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必須注意的幾件事,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喝湯

飯後必須注意的幾件事,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民間有俗諺:“飯前喝湯,勝似藥方。”吃飯前先喝幾口湯,等於給這條通道加了點“潤滑劑”,使食物能順利下嚥,防止乾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

同時,少量湯還可刺激胃酸分泌,有利於食物消化和吸收,進湯時間以飯前20分鐘左右為好。

飯後也可以喝湯,但量不宜過多。若飯前不喝湯,吃飯時也不進湯水,飯後也不進湯水,等到飯後胃液大量分泌使體液喪失過多而產生口渴時才喝水,或在飯後一次飲大量湯水,反而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午睡

傳統的午睡是在午餐後,但不少人醒後有頭昏腦漲、四肢乏力、周身痠軟的不適感,原因在於當人進餐後,血流湧向胃腸道助消化,致使流向大腦與四肢的血液減少。

因此,切忌午飯後馬上進行午睡,較為符合生理規律的做法是:

午餐後休息半小時,再躺下睡半小時至1小時。

吃水果

飯後必須注意的幾件事,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現代研究認為,飯後吃進人體的水果會被先吃下去的食物阻滯於胃中,產生髮酵反應甚至腐敗,使人出現脹氣、便秘等症狀,給消化功能帶來不良影響。

如果將吃水果的時間提至飯前,則對免疫系統有益,但必須針對具體水果而言。

一般認為,蘋果等有助於消化的水果在飯前吃較好,而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如橘橙之類在飯後吃則更好。

漱口

食後漱口,可保持口腔清潔度和溼潤度,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強味覺功能,還可有效地防治口腔及牙齒疾病,有益於增進食慾和幫助食物消化吸收。

漱口時必須將殘存在口腔牙縫間的食物殘渣清除乾淨,防止細菌滋長、牙垢形成。

腹部按摩

現代研究認為,人體胃腸道存在初步的中樞神經系統,飯後按摩有促進消化、養生的功能。

具體做法:以掌心著腹,以臍部為中心,慢而輕柔地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各20~30圈。

飯後按摩腹部,既可促進胃腸蠕動和腹腔內血液循環,有益於增強胃腸功能,又可作為一種良性刺激,通過神經傳入大腦,有益於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調節和發揮,可以健身防病,也適合患腫瘤、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

洗澡

許多人喜歡飯後洗澡,特別是在夏天,晚飯時流了一身汗,有些人會馬上洗澡,而且多數人用冷水洗,認為這樣能夠去除汗味、清新怡人。

其實飯後不宜立即洗澡,因為吃飯時,人體全身注意力基本上都在吃飯上,血液主要在心臟和消化道間循環。

流汗使汗孔大開,而水溫較低,容易使外邪入侵心臟與消化道,導致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等的發作,一般在飯後半小時後再洗澡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