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指环王”在中国吃瘪,受热捧的印度电影为何突然不灵了

最近一两年,印度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格外火爆。

从《摔跤吧!爸爸》去年在华创造近13亿票房开始,印度电影仿佛一夜之间就成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香饽饽。今年上映的《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线》,也都赢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

然而,最近正在上映的印度本土票房冠军《巴霍巴利王2》,却在中国吃了瘪……

印度本土神作在中国不神了

经历“国产低分电影霸屏五一档”的尴尬后,印度电影《巴霍巴利王2:终结》在国内上映。

“印度指环王”在中国吃瘪,受热捧的印度电影为何突然不灵了

《巴霍巴利王》和《巴霍巴利王2》是印度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系列电影,不仅打破印度本土影史票房纪录,在北美上映也是打破此前被印度电影《季风婚宴》保持了15年的北美票房记录。全球票房已超过160亿卢比(约17.6亿人民币),是第一部票房过100亿卢比的印度电影。

同时《巴霍巴利王》系列电影也是印度电影史上耗资最大的电影,两部制作成本将近50亿卢比(约4.7亿人民币)。

《巴霍巴利王》系列电影的故事取材于印度最古老的历史名著《摩诃婆罗多》,电影讲述了印度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阿玛兰德拉·巴霍巴利(帕拉巴斯饰)和巴拉迪瓦(拉纳·达格巴帝饰),为争夺摩喜施末底王国王位继承权,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

“印度指环王”在中国吃瘪,受热捧的印度电影为何突然不灵了

被称为“印度指环王”的史诗电影《巴霍巴利王2》获得IMDb 9.3分、烂番茄新鲜度100%的高口碑,2017年在印度和北美都赢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这股强劲的势头却没能延续到中国。

《巴霍巴利王2》5月4日登陆国内院线,截止到截稿,一周获得票房6900万。而2016年暑期(当时印度片还没有在中国掀起热潮)在国内上映的《巴霍巴利王》总票房仅750万。《巴霍巴利王2》的豆瓣评分为7.0,一个及格却不优秀的分数,甚至还低于《《巴霍巴利王》的7.3分。

相较于此前大火的《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等电影,《巴霍巴利王2》的票房和口碑都称不上惊喜。

“印度指环王”在中国吃瘪,受热捧的印度电影为何突然不灵了

一言不合就尬舞,不对中国观众胃口?

去年5月,《摔跤吧!爸爸》成为当时的现象级电影,不仅带火了印度片,更是令阿米尔·汗被中国观众熟知。一年后的5月,《巴霍巴利王2》的表现显得有点尴尬。

没有了阿米尔·汗的标签,没有了大力的宣传造势,也没有了社交网络的口口相传,这部传统概念里的“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的印度片,似乎并不符合中国观众的口味。

网友评价这部电影脑洞开挂,剧情狗血、风格浮夸、特效欠奉、人设流弊,但只要接受这样的设定后,可以把它当作一部将近3个小时的喜剧来看。

“印度指环王”在中国吃瘪,受热捧的印度电影为何突然不灵了

有人说,《巴霍巴利王》系列在中国反响平平,是因为带有宗教性质并以印度神话作为背景的作品非常本土化,这类作品对于中国人来说很难产生共鸣。

而像《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都是聚焦男权社会下的女性话题,描述女性为自己争取命运自主权并赢得尊严的故事。《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则表达了平凡生活中穿越种族的普世大爱。《起跑线》更是直戳中国家长同样面对的“学区房”、“名校难进”、“望子成龙”等教育痛点。

几乎都是用最简单浅显的故事以“印式幽默”的方式讲述社会大问题从而引发观众思考,很符合当下绝大多数中国观众的观影趣味。

“印度指环王”在中国吃瘪,受热捧的印度电影为何突然不灵了

《摔跤吧!爸爸》可以说是一个很重要节点,一个刷新了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认知的节点。它让中国观众认识到原来印度也有“类型片”,并不是只有歌舞片。当然,这是对于大众层面而言的。

除了“宝莱坞”,印度还有好多“坞”

