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戰國時代,成為幕府將軍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槐--等待春天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先了解幕府將軍的概念。

幕府將軍的正式官稱是徵夷大將軍,這一官職始於日本奈良時代,此時的這一官職並非常設,而是公家朝廷每次為了平定地方叛亂和征伐蝦夷人,任命給率兵出征的大將的官職。徵夷大將軍有權自行開府。

十二世紀中葉起,隨著武家勢力的興起,平氏的平清盛和源氏的源賴朝先後建立武家政權。前者建立六波羅政權(以京都六波羅為據點而形成的武家政權),其組織形式寄生於公家朝廷。而後者則於1192年受封徵夷大將軍,在鎌倉開幕建府,自此徵夷大將軍成為了武家政權領袖的固定官職,而鎌倉幕府的建立標誌著日本長達680年的幕府時代就此拉開序幕。就此,幕府成為了武家政權的固定組織架構。

鎌倉幕府第一位幕府將軍源賴朝

日本在這680年間共歷經三個幕府,即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和江戶幕府。

題目中所提到的日本戰國時代的時間跨度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的時間跨度是1467年—1585年(應仁之亂爆發至羽柴秀吉出任關白),第二種說法的時間跨度是1467年—1615年(至大阪夏之陣豐臣氏滅亡結束)。

如果按照第一種說法來看,這一時期只存在室町幕府,儘管本能寺之變的叛將明智光秀脅迫天皇冊封他為徵夷大將軍,但他這個將軍沒當幾天就在賤嶽之戰戰敗後掛掉了,被後世稱之為“三日天下”,當然他出身美濃土歧源氏,也算是源氏子孫;如果按照第二種說法的時間跨度來看,這一時期共經歷了兩個幕府,即室町幕府和江戶幕府。

儘管應仁之亂後室町幕府的威信受到重挫,但要成為室町幕府將軍的先決條件必須是足利氏的子孫,而足利一族本就是河內源氏的嫡系子孫,在開幕的血統要求上沒有問題。

而德川家康自稱源氏後裔才在1603年獲封徵夷大將軍之職,這才開創了

江戶幕府。這是因為自鎌倉幕府以來,武家早已形成了一種根生蒂固的觀念,只有源氏和平氏的後代才能就任徵夷大將軍之職,才有資格開幕。

綜上所述,在戰國時代要想成為幕府將軍,就必須要有至少兩個條件:

1.源氏或者平氏子孫。

2.被天皇冊封徵夷大將軍官職,成為武家政權的領袖(無論是名義上還是實際上)。


彼得堡的肥天鵝

幕府將軍的正式稱謂是徵夷大將軍,在日本歷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軍事職位。1192年至1868年是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將軍的政府稱為“幕府”。

日本最早的幕府是源氏賴朝建立的鎌倉幕府,後來被自己的親家平氏一族的分支平氏北條家在自己死後奪取了幕府的地位,日本人的等級很嚴密,日本古代的名民是沒有姓氏的`日有武士才有姓氏,所以武士集團間流傳著不成文的規矩,只有源平兩系的後裔才可以成為大將軍。

平氏與源氏都是皇族下賜臣籍時賜予的姓氏。與源氏不同的是,源氏一般賜予皇子、皇女、皇孫,而平氏則大多賜予皇孫之後裔,換句話說,源氏在皇族地位上較平氏為高,因此通常認為平氏在家格上是低於源氏的。

在明治時代之前的日本,一直是個身份/血統極為嚴格的社會。沒有血統,就別想幹超越本分的事。第一次打破這個概念的是平清盛/源賴朝,他們讓武士踏入了原本只有公卿能做的朝廷職位,掌握了實際的政權。信長做了第二次突破,他打破了“武士的統領只能是源氏嫡系(足利氏)”的迷思。在信長之前,雖然日本已經陷入“下克上”的混亂戰國時代,但各戰國大名雖然打倒自己原來的主人,為了爭取更多的領土到處征戰,但沒人想過要取代足利將軍而代之,而是要另立傀儡。因為他們從沒想過挑戰從源賴朝以來持續500多年的傳統。但是信長從奪取美濃,啟用“天下布武”印之後,行動就一直線的朝奪取天下前進。他以美濃、尾張、伊勢三國的豐富資源為後盾,把足利義昭抬上將軍寶座當成傀儡,取得了名聲(官位)、權勢(將軍的權力)、財富(大津、堺)、兵器(硝石的貿易管道),在平定周圍的反對勢力,把領土擴張到近畿、越前之後,乾脆廢了將軍義昭。這中間只有短短的7年。而從信長辭退義昭給予的“副將軍”職位來看,他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在舊有幕府的組織框架下追逐自己的夢想。

