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中的詩詞(二):此中有深意,欲說已忘言

英雄氣短

“朔雪飄飄開雁門,平沙歷亂卷蓬根;功名恥計擒生數,直斬樓蘭報國恩。”

金庸小說中的詩詞(二):此中有深意,欲說已忘言

這是喬峰扇上的題詩,英雄豪邁之氣立現!但諷刺的是,沒過多久,蕭峰身世之謎爆發,活脫脫從漢人英雄變成了契丹狗賊,“直斬樓蘭”一語成讖……

很多人都認為倚天屠龍記中“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端的是霸氣十足,更像是主宰近百年武林命運的關鍵。但讓人血脈噴張的還是蝴蝶谷聚義無數明教壯士唱的那段:

“熊熊聖火,焚我殘軀。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群豪白衣如雪,一個個走到張無忌面前,躬身行禮,昂首而出,再不回顧。張無忌想起如許大好男兒,此後一二十年之中,行將鮮血灑遍中原大地,忍不住熱淚盈眶。

還有一段,射鵰中,全真七子決意一拼的時候,在布天罡北斗陣時從馬鈺、丘處機、譚處玄等人分別吟出的那首詩:

一住行窩幾十年,蓬頭長目走如顛。

海棠亭下重陽子,蓮葉舟中太乙仙。

無物可離虛殼外,有人能悟來生前。

山門一笑無拘擬,雲在西湖月在天。

金庸小說中的詩詞(二):此中有深意,欲說已忘言

全真七子在射鵰中武功並不算高,性如烈火的丘處機還動不動就辦點腦子一熱、幫倒忙的事兒,但也算得上是跟江南七怪堪稱雙璧的江湖奇俠,值得一讚。

《碧血劍》中小袁的形象談不上豐滿,但篇幅不多的李公子李巖卻是讓人慨然一嘆的英雄,尤其是他為闖王量身定製的歌謠在民間流傳甚廣,與矮子軍師宋獻策的“十八孩兒主神器”的讖語相得益彰,是闖王能得民心的重要因素,歌謠摘錄如下:

吃闖王穿闖王,吃之不盡有闖王,早早開門迎闖王,管叫大小都歡悅。

但跟李巖夫婦臨終前走的英雄相呼應,在北京城內,李巖跟袁承志一起聽盲人樂師唱了一段:

無官方是一身輕,伴君伴虎自古云。歸家便是三生幸,鳥盡弓藏走狗烹。子胥功高吳王忌,文種滅吳身首分。可惜了淮陰命,空留下武穆名。大功誰及徐將軍?神機妙算劉伯溫,算不到:大明天子坐龍廷,文武功臣命歸陰。因此上,急回頭死裡逃生;因此上,急回頭死裡逃生。君王下旨拿功臣,劍擁兵圍,繩纏索綁,肉顫心驚。恨不能,得便處投河跳井;悔不及,起初時詐死埋名。今日的一縷英魂,昨日的萬里長城。

金庸小說中的詩詞(二):此中有深意,欲說已忘言

或許袁承志萌生去意,帶一行人遠走南洋,正是因為聽了這段曲兒和看了李巖的下場,從韓信、岳飛,到徐達、常遇春……向來是太平本由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自古皆然。

神鵰和天龍、倚天的回目,金庸老爺子確實用足了心思,比如天龍八部的回目,可以湊成兩闕詞:

《水龍吟》: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老魔小丑,豈堪一擊,勝之不武。王霸雄圖,血海深恨,盡歸塵土。念枉求美眷,良緣安在。枯井底,汙泥處,酒罷問君三語。為誰開茶花滿路。王孫落魄,怎生消得,楊枝玉露。敝屣榮華,浮雲生死,此身何懼。教單于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

《破陣子》:千里茫茫若夢,雙眸粲粲如星,塞上牛羊空許約,燭畔鬢雲有舊盟。莽蒼踏雪行,赤手屠熊搏虎,金戈蕩寇鏖兵。草木殘生顱鑄鐵,蟲豸凝寒掌作冰,揮灑縛豪英。

金庸小說中的詩詞(二):此中有深意,欲說已忘言

雖然並不甚工,但卻也是氣魄十足,“燕雲十八飛騎”更是讓人油然而生馬蹄奔騰,猛士如龍、橫掃萬里的氣魄;而“塞上牛羊空許約”,不用說了,淚目ing……

《俠客行》全書中最著名的詩,莫過於李太白這首《俠客行·古風》: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獄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喧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金庸小說中的詩詞(二):此中有深意,欲說已忘言

