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容易生气?

手机用户81725372467

和大家分享下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容易生气:

1、可能与我们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

有些人爱生气,其实这与我们原生家庭也是有关系的,原生家庭对我们每个人性格都有影响。心理学曾经发现,一般给予充分爱长大的孩子,性格更为温和。而从小在缺爱环境中成长,内心总是悲观敏感,所以长大后,也常常会生闷气,总是觉得自己好像疏忽了,他们会自动寻找补偿效应。

2.自我防卫过重

其次我们会生气的原因其实与我们自我防卫相关。心理学上发现,每个人都有自我防卫思维,意思是当别人和我们意见不同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自己面子受损,所以会主动跳出来辩驳,其实就是保护自己的自尊不受侵犯。

而理性的人深知这一点,所以会尽量避免受这一思维影响。

3,折射我们身体疾病

在中医看来,爱生气的人其实是肝火旺盛,其实有潜藏的高血压可能性,所以在情绪上较为冲动,他们会通过情绪的释放确保自己身心的平衡。

4、缺乏催产素

第四个我们之所以生气,也与我们缺乏催产素有关。首先要说明的是催产素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只不过在将要做妈妈身上最多,所以我们发现做妈妈的人相对会温柔,是因为此时催产素是分泌最多的时候。

但是催产素伴随我们年龄也逐步递减,这就是为何人到了更年期,很多人脾气会很差原因,经常爱生气,这与我们内在缺乏催产素也是有关系的。

我是唐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愿和你一起成长。


唐若心学

容易生气的人大致可从三种层面分析。

第一种:从生理健康方面讲容易生气的人是肝火旺。一般都是指人体的内脏气血在调节方面出了问题。《黄帝内经》认为“喜怒不节,则伤脏”。如果脾气不好容易生气发怒的人,通常会肝脏功能失调乃至器质性病变的可能,中医学多将之归为“火”。“肝火”是非常容易让人动怒,而发怒对身体的危害非常严重。尤其会伤肝!

第二种:从文化修养上讲容易生气的人是无能。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而不争。意思是:天地涵养万物,但不曾向万物索取什么东西,不强求与人不要求回报。但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前提是你能做到自得,人到无求品自高,如果你把自己的要求放的很低就不会发怒。一件事如果你从其他理性层面搞不定,得不到解决那你就只能动心、动情绪化。就好比动物本能一生气:老虎就张牙舞爪,鸡会羽毛竖立,目的是把别人吓唬一下。如果吓不到最后就叫:“黔驴技穷”。原文是这样说: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这驴到最后没招了才会拿蹄子蹄人,所以人到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才会动气。

第三种:从佛教理念讲容易生气的人是动了“嗔”念。佛家把“嗔”(即生气)列为“三毒”(贪、嗔、痴)之一,“嗔心盛于猛火”,从某种意义上说,修持佛法的过程,就是克服嗔恚,使心灵趋于澄澈、平和与宁静,最终达到“真如”境界的过程。唐代有个著名的高僧,大历年间隐居天台翠屏山,此山又名寒岩,所以他自号“寒山子”。寒山子爱好写诗,与国清寺和尚拾得友善而又齐名。他的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大多富有哲理禅趣。

一天,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戏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要知道生气总是难免的。当你面对不如意事,实在气不过时,不妨朗读一首佛教的《正气歌》——他人气我我不气,我的心中有主意。君子量大同天地,好坏事物包在里;小人量小不容人,常常气人气自己。世间事物般般有,岂能尽如我的意?弥勒菩萨笑哈哈,大着肚子装天地。他人若骂我,当作小儿戏。高骂上了天,低骂入了地。我若真该骂,给我好教意;我若无那事,他是骂自己。吃亏天赐福,让人懂道理。若不学忍让,气上又加气。因气得上病,罪苦无人替。多少英雄汉,因气亡了命。想到死亡时,其事过得去。他人来气我,我偏不生气。一句阿弥陀,万病皆化去。

  孔子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尔后,你会顿觉心中的那股不平之气脱窍而出,风流云散,眼前鸟飞鱼跃,花香四溢,佛光普照,仙乐飘飘,一派欢乐祥和、羽化登仙的气象.


