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三變”鼓起了西鄉縣高川人的“錢袋子”

“三變”鼓起了西鄉縣高川人的“錢袋子”

陝西傳媒網訊(彭明琴 楊秦)土地入股農民賺到“雙份錢”,整合資源撂荒土地“土生錢”,集體經濟報團取暖“開大船”……西鄉縣高川鎮“靠土生金”以“三變”改革讓1489戶貧困戶今年走上了“多彩”脫貧路。

當下正值農忙,在高川鎮周家河村烤煙集體經濟合作社,村書記吳豔正在組織全村50餘名貧困戶對300畝烤煙進行除草和施肥。勞動之餘,吳豔介紹說:“發展集體經濟,是保證全村脫貧摘帽的唯一出路。我們流轉300畝土地種植烤煙,讓貧困戶在合作社幹活掙錢,年底按入股多少參與分紅,實現在一塊地裡賺雙份錢”。

“三變”鼓起了西鄉縣高川人的“錢袋子”

“三變”鼓起了西鄉縣高川人的“錢袋子”

“品嚐大球蓋菇美味,觀賞七彩苗木花卉”。時下,寶華村集體經濟園區500餘畝的七彩苗木花卉基地,繁如群星的七彩花卉交相輝映,彷彿一條綵帶“橫臥”山間。在園區務工的老冀最近也是忙的不亦樂乎,一邊給遊客解說介紹花卉的品種和種植方法,一邊幫著顧客把選好的花卉裝車。老冀說道:“最近花都開了,遊客也多了,還有很多外縣的遊客前來購買,都說咱們的花品種多花樣獨特。原來這一大片都是撂荒著的,幸虧去年流轉給了村合作社,現在真的是荒土地也“生”出錢來了”。

“三變”鼓起了西鄉縣高川人的“錢袋子”

“三變”鼓起了西鄉縣高川人的“錢袋子”

“三變”鼓起了西鄉縣高川人的“錢袋子”

“高山雲霧裡開出了黑色致富花”,這是鴛鴦池村村民最近常掛在嘴邊的口頭語。山路十八彎終於抵達了鴛鴦池村,只見一座座黑木耳大棚和晾曬架之間穿梭著忙碌的人群,據悉,該村村書記是今年換屆選舉剛上任的新書記,王書記給筆者聊起他當初的計劃說道:“1個大棚的造價成本大概是5萬元,對貧困群眾來說,投資大、造價高、風險大,經過村三委商議,大棚由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統一搭建,菌包實行認購制,無論是貧困戶還是非貧困戶,可實行自願認購每戶不超過10000袋的黑木耳菌包,每年可種植兩季。以1戶認購5000袋計算,扣除菌袋成本等,每個農戶年純收入15000元,整個過程農民零成本、零風險。鴛鴦池村是全鎮貧困面最大的一個村,322戶貧困戶,村民居住分散,要真正實現穩定脫貧,那只有通過集體經濟報團取暖”。

5月下旬,鴛鴦池村黑木耳集體經濟合作社召開分紅大會,現場為50餘戶貧困戶共計分紅9.27萬元,切實讓貧困群眾嚐到“三變”改革“甜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