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很有趣兒(連載38)——大宋三百年的滄桑和繁華

處輸入圖片描述

全文2275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01

【第二十二章 北伐契丹】

三徵淮南之後,南唐已經徹底臣服,後蜀則做了縮頭烏龜,而南方的其他割據勢力只是盼望柴榮能和自己和平共處,根本不敢惹是生非。

倒是後周的老冤家——契丹人,和必死之寇——北漢總是喜歡勾勾搭搭,在背後搞點小動作。

早在柴榮征伐南唐之時,北漢就曾聯合契丹來騷擾中原,想趁機撈點油水,好在被後周大將李謙溥以一出五代版的空城計給嚇跑了,陰謀才沒有得逞。

說到底,南唐、後蜀只是疥癬之疾,而契丹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佔據了燕雲十六州的契丹就像一個小流氓,時不時搞點攔路搶劫,入室盜竊什麼的,惹得房東柴榮心頭直冒火。

現在,是時候了,出兵北伐,收回那片令中原人民想想都心痛的燕雲十六州!(該死的石敬瑭!)

宋朝很有趣兒(連載38)——大宋三百年的滄桑和繁華

02

【千年一睡王】

我們仔細一分析,就能發現柴榮要奪取的地方都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地,如後蜀的秦鳳成階四州,南唐的江北之地,以及這次的目標——被契丹攫取的燕雲十六州。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武林外傳》裡展堂哥哥的絕技——葵花點穴手!

柴榮就像是一個武林高手,在同時面對數個敵人之時,迅速出手,快如閃電,以點穴的方式點住對方,鎖住脈門,等到敵人都被點得動彈不得的時候,再從懷裡掏出個打火機來,嘿嘿,想燒頭髮燒頭髮,想燒鬍子燒鬍子。

柴榮之所以先把這些戰略要地拿到手裡,就是為了在今後的統一戰爭中充分掌握戰略主動權,這與王樸在《平邊策》中提出的“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的整體戰略思想並不相背,而且在具體的戰略執行過程中,這樣做似乎更勝一籌,更能適應戰爭形勢的變化,體現出柴榮隨機應變、果斷出擊的戰術特點。

在南方基本穩定的情況下,柴榮選擇此時出兵北伐,還是有非常充足的理由的。

首先,經過五年的改革,後周的國力逐步強盛,而且剛剛拿下江北十四州,腰包鼓了不少,有了錢自然底氣就足;

其次,歷年的征戰,鍛造了一支能征慣戰的中央禁軍,當時的後周名將如雲,士氣如虹,軍事實力不可小覷;

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理由:契丹人自己出了狀況。

此時遼國的皇帝是耶律述律(耶律德光的兒子),即史上大名鼎鼎的睡王。

這個傢伙,彷彿是酒鬼投胎,從小就嗜酒如命,當了皇帝后,更是無法無天,夜夜狂飲,不醉無歸,往往把自己喝得不省人事,大白天也呼呼大睡,故得名“睡王”。(“每夜酣飲,達旦乃寐,日中方起,國人謂之睡王。”)

其實,當皇帝的喝喝酒、睡睡覺也沒什麼,自古多少酒色天子啊,但是最要命的是這位睡王經常喜歡喝醉了玩一種超恐怖的遊戲——殺人!

《遼史》耶律述律本紀中,光是記錄這傢伙殺人的地方就多達二十幾處。

更為誇張的是這哥們殺人不是憑個人喜好,而是採取完全隨機的方式。

於是,睡王身邊的侍從便首當其衝,一不小心就會中獎,成為睡王的刀下冤魂。

這樣不成器的皇帝自然引起了大臣們的強烈不滿,圍繞耶律述律的叛亂幾乎就沒有停止過,睡王的舅舅和弟弟都因為叛亂先後被處死,契丹內部被這個傢伙折騰得烏煙瘴氣,混亂不堪。(耶律德光:我怎麼生出來這麼一個敗家子?!)

