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故事(一)——嫁女

传说故事(一)——嫁女

传说故事(一)——嫁女

娥皇,堯長女;女英,堯次女也。舜在側微,四嶽薦之於堯,堯乃妻之二女,以觀厥內。舜居溈汭,二女承事舜,不敢以天子之女故而驕盈怠慢,且敬事舜父並後母,亦不敢慢。舜弟象、妹顆手等甚有婦道。舜既嗣位為天子,立娥皇為後,無子;立女英為妃,生商均。天下稱二妃聰明貞仁。《列女傳》載:舜南巡,崩於蒼梧,二妃從之,死,葬於江湘之間,世稱湘君、湘夫人。

――自明萬曆十九年(1591)《臨汾縣誌》

話說帝堯訪賢,在歷山遇到舜後,對舜很為欣賞,遂把舜作為繼承王位的最佳人選計劃重點加以培養。

帝堯回來後把此事同夫人談了談:“根據我親眼所見,舜是一個很不錯的年輕人,經過培訓鍛鍊,是可以大展鴻圖的。可是,我還想進一步考察他,就是一時想不出很好的辦法。”

夫人想了一想,說:“我倒是有一個辦法,不知行不行得通”。

“什麼辦法?”

“可以把我們的女兒嫁給舜,這樣的話,就可以從內觀察舜的德行。你看這辦法怎麼樣?”

“可以,這倒是一個好辦法。”於是,堯就決定把女兒嫁給舜。

帝堯有兩個女兒,大的叫娥皇,小的叫女英。姐妹兩個都是一表人才,聰明過人,立志非能為民造福的人不嫁,並許願一定要助自己的丈夫成就一番偉業。二女在心裡早對自己將來的丈夫有了個模樣。當帝堯將舜的情況向二女介紹後,二女的心都同時為之一動:“父親選定的人不會有錯的,那一定是個出色的年輕人,如果我能嫁給他就好了”。這樣一想,二女的臉頰就緋紅了。帝堯一見,心想這事有門,可以成了。但是,帝堯隨即又犯了熬煎,自己有兩個女兒,可只有一個舜,該把誰嫁給舜暱?嫁了大女兒,落下小女兒的埋怨,嫁了小女兒,把大女兒留在家裡又不合常理。帝堯就又同夫人商議:“舜人才好,心眼好,又孝順,又和氣,幹活能吃苦,待人很實在,我想把女兒許給他,可把哪個女兒許給他?”

“當然是大女兒娥皇了。”夫人不加思索。

“你不知道剛才的情形,我剛才給女兒們一說,儘管她們都沒表態,但我看出她們都很願意嫁給舜。”

“這可怎麼辦?”夫人也犯了難。

“我這不是同你商議?”

夫妻二人商議了一夜,才想出了一個自認為比較滿意的辦法。第二天,帝堯把兩個女兒叫到身邊:“我知道你們都想嫁給舜,但我也拿不定該把你們誰嫁給他,手心手背都是肉,為了不落你們的埋怨,不讓你們說我偏袒你們哪一個,我決定給你們出一道題,誰做得最好,誰就嫁給舜”。

“快說,什麼題?”二女都有點迫不急待,話一出口,自覺失言,都窘得捂住了臉。

“給你們每人一定的柴,你倆做一樣的飯,誰先做好,誰就嫁過去。”

娥皇做事善於用心,她看只有一點點柴火,弄不好,怕做不熟飯柴就燒完了。她想了想,才動了手。娥皇先擀好面切好菜,預備工作做好後,這才燒火,一切做得很有順序,趕做熟飯柴火還沒用完。帝堯和夫人看了後點點頭。女英可就不一樣了。平時都是娥皇在家裡做飯,女英吃現成的。幹起做飯活來,女英很是手忙腳亂,她一心要勝過姐姐,也不考慮,就先點著火燒起來,這才去擀麵切菜。鍋裡水燒開了,面還沒擀成。眼看柴火要燒完了,她一著急,急忙往鍋裡倒面添菜,鍋還沒開,火燒完了,當然飯也沒做熟。帝堯和夫人在旁看了直笑。

事實擺在面前,可女英一賭氣耍起了賴:“不行,這次不算數,我還要比一次。平時你們老讓姐姐做飯,不讓我做飯,專門出做飯的題,這不明擺著是偏姐姐,存心讓我輸?要比的話,就比納鞋底。這次我要再輸了,你們說怎麼辦就怎麼辦吧”。

帝堯和夫人一聽就知道女英那是真喜歡舜,有心想讓再比一次,可又沒法張嘴答應,就用眼光去徵求大女兒娥皇的意見。

娥皇一向對妹妹寬宏大量,大事小事從不和妹妹計較,也看出了父母的想法,就說:“聽妹妹的吧”。

帝堯笑著讓夫人取來一雙鞋底和兩把繩子:“好吧,那就再比納鞋底,誰先納成,誰就為勝。女英啊,比賽納鞋底可是你提出的,輸了可不能後悔。”