詩仙李太白洋洋灑灑歌頌了戰國四公子信陵君門客侯嬴、朱亥的英雄事蹟,英銳之氣、虎虎生風,也足見兩河英雄悲歌慷慨的豪俠之氣,《俠客行》以此詩開篇,更是把故事也安排在當年侯嬴做過看門小官的侯監集,跟中原眾多掌門到得俠客島,面對臘八粥的種種表現,也發出了慨然一問:什麼才叫英雄?什麼才叫俠客?石破天,顯然沒法給出最完整、準確的答案,後人對於俠客行一書的質疑,也正基於此。

江南之美

金庸出身浙江海鹽詩書世家,江南風景自然是稔熟於心,在天龍八部、神鵰俠侶等多部小說中,金庸都不惜筆墨地渲染了姑蘇一帶白牆黛瓦、越女採蓮的水鄉風光。

天龍八部中,阿碧出場時,“菡萏香連十頃陂,小姑貪戲採蓮遲。晚來弄水船頭灘,笑脫紅裙裹鴨兒。”以及“二社良辰,千家庭院,翩翩又睹雙飛燕。鳳凰巢穩許為鄰,瀟湘煙瞑來何晚?亂入紅樓,低飛綠岸,畫梁輕拂歌塵轉。”其中一段“嚇煞人香”茶的描繪,讓人對碧螺春油然而生嚮往。說起碧螺春,在俠客行中,丁不四死乞白賴一定要讓白自在的老婆史小翠踏上的似乎也正是碧螺春島,不知道跟這茶有沒有什麼關係……

金庸小說中的詩詞(二):此中有深意,欲說已忘言

而到了神鵰俠侶,以歐陽修的兩首蝶戀花開篇:

越女採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雞尺溪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畫合歸來春又晚。燕子雙飛,柳軟桃花淺。細雨滿天風滿院。愁眉斂盡無人見。獨倚闌干心緒亂。芳草芊綿,尚憶江南岸。風月無情人暗換。舊遊如夢空腸斷。

江南風景,宛如眼前。只是風景有意,人卻無情,引出個蛇蠍心腸的李莫愁,也算對得起本章回目:風月無情。

紅顏國色

坦白講,金庸筆下女主角,寫的要比男子好,尤其是中國古代的著名美人中,有兩個在金庸小說中出現,除了篇幅實在有限的越女劍中的西施,就是《鹿鼎記》中的陳圓圓了,小流氓韋爵爺遠赴雲南,邂逅風韻猶存的陳圓圓,驚為天人,而作為佐證的就是吳梅村一曲《圓圓曲》,篇幅略長: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慟哭六軍皆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

相見初經田竇家,侯門歌舞出如花。許將戚里箜簍伎,等取將軍油壁車。

家本姑蘇浣花裡,圓圓小字嬌羅綺。夢向夫差苑裡遊,宮娥擁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採蓮人,門前一片橫塘水。橫塘雙槳去如飛,何處豪家強載歸?

此際豈知非薄命?此時只有淚沾衣。薰天意氣連宮掖,明眸皓齒無人惜。

奪歸永巷閉良家,教就新聲傾坐客。坐客飛觴紅日暮,一曲哀弦向誰訴?

白皙通侯最少年,揀取花枝屢回顧。早攜嬌鳥出樊籠,待得銀河幾時渡?

恨殺軍書底死催,苦留後約將人誤。相約恩深相見難,一朝蟻賊滿長安。

可憐思婦樓頭柳,認作天邊粉絮看。遍索綠珠圍內第,強呼絳樹出雕欄,

若非壯士全師勝,爭得蛾眉匹馬還?蛾眉馬上傳呼進,雲鬢不整驚魂定。

蠟炬迎來在戰場。啼妝滿面殘紅印。專征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車千乘。

斜谷雲深起畫樓,散關日落開妝鏡。傳來消息滿江鄉,烏桕紅經十度霜。

教曲技師憐尚在,浣紗女伴憶同行。舊巢共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皇,

長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當時只受聲名累,貴戚名豪竟延致。

一斛明珠萬斛愁,關山漂泊腰肢細。錯恣狂風揚落花,無邊春色來天地。

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塵土,一代紅妝照汗青。君不見,館娃初起鴛鴦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徑塵生鳥自啼,廊人去苔空綠。

換羽移宮萬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為君別唱吳宮曲,漢水東南日夜流。

金庸小說中的詩詞(二):此中有深意,欲說已忘言

想來對於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而降清的說法,金庸也並不以為然,特意在小說中搞這麼一大坨,對吳三桂那是連諷帶貶頗有深意。值得一提的是,金庸特意在陳圓圓身邊安排了個“百勝刀王”胡逸之,對大美人情有獨鍾,只可惜情路坎坷,也只落得個花農、傭僕而已。

金庸小說中的詩詞(二):此中有深意,欲說已忘言

全真教長春真人丘處機,不光武技高絕,文才也是不俗,除了在成吉思汗時期隨伴鐵木真西征,苦諫活命無數之外,還有盛讚全真教高鄰小龍女的一闋詞見於《倚天屠龍記》,以清絕來形容小龍女,再合適不過:

