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市鎮坼巖村:多元化產業讓荒山變“錢袋子”

象市镇坼岩村:多元化产业让荒山变“钱袋子”

象市镇坼岩村:多元化产业让荒山变“钱袋子”
象市镇坼岩村:多元化产业让荒山变“钱袋子”

經瞭解,在坼巖村,像綠神農林專業合作社還有很多家,但他們發展的產業卻是多種多樣,有獼猴桃、醜柑等優質水果,鐵皮石斛、桔梗等中藥材,還有烤煙等產業。為什麼村裡沒有一門心思做優做強一項支柱產業,而是多元化發展呢?

“我們是2015年初進駐,因為我們坼巖村是由三個村合併而成,三個村不同的土地和種植環境,就要求我們在駐村幫扶工作上要實行依片進行產業的扶持,帶動我們的建檔立卡戶脫貧致富。”市國稅局駐坼巖村第一書記王志勝道出了緣由。

通過調研、查資料、做試驗,市國稅局駐村幫扶工作隊根據地理環境的不同,最後摸索出原雙潮村適宜種植烤煙,原走馬村適宜種植白芷、桔梗等中藥材,原坼巖村適宜種植獼猴桃、醜柑等優質水果和鐵皮石斛名貴中藥材。思路確定後,在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引導下,村裡創建了6家專業合作社,5家家庭農場。“搞扶貧,跟你搞幾個錢,一下用了就沒了,我有這個固定財產了,我每年照樣的有那麼多收入老百姓真正就富起來了”“現在這個土地流轉給他們種烤煙,我們可以在裡面做事,他承包的這個面積是每畝跟我們給200塊錢。我們又可以每天在這裡做事一天100塊錢,待遇非常好。”該村採用產業+合作社+建檔立卡戶的模式,通過流轉貧困戶土地、為貧困戶免費發放苗木、肥料,以及提供務工機會,為貧困戶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渠道,讓貧困戶們切身感受到了這種幫扶模式給他們帶來的紅利。

據統計,村裡多家合作社共流轉耕地以及荒山2000多畝,種植烤煙1000畝,新建獼猴桃基地300畝、醜柑150畝、中藥材300畝、鐵皮石斛1.5畝。2017年因土地流轉幫助31戶,125人脫貧,2018年村內集體經濟收入預計達8萬元以上。

“下一步,我們將通過合作社+產業+結對戶+農戶,實現人平年均收入達到3550元,我們的村集體收入達到五萬元以上。按照我們市縣委的脫貧攻堅的總體佈局,完成我們駐村幫扶工作的目標任務,實現我們的人脫貧、村出列的目標。”市國稅局駐坼巖村第一書記王志勝介紹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