豐臣秀吉倒是挖空心思尋求開幕成為大將軍,但他的平民出身使得他無法輕易開幕。秀吉先冒充平氏,不成,再認五攝家之一的近衛做乾爹,此後蒙天皇賜姓“豐臣”,才算當上關白(公家朝廷的最高官),終其治世,他都沒有開設幕府,當然也談不上什麼徵夷大將軍,他的政權結構與平清盛類似,是寄生於公家朝廷的官位體系,同時又輔以奉行等役職而運轉的。(NT)


聯合防務

幕府的真相

前言:

縱觀世界歷史,體會人生百態。大夥好久不見,我是明庭刑部承旨,今天又開始為大家開更了!前段時間之所以沒有更新,主要是面臨畢業,在準備論文和考研的各項事宜,以及反思過去一年來自己的歷史價值觀和文風距離,也確實發現了非常多不足的地方,例如太過較真、情緒容易激動等。不過我已經在逐漸改正自己的不足,期待為大夥帶來更多精彩的歷史問答解讀,同時也希望你們多多支持我,因為你們的評論是我的動力(一如既往反對噴子)。

簡介

相信很多人都曾聽說過“幕府將軍”這個名詞,在我們的潛意識裡,他不僅是權力的象徵,更是一種榮譽的體現。自鎌倉幕府建立以來,一直到江戶幕府的衰落,中間六百多年的時間裡,東瀛島國的群雄們為了獲取這個位置,掀起了多少腥風血雨,其動亂無異於中國的亂世。那麼問題來了,梳理過往的史實,為什麼奠定日本一統根基的織田信長沒有創立幕府?為什麼大名鼎鼎的豐臣秀吉也沒有開設幕府?是因為他們的身份不夠嗎?還是因為他們不想呢?我們需要從源頭瞭解。


幕府將軍(shogun),又名徵夷大將軍,原是日本大和朝廷為抵禦東部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高級軍事職位,在戰事結束以後,便由朝廷自動解除。幕府將軍的首次出現是在延歷13年(公元794年),大伴弟麻呂被任命為徵夷大將軍,與其弟坂上田村麻呂一道征討蝦夷,此後這個名號就固定了下來,大伴弟麻呂也被日本人認為是第一代徵夷大將軍。隨著時代的變遷,至12世紀時,徵夷大將軍的地位逐漸被無限放大,轉為所有武士的領袖和總代表的象徵。公元1192年,討伐平氏並重新一統天下的源賴朝,在關東鎌倉開設幕府,以徵夷大將軍的身份治理國家,也正是以此為開端,徵夷大將軍正式成為了全日本最高官職,而非源家人不得擔任此職的意識也被廣泛認同,當然你也要有實力。公元1336年,足利尊氏效仿源賴朝,在京都開設幕府,繼任徵夷大將軍,創立了室町幕府。公元1603年,成功在關原合戰中擊潰豐臣軍的德川家康在江戶開設幕府,史稱江戶幕府或德川幕府,成為了日本歷史上最後一個武家政權。

織田信長有沒有資格開設幕府?

織田信長作為讓日本人重新看到統一希望的大名,其成績是眾人皆知的。自天文二十年(公元1551年)繼任織田家督之位以來,提出“天下布武”的口號,以中國的周文王為榜樣,歷經了桶狹間合戰、布武美濃、三次信長包圍圈、惡戰一向一揆等險惡轉折點,最終於天正十一年(公元1581年)達到全盛,成功統一日本中部。然而如此成功的織田信長卻沒有仿效先輩賴朝公、尊氏公那樣,在安土城開設幕府,反而只是接受了朝廷授予的“右大臣”官位,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沒有資格嗎?

