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中,曹操和袁紹的實力懸殊有多大,曹軍真的不滿萬人嗎

真假三國縱橫談:官渡之戰的實力對比

提起三國,官渡之戰是不能不提的一個話題,都說曹操以弱勝強,那麼他和袁紹之間的實力對比究竟到了什麼程度呢?。

袁紹當初進兵黎陽,號稱有十萬人馬。戰後據史書記載,“餘眾降者,操盡坑之,前後所殺七萬餘人。

官渡之戰中,曹操和袁紹的實力懸殊有多大,曹軍真的不滿萬人嗎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袁紹形象

後來曹操和袁紹的袁譚(領青州)、袁尚(領冀州)、袁熙(領幽州)以及外甥高幹(領幷州)又周旋了若干年,一直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收到公孫康送來的袁氏兄弟的腦袋才算收全功。這也就是說,袁紹並沒有舉四州全力來攻曹操,倘若袁紹讓袁譚帶青州兵從東線、高幹帶幷州兵從西線南下,自己親自帶領冀州幽州集團從黎陽中線突進,三軍齊頭並進,這樣似乎才是以眾擊寡的勢頭。

袁紹只從中線只帶了十萬兵進攻曹操,認為可以一鼓作氣滅掉曹操。袁紹主要是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是袁紹認為十萬兵馬足以破曹;二是袁譚的青州部隊已經併入中線,高幹沒有多少機動部隊,且糧草供應也跟不上。

那麼曹操一方有多少人呢?

據《三國志·太祖紀》說:“時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這也就是說曹操當時有戰鬥力的人,滿打滿算八千人。

但這其中顯然是有水分的,曹操破青州黃巾,“

得戎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青州兵”。後來陳宮叛亂,和呂布攻曹操,曹操敗後有投奔袁紹的心思,荀彧勸曹操時說曹軍“能戰之士,不下萬人”,這時是曹操的最低谷,曹操甚至動了散夥的念頭,一度想到投降袁紹。但就在此時,他的兵力還是不下萬人,也應該是人馬最少的時候。而官渡之時的時候,他應該比那時要好一點。

官渡之戰中,曹操和袁紹的實力懸殊有多大,曹軍真的不滿萬人嗎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形象

再曹操後來滅呂布、降張繡、滅袁術、敗劉備……可謂是屢戰屢勝,戰鬥中當然會有減員,但肯定也會有補充,初時收青州三十萬恐為虛數,但官渡時“兵不滿萬”,肯定是戰史專家修改了數據。

假定《三國志》的記載是正確的,袁紹十萬大軍壓境,“依沙塠為屯,東西數十里。操亦分營與相當。”這種情況下,只有八千戰鬥部隊的曹操還能抽出五千來騎襲烏巢?剩下的三千全部是傷病員,就算這些傷病員再勇敢頑強而且不怕犧牲,在數十里的陣地上要頂住袁紹近十萬大軍的狂轟濫炸,這顯然也是不可能的。

袁紹佔幽並冀青四州,曹操佔兗豫徐司隸,曹操所佔地方人口要比袁紹佔領的地方稠密些,當然兵災也更重一些,但袁紹和公孫瓚那邊也沒消停,消耗也不小。所以兩人軍事轄區內(由於戰爭,很多郡縣雙方都不能有效治理)人口基數應該差不多,就算袁紹出得多一點,但他和曹操之間的人數之比也不可能是十比一。

三國末年,全國人口統計為767萬,這裡面可能有隱匿的人口,建安初年戰爭頻繁,人口也當最低谷,最多也就七八百萬,除去老弱婦孺,全國青壯年最多也就二百來萬。官渡之戰之後,曹操看到冀州戶籍載人口有三十萬,還相當高興,在三十萬的人口基數里,袁紹又能抽出多少兵來?

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二戰時,德國士兵人數一度佔到總人口的近二成,這已經是德國的極限,斯大林說就憑這一條,德國也得完蛋。當時的德國已經是一個相當完備的工業社會,生產力水平自不是東漢末年所能比的,而且德國婦女當時工作就業率也是出奇地高,唯有這樣,才能支撐這麼龐大的兵力。而漢末是農業社會,必須留相當比例的人口從事生產吧。何況前線的一個士兵也得有數名伕子保障,漢武帝時遠征匈奴,這個人口比例為1:4,儘管如此,國力還是消耗殆盡,民不聊生、滿目瘡痍,這也迫使漢武帝末年不得不實行休生養息的國策。

綜合以上來看,筆者認為袁紹的兵不足十萬(把伕子算上),曹操也肯定不止一萬(這一萬肯定沒算伕子),且從戰事的推進上,袁軍進攻的速度相當慢,這說明曹操的防守做得相當嚴密,很顯然,不足萬人的話,防禦工事是不可能如此堅實的。

官渡之戰中,曹操和袁紹的實力懸殊有多大,曹軍真的不滿萬人嗎

官渡之戰形勢圖

在戰場上,袁軍壘土射箭,曹軍還之以霹靂車石頭塊,看上去雙方是勢均力敵,袁軍似乎並沒有多大優勢。

袁紹是失敗者,而失敗者沒有話語權的,也不會有人站在他的角度上說話。關於這場戰爭,有發言權的只能是曹魏一方。而晉繼魏,自然也曹魏為正統 ,所以晉朝朝廷也會繼續講述曹操勝利的故事。這樣一來,曹操“以弱勝強”遂成歷史定論,曹操弱到什麼程度?袁紹強到什麼程度?當然是越是懸殊越好,越是這樣,越能體現出曹操的堅韌頑強和雄才大略。

此外,袁紹攻曹,袁為客軍,軍需糧秣的供應遠比曹操困難,冀州子弟江河而戰,既無保家的理念,也無衛國的思想,軍心士氣不足可能是真問題,袁紹敗回黎陽,見到軍蔣義,把其手曰:“孤以首領相付矣!”足見其率冀州子弟出師心理負擔很重。袁紹本來有反思的意思,但身邊的逢紀進讒言,袁紹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陡然逆轉,於是殺了田豐。

官渡之戰中,曹操和袁紹的實力懸殊有多大,曹軍真的不滿萬人嗎

田豐像

紹為人寬雅,有局度,喜怒不形於色,而性矜愎自高,短於從善,故至於敗。”由此可見,袁紹不是一個優秀的甚至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軍事統帥,他在兵力部署上,攻擊點過於集中,在攻取許昌為目標,對有效消滅曹軍有生力量重視不夠,尤其是東、西線沒有疑兵騷擾,作業面狹窄,也算是孤軍深入,故讓兵力稍稍處於劣勢的曹操不僅可以從容憑藉工事防守以扼其喉,還能抽出機動兵力襲擊後方。兩相對比,可以凸顯出雙方軍事才能的高下。

再退一步看,袁紹的軍隊訓練經驗都不足,行動緩慢。這是因為袁紹自視太高,自以為自己袁家“四世三公”,看不起曹操,因為他只是一個宦官養子的兒子,於是他輕師深入,甚至自以為自己是整個集團中最為聰明的,自己沒有融會貫通而輕舉妄動,回去後又不想痛定思痛,反而一古腦地責怪他人來推脫責任。其實此時的袁紹,雖逢大敗,但根基仍在,只要做好防禦,徐圖進取,即便不能一鼓作氣消滅曹操,求得自保還是完全可以的。只可惜他一意孤行,使得本來還過得去的局勢進一步惡化,最終將自己的整個基業全部拱手相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