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27系列戰鬥機炮口附近有“補丁”?

黃權衝

蘇-27右側翼根部位的機炮口(可以看到已經被炮口產生的火焰燻黑)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裡需要承受機炮在開火時產生的的熱量(發射藥產生的燃氣),所以這裡的蒙皮採用的是耐高溫的特殊合金材料製造,然後表面並沒有進行塗裝。

工廠內的蘇-30戰鬥機,可以看到,在製造的時候,機炮炮口部位的材料就與其他部位的材料有所區別

蘇-27系列戰鬥機,在機身右側翼根處,安裝有一門GSh-30-1型30毫米機炮,這是一種重量為46千克的單管、採用短行程後座式自動原理的機炮。雖然重量與加特林式機炮相比,非常輕而且體積緊湊,但是整體射速較低,雖然能夠達到1800發/分鐘,但是一般情況下會限制在1500發/分鐘的狀態。儘管如此,炮管壽命還是低,只能射擊2000發。

蘇-35戰鬥機機炮炮口部位特寫

GSh-30-1型30毫米機炮在對付空中目標時,最大有效射程為200至800米。打擊地面目標時為1200至1800米。有報道指出,雖然GSh-30-1機炮炮管壽命低,但是它在與激光測距/瞄準系統配合使用後非常精確,且火力強大,一般只須三至五發,就能摧毀一個目標。

伊朗空軍的一架米格-29戰鬥機,正在使用GSh-30-1型30毫米機炮進行射擊,可以看到,炮口火焰明顯

GSh-30-1型30毫米機炮,目前裝備了許多俄製戰鬥機/戰鬥轟炸機或者是其他衍生機型。例如蘇-34戰鬥轟炸機(佈置在機身右側翼根部位)、蘇-57隱身戰鬥機(佈置在機身右側主翼前緣渦流控制器根部)、米格-29戰鬥機(佈置在機身左側翼根部位)等。而這些戰機,都會在炮口部位,鋪設這種耐高溫的特殊合金。

米格-29戰鬥機機頭特寫,可以看到其左側的機炮口


鼎盛軍事

這個不是什麼補丁,這個叫“蒙皮擋焰板”,採用了一塊沒有塗漆,耐高溫、耐腐蝕、不沾油煙的合金板作為該部位的加強,以提高戰機機炮發射時該部位的強度。避免造成火焰傷害。

SU27系列使用GSh-30-1型30毫米機炮,單管炮身、口徑大、射速高,躥出的火舌比美帝管用的六管加特林火神炮要遠的多,再加上炮位的設計正好在邊條翼上,那麼與其讓火舌燒掉油漆,還不如做個合金蒙皮強化結構,增加維護性。

正是GSh-30-1型30毫米機炮造成了SU27系列大面積的擋焰板存在,畢竟只有一根管子,火冒三丈也沒辦法。

我國仿製SU27系列,連帶著GSh-30-1機炮也給仿了。故而在殲11、殲15上,我們都能看到這種金屬擋焰板蒙皮。其實殲7肚子上也有很大一塊。

不光是SU27系列,炮口火焰屬於各國戰機都很注意的問題,所以美國的的戰機一樣有相類似的擋焰結構。M61A1那20毫米的小口口火焰噴的沒有GSh-30-1強大,但造成汙染也是很常見的事,只要做飯,就有油煙嘛。

只不過美國人似乎財大氣粗一些,或者他們的蒙皮比較耐燒且好擦洗,所以一般看不出是啥問題。不過我寧願相信是美帝很少在家做飯……咳咳……開炮,他們都是一群超視距導彈黨。

這架超級大黃蜂的機炮是安裝在鼻子上的,所以鼻頭燻的賊黑,黑鼻涕都掛臉了。不過如果你細看的話,會發現美帝裝備其實也有擋焰板,只是做的很小,他們只在乎炮口燒灼,不在乎燻黑。

這張蟲子的照片應該能看的更清晰一些,那鼻頭上淺色雷達罩與機頭結合部位,倆黑眼就是機炮炮口,灰嶄嶄的一塊就是補丁。

再來看我國飛豹的特寫,雙加斯特式23mm機關炮,空軍的傳家寶。如圖所示,飛豹上面也加裝了合金擋焰板,從光澤上看,似乎是不鏽鋼。

同樣是這門雙23,但殲10卻做的圓潤的多,安裝在腹部的機炮沒有弄出太大的補丁,倒有點類似美帝那種小補丁設計。梟龍機炮的位置和殲10差不多。畢竟雙23不如30那麼大的火焰,相比很看重機炮的飛豹,不常用機炮的殲10和梟龍就無所謂了。

所以這個“補丁”真不是SU27的專利,它只是飛機上為機炮發射而做出的一種設計。同時也因為各家設計思想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外表展現。但殊途同歸,概念都是一樣的。SU27只是在這方面做得尤為突出。也或者這正是過去蘇聯人那“皮實可靠耐操”的思想使然,只要便於勤務,利於飛機的維護,打個巨大的補丁不在話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