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读书人可以从事哪些职业?

尤雅玲

古代的读书人,谋生职业还是比较容易的,毕竟,有文化知识的读书人是很少的吗!



一.比如办个私塾,招收几个学生,就可以了;

代人写家信、家谱、诉状,也可以谋生的;

给富豪人家作管家、当账房先生,也可以;

有点声望的,给文武高官作幕僚,更是体面一些;

文笔功夫好的,在地方州府县里为吏,也是多数读书人的去处。


二.如果参加科举考试,可以获得较好的职业,
考取秀才(生员)功名,是可以获取公费上学、读研的。

秀才:县试、府试、院试(省学政主持的考试),童生参加,录取者称为生员,始获得功名,俗称秀才。

生员分为廪生、增生、附生,廪生可获得政府膳食供给待遇,增加录取名额的增生、附加录取的附生则没有这个待遇。

生员中选拔出优秀者,可以入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者称为贡生,为贡生中的优贡;不同于恩贡、荫贡等凭特权进入国子监的贡生。

秀才只是取得入县、府学习,拔贡,及向上层次考试的资格,不能出仕为官,可免除差徭;

向上考试不第,可搞教育办私塾等谋生。

你看,秀才相当于参加高考,考上大学;有公费的、自费的、扩招的、保研的(拔贡)。


三.继续参加科举考试,获得更高的待遇。

举人:乡试,省级举行考试,秀才(生员)参加,录取者称为举人,人们习称老爷,第一名称解元。

举人除取得向上层次的考试资格外,享有免除赋税徭役的特权待遇,因此,中举后,有些土财主会给好处,将土地、人口依附于中举者,以逃避赋税徭役。

举人不同于秀才,可以出仕为官了,多是府、县教学、主簿一类的八、九品级的佐官,亦有出任知县主官的,但是很少。

你看吧,举人是相当于现在地方公开招考领导干部录用了。


四.继续向上考,更高级的待遇在等你拿。

贡士:会试,礼部(主管外交、教育等事务)举行考试,举人参加考试,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不授官出仕,取得参加殿试资格。

五.进士:殿试,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对会试录取者——贡士,分等定级,皆称进士。

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

进士皆出仕为官,授予京官者,有择优进翰林院备皇帝咨询、学习为仕经验,含有培养后备干部之意,也有分发六部及其它官署附官;外放则可为知县主官或府、州附官。

瞧瞧,进士,是不是相当于全国公开招考领导干部并录用者!


看看,古代读书人的就业出路还是蛮多的吗!


z山海

自从有了科举制,读书参加科举制,成为普通人冲破阶级固化的一种最主要的手段和捷径。古代读书人一般都有比较高的地位,作为社会的精英阶层,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的职业。他们可以权倾天下,可以富甲一方,可以教书育人,也可以流连于烟花之地,放荡不羁爱自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古代读书人可以从事什么职业。

一、读书做官,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自从有了科举制,读书参加科举制,成为普通人冲破阶级固化的一种最主要的手段和捷径。于是,一大批的官迷,加入了科举考试的大军,通过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过五关斩六将,鱼跃龙门,状元、榜眼、探花以及进士都会被朝廷授以官职,从此这些读书人就成了帝国的统治阶级,过上了鱼肉百姓的生活。

二、做一个地主家的傻儿子,衣食无忧。假如很不幸,止步于举人,无法考中进士,也不用怕。因为在古代拥有了举人身份,就成了特权阶级。在明朝就规定,举人不用交赋税和徭役,这样的话的大量的佃户为了免去赋税,就会将自己的土地献给举人,这样举人摇身一变就成了地主,从此衣食无忧。当然,如果你运气好的话,还可以被朝廷授以官职或者作为候补官员。

三、做个老师,教书育人。古代,有些读书人会选择做一个教书先生,教书育人,为轰轰烈烈的科举事业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在古代做一个教书先生地位崇高,收入也不菲,至少也是小康之家。

四、做个大官的幕僚或者师爷。古代一些读书人没有考取功名,可以委身做一个大官的幕僚或者师爷。虽然没有官职,依然可以指点江山,成就人生的一番事业。这些有才的读书人,一般会得到官员的重任,狐假虎威,风光一时,衣食无忧了。

五、做一个文人墨客,放荡不羁爱自由。有一些读书人无缘官场,就做一个自由职业者,日子也是好不逍遥。例如:诗仙李白,官场失意,就没事喝喝酒,写写诗,提提字,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另一个就是北宋大词人柳永,流连于烟花之地,免费逛,心情好了就写一首词,美女们为之疯狂,各种倒贴,好不潇洒。

总之,古代的读书人一般都可以混到比较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有这样的美事,所以古人争相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虽然说当今读书没有像古代那么牛,但至少依旧是一个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还是要多读点书。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古代人读书,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参加科举考试,成为官员。

科举制度也是等级森严。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

院试是各地考生参加县府的考试,及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成为秀才就会有一定的优待。

乡试是省一级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中举,取中者称为举人,考得第一名者,称解元。唐伯虎就是乡试第一名,称唐解元。考中举人,就相当于获得了做官的资格,可以认为是候补官员。

会试是中央一级的考试,由阁部大臣主持,取中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则是皇帝亲自主持,分三甲出榜:一甲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殿试只用来定出名次,能参加的贡士通常都能成为进士,不会再有落第的情况,并从此官服加身,荣耀无比。

但是,很多读书人是通不过这些考试的。像《范进中举》中的范进,读到头发发白才中了举人,有了做官的资格。更多的人是没有这种耐心的,怎么办呢?这样的读书人往往有两条出路,一是做幕僚,进入政府机构,成为官员的幕僚,为官员出谋划策。二是成为私塾先生,教书育人。像蒲松龄就是科举不第之后,一面做私塾先生养家糊口,一面写下了伟大的著作《聊斋志异》。



小学语文张老师

古代读书人大多数是为了学而优则仕。读书人都是在拼了命的往帝王家就职,谋求个一官半职。但是也有很多无法进入权力系统的人,除了做官也就有了其他的职业。



创办私塾

最著名的就是孔子了,孔门弟子3000。贤者七十二人,孔子在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入学的时代,首创私塾,并且用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吸引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弟入学,这使得他从教书先生一跃而成为教育家。后世很多不第且有资本的读书人多会选择这一职业。



医学农业等典藏整理

张仲景和李时珍都是读书人因为兴趣爱好,转而从事医学整理,美名流传千年,还有著作《齐民要术》的贾思勰等等。



成为家教

资本比较少的读书人可以去一些富户家庭做一个私人教师,蒲松龄屡试不第,也一直在富户人家教书育人。



伴读书童

很多长相清秀的读书人可以被一些大户人家聘请为书童,更有甚者聘为王公贵族家的书童也是可以的。但是古代有很多时候男风盛行。跟老爷少爷发生一些不为人知的关系也在所难免。



摆摊算卦写信

古代的文盲率很高,但多数人都不识字,所以有文化的人也就可以为人代写书信,还有就是可以自己谋生,摆摊算卦也是古代很多不第读书人的选择。秦汉时期的方士和术士也都是读书人。



农村杂事

比如别人家的婚丧嫁娶的司仪,调节纠纷调解员,运气好的还可以被知县聘请为师爷。或者被一些有钱人聘为幕僚。做一些大户人家的食客等等。



耕田打杂

实在没有谋生手段的,完全就回到了最初级的体力劳动。继承家中田产,如果家中没有田产的,只能是给地主家做长工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