在上述簡介裡,筆者已經明確列出了成為徵夷大將軍的條件,首先必須是武士出身,其次你要是源家人(也可以理解為源氏一脈的傳人)。我們知道,在信長邁出天下布武的腳步時,他就宣稱自己出身平氏一門,希望藉助曾經的名門霸主平清盛為自己貼金。然而關於信長到底是不是平氏一脈,歷任日本史學家爭論不休,就像咱中國史學家爭論建文帝的死活一樣。根據可考史實,織田氏最早起源於“義仲入京”,信濃豪雄源義仲成功擊潰平家軍,並在短時間內進入京都控制了政權。當時生活在京都的平家子嗣有一部分沒有來得及逃離,另一部分又因為年齡太小不適合從軍,被迫隱匿起來。而信長口中的平氏子孫,應該屬於平重盛次子,平資盛的後裔,因為他是被乳母帶到了北國(可能是越後),成為當地一位神官的養子並改姓織田。只不過後來信長又稱自己與藤原氏有聯繫,史實就越來越模糊了。

然而,不管信長是不是平氏後裔,他非源氏的子孫可是板上釘釘的事實,既然不是源家人,那麼就算當上徵夷大將軍的織田信長也不可能獲得全日本武士的支持。沒辦法,日本武士就是認死理。早在之前的建武新政時期,後醍醐天皇曾把自己的兒子護良親王任命為徵夷大將軍,希望藉此對抗日益威脅中央的足利尊氏,只不過現實非常殘酷,本就是源氏出身的足利尊氏不費吹灰之力就收攏了關東所有武士的心,最後迫使後醍醐天皇幽禁了自己兒子。有這種先例擺在那裡,信長沒有想法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織田家的武將裡,也有相當一部分出身於源氏。


另一方面,織田信長那種超乎時代的激進性格,也促使他不會去擔任徵夷大將軍這種已經延續了有一千年歷史的古董官職,從他在擁立足利義昭上洛(就是進入京都的意思,日本京都古稱洛都)的表現就可以看得出。永祿十一年(公元1568年)九月,消滅近畿三好、六角等頑固勢力以後,織田軍進入京都,以足利義昭為核心的室町第15代幕府正式成立。當晚舉行的宴典上,足利義昭非常感激地要把“管領”一職授予信長,要知道在武家政治體系裡,管領是僅次於幕府將軍的高級官職,稱“執事”,具有輔佐將軍處理政務的大權,是標準的二把手,但是信長卻面無表情的婉拒了義昭(《信長公記》曰:“義昭公欲下授管領之職,上總介恐其能未達,遂拒任之。”),這個行為釋放出什麼信息,就不必我多說了吧!其次,除了拒絕管領任命事件,信長還幹了一件全日本大名都不敢幹的事情,那就是“火燒比睿山”,這座日本人心目中守護京都的聖地。連一個佛教聖地都敢燒的第六天魔王,以周文王作為榜樣的奇特大名,信長絕不是甘心受制於傳統束縛的人,因此他自然不會去擔任將軍之職,他要的是要比將軍更強大、更有權力的地位。

為什麼豐臣秀吉沒有開設幕府?

日本戰國最出名的有三個人,分別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繼承曾經的主君信長遺業,將日本重新劃歸一統的豐臣秀吉,地位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天正十三年(公元1585年),豐臣秀吉就被朝廷授予了正一品關白,其後又接過了太政大臣的官位,對於一個出身低賤的武將而言,可以說是位極人臣了。那麼勢力龐大的豐臣秀吉就沒有想過要開設幕府嗎?答案是否定的。性格好張揚的猴子,自然非常期待效法前人開設幕府,建立屬於自己的基業,然而他遇到了信長曾經的事情,那就是出身問題。

可以這麼說,徵夷大將軍的條件裡面,出身問題就踢掉了一大部分有潛力的大名。說起來也奇怪,整個日本戰國二百年時間裡,具備一統天下實力的大名確實不多,而同時又是源氏一脈的大名就更稀少了。據可考可信的史實,這種大名只有一個,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武田信玄。武田氏屬於清和源氏新羅三郎義光(源義光)的後裔。其後,源義光的孫子源信義續任大膳大夫官位,舉家遷到了甲斐武田鄉居住,隨後更名武田氏。這個有武田家譜可以作證,甚至武田家代代相傳的御旗和盾無(義光穿過的鎧甲和紅日藍旗)也是有力證據。