這種國寶級的人物,什麼時候才能出一個啊。

以前沒有,以後估計也難遇得上(歷史證明,除了耶律述律之外,契丹歷代主子確實都很猛!)。

這麼好的機會擺在眼前,雄才大略的柴榮怎麼會不動心!

宋朝很有趣兒(連載38)——大宋三百年的滄桑和繁華

03

【劍指燕雲】

顯德六年(公元959年)三月二十一日,柴榮正式下詔北伐契丹,並任命趙匡胤為水軍總司令(水路都部署),韓通為陸軍總司令(陸路都部署),水陸齊發,親率大軍向北開拔。

戰局一開始就出乎意料的順利,後周大軍剛到寧州(今河北青縣),遼國寧州市長(寧州刺史)王洪就立刻投降,率先歸附。

柴榮很高興,命王洪繼續擔任刺史,並給予重賞。

興奮的王洪同志自告奮勇地當了急先鋒,往益津關(今河北霸州)方向狂奔而去,將好消息在第一時間與同事——遼國益津關守將終廷輝分享。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豔羨不已的終廷輝也迅速獻關歸降。

趙匡胤率後周水軍在益津關棄舟登岸,與韓通統領的陸軍合兵一處,直奔瓦橋關(今河北雄縣南)而來。

瓦橋關、益津關、淤口關(今河北霸州市東信安鎮),合稱“三關”,是燕雲十六州的一扇南大門。

三關既破,燕雲洞開,北部重鎮幽州(今北京)則旦夕可至。

兵貴神速,趙匡胤立刻率領少量先鋒部隊進抵瓦橋關下,遼國守將姚內斌欺負趙匡胤兵少,直接衝出關外迎戰,卻被猛將兄趙匡胤一頓狂毆,屁滾尿流的逃回關內去了。

第二天,大周帝國的後續部隊陸續到達瓦橋關前,旌旗蔽日,戰將如雲,皇帝柴榮也御駕親臨,順便給姚內斌出了一道“選擇題”:

你是投降呢?還是投降呢?還是投降呢?

姚內斌到底是個明白人,果斷而迅速地選擇——投降!

接下來,瀛州(今河北河間)刺史高彥暉,莫州(今河北莫縣)刺史劉楚信,以及遼國淤口關守將均收到了這道選擇題。

結果,答案“驚人”的一致:投降!(也沒法不一致啊)

至此,燕南之地全部迴歸祖國的懷抱。

短短的四十二天時間,柴榮率數萬大軍在沒有損失一兵一卒的情況下,兵不血刃,平定燕南,共得三州十七縣,一萬八千三百六十戶,取得了驕人的戰績。

這也是五代以來,中原對契丹用兵的最大勝利!

這其中固然有柴榮指揮得力,用人得當的關係,不過更重要的似乎還在於中華民族強大的向心力。

燕雲十六州自從被兒皇帝石敬瑭割讓之後,這塊原屬於中原政權的土地就淪為了契丹的國土,那些一直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也被迫暫時屈從於契丹的武力之下。

然而難以割捨的中華情結,卻無時無刻不在牽動著他們的心,周軍北伐,收復燕雲,正是上應天道,下順民心的好事,所以大軍所到之處,得到了燕雲地區百姓的熱烈歡迎。

而鎮守邊關的守將大多也是原來的漢族將領,祖國的日益強大也在時刻叩擊他們的赤子之心,因此周軍兵鋒所指,無不望風歸附!

人心思歸,華夏一統,這就是歷史的必然規律,浩浩湯湯,不可阻擋!

宋朝很有趣兒(連載38)——大宋三百年的滄桑和繁華

在這裡遇見最樸素的情懷

在這裡遇見最有趣的歷史

月潤江南

純歷史|新解讀|很有趣

快,關注這個號,一起漲姿勢~

宋朝很有趣兒(連載38)——大宋三百年的滄桑和繁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