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孩子學習永不衰竭的核動力

興趣是孩子學習永不衰竭的核動力

【曾奇峰專欄】

興趣是孩子學習永不衰竭的核動力

但電話心理諮詢也有長處,如方便、及時、經濟,即使有交流渠道少這一缺點,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以是它的優點之一,因為彼此只通過聲音交流,自然會放鬆一些、開放一些,這對交流當然有利。相互陌生的求助者與助人者隔山隔水,被一根電話線連在一起,談著不便為他人所知的話,想想都覺得內心充滿溫暖。

當時,一位在武漢上大二的男生打進電話,說他現在狀態很不好,很想努力學習,但一拿起書本就煩,學不進去;不看書更煩,覺得虛度了光陰,對不起父母也對不起自己。我問他中學時學得怎樣,他說有父母親督促,而且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得還可以,不像現在這樣學不學都心神難定。

他問我該怎麼辦,我就給他講了一個曾多次講給別人聽的故事:有一個老頭,住在一個廣場邊,廣場上堆滿了廢鐵桶。一群小學生每天上學、放學都經過廣場,都要對那些鐵桶一通拳打腳踢,以此取樂。老頭有心臟病,那些噪音讓他受不了。有一天他攔住那群學生,對他們說,我很喜歡聽你們踢鐵桶的聲音,我想讓你們繼續踢下去,為此我給你們每人每天一元錢。小學生們很高興,踢打鐵桶更加賣力。在他們踢的時候,老頭便找個地方躲了起來。一週後,老頭又攔住那群學生,說我現在經濟狀況不好了,我只能給你們每人每天五角錢了。學生們聽了很不高興,但還是去踢桶,想有點錢總比沒有錢好。又過了一週,老頭又對學生說,我現在經濟狀況更糟了,我不能付給你們踢桶的錢了,但我還是希望你們每天都為我踢一陣子。學生們憤怒地拒絕了。老漢得到了安寧。

這個老漢的確高明,他將小學生們踢桶的動機或者說支持性的力量,不動聲色地從獲得樂趣變成了獲得金錢。獲得樂趣這一點,他是無法控制的,但金錢他可以控制,在小學生們為錢踢桶以後,只要他不給錢了,他們自然就不會踢桶了。

我們每個人一生下來,就天然具有很強的學習慾望。幾歲的小孩成天興高采烈地翻箱倒櫃、亂塗亂畫,那是在做什麼?—那是在做科研、寫文章!如果這些天然的動機一直保持下去,如果一個人總能在興趣支配下學習數理化、政史地等,那他遲早都會成為那一行的傑出人物。因為興趣是學習一切東西永不衰竭的核動力。遺憾的是,很多人的天然動機都被他們的老師或家長偷換了,也就是說,從為了樂趣學習變成為了老師、家長甚至考試學習。這類的學生一上大學,離家離得遠了,父母管不著了,老師管得鬆了,考試也不再那麼重要了,簡單地說,學習的動力沒有了,就會像那群踢桶得不到錢的小學生一樣,不願意再學習了。

不僅如此,如果我們不努力學習而能心安理得,那也還不算最壞的結果。更壞的是,老師、家長的壓力變成了我們自己對自己的壓力,內心衝突由此產生:一方面,如果去學習,那是順從了他人的願望,自己會顯得不那麼獨立,在青春期,獨立的願望是很強烈的;另一方面,如果我們不學習,理性告訴我們,這樣做可能對自己不利。所以不管怎樣,都不可能有內心寧靜。

聽完我的話,這位男生說要好好想一想。

接完電話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個三歲左右的男孩在路燈下玩沙,神情專注,興致勃勃。旁邊靜靜地站著一位少婦,當然是他母親了。我心想,如果他的母親用棍子逼著他玩沙,他還會玩得那麼開心嗎?

答案只有一個:不會。

興趣是孩子學習永不衰竭的核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