使鄭國向晉國屈服了,鄭晉兩國關係又重歸於好,他們和好不要緊,但這樣一來,就使得杞子等三人的地位顯得有些尷尬。

更嚴重的是,那件事過後兩個多月,鄭文公就因病去世,公子蘭順利繼承了君位,是為鄭襄公,鄭襄公因感激晉文公的賞識和提拔,所以上任後一心致力於和晉國搞好關係,對於肩負著抵禦晉軍使命的杞子等人他反而心存芥蒂,不但在他們的周圍駐兵,以協助的名義監視他們的行動,還通過各種手段限制他們在鄭國的活動,這讓杞子他們十分不滿,再加上駐紮在這裡的秦軍大多數都是雍州人,心繫家鄉,杞子等人便開始琢磨著,是否可以給鄭國製造點麻煩,以便於他們能早日離開這裡。

這一天,杞子將逢孫和楊孫三人叫到自己的房中商量這件事,他們之中,以杞子的年齡最大,主意也最多,於是另外兩人都表示他們願意聽從杞子的安排,杞子便向他們說出了自己的計劃:“晉國的國君重耳前幾天剛剛病逝,他的兒子公子驩即位,晉國這時候上上下下都在忙著重耳的喪事,防備肯定鬆懈,我們不如抓住這個機會,告訴主公說我們在鄭國這段時間,已經將鄭國的情況摸了清楚,如果他能趁現在出兵越過晉國來攻打鄭國,一定能將鄭國拿下,到那時我們不僅能夠離開這裡,還因此為秦國立下大功,回去後加官進爵更不在話下,你二人覺得如何。”

典故說春秋87:“蹇叔哭師”,蹇叔的預判

那兩人聽完後都表示十分贊成,於是杞子便說:“既然這樣,那事不宜遲,咱們說幹就幹,我這就給主公寫信。”杞子讓人取來筆墨,不多時便把書信寫好,經檢查無誤後,以他們三人共同的名義交心腹人士立即送往雍州。

那名心腹辦事倒也仔細,輾轉數十日,他便把信安全的交到了秦穆公手中,秦穆公看過之後,也不免有些心動,於是就把蹇叔和百里奚等人叫來商議。

蹇叔和百里奚從秦穆公口中得知了事情的經過,兩個人馬上做出同樣的反應,對於杞子所提的事情堅決表示反對,他們給出的共同理由是:“秦國去鄭數千餘里,消息閉塞,情況難以掌握,中間還隔著一個晉國,萬一我軍深入,遭到晉鄭兩國前後夾擊,那我軍必敗無疑。”

秦穆公對於他們的態度有些不滿,皺了皺眉說:“二位愛卿何故如此膽怯,當年重耳在任時,晉國方能稱霸一時,如今重耳已死,晉國早已是強弩之末,何況晉國上下現在都在為重耳喪事所累,哪有精力用兵,此時正是滅鄭的最佳時機。”

這次百里奚搶在了蹇叔前面,他力勸秦穆公說:“主公單憑杞子等人一封書信就要引軍犯險,未免太過草率,臣以為如果主公真有出兵打算,那就該多派一些精細之人,到晉國和鄭國仔細瞭解情況,等確定有可乘之機時,才可用兵。”

秦穆公瞪了百里奚一眼,以此來表示他對百里奚這種畏首畏尾行為的反感,緊接著他說:“兵貴神速,如果按照相國的建議,一來一回必定會耽誤很多時間,不僅會貽誤戰機,還很有可能引起晉國或者鄭國察覺,到那時情況將更為不妙,此事寡人已經下定決心,你二人不必再多言。”

典故說春秋87:“蹇叔哭師”,蹇叔的預判

蹇叔和百里奚無奈,只有聽從秦穆公的命令,秦穆公馬上給杞子寫了一封回信,暗中與他約定攻鄭的事情,又傳令給白乙丙和西乞術等人,讓他們立即整頓軍馬,籌措糧草,十日之後在雍州東門集結,準備發兵鄭國。

到了出兵的這一天,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三位將領帶著部隊早早來到了城門之外,各軍嚴陣以待,煞是威武,不多時,秦穆公也領著國中大小官吏緩緩到來,為即將出發的將士們送行。

