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溝:小豆蟲成了關莊村民的「錢袋子」

映象網周口訊(記者 金江濤 通訊員 紀俊輝)站在茂密的豆子地裡,看著朱廣振手裡碧綠的豆蟲,張穎波這位女縣長不僅不害怕,反而還饒有興趣地問起豆丹的養殖、銷售等種種細節。頗感意外的老朱連伸大拇指,“張縣長,別說,你真中!”

扶溝縣呂潭鄉關莊行政村是遠近聞名的豆丹養殖專業村,現年50多歲的村主任朱廣振是村裡豆丹養殖業的發起人,“我養豆蟲已經有8、9年了,現在整個行政村共有140多戶村民跟著養。特別是關莊自然村,家裡養豆蟲的就有80多家。”

幹部幹部,先幹一步。當了30多年村主任的朱廣振明白,要想讓群眾信服,就要幹給他們看。於是,在養殖中,他變得更加精心。在流轉來的27畝地四周扯上了燈泡,到夜裡明亮的燈泡就成了飛蛾眼中所撲的“火”,吸引著它們在老朱的地裡排卵;他還從網上下載了老鷹的叫聲,用高音喇叭在地裡循環播放,嚇走豆丹的“天敵”——麻雀。有志者,事竟成。老朱的豆丹養殖越發紅火,收入節節攀升。看著老朱“發”了,村民們紛紛加入到豆丹養殖行列。

“在連雲港等地豆蟲可是供不應求的好食物。一個豆蟲能賣7、8毛,一年下來,一畝地能增收4、5千元。豆蟲光吃葉子,對豆子的產量影響不大,豆蟲排出的糞便還是很好的有機肥。而且為養豆蟲,豆子不打藥,還能省下藥錢。”

關莊行政村有關莊和官營兩個自然村,現在養殖豆丹的田地約2200畝。張穎波簡單地算了一筆賬,小小豆丹每年能為關莊村民增收約千萬元。老朱接著向縣長彙報村裡發展豆丹產業的新思路,成立專業養殖合作社,建一個40畝加工基地,實現從產卵、養殖到加工的完整產業鏈。張穎波連聲誇讚老朱這個“領頭雁”領得好!

“村裡有沒有需要政府幫助解決的困難?”張穎波問朱廣振。“一個是路,一個是井。”關莊因是非貧困村,村裡的路還是2000年左右修的舊路,10餘年下來,不少地方的柏油早已無影無蹤,坑窪到處都是。養豆丹最怕的是地旱,若因澆灌不及時葉子枯萎,豆丹也就會因缺少食物而死去。

“請你給村民帶句話,讓大家放心,我們會結合全縣今年非貧困村基礎設施規劃,安排儘快為村裡修一條通村路,再為村裡打上20眼機井,全力支持你們把豆丹產業做大做強,成為村民更好的‘錢袋子’。”張穎波說。

“幫群眾就要幫到需要處。要抓住我們有基礎、群眾能增收、發展有前景的產業,積極引導,整合資源,傾力支持,著力發展一批可輻射、可帶動、可持續的特色產業、示範基地,以產業興旺為基礎推動鄉村振興,帶領群眾走穩脫貧致富路、邁向同步小康路”,張穎波說。

新聞線索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電話:150368261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