春遊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白錦無紋香爛漫,玉樹瓊苞堆雪;靜夜沉沉,浮光靄靄 領浸溶溶月;人間天上,爛銀霞照通徹;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殊高潔;萬蕊參差誰信道,不與群芳同列;浩氣清英,仙才卓縈,下土難分別;瑤臺歸去,洞天方看清絕。

世事無常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怎能不挨刀?所以在明教聖地光明頂的密道中,侍女小昭無意中哼起的小曲,讓少年時坎坷崎嶇、奇遇連連的張無忌心生共鳴:

世情推物理,人生貴適意,想人間造物搬興廢。

吉藏兇,兇藏吉,富貴那能長富貴。

日盈昃,月滿虧蝕。

地下東南,天高西北,天地尚無完體。

展放愁眉,休爭閒氣。

今日容顏,老於昨日,古往今來,盡須如此。

管他賢的愚的,貧的和富的。

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

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

百歲光陰,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金庸小說中的詩詞(二):此中有深意,欲說已忘言

照理說,小昭當時也就十幾歲,但畢竟身負使命,這首小曲跟《碧血劍》中李巖和袁承志聽到的內容大致相仿,估計也是小昭想起命運坎坷、前路崎嶇了吧。不知道中原事了,張無忌有沒有遠赴西域,接小昭回來呢?

與之相似的還有《雪山飛狐》中的袁紫衣,這也是個不討喜的角色,在告別小胡斐之際的一段佛偈:

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

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金庸小說中的詩詞(二):此中有深意,欲說已忘言

圓性能放得下俗世情緣,胡斐能忘卻曾經的袁紫衣嗎?即便程靈素捨身相救、苗若蘭再做知己,當《飛狐外傳》末尾,苗胡相鬥時面對苗人鳳隨時砍下的那一劍,胡斐心中想的到底是哪一個呢?

哭笑不得

《鹿鼎記》中韋小寶出身揚州妓院市井,目不識丁、胸無點墨,要讓他背兩句三字經、寫個名字都勉為其難,但不妨礙韋爵爺在泡妞的陣地上百戰百勝,而他標誌性的口頭禪就是源自揚州妓院的小曲“十八摸”

一摸呀,摸到呀,大姐的頭上邊呀,

一頭青絲如墨染,好似那烏雲遮滿天。

哎哎喲,好似那烏雲遮滿天。

二摸呀,摸到呀,大姐的眉毛邊,

二道眉毛彎又彎,好像那月亮少半邊……

金庸小說中的詩詞(二):此中有深意,欲說已忘言

當然韋爵爺記性有限,大概也就記這麼三兩段,不過已經足夠了。

最最惡搞的,還要算《連城訣》中“鐵索橫江”戚長髮教給兩個徒弟的“躺屍劍法”,原本意境高遠、文字優美的唐詩,在他這裡完全變了味道:

那老者提著半截草鞋,站起身來,說道:“你兩個先前五十幾招拆得還可以,後面這幾招,可簡直不成話了。”從少女手中接過木劍,揮劍作斜劈之勢,說道:“這一招‘哥翁喊上來’,跟著一招‘是橫不敢過’,那就應當橫削,不可直刺。阿芳,你這兩招是‘忽聽噴驚風,連山若布逃’,劍勢該象一匹布那樣逃了開去。阿雲這兩招‘落泥招大姐,馬命風小小’倒使得不錯。不過招法既然叫做‘風小小’,你出力地使劍,那就不對了。咱們這一套劍法,是武林中大大有名的‘躺屍劍法’,每一招出去,都要敵人躺下成為一具死屍。自己人比劃喂招雖不能這麼當真,但‘躺屍’二字,總是要時時刻刻記在心裡的。”

金庸小說中的詩詞(二):此中有深意,欲說已忘言

如果他師傅不是被他師兄弟聯手害死了,估計也會被這個“躺屍劍法”氣死……

邪魔外道的幾個口號,雖然詩不像詩、詞不像詞,但也是饒有趣味:

《笑傲江湖》:日月神教、戰無不勝;東方不敗,文成武德;千秋萬載、一統江湖(日月神教)

《鹿鼎記》:“洪教主萬年不老,永享仙福,壽與天齊。”“洪教主神通廣大,我教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無堅不摧,無敵不破,敵人望風披靡,逃之夭夭。”“洪教主神通護佑,眾弟子勇氣百倍,以一當百,以百當萬,洪教主神目如電,燭照四方。我弟子殺敵護教,洪教主親加提拔,升任聖職。我教弟子護教而死,同升天堂!”(神龍教)

《天龍八部》:星宿老仙,法力無邊;神通廣大,法駕中原。(星宿派)

大家看了大多會會心一笑吧。

箇中深意,不言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