翔德媒

有的人生气原因主要是敏感。

对别人来说没什么,对于他来说刺激到他了。在思维方式上也非常容易想歪。

在理解别人意思的时候,都是针对自己不好的地方想,针对负面的想,然后就生气了。

生气的原因集中在他人不理解自己,他人不喜欢自己,他人针对自己,他人欺负自己。。

总之,特别在意他人的态度和看法,希望获得他人的关注和理解。他人的态度一点一滴都影响着他。

这样的敏感心理,在与他人社交的时候,很容易生气,因为对一般人来说呢,说话都特别的随意。

别人随意的一句话,他听了就生气了。

就记在心里了,回家反复琢磨,琢磨的都是攻击自己的,别人对自己不好的,然后就生气啊。

经常这样思维久了以后养成坏习惯了。而且本人也不觉得自己有问题,觉得都是别人的错。因此他在生气的当中很难觉悟。

爱生气的人都是敏感的人。和早年缺乏被爱有关系。分不清楚社会和家人。在家里寻求被爱,那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到了社会上,那是社会人呢。搞不清楚社会和家庭的距离。在工作上,在社交上,气死自己。

这些情况需要好好的来认识自我,并且不断的克服敏感,调整心态,才能过好人生。


心岸姐姐

容易生气是人的一种正常的本能,就像我们的心情有好的时候也有坏的时候

生气的主要情绪是愤怒

容易生气也就是容易愤怒是因为:

1、因人

我们常常很容易与人发生冲突,因为意见不同、看法不同、观点不同、做了让你感觉不开心的事情,你因为无法理解别人所做的事情,所以你就愤怒了,愤怒了就生气了

2、因物

因为某个东西没有达到你的预期效果、没有给你你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当你对这个东西充满了期望,得到的却是失望,这时候也容易生气

3、因自己

我们常常希望自己能够变得优秀、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希望自己能够做到第一,但往往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对自己产生了抱怨,也容易生气

归根结底,我们发现生气是自己在生自己的气,是自己无法理解别人为什么这样做这件事情,是自己对一件东西充满希望得到的却是失望,是自己对自己充满了期望,最终得到的却是自己对自己的抱怨

  • 我们会发现生气,生气最主要的原因都是自己,当你能够理解别人为什么这样说话,别人为什么这样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当你真正理解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不会再因别人而生气

  • 当你理解这件东西,本身它就不可能达到这样的功效,那都是你内心自己期望,你就不会再因物而生气

  • 当你充分的了解自己的时候,你就不会给自己设置过高的目标,也就不会因自己再生气

容易生气表面是因人、因物、因自己,容易愤怒是人的一种通识情绪,愤怒是由于不理解

但最后我们会发现容易生气是因为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我们对于各种东西的理解并没有跟上

不容易生气的人,都是会理解的人

理解他人、理解东西、理解自己,理解就是不生气,理解从现在开始!


深度读书

  千面人生,这也无可厚非,纯粹是个人的性格修养问题。

  爱生气的人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修养不够,文化素质不高,接受问题反映问题的能力偏低,这种人情绪波动交大,是那种感觉上躁狂易怒不太喜欢动脑思考的类型。

  性格这东西说白了,他只是一种行为习惯,在一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既然是习惯,就有被后天改造的可能。

  狂躁易怒,说到底也是人的一大缺陷,更是一种病态,如不加以疏导和控制,就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收场。

  生活本不容易,在整天窝着一肚子气去混日子,那种心情可想而知。

  人爱生气,其实是没度量,好多针鼻大的小事到他这里都会被无由的放大。怨男怨妇般的一种心态,好像任人都欠他八百吊一样,是典型的愤懑主义者。

  人生没有谁会有完美的性格,人的个性也办是天生办是人为。

  很多的时候,要靠后天的人为修补,才能达到一种与其的人为效果,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感觉自己相较他人偏激易怒,就一定要强制自己按下心来修习一些抑制情绪的典籍,多和一些性格稳重敦厚的人交流心得,学会制怒抑怒,让不断滋生的晦气得到舒缓得到释放,久而久之另一种平和的性格就逐渐形成了。

  情绪是人生的大敌,很多的问题就是因为自己波动的脾气,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很多的朋友也会因你的脾气而逐渐疏离。

  这样的性格对于人来说,成王败寇也就是一念之差的事。

  改变自己虽然很苦,可不改变自己,那就意味着将来会吃苦。

  情绪于人生来说,他只是一种态度,学会制怒学会放松学会舍弃和放下,这真的很重要。

  很多的事情,放一放风平浪静,静一静海阔天空,不是什么事都需要去争个张长李短,不是做什么都要比个上下高低,不如人又怎么了?世上那么多人你都要去比试比试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得了呗!懂得实时的给自己解解心宽,把要发的脾气当个屁放了,就得了,没有谁欠你什么,比你厉害比你强又怎么了?为什么什么事非要听你的,你又算什么东西!你有那种领袖群伦的能耐吗?

  你只是一个普通人,是普通人就讲点普通人的话吧!也做点普通人的事!别好高骛远想要一口唬过天去,这现实吗?

