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的房子這回真的值錢了 老房子正在變成「錢袋子」

隨著農村的不斷改革和新農村的建設,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農民擁入城市,在農村的房屋就大量地閒置。據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全國農村居民點閒置用地約達3000萬畝。

農民的房子這回真的值錢了 老房子正在變成“錢袋子”

雖然經過改革後,一些農村閒置被利用得比較好,比如有的做成了民宿,農家樂,有的搞旅遊產業,等等。但仍然有相當多的老房子沒有實現其應有的價值。

受政策和個人思想的侷限,一些老房子仍然“沉睡著‘,眼看著一個像一個大家閨秀,白白地浪費了顏值,“遲遲待嫁”。

農民的房子這回真的值錢了 老房子正在變成“錢袋子”

隨著土地改革,土地的確權讓農民的權益更合理了,財產更明晰了。農民有了不動產,農民可以利用自己的房產做生意,可以用來貸款,總之,這對農民而言不僅僅是財產的所屬,還能將財產利用和分配。那麼,農村宅基地和農房可流轉、可抵押、可退出等多種創新形式出現,老房子正在變成“錢袋子”。

農民的房子這回真的值錢了 老房子正在變成“錢袋子”

可抵押:農房+金融=融資新渠道:

受農村宅基地所有權限制,農房一直無法成為抵押物,通過“三權分置”,並經過確權發證後,宅基地使用權可以類似農民承包地一樣,用於抵押融資貸款。

可退出:自願退出,有償使用,倡導“集約”:很多地區由於管理混亂,出現農村常住人口不斷減少,農村宅基地面積不斷增加等亂象。隨著多地探索宅基地資源有償退出,一些地區在宅基地改革試點中,紛紛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機制,引導村民集約用地。

農民的房子這回真的值錢了 老房子正在變成“錢袋子”

可入市:“三塊地”改革試點的創新探索:在晉江市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探索,可以土地招商,又不出讓土地所有權。首先,入市的主體必須是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集體授權的股份合作社;其次,無須再走收儲、上報的路子,只需要最終由晉江市政府批准即可。

農民的房子這回真的值錢了 老房子正在變成“錢袋子”

宅改能走多遠?清除法律制度障礙是關鍵

農村宅基地改革進入第三年,改革亮點頻現。隨著改革向縱深推進,來自法律法規的障礙愈發顯現,清除法律制度障礙、完善頂層設計成為宅改取得關鍵性突破所在。

依法依理,頂層設計有待完善:現行法律對宅基地處置存在嚴格的限制,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資源、增加農民收益,需要對原有的一些有關農村宅基地的法律法規進行重新修訂,以增強其流動性,體現其資產價值和賦予合法宅基地使用權人從宅基地使用權和其上建築所有權退出、轉讓、抵押和收益的權利。所以從長遠來看,法律上的修訂是宅基地改革取得最終成功的保障。

試點先行,加大探索創新力度:作為宅基地制度改革完善的基礎性工作,有償使用是推動宅基地集約使用、推動宅基地自願退出的保障。在土地管理法修改前,考慮結合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情況,選擇部分省、市試點修訂省級土地管理實施辦法等方式,將宅基地超標部分有償使用納入宅基地管理範疇,同時明確宅基地有償使用內容、收費標準、收益用途、約束機制,為全國性推開探索積累經驗。

農民的房子這回真的值錢了 老房子正在變成“錢袋子”

以人為本,尊重農民房屋處置權:適度擴大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範圍,特別是允許宅基地跨村、跨鄉鎮配置,有利於要素聚集,為農民和農村開闢一條新的增收途徑,也有助於實現農村宅基地的用益物權。也應該從頂層設計考慮,應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實行宅基地有償退出,對於空置宅基地,超過一定期限,自動收歸集體所有。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允許宅基地及其房屋進行抵押融資,讓群眾有充分的處置權利。

農民的房子這回真的值錢了 老房子正在變成“錢袋子”

相關改革加速推進,宅改前景光明:試點期限在延長,範圍在擴大。除2015年確定的全國33個試點縣區的試點期限已經被延長一年到2018年底外,一些省份也已開始將這項改革向全省推開。試點推開的同時,相關的法律、政策修改也在緊鑼密鼓調研中。雖然改革不會一蹴而就,但向前推進的態勢越來越明朗,前景看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