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有哪些徵兆?

史文廣

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病率逐年升高。但是大腸癌的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或者症狀不典型,與腸炎,痢疾,腸結核,消化不良等疾病有時候難以鑑別。大腸癌有以下臨床表現:

血便或者黑便

大腸癌的組織壞死脫落,小血管破裂出血。結腸癌常表現為黑便,如果是出現速度快,直腸或者乙狀結腸癌出血,可表現為鮮血便。



大便習慣改變

可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大便不成型,腹瀉,便秘,或者腹瀉與便秘相交替。還有的情況,表現為大便變細。



腹部不適

可表現為腹脹,腹痛,腹部摸到腫塊,特別是右下腹摸到包塊,常見於升結腸癌。

全身症狀

長期慢性失血可表現為貧血,頭暈,氣促。長期的消耗,可出現體重減輕,消瘦等營養併發症。



由於早期很難發現大腸癌,建議50以上的人群定期接受腸鏡檢查,高危人群需要更早的接受腸鏡檢查。

如何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與高脂飲食,吸菸飲酒,長期吃紅肉,肥胖以及缺乏運動有關係。

所以建議清淡飲食,多吃新鮮水果,戒菸戒酒,適量運動,保持體型。


普外科曾醫生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大腸癌,又稱結直腸癌,是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統稱。雖然,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正以每年5%的速度攀升。在一些東部沿海城市,發病率更是接近西方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超越胃癌成了消化道第一大惡性腫瘤。

大腸癌一經發現大多都到了晚期!

大腸癌有哪些警戒信號 ?

1.體重突然減輕。

2.原因不明的貧血。

3.腹脹、腹痛、消化不良、食慾減退。

4.腹部包塊。

5.糞便帶血(或出現黑便)及有下墜感。

6.糞便內有膿血或黏液血絲。

7.排便習慣改變,便頻或腹瀉便秘交替。

8.經久不愈的肛門潰瘍、持續性的肛門疼痛。

9.糞便形狀改變、變細、變扁。

10.腸鏡檢查發現有結腸多發息肉或乳頭狀腺瘤。

早期識別現大腸癌有3招!

識破大腸癌第一招之:年齡上的區別。痔瘡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身上,而大腸癌多數是發生在中年人的身上,40~60歲人群是易發人群。如果您屬於這個年齡段,而且還發現大便出血,就要及時檢查,排除大腸癌。

識破大腸癌第二招之:觀察大便及出血顏色。大腸癌患者與痔瘡患者都會出現大便便血的情況,雖然都會出現便血,但是便血的顏色是不一樣的。痔瘡患者便血顏色為血色鮮紅,與糞便不相混合,血液多數隨大便排出後滴下。而大腸癌患者出現便血的顏色較暗,多是混在大便裡面,在腸癌的晚期,還會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比如以前的排便習慣是一天一次,現在可能是一天十幾次。

識破大腸癌第三招之:肛門指檢。大部分的痔瘡與大腸癌都是發生在手指可以觸摸的部位,因為肛門指檢是一種有效的檢查大腸癌的一種方法。如果手指觸摸到一些凸起的小粒則是痔瘡。如果觸到腸內有菜花狀的硬塊,或邊緣隆起、中央凹陷的潰瘍,就要高度懷疑是腸癌了。檢查後,指套上沾有血液、膿液的,也是腸癌的特徵性表現。

哪些情況屬於大腸癌的癌前病變?

大腸癌癌前病變指與結腸癌發生密切相關的病理變化,包括結直腸腺瘤、腺瘤病和炎症性腸病相關異型增生等。新近命名的傳統鋸齒狀腺瘤和廣基鋸齒狀腺瘤/息肉等鋸齒狀病變也屬於癌前病變的範疇。

1.結直腸腺瘤

腺瘤可分為管狀腺瘤、管狀絨毛狀腺瘤及絨毛狀腺瘤,其中以絨毛狀腺瘤癌變率最高,管狀腺瘤最低。大多數的結腸癌經由腺瘤—腺癌途徑形成,該病變過程時間較長,一般為5~10年,甚至更長。

2.進展期腺瘤

指滿足以下任何一條或多條標準的腺瘤:①直徑大於10毫米。②含有絨毛成分。③有重度異型增生或高級別上皮內瘤變。

3.炎症性腸病相關異型增生

炎症性腸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結腸癌總髮病率為3.7%,潰瘍性結腸炎癌變發生率的高低與病程長短有關,其10年結腸癌累積發病率為2%,20年為8%,30年為18%。

4.鋸齒狀病變

指一組以上皮鋸齒狀結構為特徵的病變,包括增生性息肉、傳統鋸齒狀腺瘤和廣基鋸齒狀腺瘤/息肉。一般認為增生性息肉不具有惡變潛能。



百科名醫

  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它的發生與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大腸慢性炎症、大腸腺瘤、遺傳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蟲病、盆腔放射、環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鉬)、吸菸等有關。那麼,患上大腸癌會有哪些徵兆呢?