《摔跤吧爸爸》之后,印度电影陆陆续续走进中国市场,然而对大多数中国观众来说,比起欧美电影、日韩电影,印度电影仍然是比较陌生的存在,认知也并不完整。

很多人都知道印度有个与“好莱坞”听起来差不多的“宝莱坞”,以为所有印度片都诞生于宝莱坞,但实则并非如此。

“印度指环王”在中国吃瘪,受热捧的印度电影为何突然不灵了

印度是一个多种族、多语言的国家,几乎每个邦都有自己的语言,而每种语言差不多都有相应的电影产业,这也是印度电影年产量是全球之最的一个重要原因(印度每年出产1500-2000部电影,使用超过20种语言,有时候一部电影为了照顾更多观众要制作好几种语言版本)。

全印度大概有15个规模较大的工业体系,以及5大制片公司。

除了以印地语为主的宝莱坞(Bollywood)之外,还有以泰卢固语为主的托莱坞(Tollywood)、以泰米尔语为主的考莱坞(Kollywood),以及不太知名的以马拉雅姆语为主的莫莱坞(Mollywood)和以坎那达语为主的桑达坞(Sandalwood)。

宝莱坞有“三汗天王”:阿米尔·汗、沙鲁克·汗、萨尔曼·汗,他们都是印度国宝级演员。

“印度指环王”在中国吃瘪,受热捧的印度电影为何突然不灵了

被中国观众喜爱的印度佳作《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等这类现实题材的影片都是宝莱坞出品。因为以印地语为主所以流行于北印度地区,也被称为“北印度电影”。

而以其他语言为主的托莱坞、考莱坞、莫莱坞、桑达坞出产的电影则都属于“南印度电影”。

南印度电影往往场面宏大、色彩华丽、动作浮夸、歌舞丰富、脑洞大开……一部电影常常包含爱情、动作、战争等多种元素。于此同时,因为南印度地区是印度的软件中心,所以南印度电影里往往有更多的特效制作。

“印度指环王”在中国吃瘪,受热捧的印度电影为何突然不灵了

南印度电影在印度本土有很大的影响力,托莱坞的作品《巴霍巴利王》系列电影就是典型的代表作。其导演S·S·拉贾穆里也是南印度的重量级导演,他的作品在印度都取得不俗的口碑和票房。

“走肾”还是“走心”,中国观众用脚投票

南印度电影的模式有点类似于好莱坞的超级英雄大片,主角往往是“全民偶像”,全程也几乎完全处于high的状态,受众群是印度的大部分男性。

不同于南印度电影“走肾”的模式,北印度电影玩的是“走心”,核心以批判为主,平铺直述的用略显做作的煽情手法和套路讲故事,受众群比较全民。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想high想走肾不如直接去看一部制作精良的好莱坞大片来得爽快,而且中国本土大片也不少,不缺大场面与5毛钱、1块钱特效,缺的是好故事。而北印度电影刚好通过中国电影市场的发酵,深得中国观众心。

“印度指环王”在中国吃瘪,受热捧的印度电影为何突然不灵了

据知,今年至少还有2部印度电影《护垫侠》和《厕所英雄》要在国内上映,具体时间还不得而知。

《护垫侠》,目前豆瓣评分8.0,根据Twinkle Khanna所著传记《The Legend Of Lakshmi Prasad》改编,原型是印度企业家Arunachalam Muruganantham,他发明了低成本的卫生巾生产机,为印度农村的经期卫生观念带来变革。

《厕所英雄》,目前豆瓣评分7.4,同样改编自真人真事,探讨印度农村家庭普遍没有厕所,妇女必须在野外如厕的现象。讲述女主角担任教师,嫁给男主角后,发现家中没有厕所,和男主角“闹离婚”,还来了一场革命。

“印度指环王”在中国吃瘪,受热捧的印度电影为何突然不灵了

这两部电影也都是为印度女性发声的“社会片”,虽然题材新颖,但类型相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印度片在中国的票房呈下滑状态,观众似乎已产生审美疲劳。它们能否再次引爆国内市场、创造佳绩?有待市场检验,暂不置评。

印度片常有,而现象级不常有。期待印度类型片再出佳作的同时,更期待现象级印度歌舞片的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