  这年月谁怕谁呀!你发发脾气,别人不知声,那是给你面子了,是不想和你一般见识,把事态闹大。你可别不识好歹,拿着不是当理说,闹得最后收不了场时没人会帮你。

  社会上的事,凡事都有个理字跟着呢!不是谁脾气大谁横谁就说的算,到什么时候都是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如果你还不就此知难而退,恐怕吃亏受憋的也只有你自己知道了。

  狂怒易燥情绪波动太大,只会给自己制造强大的压力,除了自己落下一身病,过早的告别人世外,什么都没用。

  人生朝露来日无多,除了让你安静开心好好活着的事,值得让你关注外,其他的我告诉你什么都不重要了。

  好好的打理好自己的一份心情吧!把平日里积攒的怨怒哀妒都一股脑的抛掷脑后!哪怕明天就是末日,今天你也听我一回,活一回自己那种风平浪静吧!。


孙哲瀚

科学研究表明:笨人爱生气。

表面上看,一个人总是生气可能是性格脾气火爆,或是从小比较娇惯,心胸狭窄想不开事,要么就是家庭环境影响。但也可能是这个人有点笨


没有讽刺的意味,因为我自己也经常控制不住脾气,这么说是有科学依据的。有些心理学家认为,生气不是结果,而是一种操纵手段,是你希望事情按你想要的方向发展的手段。


什么意思呢?比如你和你男朋友因为迟到的问题生气,你发火的一部分原因是希望让他重视问题,下次不要再迟到了。如果他继续迟到,你会更加生气,是希望用更强烈的方式引起他的改变。

为什么说这样的人有点笨?

第一

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而不指望自己解决,那么很有可能等待他的还是失望和进一步的愤怒。这就相当于把心情交给了别人主宰;

第二

生气除了能发泄你的怒火,对于他人的改变作用微乎其微,如果对方足够重视,怎样都会改,否则就算你一天三怒也没有用;

第三

即使发现了这一点,他仍旧会选择发火这种原始的方式,不能控制自己,所以你家里总有一对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火的爸妈,永远因为同样的原因而生气。

遇到这样的人该怎么办?

1、如果你们交往不多

惹不起还躲不起么,不必过于计较,引得你自己也发火就得不偿失了

2、如果你们密切交往

不妨等他简单发泄几句之后,跟他坐下来聊聊,问问他因为什么生气,期待什么事情得到改变,告诉他你不必生气也可以解决的

3、如果总爱生气的人是你自己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该知道,发脾气只是你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真的解决了问题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相信你会得出答案。


夏小糖的心理驿站

可能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那么一两个容易生气的人,有时人们不理解为什么他们那么容易动怒,或者为什么他们无法摆脱这种情绪。这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受困情绪。受困情绪指的是在体内的某个地方,同一领域里的身体组织会与受困情绪能量的振动产生共鸣,也就是说那些组织会持续不断地体验该受困情绪。如果你有一个受困情绪,你就会吸引更多该负面情绪进入你的生活,而且你会更加容易、更加频繁地感受到该情绪。我们可以把受困情绪想象成一个能量球,实际上它也确实如此。

如果你有一个愤怒的受困情绪,并且该情绪你已经负载多年,但你甚至还不知道它的存在,结果,无论什么时候你遇到可能会生气的情况,你都极有可能会生气,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一部分的你已经生气了。由于存在受困情绪,你身体的一部分已经开始以愤怒的频率振动,那么当可能激发你愤怒反应的事情发生时,你就比一般人更容易陷入愤怒之中。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学会将受困情绪释放出来。找到自己受困情绪的源头。直面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学会宣泄积郁。或者找朋友倾诉,或者去旅游等等。

人的心理活动和人体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者破坏某种功能。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如果你变得容易生气,在人际交往上也会遇到很大的阻碍,人们都喜欢靠近阳光、充满正能量的人,所以每个人都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培养愉快的心情,调节好情绪,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鹈鹕心理夯小七

生气是最常见的情绪之一,为什么有的人总是生气?还要从情绪和性格说起。

人和人的性格千差万别。有人脾气大,爱生气,话不投机就炸毛;有人生气了,不吵不闹自己一个人闷不做声;还有的人总是笑呵呵,始终能做到情绪平和。

如果用心理学分析生气,会分析出长篇大论。在这里,简单的说,生气是情绪能力控制较弱的表现,也和个人控制欲望强、性格追求完美等因素有关。

比如,工作中,有些领导就爱发脾气、拍桌子。这样的人往往反应很快。发现一点问题或者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就能迅速做出反应。而有些人专门和亲人生气。在外表现出彬彬有礼,回到家关上门,和家人甚至长辈言语冲撞,话不投机就暴跳如雷!