  大腸癌早期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有自覺不適、消化不良、大便潛血等症狀。但以下徵兆要引起高度重視:

  2.便血。通常表現為便中帶暗紅色血,且持續出現並逐漸增多,但往往被人們誤認為是痔瘡。大腸癌的便血,是持續性、少量並有黏液的,患者通常會便意頻繁,但不是每次都會排便。而長時間的出血甚至會導致貧血症狀發生。

  3.腹瀉、便秘交替發生。由於腫瘤處於腸道內,尤其是對於靠近肛門的患者來說,腸道狹窄,糞便不易通過,容易便秘,排出的糞便也較細,並且會有排不盡的感覺。同時,大腸為了促進糞便的排洩,會增加運動頻率,導致腹瀉。此時糞便通常呈水性,且有血液,排完後還有糞便殘留的感覺。

  4.腹痛。與排便相關的腹部不適或隱痛。腸腔狹窄糞便通過受阻會導致陣發性的疼痛,多見於晚期,此時腹部會形成包塊,或腸形可見,且伴有腸梗阻的表現。


家庭醫生在線

人的大腸全長約1.5米,包括盲腸、結腸、直腸和肛管四部分。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電解質和少量維生素。大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又以發生在結腸的癌症為多。

那麼大腸癌有沒有徵兆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

①大便習慣改變。正常人大便一般1天1~2次,排便順暢,大便成形。如果沒有任何明顯誘因的情況下,大便次數明顯增加,持續時間長,這往往是結腸癌的早期表現,但是因為沒有特異性,需要做相關檢查,排除腫瘤。

②大便性狀改變。正常的大便較乾燥成形,粗細均勻,有一定粘性。如果經常性出現腹瀉/便秘、大便帶血/膿/粘液,也要儘早做結腸鏡檢查,排除腫瘤的發生。

大腸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誤診,所以我建議如果出現反覆發作的腸道不適症狀,請儘早做結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



大腸癌雖然病因至今不是很明確,但是結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以及直系親屬中有患大腸癌的人群發病率是明顯高於普通人群的。那麼怎樣積極預防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①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主要包括少食動物脂肪或內臟以及刺激性和淹燻食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以及粗纖維食物。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避免糞便中的毒素過多吸收。還要適當運動、減肥,提高機體抵抗力。

③高度重視癌前病變。很多癌症都有自己的癌前病變,大腸癌也不例外。比如腸息肉病、重度潰瘍性結腸炎、結腸腺瘤等疾病都有可能轉化為癌症。


毛醫生在線

你好,我是一名胃腸外科臨床醫生,近些年來我國結直腸癌患者呈高發的趨勢,但是由於大腸癌早期往往沒有特殊症狀,體檢篩檢率普遍較低,往往發現腫瘤後已經處於中晚期,這也是大腸癌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



大腸癌早期症狀往往不明顯,容易被誤診,往往與急慢性胃腸炎,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痢疾等相混淆。提高大腸癌的早期診斷率,必須加強對大腸癌早期信號的宣傳重視,提高患者大腸癌的警惕性。



1、大便帶鮮血,往往與痔瘡症狀相似,容易混淆,必要時可行肛門鏡,排除痔瘡的可能。

2、間斷性或者持續性粘液,膿血便,有排不盡感覺,肛門下墜的患者。 需要重視,建議查電子腸鏡檢查,排除病變可能。

3、大便習慣改變,排便次數增多,大便帶黏液等性質異常,便秘、腹瀉交替等症狀,需要重視,建議查腸鏡。

4、大便形狀變細、變扁或有溝槽等現象。

5、糞便常規檢查可見多次或持續隱血,伴有貧血患者需要重視。

6、伴有持續性下腹部不適、脹痛或者隱痛不適,無明顯原因的腹部腫塊,近期內體重明顯減輕的患者。




胃腸健康科普ZZPO

大腸癌為我國六大癌之一,發病率高。以直腸癌為最多見,大部分為腺癌。中年以上發病較高,但由於飲食結構的改變,偏於高脂、高蛋白,故青年人患結腸癌的趨勢有所增高。

直腸癌 在大腸惡性腫瘤中佔一半以上,其早期先兆症狀乃不明顯,但便血是直腸癌較早先兆,即使癌腫還較小亦可出現。

結腸癌 早期最先出現的自覺症為腹脹或間歇性的腹隱痛(痛點固定)及大便習慣改變。

癌前潛病

1.大腸腺瘤(患大腸腺瘤或大腸癌直系家屬者) 

