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最歷害的三種思維方式,你能學會嗎?

高人最歷害的三種思維方式,你能學會嗎?

1、智慧性思維

常規思維方式皆基於概念化的結構組合原則。知識結構、思維結構相對固化,重複成一定的思路、理路軌跡。如三維結構思維、逆向思維、發散思維等。

關鍵問題是:什麼是概念?為什麼思維必須基於概念?概念究竟障礙了什麼?如何超越概念?

概念,概是概括,念是念頭,系對各類念頭、觀點、思想的概括、總合、定格,相對固化的意識理念,以便於傳播。從普遍意義上說,我們的世界就是一個概念化世界,似乎沒有概念就無法表達。

要概括、總合就必須斷除一些不太重要的相關聯繫,選擇一些相關或認為有價值的信息,儒家叫格物致知。科學研究時則為界定系統,界定內外。從另一個角度說,都必須作一定程度的斷章取義。

正是因為概念需要對事物或問題作出分別、斷除、選擇,也就造就了其先天的思維障礙和智慧障礙。古聖老子著道德伍千言時第一句話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裡說的名即是概念類的意思。

概念一般通過我們人類文字的各種詞和詞組來表現。詞和詞組又按不同結構組合成一定的句子來表達一定的意思、思想,即概念的運動。概念運動形成我們的語言、邏輯、思維定式等。這些逐漸積累沉澱成我們自己的默認邏輯,作為判斷其它事物的價值標準,形成價值觀。

另外,從佛學智慧論,概念其實是“斷見”的一種最基本形式。斷見,佛學名詞,表示不完全的觀點、思想,有斷章取義意。

常規思維基於概念。智慧性思維自突破概念開始突破思維定式而全其意,所謂不破不立。創建概念的思維主體系突破概念的關鍵點,而“心”又是思維主體的根本所在。

所以說,突破概念至突破思維定式只是智慧性思維的基礎,智慧性思維的核心在對“心”的觀照。

智慧性思維打破概念化,根據概念要點即知識結構支撐點,重新融合、融通成各種思路、理路。就好象小孩搭積木,由一些固定形狀的木塊,可以搭建成多種形態組合。智慧性思維的知識結構、思維結構始終呈動態狀態,沒有一定的軌道模式,所謂“聚則成型,散則成氣”。

智慧性思維與其它思維方式最大不同是其特別注重對價值觀的修煉。其邏輯基準是“中觀”、“空觀”,“中”到極至即吻合於一,“一”到極至必為“空”,空才能靈嘛,所謂“空靈”。與儒、釋、道、易最核心宗旨完全一致。

因此,智慧性思維是儒、釋、道、易等東方智慧文化慈悲濟世的根本思路,其最根源處仍是後面我們要介紹的“不思維——悟”。

2、太極思維

宇宙是一個大太極,萬事萬物均是太極,均呈太極特性。大太極中有小太極,只要分別、識別,太極中就永遠會生出太極,太極與太極均呈全息統一規律。

高人最歷害的三種思維方式,你能學會嗎?

太極示意圖

太極特性歸納如下:

Ø 協同、和、合

Ø 陰陽平衡,守中

Ø 圓融一切,圓滿一切

Ø 物極則反,陰極陽生,陽極陰生

Ø 陰陽互補,孤陰不生,孤陽不長

Ø 一陰一陽,一實一虛,既矛盾對立,更和合又統一

Ø 超越陰陽,超越自我

Ø 太極即是一,又是二,更是三,三生萬物,所以《道德經》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Ø 太極符合全息統一規律,大太極中有小太極;小太極中還有更小太極;陰中有陰陽(太極);陽中也有陰陽(太極)

太極原理是透視人類整體知識體系結構的最重要橋樑。人類所有能感知的事物或特性均呈太極存在,太極是所有事物存在及演化的基本原理。太極思維是對宇宙時空的迴歸。世上所有運動都是陰陽消漲的太極運動,並且陰陽勢力始終存在平衡規律(呵呵,真參明白這點,炒股票勝算很大啊)。

太極思維繫圓性思維,與西方科學的座標式、十字架式思維存在本質差別。圓性思維大而無外,小而無內,與佛學、宇宙學最究竟智慧境界“大圓鏡智”是一致的;座標式、十字架式思維則註定是走向悖論式的、不究竟的極限思維。

太極思維基於一個默認前提,即後天八卦的存在:混沌已生,宇宙已成,太極已現,天地分判。它涵蓋並統一了世間一切思維方式。揭示了“二元”統一於“一元”太極的現代認識論規律。太極思維的究竟迴歸處仍是“不思維——悟”。

現將太極思維八大理路歸納如下,供讀者研究探討:

(1) 不分不判,我即是太極,太極即是我;

(2) 言行機用,渾沌如如,始終不離;

(3) 不執不抗,和合包容;

(4) 圓融不拘,整體系統,全息縮放;

(5) 參禪悟道,觀照太極發生處,起心動念處,事物間的“邊界”處;

(6) 時刻能觀照到太極中的、陰陽中的、矛盾中的我;

(7) 觀陰則陽,觀陽則陰,全於太極;

(8) 遵道厚德,機用明理,理事圓融。

《道德經》影響深遠,老子也被中外公認為大智慧者之一。就老子所著“道德五千言”,如果非要找個思路、理路,其所依據的即是太極思維,“世人觀陽,分別於兩儀;老子觀陰,全於太極”,我們在前面的文中已闡述過。

另外,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的領袖人物毛澤東身上亦可很明顯體現。毛由於繫馬上得天下,戰爭、鬥爭中一路走來,特別是解放戰爭勢如破竹,思維之慣性勢自然強悍。以至建國坐天下後仍要以階級鬥爭為綱,不自覺地仍要找一個鬥爭的對手,不外乎心沉溺於矛盾兩儀中,而尋找矛盾的對立面罷了。

而太極思維則和合矛盾,統合於太極,注重和合、融合之心識修為。心識轉變了,境界自然高了,胸懷自然大了,治國方略也就自然合道了,合道才能久遠啊。

所以,如果追究中國文革使得文明倒退十多年的根本原因,還得回到心識、思維層面來。所謂陽勢過昌,崇敬幻神,慣性勢捍,陰陽失和,心性失養,極地則反,必成損傷。

3、不思維——悟

高人最歷害的三種思維方式,你能學會嗎?

思維的最高級形式,即不思維,彌勒菩薩說“分別為識,無分別是智”。不思維不動念即“定”,可入定境,定時應疑之機緣必起悟,悟而生慧。

但執著於定,已非定,入死境,是起不了悟、開不了悟的。開悟須一念疑機,起不了疑猜是開不了悟的。所以禪宗有: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之論。

有人說睡覺就是不思維就是悟,其實不然,常人睡覺表層意識看似停下來了,但潛意識、內在心念業識並沒有停止,所以做夢不止。要不然怎麼說“聖人無夢”呢。所以常人睡覺並非定境,古聖賢稱之為“相似定”,道家陳摶老祖專門有一門睡功,就是專從睡眠修煉切入的,核心是“心息相依”至“心息相忘”,亦是很應機的方便法門。

所以說,要開悟其實很簡單,只要不思維不動念。但世人就是無法簡單,不僅不信,還非要追求複雜——這個密法,那個大法,以致好事者或不得不生出無量多的法門,騎驢覓驢。

——選自劉碩斌老師著作《融通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