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汝铁路线上的慢火车,竟是几代人的回忆!

“如果你想亲自体验一下平汝铁路沿线的风土人情,最好的办法就是买一张去汝箕沟的火车票!你在手机上就能买,很方便的!”说这话的是年逾八旬的大磴沟老站长宋友仁,他曾在平汝铁路线上工作过3年,回忆起当年在大磴沟的记忆,老站长感慨良多。

平汝铁路线上的慢火车,竟是几代人的回忆!

地处中国西北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国家“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十大煤炭基地之一,是享誉中外的优质太西煤产区,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贺兰山下一些大型煤矿相继建成。1959年,为了运送石炭井、白芨沟、大峰沟的煤炭和物资,国家开始以大武口站为中心点修筑平汝铁路。平汝铁路(又名平汝支线)全长82公里,共有车站11个,年运送能力330万吨-700万吨。

平汝铁路线上的慢火车,竟是几代人的回忆!

“平汝铁路起自石嘴山市平罗县境内包兰铁路上的平罗站,之后几乎一路贴着宁、蒙省界前行,从陶斯沟站进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又在白芨沟站回到宁夏境内,终至汝箕沟站。在我的印象中,平汝铁路上有平罗、大武口、枣窝、马莲滩、大磴沟、陶斯沟、呼鲁斯太、柳树沟、白芨沟、汝箕沟等十余个车站,这些车站的主要任务就是煤炭的外运。”

平汝铁路线上的慢火车,竟是几代人的回忆!

“平汝铁路地势非常复杂,由于地处贺兰山与乌兰布和沙漠交界处,所以从大武口站开始,铁路两旁就布满了连绵的沙地。过了大武口站之后铁路逐渐进入山区,红褐色的丘陵绵延不绝,嶙峋的怪石遍布山坡,铁路在山沟里蜿蜒,所以很多车站便以‘沟’为名。”

“我是1980年8月12日由石嘴山车站调任银川车务段大蹬沟车站任副站长的。大磴沟车站是地处贺兰山深处的一个比较大的中间站,车站像一个巨大的扇面,平铺在半山腰上。车站的一面是山,山上裸露着灰褐色的岩石,山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车站的另一面是沟,沟下面发出潺潺的流水声。大磴沟车站的主要运输任务是负责石炭井矿务局一、二、三、四矿的原煤外运,日均装车180辆,属于银川分局第二位,车站有近百名职工。大蹬沟车站虽然是个中间小站,可真的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车站里‘车、机、工、电、辆’,铁路运输各个部门齐全;可它又是个中间站,只有一名站长和一名副站长两名管理干部,什么都得操心。”

平汝铁路线上的慢火车,竟是几代人的回忆!

平汝铁路线上的慢火车,竟是几代人的回忆!

“当年我去大磴沟报到的时候坐的就是一趟只挂了5节车厢的客运列车。蒸汽机车在贺兰山山阙上蜿蜒爬行,发出震耳欲聋的排气声震撼着山川河谷,仿佛整个大山都摇动起来。那趟列车虽然只有5节车厢,但由于坡道陡峭(一般来说,铁路干线的坡度大概是6‰-12‰,但平汝铁路的坡度已经达到了20‰),列车的速度一直很慢,有时候感觉就要停下来。在那个年代,矿工和家属都要坐着这唯一一趟列车往返于矿区和家庭,因为逢站必停,所以也被人们戏称为‘铁路公交’。这趟‘铁路公交’是中国目前仍在服役的数一数二的‘高龄’列车,也是传统意义上的‘绿皮车’,目前这类车仅在支线、短途、春运临客等旅客运输中开行。比起那些风驰电掣的高铁、磁悬浮列车来说,这趟绿皮火车就如同电影中的慢镜头,让你忍不住去咂摸生活中过往的滋味。”

平汝铁路线上的慢火车,竟是几代人的回忆!

“我去年去大武口探访亲友,回银川的时候家人提出要开车送我,我婉言谢绝了,执意独自登上这趟列车。我发现由于石嘴山地区的许多煤矿逐渐关停并转,员工也被分流安置,列车经过的许多矿区都只见矿山不见人,很多售票点也已取消。乘务员告诉我,这趟车只有在逢年过节或雨雪天气时乘客才会多一些,平常日子都是些因为工作通勤坐车的老乘客。这趟车上的列车员,还有一项比较特别的工作,就是及时清理车厢内的煤灰。因为这条线路是‘乌金之旅’,遇上刮风天气,很多乘客上车时都会自备一块毛巾,坐下之前先擦擦座椅,如今还有乘客保留着这样的习惯。”宋友仁笑着说。

平汝铁路线上的慢火车,竟是几代人的回忆!

平汝铁路线上的慢火车,竟是几代人的回忆!

“那时候矿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贫瘠,添置生活用品得靠一周来一次的铁路供应车,牙膏、毛巾、盆盆碗碗等生活物资可以在这节车厢购买。精神生活就很难充实了,最近的电影院在石炭井,站点一开始也没有图书馆,是我去当站长之后才建了一个小型图书馆,能让年轻人用读书来消磨空闲的时间。其他的诸如购物、体育运动、聚餐等都很难实现。”

平汝铁路线上的慢火车,竟是几代人的回忆!

“回望往昔,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为了祖国的运输事业,在条件艰苦的铁路站点奉献着青春和热血,这样的付出值得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