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寺佛教典故《十無盡藏》

:

十無盡藏

:

﹝出華嚴經﹞

藏者,含攝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薩於華嚴會上,為諸菩薩演說,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門,成就無上菩提,饒益一切眾生。以其各能含攝無盡法海,故皆名為無盡藏也。(菩薩,梵語具雲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情。梵語菩提,華言道。)

[一、信藏],謂菩薩淨信堅固,解諸法空,心不退轉,生如來家,增長信解,聞持一切佛法,為眾生說,皆令信解,是名信藏。

華嚴寺佛教典故《十無盡藏》

華嚴寺佛教典故《十無盡藏》

[二、戒藏],謂菩薩奉持三世諸佛無盡淨戒,具足圓滿,無所毀犯。念諸眾生顛倒破戒,我成菩提,說真實法,令離顛倒,同得此戒,是名戒藏。(三世者,過去、現在、未來也。)

[三、慚藏],謂菩薩憶念過去,不知慚天,於諸眷屬,備造眾惡;今為諸佛所知,而生於慚。是故發露懺悔,修行梵行,證得菩提,為諸眾生說真實法,令修於慚,是名慚藏。

[四、愧藏],謂菩薩自愧往昔,及諸眾生,於五欲境,具行惡法,感垢穢身;今為諸佛所知,而生於愧,是故發露懺悔,修行梵行,速成菩提,為諸眾生說真實法,令修於愧,是名愧藏。(五欲者,色慾、聲欲、香欲、味欲、觸欲也。)

華嚴寺佛教典故《十無盡藏》

華嚴寺佛教典故《十無盡藏》

[五、聞藏],謂菩薩聞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故於諸佛、菩薩、緣覺、聲聞出現入滅,皆悉能知;念諸眾生,無有多聞,不能了知此一切法,我當持多聞藏,證得菩提,為眾生說,是名聞藏。(世間法,即三界中之法;出世間法,即諸佛聖賢之法也。)

[六、施藏],謂菩薩稟性仁慈,常行十施,無有一念悔恨之心,亦不求於果報,但為利益法界眾生,是名施藏。(十施者,分減施、竭盡施、內施、外施、內外施、一切施、過去施、未來施、現在施、究竟施也。)

[七、慧藏],謂菩薩智慧具足,了知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皆從業報諸行因緣所造,悉是虛假,無有堅固;欲令眾生知其實性,廣為宣說,是名慧藏。

華嚴寺佛教典故《十無盡藏》

華嚴寺佛教典故《十無盡藏》

[八、念藏],謂菩薩舍離痴惑,得具足念,能憶知一生乃至無量百千生成住壞空,一劫乃至無數劫一切諸佛出世,各說諸佛名號、授記、修多羅等、十二分經,及眾會根性等,盡能記憶,是名念藏。(成、住、壞、空者,即四中劫之名。合此四中劫為一大劫。劫,梵語具雲劫波,華言分別時節。梵語修多羅,華言契經。十二分經者,一契經、二重頌、三諷頌、四因緣、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論議、十自說、十一方廣、十二授記也。)

[九、持藏],謂菩薩具大威力,於諸佛所,說修多羅法,文句義理,一生受持,乃至無數生受持;及諸佛名號、劫數、授記、修多羅等,無量無盡,皆能受持,無有忘失,是名持藏。

[十、辯藏],謂菩薩具大辯才,廣為眾生演說諸法,或說一品法,乃至無數品法,或一日說,乃至無數劫說。劫數可盡,一文一句,義理難盡。隨眾生根,皆令滿足,是名辯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