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在今天的浙江,但越王勾践剑却为何在湖北出土?

O-O你们都是万恶的源泉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趣的,我们先从越王勾践剑的出土背景说起。驰名中外的越王勾践剑,于1965年在湖北省江陵县望山一号楚墓中发现。剑全长55.6厘米,剑身长47.2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有十一道圆圈。剑的正面用蓝色的琉璃,背面用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花纹,剑身满饰黑色的碎锦式花纹。在剑身近格处有两行八个字的鸟篆铭文:“越王鸿浅(勾践)自乍(作)用检(剑)。”

至于为什么在湖北出土,主要有两种说法:

1.《史记》载:“王无强(勾践后代)时,越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强。当楚威王之时,越北伐齐,齐威王使人说越王。”越王无疆被齐人说服,“于是越遂释齐而伐楚。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强,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后七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汉高帝复以摇为越王,以奉越后。东越,闽君,皆其后也。”所以,越王勾践剑是作为战利品流入楚国境内的。

2.有的学者则认为楚越关系,在楚威王以前是很密切的。《史记》记载屈固“负楚惠王亡走昭夫人之宫。”《索隐》云:“召王夫人即惠王母,乃越女是也。”楚昭王娶越王勾践之女为妃,勾践将青铜剑作为嫁妆送给楚国。

参考文献:《勾践铜剑和楚越关系》


小黑侃大山

越王勾践剑于1965年出土于江陵望山一号楚墓,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我曾几次去湖北省博,每次都在此剑前流连。

越王勾践剑介绍

勾践剑是一把青铜剑,剑上有兽面形状的花纹,花纹处硫含量高,起到防锈的作用。剑高55.7cm,宽4.6cm,柄长8.4cm,重875g,剑上有:钺王鸠浅,自乍用鐱。鸠浅即著名的越王勾践。


勾践剑极其锋利,可轻易割破手指,用16层白纸做实验,也可以轻易割破。

为什么会出现在湖北

越王勾践剑的出土是一个意外,史书中并未记载其归于何处,出土后关于其缘何在湖北一直没有定论,主要有两种说法:

1.历史上勾践曾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楚王,因此有些学者提出这把剑是一个陪嫁品,而楚王将该该剑赐给心腹大臣。

2.历史上吴国最终被楚国所灭,有些学者认为该剑是战利品,流入楚国,最终成了陪葬品。

江陵望山墓葬群还出土了吴王夫差矛,楚王孙渔之戈,鄂君用宝戈、越王州句剑等,彷佛各国国君武器集。


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我现在想介绍的是一个武器迷勾践。

据《越绝书》记载,越王勾践请铸剑师欧冶子铸了五把宝剑: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巨阙。这五把宝剑的传说可是数不胜数啊。

据《拾遗记》记载,勾践还喜欢自己铸剑,且对其颇有心得。

他还喜欢收集各种宝剑,越国被灭后,很多人最想得到的就是勾践的剑藏。


拾光寻贝

越王勾践剑,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极其锋利。是迄今为止出土的众多越王剑中最为传奇、工艺最为精湛的,素有“天下第一剑”之称。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该剑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八字,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另相传此剑为欧冶子所铸。




此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割手即破,20层白纸轻划即断,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不腐,仍然纹饰清晰精美。专家认为越王勾践剑保存完好,是因为不含铅与望山一号楚墓中含水的环境有关。



越王勾践剑出土在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嫁妆说,勾践的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姬,这柄宝剑很可能作为嫁妆到了楚国。另一种意见是战利品,即公元前309年至前306年间,楚国出兵越国时楚军缴获了此剑。


最后在简单介绍下其他几把已出土的越王剑。

越王鹿郢剑,为越王勾践之子鹿郢佩剑,现藏于荆州市博物馆。



越王州勾剑,为越王勾践的重孙州勾佩剑,现藏于荆州市博物馆。

越王盲姑剑,为越王勾践的孙子盲姑生前所用之剑,存世仅三柄,分别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安庆博物馆、荆州博物馆。

越王不光剑,为州句之子不扬佩剑,也就是越王翳,现收藏于荆州博物馆。


趣维杂谈

首先越王勾践剑不只一把,没把都有自己的故事不是一直在越王手中。

题主所说的这把
《国家宝藏》提到了这把剑是因为越王降女儿嫁到楚国,这把剑作为陪嫁一起去了楚国,而古时候湖北就是楚国的所以这把剑在湖北出土也就不奇怪了。


冥凰舞步

剑在战国时期象征身份、权力,更是精神传承的神器,而不是简单的冷兵器。

剑在人在。

请考古专家多研究下墓主人,研究中国剑道精神,发扬中国剑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