平日裡,女英雖不做飯,可專攻女紅,那是心靈手巧,出手快,做得一手的好針線。娥皇、女英都把長繩剪成短截, 納完一根再紉一根,不到半天功夫,鞋底都納成了。帝堯和夫人把兩隻鞋底拿到手上仔細看,只見女英納得平平展展,又好看又耐實,針線均勻,連線頭都看不見。相比之下,娥皇的鞋底就要遜色一些了。不用說,娥皇、女英的納鞋底比賽,女英勝了。

兩次比賽,娥皇、女英打了個平手。究竟該讓誰嫁給舜?帝堯和夫人一時拿不定主意。眼看訂的吉日一天天的臨近了,出嫁的各種事情都已準備完畢,只是新娘的人選還沒定出來。

人常說,事情就怕有了日子,一有了日子,這時間就過得飛快。帝堯嫁女兒的日子到了,夫妻兩人一籌莫展,兩個女兒都很喜歡舜,但總不能把兩個女兒都嫁給舜吧。夫人說:“乾脆讓兩個女兒同時出發,誰先到歷山誰就嫁給舜。”

“只好這樣了。”帝堯說。

這天,大家送娥皇上了車,卻找不見女英,原來女英已經騎了一頭騾子動身了。女英騎著騾子在半路上等著姐姐的車到了,同姐姐坐的車子一起向歷山趕,她不想在姐姐跟前落下口柄。女英從小沒抓過牲口,她只說那頭騾子又胖又大,保險跑得快,一定能趕在姐姐前頭到達歷山,可她哪裡知道那是一頭快下駒的母騾子呢?

女英心裡著急,一直用鞭子抽打母騾子。車和騾子跟了一截後,騾子就將車落在了後面老遠。女英自認一定會贏姐姐,為自己耍的小聰明高興,打母騾子打得就更兇了,恨不能一下子就趕到歷山。母騾子累得支應不住,趕到了歷山半山坡上,母騾子實在是走不動了,臥在路邊死活不起來,肚子疼得直叫喊,折騰了一會兒,產下了一頭小騾駒。女英乾著急沒辦法,滿頭大汗,直罵騾子沒眼色,生駒也不看時候,氣恨恨地說:“從今往後,再不許生駒!”從那時起,騾子就再不會下駒了。

騾子下了駒走不動了,女英沒辦法,只好徒步向歷山趕。山坡上到處是石子,女英又穿長裙,不時裙子就被腳踩住,一不小心就跌一跤,氣得女英坐在路邊哭了起來。不一會,娥皇坐的馬車就趕上了女英。娥皇見女英坐在路邊哭,就叫女英:“妹妹,坐我的馬車走吧”。並下車把女英拉上馬車。

“不行,這樣不行。”

“怎麼不行?”

“我們兩個坐一輛馬車,那就是同時到,到時誰嫁給舜?”

“好我的妹妹,既然我們兩個都很喜歡舜,為何不能一塊都嫁給舜?那樣,我們姐妹倆不是又可以在一起,永不分開?”

最終,舜和娥皇、女英同時成了親,對兩個妻子沒有長次之序,偏正之分。姐妹兩人齊心協力輔佐舜治理天下。夫妻感情日益深厚,大有相見恨晚之感,彼此幾乎形影不離,只怨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一眨眼的功夫,舜執政後,幾十年就過去了。舜建立了卓越的功勳,他打破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民族部落,把全國分為十二牧,並任命九種官,管理農業、水利、教育、刑法、手工、畜牧、祭祀、文藝等,各樣事業蒸蒸日上。舜知道,自己事業的成功,和兩個妻子的支持是分不開的。為了考察各地牧官的政績,舜經常外出巡視。一百歲時,舜在南方巡察時,不幸病逝在蒼梧。

娥皇、女英二夫人悲痛欲絕,哭死過好幾次,千里迢迢,沿湘水、瀟水而上,溯大小紫荊而下,來到湖南,登上九嶷山舜峰哭祭夫君。那哭聲憂傷悲泣,感天地泣鬼神。開始,二女哭出來的還是淚水,慢慢變成了紅色的血,二女把這血灑在漫山遍野的荊竹上,這荊竹就變成了紅色。以後人稱荊竹為湘妃竹,亦稱斑竹。娥皇、女英哭了三天三夜,淚也哭幹了,心想夫君死了自己活著還有什麼意思,最後雙雙攜手跳入洶湧的湘江,化為湘江的女神。

二女殉情的故事成為忠於愛情的經典絕唱。毛澤東主席《答友人》詩道:

九嶷山上白雲飛,

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聲千滴淚,

紅霞萬朵百重衣。

◆ ◆ ◆ ◆ ◆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 > 添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