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如何关注孩子心理成长?

guai66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心理也会有不同的发展。在这整个成长过程中,家长们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依恋关系形成的关键阶段。

比如说孩子渴了、饿了就会苦恼,如果这个时候父母及时给孩子提供,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那这个孩子就觉得这个家庭是安全可靠的,有一些想要的需求可以得到,就会让他们有一种很安全的感觉。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他们感官慢慢发展的阶段,这个时候父母可能会买一些颜色鲜艳的玩具、形状各异的玩具、有声音的玩具,发展孩子的感知能力。

幼儿期阶段,孩子会慢慢建立自己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3岁的孩子很喜欢跟家长说“不”,这就是他们想要表达自己自主能力的体现,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有自己简单思维的个体,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当然这个阶段他们还会有很多创造性,希望探究世界各种不同的东西和探索未知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很多挫折,也会有很多挑战,也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情绪,比如说会有悲伤、愤怒、内疚等情绪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父母需要能够理解孩子、包容孩子,并且鼓励他们不断地接受这种挫折和挑战,只有这样孩子才可以理解,我这样的探索是被认可的,我可以去接受这些挑战和挫折,爸爸妈妈也认可我这些负面的情绪。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健全的情绪发展过程。

学龄期的孩子有很多人际交往的需求和学业方面的挑战,这个时候也是勤奋感建立的关键时期。

有时候孩子学习开始有一些挑战的时候,会有受挫感和挫败感,很多孩子慢慢会有一些厌学的现象,觉得为什么总是不能做会题目或者不会成功。这个时候需要家长给孩子很多支持,让孩子知道就算遇到这些挫折,爸爸妈妈也会给你很多支持和帮助,这样他们才不至于对学习和这些困难慢慢失去兴趣,也不会完全不认真学习,进行逃避。

青少年时期,孩子开始主动探索自我,在意他人眼光。

到了青少年时期,比如说高中期,甚至是大学期,在心理学上我们会说这是一个自我同一性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会主动探索自我,同时也会看待同伴的眼光是怎么看待他们的。

我们说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叛逆,一方面他们不太想听从父母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他们会觉得自己知道很多东西,自己也知道怎样的一条道路是适合他们的,他们也会很在意同伴们在做什么,他们也需要做一些什么。因此,这个时候他们可能会出现比如说和同伴一起看小说、玩游戏,他们会想通过这样的活动融入这样的群体,保持和同伴很亲密的距离,因此,这些都是比较正常的现象。


健康中国

文:一同育儿 图:来自网络


1、任何时候,都不要否定孩子的人格、人品。

每个人都有做错事的时候,更何况是个孩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他做错了事情或者有了不好的行为,你只能就事论事的指出不妥之处,而不是劈头盖脸的一通指责把孩子全盘否定。


2、任何时候,先注重并接纳的,都要是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因为某个人或某件事,有了情绪,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接纳、安抚孩子的情绪,与他共情,而不是说一些你怎么这样想呢,这有什么值得生气的呀等等站在孩子对立面的话语。

如果你想要开解或纠正孩子错误的想法和做法,也是要先和孩子共情了以后,再来说你的建议和观点。


3、多向孩子表达你的爱与欣赏。

尽可能多的向孩子表达你爱他,并且要和孩子多一些身体的接触,让孩子非常确信你对他的爱,让他的内在更有力量更加健康。


一同育儿

只能说中国式的教育有待改变,其实每个家长本心是不想给孩子太多压力的,但又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只能去应付着这种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方式不改变还会有更多的16岁止步于此!作为家长我认为尊重孩子的选择最重要,不求成才,但一定要成人!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玛云吹牛逼