相反,豐臣秀吉低微的出身,是不可能偽造得出源氏家譜的,因為現實就擺在那裡,他母親(大政所,阿仲)也在那裡。豐臣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郎,幼名日吉丸,出生於尾張國愛知縣中村的一個貧苦家庭。其父氏木下彌右衛門,隸屬織田信秀的親兵,後因戰鬥負傷致殘退役。答案已經很明顯了,木下家是下層階級。雖然木下藤吉郎後來得到織田信長的賞識,在墨仵攻略中大放異彩,後來被破格提拔為大名,賞賜近江小谷城作為領地。然而低微的出身,一直都令秀吉非常難過和苦惱。他試過改名(從重臣柴田勝家和丹羽長秀名字中各取一字,改為羽柴秀吉)、把主君的女兒和妻妾都娶進來、接受朝廷賜予的”豐臣“姓氏,藉此提高自身在群臣心目中的地位,然而收效甚微。由於出身問題,自然是不可能擔任徵夷大將軍的官職的了,所以豐臣秀吉只好藉助自己在朝廷的地位,以關白為核心,建立起了獨特的關白幕府,與公方、武方相結合。

結尾

通過上述的解讀,你們應該可以明白成為幕府將軍要具備什麼條件了吧。其實類似於這種問題,只要結合史實,再通過一系列推理,答案自然而然就會出來了,非常簡單。而我們也可以從本文得知,無論要獲取多高的官位,實力永遠是最重要的,哪怕是在今天也一樣。我是明庭刑部承旨,會不定期為各位帶來新鮮有趣的歷史知識。


明庭刑部承旨

幕府大將軍及“徵夷大將軍”最早是非常設官位。後來恆武天皇后人建立的平氏家族與清河天皇后人建立的源氏家族兩家爭霸。源氏家族的源賴朝戰勝平式,是第一任常設的幕府將軍,以後的幕府將軍名義上都是這兩個家族的後代。(名義上的意思就是像劉備,我乃中山靖王后,反正年代久遠了,中山靖王有一百多個子女)日本的天皇是沒有姓的,但姓氏源於天皇,像上面的源氏,是源於天皇的意思,是日本最早的姓氏之一。像加藤、後藤、佐藤的大多源於平安時期的藤遠家族。加上日本可以過繼,大名和武士大多都能追述到天皇的血脈。像豐臣秀吉這樣,出身沒有姓氏的平民就不行了。豐臣秀吉也想過繼源、平兩家,冒充過平氏一段時間,人家不答應。最後過繼另一個大名做兒子,才獲得“關白”位置。德川家族血緣關係與源氏也比較遠,但人家是大名總能扯上關係。



其次要有統一日本的實力,或者說實力超群,沒人敢出頭反對你當幕府將軍。你當上了幕府將軍會斷了其他大名的念想,大家會群起攻之。織田信長夠厲害吧,也不敢開府稱將軍。最後打遍天下了,要“上洛”完成當將軍最後的步驟。結果在“上洛”途中遭到了明智光秀的背叛,慘死在本能寺。

“上洛”是指實力強大的大名,率軍殺到京都控制天皇,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上洛”並不好搞,要小心後路被斷,手下將領造反,離開地盤後其他人搶走你地盤,到了京都還有“三好氏”這樣的地頭蛇和你搗亂,守得住還是個問題。

“上洛”路上其他大名的襲擊,最有名的就是今川義元和織田信長的桶狹間之戰。實力強勁的今川義元和甲斐的武田晴信、相模的北條氏康組成三國聯盟,在無後顧之憂後率軍“上洛”,順道滅了一直都被他打得抬不起頭的織田家。(織田家是室町幕府三管領之首斯波氏的家臣,尾張是斯波家的封地,地理位置重要,今川、武田“上洛”都要先打下這裡。)原本今川義元帶著四萬多兵馬,在當時日本縣、鄉級別的大名來說是非常強大,與之對應的織田家連四千人都難湊齊。加上尾張守護是當時有名的“尾張大傻蛋”織田信長,當時的織田信長看著一點也不靠譜,經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桶狹間一戰織田信長在大雨中奇襲成功,從此走上了開掛人生。從“尾張大傻蛋”變成了“布武天下”的織田信長,最後還是死在了“上洛”的路上。豐臣秀吉倒是“上洛”成功,但血統太差,也沒成幕府將軍。


要成幕府將軍,先要有打遍島國無敵手的實力,再有一絲天皇的血統,最後“上洛”成功得到天皇冊封,成為新的幕府大將軍。


愛讀歷史的大胖子

其實幕府將軍即徵夷大將軍就是個日本朝廷的令外官而已,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但是一般人對此有幾個誤區,我們先來看看這些誤區,再來判斷需要什麼條件:

徵夷大將軍只能由源氏出任

源氏做將軍,平氏做太政大臣,這其實是很扯淡的,僅僅因為平清盛做了太政大臣,源賴朝當了徵夷大將軍,事實真的如此嗎?


