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大撤退,撤退了多少人?

用戶188311124

德軍角度看敦刻爾克奇蹟。

敦刻爾克是奇蹟,毋庸置疑,1940年5月26到6月4日9天內英國總動員,組織861艘船隻投入撤退,付出約200餘艘英國船和17艘法國船代價。


獲得成果是撤走338226名英法比聯軍。其中英軍21.5萬,法軍9萬,比軍3.3萬。

我不討論撤退過程,只看德軍戰略及為何如此做和最後結果。

這一奇蹟撤退,我認為是英法戰術勝利,德國戰略勝利。

德國以一次戰術失利為代價,取得西線整體戰略勝利,縱容撤退對當時德軍而言,不是錯誤決定,相反如德軍冒險在敦刻爾克投入精銳裝甲部隊強攻,最後結果可能會改寫。


眾所周知,坦克快速突擊空地配合是德國閃擊戰基礎,不容有失。

所以從突襲波蘭,到進攻法國,德軍對裝甲突擊部隊,運用都非常慎重,不是大家所想那樣不計代價全力出擊。

敦刻爾克灘頭,德軍面對情況可不如想象中那樣。英法比聯軍雖潰退,可依然保有大量重武器。在構築好防禦體系的方寸之地,配合英國皇家海空軍配合並不好打。

有鑑於此,我們可以認為敦刻爾克就是一個堅固堡壘,如一意孤行,全力進攻就算勝利對於德軍而言也是損失巨大慘勝。


這也是為何德軍裝甲部隊已抵近港口,卻沒有采取進一步行動主因。

很多人都說德軍裝甲部隊遲遲未對敦刻爾克發起攻擊,是二戰希特勒下達的“愚蠢和錯誤”的命令,在我看來恰恰相反。這是希特勒保存珍貴裝甲部隊,並完成歐洲整體戰略勝利重要一步,絕不是戰略失誤。


當時德國戰略目標是什麼?

徹底打敗法國,從這個角度來講,德軍在敦刻爾克採取保守態度實際上是比較正確做法,保留全部有生力量,也為他下一步攻陷巴黎、進而掃清歐洲大陸打下堅實基礎。

德國後續戰略目標是什麼?

戰前德國處於英、法、俄三國戰略包圍中,面臨東、西兩線作戰不利態勢,從軍事上講,分兵作戰是兵家大忌。對德國來說,英國擁有當時最為強大海軍,蘇聯國土遼闊,只有法國稍弱,擊敗法國是控制歐洲大陸前提。所以必須迅速擊敗法國才是最重要的,而縱容敦刻爾克撤退,可以讓他們更快征服法國,為後續戰鬥贏得戰略面優勢。


當時在敦刻爾克,德軍已經將英法兩軍分割成兩部分,即北方英法聯軍主力還有南方法軍本土兵團。

這個時候對德國來說,只有攻陷巴黎,消滅法國本土兵團,才能說是擊敗法國,控制歐洲大陸。而且當時法國已在著手調整防線,佈防索姆河一帶,這個熟悉的地方讓德軍印象深刻。在這種情況下,德軍很難下決心讓裝甲部隊直接進攻敦刻爾克,不僅如此裝甲部隊也不適合攻堅戰。如執意如此,代價巨大。

另外英軍掌握制海權,得到海上炮火支援,德軍海軍完全可忽略不計,空軍也一樣沒有取得完整制空權

這意味著地面部隊行動時,德軍裝甲部隊將沒有多少海空支援。德軍閃電戰兩大基礎,坦克,俯衝轟炸機,在區域戰場全部都受到對手製約。這個仗絕對不好打。

沒有制空權,俯衝轟炸機和步兵支持,讓裝甲部隊獨自攻擊對方陣地,顯然不明智。

所以:暫停的德軍在原地休整後,保留裝甲部隊完全建制的德軍很快南下進攻,以古德里安第19裝甲軍、隆美爾第7裝甲師為先鋒的德軍迅速南下,對法國腹地展開突擊。


此時的英法遠征軍已撤到英國,法國本土兵團勢單力薄,獨木難支很快被突破。法軍索姆河防線失守,閃擊戰再次發威,攻佔巴黎後的德軍,兵鋒直抵瑞士邊境,完成對法軍本土軍團合圍,50萬法軍除少數逃到瑞士,都被全殲。

法國徹底淪陷,整個歐洲在沒有國家可以抵抗德軍閃擊戰,除蘇聯之外。
現在看完我分析的,各位還認為,希特勒做出停止追擊是錯誤的決定嗎??


阿斗不傻

敦刻爾克大撤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戰爭史上的一次奇蹟,因為在沒有多少準備的情況下,英國皇家海軍和民眾自發組織的船隊,從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的9天時間內,英國前後動員了861艘各型船隻投入撤退,約226艘英國船和17艘法國船被擊沉,但是他們從敦刻爾克沙灘上一共撤走了約34萬軍隊,目前史學界認可的具體數字是338226人,其中英軍約21.5萬人,法軍約9萬人,還有比利時軍隊約3.3萬人,另外英法聯軍有約4萬人被俘,2.8萬人死傷。

撤退行動是從5月26日晚上開始,英國海軍部的發電機計劃開始實施,693艘英國船隻和168艘法國、荷蘭和比利時船隻參加了救援行動,但由於時間緊迫,當晚只撤出了先頭部隊1312人。

5月27日,德軍開始轟炸機猛烈轟炸敦刻爾克,潛艇也開始襲擊沿途的軍艦,由於火力過猛,當天只有7669人撤離,由於前兩天撤離情況並不理想,很多人都對撤退計劃表示悲觀,有人甚至感到了絕望。