孩子出生以后,家长首先要考虑和做的就是准备与孩子共同成长,与孩子一起度过既充满喜悦欢乐又饱受焦虑痛苦的成长过程,同时要关注与解决好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孩子早期潜能开发(0—3岁)。从孩子出生,亲子关系建立始,家长就要琢磨孩子的成长及有效的家庭教育问题。从亲子关系健康发展来看,就是要把孩子的早期智力(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的开发作为亲子教育的重要内容。儿童心理学的实践表明,孩子早期心理潜能和素质的开发与培养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这点一定不容忽视! 家长要在养育过程中善于观察和发现孩子在心理方面(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的优势及劣势,注注重对注意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孩子学习心理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们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远远超过老师,很多家长都会说“这次期中考试你必须考到全班第一名!”“不考全校第一没有奖励!”等诸如此类的话。于是乎兴趣班、奥数班、提高班、加分班、音乐版、美术班、一对一家教(例如学大教育)等应运而生,迎合家长的各种口味,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最忙碌的莫过于家长,他们带领着孩子转战于各种培训班之间,指望着孩子成绩突飞猛进。可是,事与愿违,很多家长心操了、钱花了、人累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越学越没劲了,甚至出现厌学或休学等情况。还有的孩子一到考试就焦虑的不行,有些甚至发展到胃痛、拉肚子、反高烧、尿频等躯体化疾病。为何?唉,都是家长太关注学习成绩惹的祸。成绩很重要,但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更为重要,这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根本。家长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从孩子的行为塑造及兴趣培养开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第三,注重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做作业粗心、老是磨蹭、做事不专注,学习成绩不理想。为何?这与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行为,对待孩子学习的错误观念有关,它涉及孩子的学习心理及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孩子平时做完作业,家长觉得孩子做的很快又给孩子加码再让做几道,如此这般孩子就会出现拖延磨蹭等现象,孩子做完规定的作业后应该让他玩,如是就不会磨蹭;过分溺爱孩子必然会养成懒惰的习惯,还会导致孩子缺乏责任心和爱心,这点家长也要高度重视。习惯决定命运,好习惯是孩子一生成长的财富。

第四,亲子沟通与亲子冲突。亲子冲突是指亲子之间在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不相容而产生的心理行为外显的对抗状态(一般而言,此种状况出现在青春期来临之际:约13岁之18岁)。在这种状态下,亲子之间互相不理睬、言语争吵、冷战或身体冲突。出现这种状况后,家长会伤心至极觉得人生失败,从而导致更加粗暴和充满暴力的言语和行为,而孩子也会感到家没有温暖和爱意,仇视一切,桀骜不驯,更加叛逆,进而走向不良边缘,或沉溺网络或离家出走。可是,家长要反思,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此种状况?一是不了解孩子的青春期,二是教养方法简单,三是成人意识作祟。孩子在进入少年期后会面临一个“疾风骤雨”身心巨变的发展历程,初一进入青春期,初三进入青春期最动荡阶段。人是社会化的动物,离不开交往与沟通,从亲子的沟通看,家长要做到学会倾听孩子说话,学会关注孩子的心理情感需求,学习交往沟通的方法,以及如何处理亲子冲突,这样才能与孩子一起共同度过青春期,并为孩子健康的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孩子人格与情商的培养。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一帆风顺成长的孩子难以经得起风雨,也成不了大气候,难当大任。家长该如何看待挫折,如何对待孩子的担当,如何教育和帮助孩子面对成长中的挫折成了今天中国家庭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坦率地说,我们太爱孩子了,太关心孩子了,太把孩子当孩子了,家长们包办孩子得太多了,让孩子太顺利地成长。可是,孩子回馈给我们的礼物却是成长和成熟的缓慢,高分低能者太多,情感冷漠者比比皆是,啃老族一片,二十多岁甚至三十岁还小鸟依人的躺在家长怀里。人格决定命运,情商在人的成长和成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孩子健康人格和情感的培养,这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大事,千万不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当然,家长还要注意孩子性心理、恋爱,异常心理问题。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适时进行性心理教育、情感引导,坚决不要给孩子扣“早恋”的帽子,没有早恋,只有孩子对男女情感问题的好奇,家长的职责是健康而科学的引导、及时提醒安全,而不是打压;当孩子出现异常心理问题时,千万不能惊慌,更不能回避,一定要向专业的心理人士求助,尽早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斗鹰啊哒哒哒

心理成长

某中学女生自己独立在国内旅游一次。自己订酒店,机票,规划旅游线路。这是她宣誓了自己独立性、自主性的主权。

她以前对考试怕得要命,现在对考试、排名没有以前看得那样重要了。只要自己努力,即便没有考上一个名牌大学,可以接受了。还可以考研,考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

第三、以前总觉得欠爸爸妈妈很多,宁可压抑自己,也要表现出来听话、乖巧的样子。现在不觉得自己欠了爸爸妈妈什么东西。父母扶养自己,是父母应尽的职责,以后自己成家后,也会尽自己责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