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騎兵應對印度戰象戰鬥力如何?征服還是被征服?

而在東方,戰象的傳奇仍在延續。中世紀的印度戰象與地中海戰象殊途同歸,背上同樣裝上了戰塔。印度戰象甚至被用於攻城戰——它的前額包上了鐵甲——利用巨大身軀帶來的動能撞擊敵方的城門。而在野戰中,印度戰象的威力也令成吉思汗的繼承人們一籌莫展。1298年,察合臺汗國的入侵者被一支擁有2700頭戰象的德里蘇丹國軍隊阻擋在印度之外。被俘虜的蒙古人被拋在象足之下踐踏而死。結果,蒙古人對於印度的氣候和那裡的大象都留下了可怖的回憶。


蒙古騎兵應對印度戰象戰鬥力如何?征服還是被征服?

一個世紀之後,繼成吉思汗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蒙古-突厥征服者“跛子”帖木兒捲土重來。他的大軍強渡印度河,殺入恆河平原,兵鋒直指德里。這時的德里蘇丹國已在長年的內戰中衰弱,僅能集結120頭戰象迎戰。即使如此,帖木兒的百戰雄兵仍然被打得落花流水。這位毫無畏懼的征服者承認,在戰場上,己方軍隊的箭與劍對於披上鎧甲的戰象毫無用處,而戰象卻可以用鼻子輕易捲起帖木兒的騎士,並將它們拋向空中……印度戰象嚴重挫傷了帖木兒手下士兵的士氣,以至於他們一想到要與大象作戰,寧可放棄戰爭的光榮回家去和妻小待在一起。
蒙古騎兵應對印度戰象戰鬥力如何?征服還是被征服?

帖木兒首戰不利,逃回軍營後立即在營寨四周挖掘壕溝,內插尖刀匕首。在壕邊又用鐵鉤和三叉戟釘成樁,樁上拴上水牛,構成屏障限制印度戰象的活動。對於怎樣對付象陣,帖木兒很傷腦筋,後來他終於想到一個辦法。公元1398年12月17日,帖木兒軍與印度軍再次會戰,這次帖木兒準備了很多駱駝馱上乾柴,點燃後向印度象群衝去,大象生性怕火,看見駱駝背火衝來,嚇得四散而逃。印度士兵被逃回來的大象踩死過半,也沖垮了陣形。帖木兒乘勝佔領德里,虜獲戰利品無數。
蒙古騎兵應對印度戰象戰鬥力如何?征服還是被征服?

但戰象的威力同樣征服了帖木兒。在從印度班師回到他的首都撒馬爾罕時,帖木兒帶回了戰象(和它們的印度馭手)。1402年,在小亞細亞半島的安卡拉,帖木兒軍與有著“雷霆”之稱的蘇丹巴耶塞特統率的奧斯曼帝國軍隊決戰。古典作家聲稱,在這場戰役中,雙方各自投入了50萬大軍。帖木兒在軍陣前方佈置了從印度帶來的34頭戰象,每頭戰象的象牙上還被綁上了銳利的匕首。不言而喻,這下輪到奧斯曼帝國的士兵在大象的衝擊下大吃苦頭——畢竟地中海世界已經有超過一千年沒有見過戰象的存在了。
蒙古騎兵應對印度戰象戰鬥力如何?征服還是被征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