但是到了5月28日,敦刻爾克突然濃霧瀰漫,德軍無法進行恐襲,大霧一直持續到5月30日,而且英國工兵利用卡車和木板搭建了簡易馬頭,方便了士兵的撤離,5月28日這一天有17804人成功撤離,5月29日全天共撤走了47310人,5月30日則撤出53822人。

5月31日天氣放晴,但是英軍早有準備,有效攔截了德軍的轟炸機群,當天有68014人撤回英國;到了6月1日,戰鬥進入白熱化,英軍和德軍都蒙受了慘重的損失,不過英軍還是成功撤出了64429人。

由於德軍進攻猛烈,6月2日開始救援在晚上進行,當晚只撤出26256人,至此英軍撤離基本完成,6月3日撤出的26175人絕大多數是法軍,到6月4日又撤出約3萬法軍,但是德軍已經攻佔敦刻爾克,擔任後衛的4萬法軍被俘,當晚英國宣佈發電機計劃結束。

可以說,敦刻爾克是一次成功的撤退形容,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個奇蹟,但是有幾點值得注意的是,敦刻爾克並非勝利,頂多算是撤退比較成功的慘敗,此外接近34萬軍隊確實成為後來英軍返回歐洲戰場的生力軍,但英軍和法軍丟棄了幾乎所有的重裝備,就算步槍和機槍也都奇缺,事實上萬一德軍登陸,這些士兵也難以發揮全部戰鬥力,而最終制止德軍海獅計劃的是英國皇家海軍和皇家空軍。

如果真要說敦刻爾克的意義,只能說這次成功的撤退堅定了英國繼續打下去的決心,而在當時那個形勢下,決心有的時候比什麼都重要。


迷彩派軍事

敦刻爾克大撤退,英法聯軍歷史最大規模軍事撤退行動。

1940年,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裝甲洪流的強大攻勢下崩潰,而後聯軍在法國東北部,一個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發電機行動”,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離。

5月19日,英國已經制定撤離計劃,計劃加萊、布倫和敦刻爾克三個港口撤離軍隊,英吉利海峽成為聯軍絕處逢生的惟一希望。

5月20日,德軍主力已經到達英吉利海峽沿岸,英法聯軍40個師被包圍在敦刻爾克地區,三面環敵,戰情十萬火急。但幸運同時令人費解的是古德里安接到命令部隊休整兩天,裹足不前。

5月22日,英法出其不意發動了一次反擊,重創了追擊的德軍。

5月24日,希特勒又不可思議的命令裝甲部隊停止追擊行動。

5月26日晚,“發電機行動”開始,原先預定撤退的三個港口只有敦刻爾克未被德軍佔領。敦刻爾克是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堡,港口吞吐量為當時法國第三,擁有7個大型船隻停靠的深水泊位,4個幹船塢和長8公里的碼頭,並擁有完善的防波堤和凸式碼頭可有效抵禦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當晚英法開始撤退,成功撤離首批後勤部隊1312人,同時開始徵用沿途船隻,甚至通過廣播召喚四處民船,整個撤退先後有各國各式船隻861艘加入撤退行動。

5月27日,德國空軍開始對敦刻爾克地區轟炸,英軍空軍也從本土起飛進行反擊。德空軍損失23架飛機。但此時只有英國海軍用軍艦運輸船員,全天僅撤離7669人。

5月28日,敦刻爾克大霧瀰漫,德國空軍無功而返。此天民船陸續到達,全天撤退了17804人!

5月29日,上午依舊大霧瀰漫,陸上大批法軍和百姓退入敦刻爾克,下午放晴,德軍攻勢也更加猛烈,空軍傾巢出動,地面炮火甚至覆蓋了海灘和航道。但同時更多民船加入運輸,全天撤退47310人,到達每小時撤退2000人的最高記錄。

5月30日,大霧籠罩和戰場硝煙瀰漫,而且英吉利海峽一反往常波濤洶湧,大量船隻可以順利出海運輸,此天撤退53822人。

5月31日,大霧依舊,但下午天空放晴。英法後衛部隊拼死守住防線,遏制德軍的攻勢。此天撤退68014人。

6月1日,天氣完全晴朗,德國空軍和英國空軍全面出動交戰,此天包括4艘滿載官兵的驅逐艦和各式船隻31艘被擊沉,11艘被重創,傷亡慘重,但依然有64429人撤離。

6月2日,為保存英國空軍實力,撤退暫緩到夜間,當晚撤退25256人。

6月3日,當晚亞歷山大和坦南特隨驅逐艦撤離,當晚撤離26175人。

6月4日,德國裝甲攻入市區,後衛4萬法軍部隊來不及撤離被俘。此天撤離26175人,“布卡里”號驅逐艦是最後一艘撤離敦刻爾克的船隻。當天拉齊姆宣佈“發電機行動”結束。

敦刻爾克撤退(甚至可以說是逃亡)共歷時9天,動用了861艘(243艘船隻被德軍擊沉,其中一艘“蘭開斯特里亞號”豪華郵輪被徵為撤退運輸船,在被德軍炸沉死亡至少3500名士兵,比“泰坦尼克號”死亡人數還多)包括漁船、客船、遊輪、救生艇、遊艇等船隻撤退338226人,其中9萬法軍,3.3萬比利時軍隊,21.5萬英軍。(原本德軍大軍壓境,盟軍指揮已不報太大希望,計劃撤離3萬-10萬人最多)

此次大撤退為盟軍反攻保存了大量經過戰爭洗禮的有生力量,同時發掘出了英國名將蒙哥馬利,為法西斯最後送上斷頭臺奠定了基礎,創造了二戰史一個奇蹟。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