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多舛,智者坦然面对|苏轼

  临街有家涮羊肉的,生意挺火,找个位子居然等了有半个小时,看来羊肉的市场确实不小,我忽然想到了苏东坡。

  苏东坡与吃乃至与羊肉的关联是很多的,什么“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羹”都是因他闻名的,而当他被贬惠州之后,一条街一天只有一只羊卖,又不是他这个待罪之人所能买得到的,他只好和杀羊的屠户招呼,把脊骨留给他。在和苏辙的书信中,他不谈别的,专门介绍羊脊骨的吃法,如何炙烤,如何剔肉,让人看着就眼馋,想必他自己吃得也是津津有味。

  他的这种吃法现在很流行,被称为“羊蝎子”火锅。是个城市就会有那么几家,吃起来很费事,我等粗人还是向往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吃个羊蝎子,很担心会不会把自己的嘴唇蹭破。

命运多舛,智者坦然面对|苏轼

  羊肉在当时应该是上等货色,依然与苏轼有关。在他二十岁那年,苏洵带着哥俩进京,来年考试,双双金榜题名,轰动京城。其中苏轼成了事实上的状元,只不过主考欧阳修在判卷的时候,觉得如此之好的文章只可能出自自己的门生曾巩,于是老头避嫌,把状元改成了第二。等拆封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误判,大为惊奇,并坦言:三十年之后,应该没有人能记得住老夫了。那年,苏辙只有十八岁。而在后期的制科殿试当中,苏轼当着仁宗的面,一落笔,洋洋洒洒,分析时事,直击时弊,再经过面试——也就是与皇帝面对面的论辩,虽然他言辞中明显流露出对仁宗怠政的微词,但老皇帝龙心大悦,回去就和皇后交流,说自己为后人找到了两位清平宰相,一个是苏轼,另一个依然是苏辙。

  制科考试,苏轼考上三等(一等、二等皆虚设),再次位列第一,百年大宋获此成绩的之前只有一人,那个文人叫吴育,不过估计只是一个应试高手而已。

命运多舛,智者坦然面对|苏轼

  当时的京城为他哥俩编了一个歌谣“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吃到羊肉被视为身份的象征,一如几十年前的国家户口。他们的文章是范文,他俩考试,别人多半会避开,苏撤当时生病,主考得等他病好之后才开考,你说没理就没理,你说有理就有理。

  那时候的苏东坡大概说什么都不会想到自己会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挑下来的羊脊骨,而他也没有想到,他那同样出众的弟弟也被一贬再贬。在他六十五年的生涯中,仕途起伏,命运多舛,迁徙不断,甘苦难言,任何一个金牌编剧都无法构思,就像他始终是千年唯一一样。

  苏轼,一个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大号的人,他挑战着智慧的极限,他探寻着生命的密码,他岂止是留下来的数千诗文,他最应该影响我们的是他怎么坦然地乃至快乐地面对苦难。

  毕竟天才是永远无法靠近的,但是,生活大家却都要面对。

本文作者为中财论坛会员一孔,原文标题为《从吃谈起——羊肉的由头与苏轼的旷达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