2.結腸息肉(有遺傳性息肉病的家庭成員40~50%癌變率)

 

3.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從起病10年後10~20%癌變率) 

4.血吸蟲性腸炎(癌變幾率不高)

早期徵兆:

1,大便習慣改變 不明原因的大便習慣改變,主要為大便次數增加,極少數為便秘。

2.大便性質改變 大便由時稀到帶少量粘液再到挾血或隱血,是結腸癌由早期到晚期的發展徵兆,大便時有少量條狀粘液粘附,尤為直腸癌警號。

3.腹脹、腹痛 為升結腸、橫結腸(右側結腸癌)的信號。因為這些部位離肛門較遠,對肛門的刺激不大,主要為腹脹和時感隱痛。

預防措施:

1,調節食譜 應少食高脂食物及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2清腸防瘀 為避免瘀毒留滯,應多食纖維素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儘量減短毒素在腸管的停留時間,以減少毒素的吸收。3不食含亞硝酸胺類食物及黴變食物。


百世樂活

大腸癌分為結腸癌和直腸癌,結直腸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病人對於便血、大便習慣等症狀未引起重視,易被忽視。

結腸癌早期表現

1.排便習慣及糞便性狀的改變

常常是最早出現的症狀,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糞便帶有血、粘液或膿液。

2.腹痛

表現為腹部定位不明確的持續性隱痛,有時僅表現為腹脹或腹部不適感。

3.全身表現

由於慢性失血、毒素吸收等原因,早期病人可出現貧血、消瘦、低熱、乏力等表現。晚期可出現黃疸、腹水等表現。

4.腹部包塊

腫塊大多比較堅硬,可有一定的活動度,多為腫瘤本身,有時是由於梗阻的糞便導致的。

直腸癌早期表現

排便習慣改變、排便前肛門有下墜感、排便不盡感,大便便血、帶有血、粘液或者膿液等。

1.多吃新鮮蔬菜及纖維性食品,少吃富含動物脂肪及蛋白類食物,適量運動。

2.直腸指檢:是直腸癌最重要的方法,中國70%直腸癌患者能通過直腸指檢觸及。

3.大便潛血實驗:是早期結直腸癌重要的初篩手段。

4.內鏡檢查:內鏡檢查最重要的檢查手段,不僅可在直視下觀察,還可切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神經外科段醫生


lianxiaoqingqing

其實,大腸癌早期並沒有特別明顯的症狀,其還易被誤診為腸炎、痢疾、胃腸潰瘍等消化道疾病。大多數結直腸癌患者在診斷時為中晚期腸癌,而早期診斷的比例卻僅有11.8%。

通常情況下,大腸癌會有哪些徵兆呢?

(1)腹部不適

主要表現為腹脹、腹痛,觸摸腹部可摸到腫塊。若包塊出現於右下腹,一般常見於生結腸癌。

(2)大便習慣發生改變或糞便性狀出現異常

排便次數增多,出現腹瀉、便秘或兩者交替發生的情況,以及糞便變細等。

(3)出現便血或黑便

便血的症狀常易與痔瘡混淆,兩者引起便血是有區別的:直腸癌主要表現為黏液膿血便,血液易與糞便混合,還常伴有肛門墜脹感、排便不盡或裡急後重的感覺;而痔瘡出血一般便完即止,血液不會與糞便相混合。

(4)全身症狀

主要表現為貧血、頭暈等症狀,還可能會出現體重減輕,消瘦等併發症。

由於早期一般較難發現大腸癌,因此建議50以上的人群最好定期接受腸鏡檢查。

而以下高危人群需更早的接受腸鏡檢查,並採取腸癌預防措施

  • 曾患有大腸癌的人群

  • 直系親屬中有患大腸癌的人群

  • 有盆腔放療史的人群

  • 有大腸癌病變者,如大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等患

  • 出現消化道症狀,如便血、出現粘液便或腹痛的人群

那麼,應如何預防大腸癌呢?

大腸癌主要與“三高一低”飲食,吸菸飲酒,長期攝入紅肉以及加工肉製品,肥胖以及缺乏運動有關。

因此,便寶寶建議大家儘量少食用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多攝入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儘量少坐多動,增加運動量,可促進腸道的蠕動,加速腸道有害物質排出體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