非也。

徵夷大將軍從來沒有說只能讓源氏出任,無論是之前的坂上田村麻呂,還是後來的九條賴經、九條賴嗣,宗尊親王、惟康親王、護良親王,都不是源氏出身。

織田信長自稱平家之後,朝廷在三職推任事件時照樣讓他從關白、太政大臣、徵夷大將軍裡挑選,後來江戶幕府德川家絕嗣時,也曾一度有人提出從京都迎接親王出任將軍。



這充分說明了,徵夷大將軍對是否源氏、平氏出身並沒有要求。

源氏為何執著於徵夷大將軍

但是雖然徵夷大將軍對出身氏族沒有要求,那麼為何會有這個誤區呢?主要原因還是清和源氏的確很執著於大將軍之位。

不過與其說源氏執著的是“徵夷大將軍”,倒不如說是執著於“大將軍”,這倒是從源義家開始就有的傳統了。


話說源賴朝在統一天下後的選擇官職時共有如下幾個選項:“徵夷大將軍”、“徵東大將軍”、“徵西大將軍”、“總官”…

徵東大將軍、總官分別是木曾義仲、平宗盛出任過的,源賴朝認為這兩個官名不吉利,徵西大將軍似乎又與實際情況不符合,因此源賴朝便選擇了徵夷大將軍,反正他的關注點只有“大將軍”這三個字,緣由當然則是因為先祖源賴義、源義家曾出任過的鎮守府將軍了。

在源賴朝以後的第二個幕府室町幕府時,幕府制度已經比較成熟,足利尊氏完全沒有必要再重新去建立一個新的統治體系來替代幕府政治。


最後的德川家康,他之所以選擇建立幕府是因為德川家需要偷樑換柱把大名的效忠對象由豐臣家變為德川家,在武家關白政權以外再建立個幕府自然就是一個比較好的幌子,不會引起豐臣大名的反感。

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為什麼不出任徵夷大將軍

有人說織田信長是自稱平氏出身,豐臣秀吉是平民出身,因此不能出任徵夷大將軍,這其實是不對的。

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統治的時期裡,足利義昭仍然是朝廷正式冊封的“徵夷大將軍”,雖然室町幕府滅亡,但是足利義昭的“徵夷大將軍”卻沒有被朝廷解職。

織田信長控制了京畿,卻沒有讓朝廷解職足利義昭的很大原因是信長統治時期日本尚未統一,天下未定變數太多。不解職足利義昭的徵夷大將軍就是織田信長在給自己留退路,留個機會日後還可以與足利義昭和談。

豐臣秀吉雖然統一日本,但是與其說他地位不足以出任徵夷大將軍,倒不如說和徵夷大將軍比起來,他更喜歡關白。一方面此時足利義昭還是那個足利義昭,仍然是徵夷大將軍。另一方面同太政大臣、徵夷大將軍這些很多氏族都出任過的官職比起來,關白從來都是由藤原氏出任,還沒有外姓擔任的先例,就任關白的難度可要比就任徵夷大將軍要難得多了。

戰國時代如何才能當徵夷大將軍

那麼破解了幾個誤區,就來點題回答,在日本戰國時代如何才能出任徵夷大將軍。

PS:明智光秀出任徵夷大將軍是假的。

1.有足夠的實力並控制朝廷

首先,你需要的就是足夠的實力,不一定要有多強,但是必須控制朝廷(參考平家以及木曾義仲)。如果日本朝廷在別人的控制之中的話,你的實力再強也沒用,就別想什麼徵夷大將軍了,老老實實領個朝敵帽子一邊坐著吧。


2.徵夷大將軍一職空缺

同上文所述一樣,徵夷大將軍之職必須要空出來才行。那麼如果此時有人已經是徵夷大將軍了怎麼辦?