秦穆公來到陣前,在左右護衛的簇擁之下,站在高處嗓音洪亮的對眾軍做臨陣前的訓話,無非是些讓他們用心作戰,回來後定有封賞等勉勵的話語,但即便是這樣,眾將士們聽著也很受鼓舞。

但是讓秦穆公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時候竟有一個突發情況出現,他最倚重的左膀右臂,蹇叔和百里奚兩人忽然之間也來到陣前,對著三軍將士放聲痛哭起來,哭的場面還十分的悽慘。

大戰在即,居然發生這種事,無論是誰心裡當然都不好受,秦穆公氣的一跺腳,幾步來到蹇叔面前衝他們吼道:“二位都是國家的重臣,我軍即將面臨大仗,你們卻在此擾亂軍心,究竟是何道理?”

蹇叔擦了一把眼淚說:“我們哪敢擾亂軍心,我只是一想到我那苦命的兒子孟明,今日一別只怕再無相見之日,一時動情,所以才忍不住在看他最後一眼時為他哭幾聲。”

這話不說還罷,說完秦穆公簡直恨不能將蹇叔和百里奚二人當場治罪,但念在他兩人畢竟是朝中的重臣,又立下的許多功勞,只能強壓下怒火,帶著嘲諷的語調對他們說:“愛卿早就已經過了古稀之年,就算見不到孟明,那也是上蒼的旨意,有什麼可哭的。”

蹇叔明白秦穆公已經是鐵了心要攻打鄭國,只好悄悄來到孟明身邊對他說:“主公對我們恩重如山,就算我兒為國捐軀也在所不惜,但我還是要提醒你,你這一番出征,鄭國方面並不足為慮,但你們務必要提防晉國,在晉國北面有一山名為崤山,周文王就曾在那裡用兵,我料定晉國人必然會在那裡伏擊你們,你們經過時千萬要當心。”

典故說春秋87:“蹇叔哭師”,蹇叔的預判

孟明重重的點了點頭對他的父親說:“請父親大人放心,孩兒我都記住了。”聽了這話,蹇叔心裡多少有了些安慰,孟明、白乙丙、西乞術也按著既定計劃就帶著部隊向東出發了。

這便是發生在秦國的“蹇叔苦師”的典故。

就在孟明等人離開雍州後不久,蹇叔又找到百里奚囑咐他說:“他們此去定會遭遇晉軍伏擊,凶多吉少,倘若上天開恩,還能給他們留條活路,那他們一定會從黃河逃回,弟可派人早作準備。”百里奚表示明白,並把蹇叔的話牢牢記在了心裡。

孟明等人走了月餘,來到了周都洛邑,孟明傳令三軍:“此處乃天子之地,我等雖有軍務在身,不能前去拜見,但也絕不可失禮。”於是他下令所有的將士無論官銜品級,一律免冠下車,步行前進。

誰知部隊剛過周都都門,前哨部隊的一些士兵自恃驍勇,為顯示自己的能耐,很快便一躍跳上戰車,後面的人有樣學樣,都爭搶著往車上跳,前後共有三百多輛戰車皆是如此。

洛邑城上站著一位公子,名叫王孫滿,他恰好看到了這一幕,回去後他就對周襄王說:“秦軍出兵伐鄭,過我北門,雖然兵多將廣,但必敗無疑。”

周襄王問其緣故,王孫滿自信的說:“禮乃用兵之基礎,秦軍過天子北門時,雖然下馬免冠,但很快又跳了上去,可見秦人並非真正敬重天子,而僅僅是做表面功夫,向他們這種狂傲不羈無視禮節之人,在戰場上定會疏忽大意,缺少謀略,所以一定會打敗仗。”

王孫滿的判斷是否正確,日後自有分曉,這裡先說孟明等人過了洛邑之後,來到了鄭國境內的滑邑。

那麼他們此次攻打鄭國是否能夠順利,鄭國方面會有怎樣的應對,接下來又發生了哪些事情?

下一期的春秋典故:“厲兵秣馬”將會為您揭曉答案,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