还有一些生气发生在特定的人物关系间。比如总有人会觉得女人爱生气,尤其是恋爱中的女人。分析原因与吃醋、任性、试探双方关系有关。

人的性格与成长环境有直接关系。一个人如果爱生气,脾气暴躁,反观他父母的关系一定不是温和、恩爱、相敬如宾的。有些孩子成长在父母一辈子没吵过架的家庭中,有人则在父母每天的谩骂声中长大,二者的性格有多大的区别可想而知。

如果已经意识到,你是一个爱发火或者爱生气的人(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生气),务必要对情绪的管理多一些学习和了解。


辽沈名医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

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记得第一次看到这篇《莫生气》的时候是在我小学低年级时,家人送了一把折扇给我,扇子的一面就印着这首有名的《莫生气》,这也是我第一次全篇背下了除了课本以外的诗词内容。那时候对这首“诗不像诗”的内容并无多大兴趣,也不了解有什么意义,只是因为喜欢那把折扇,看得多了就记得了,内容也都印在了脑海里。后来,随着经历与成长,慢慢的也就懂了。

我们总容易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因为我们知道对方不会离开。

在我看来,有三种气生不得。

一是自己生闷气 以前自己有事就一个人生闷气,气得睡不着觉,脸上冒痘,心情闷躁,脑袋感觉要炸。

二是迁怒他人 这个我得借一个例子,有一女子毕业在银行做柜员,有次不小心把本该自己留存的传票递给客户,后来几经周折去客户家里拿。 她回家后心情特糟糕,把气发到男友上,没说工作上的事,而是找其他茬、炒冷饭、翻旧账,闹到当场分手。 如果要生气,一定要找到真正的对象,如果同学说生自己的气,男友肯定安慰她,可她张冠李戴地去生男友的气,反而扩大伤害面,得到更糟的结果。

三是为小事生气 很多时候我们生气就是太善于以小见大了,本来是小事,偏生要放大,家里发现一只老鼠,又何必放火把整个房子烧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当你极度生气时手会发抖,声音发颤,心跳加快,呼吸加速,头和脸都越来越烫。这是身体在向你发出警告的信号。生完气后还有很多事要忙,除了事情善后、给人道歉、以后好好表现之外,身体方面也要将功补过,按摩太冲穴,还要多敲胆经和大腿胃经,整套做下来,一点不轻松。

看到一篇文章,有些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意识到快要生气时,问问冷静的那个自己 你因为什么而真正生气?这么生气到底值不值?怎么做才能满足真实诉求? 一人分饰两角,戏精但有用。我一般自问自答到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气已经消得差不多了,因为很多气真的不值得。 很多人生气起来,有气到要死也不愿停的惰性,钻牛角尖钻得头破血流,死活不能翻篇。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学会喊“卡”,将情绪暂停,最好用正面的事物来转移注意力。 心里还意难平时,默默背诵别生气的金句们 大家可以记在小本本上: 证严法师说:看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林则徐说:如果是我错了,我凭什么生气,如果是别人错了,我为什么生气。 生气无可避免,但要生正面的气,针对真正的对象,采用合适的方式,处理完后赶紧离开生气的下水沟。 所以,你那么美丽,请不要生气。


老孙途说

不请自来,我个人认为,容易生气,除了性格方面的影响以外,更多的则是缺乏安全感导致的,而生气则是我们的潜意识心理为了平衡自身心理状态而产生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生气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一个人容易生气,除了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生理方面的,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他们就相比其他人更容易生气,这是器质性病变对于情绪的一种影响。

而在心理方面,一些人因为性格问题导致了情绪不稳定,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倾向于用发泄情绪来说明自己的感受,这种人的心理矛盾十分强烈,对自我、对环境都存在较多的不安全感。所以,在我们看来其实不必动怒就能够沟通的事情,他们是无法利用合理的思维方式来理解的。所以,比起控制和压抑自己的情绪状态,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表达情绪,而不是发泄情绪。

其次,生气也是一种潜意识当中的自我保护机制。人为什么会生气?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外界时间的刺激而产生了心理内部的不平衡感,在这种不平衡感的刺激下,人往往都是产生诸多负面思维的想法,这些想法给自身带来的感受是很差的,所以,为了平衡这种心理状态,潜意识就用了一种刺激外界方法的方法来给予反应,那就是生气,将这种负面情绪转移到外界的目标上去。一旦形成这种习惯,生气也会给自身带来很大的负担,重则会影响健康。

改善情绪,才能改善生活

为什么一定要减少生气,从心理上来说,这种不平衡感会给情绪带来巨大的冲击,人在短时间内的思维状态和自我意识是降了最低,不给会给自己带来伤害,更有可能会给别人带去伤害,尤其是自己的家人。从生理上来说,生气会给各脏器都带去一定的伤害,造成血液流动的过度加速或延缓。

所以,生气与不生气,可能带来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