沒關係,朝廷在你的控制之中,花點錢運作下就可以了,將那個人解職,改由自己出任。



3.考慮清楚

這個就不是硬性要求了,因為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即便你是徵夷大將軍,也不代表你就一統天下了,天下的武士就都是你的家臣了。

無論是鎌倉幕府還是室町幕府,這些幕府在首腦出任徵夷大將軍以前就已經具備了一個完整的國家行政機構。源賴朝、足利尊氏乾的都是先上車後補票的事,先建立行政、軍事、司法機關,同時與各地武士結成主從關係,而後才慢慢著手謀求大將軍之職。德川家比較特殊,有點例外。

當然,如果你實力不夠的話,那你出任徵夷大將軍就無疑是插標賣首了,大家都會團結起來先把你幹掉。


說到底,徵夷大將軍、總官、太政大臣、關白都只是個名頭而已,織田信長至死為止都是啥也不是,照樣統治得風生水起的。


伊勢早苗

嚴格說日本歷史上的“徵夷大將軍”一職並沒有特定的具體任職條件。天皇需要了,可以認命任何人出任該職務。不過隨著時間流逝以及天皇朝廷權力的衰弱,徵夷大將軍這個官職的權限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其地位和任職條件也出現了某些“約定俗成”的硬性指標。

最初的徵夷大將軍是單純的軍事武官,由日本天皇任命,代替其率領軍隊在前線作戰,有臨時節制前線作戰軍隊和其他將領的權力。但到源賴朝出任徵夷大將軍後,這一職位的權限發生了本質性的改變。源賴朝以大將軍之名自稱“武家棟樑”,統領日本全部武士,同時開幕理政,將大將軍的權限從軍事擴張大到民事,由此架空了天皇朝廷。使“徵夷大將軍”成為了實際上的日本最高統治者。此後,日本先後經歷了鎌倉和室町兩個將軍幕府統治時期。由於統治時間較長,因此而形成了一套“遵循先例”的將軍任職“潛規則”!這一規則的總結者,據說是戰國時代的第一位“戰國大名”北條早雲!(只是傳說,無明確史料支持)

按照傳說中北條早雲的說法,日本自“源平合戰”後,日本的政權就在源氏和平氏兩個家族間來回變換。首先是源氏開創了鎌倉幕府;接著鎌倉幕府被出身平氏家族的北條家篡奪;再之後出身源氏的足利家又建立了室町幕府……以此類推,未來新的幕府政權也應該是出自源氏和平氏這兩個家族。

這一說法,在日本戰國時期流傳很廣。成為了某種帶有預言性質的留言而被別有用心者所利用。為了“順天應人”,許多野心勃勃的地方軍閥開始虛構簡歷,家世。目的就是為了想借著這種說法為自己增加名聲和政治籌碼。而這樣做的目的也就是為了模仿鎌倉和室町兩個幕府政權的歷史,建立新的幕府政權。

在北條早雲之後,又有人參考鎌倉和室町兩幕府建立的具體過程提出了所謂的“開幕條件”!而這所謂的“開幕條件”也就是問題所說的“出任徵夷大將軍”的資格。

按照當時的說法,要當徵夷大將軍需要以下條件:一,擁有控制日本全國的軍事,經濟和政治實力。(這條是肯定的,沒這條件,將軍當了也等於沒當)二,出身源氏或者平氏家族。(以對應預言的說法)三,擁有“源氏長者”或“平氏長者”的資格身份。(即源氏家族或平氏家族中官職地位最高者,表示其獲得了本家族所有成員的支持。)四,確立開幕地點。(確定幕府根據地所在)五,完成開幕的法律申請流程,並獲得天皇朝廷的許可。

達成了以上條件後,就可以出任徵夷大將軍並建立幕府政權了。

其他不好說,不過日本最後的江戶幕府就是按照這些條件建立的……算是唯一的標準範本了吧。


天之重雲

首先你必須是必須是有一定家族背景的人,不管是不是源家或者家後人起碼是一個大名。然後讓其他大名臣服或者被滅掉,然後不管祖宗是誰都假稱是源或平的後代《德川家康就是這樣做的》豐臣秀吉之所以沒辦法成為將軍是因為是草根出身但是他兒子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