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和石达开的军事才干哪个厉害?

悟空史话

说杨秀清高于石达开,但为什么杨秀清先死?

能说杨秀清死于内讧,于军事能力无关。但是他能被洪秀全玩死,就已经说明他没有政治觉悟性。政治觉悟和战略眼光能完全脱离吗?战略眼光和军事才干能完全分开吗?不能,因此,石达开的军事才干明显优于杨秀清。


杨秀清的政治觉悟低,就表现在他对洪秀全的逼宫上面。想要万岁的称号,也不看看是跟谁要。跟洪秀全要,好比和老虎借皮一样,他当然会设计吃了你。为什么不考虑当时太平天国内部的局势呢?如果杨秀清是个有战略眼光的人,他就应该离开洪秀全,自立门户。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以他的威望,带出一支强大的队伍来是完全有可能的。可他却因循迂腐,非要个名正言顺的虚名。最后被设计害死,纵有万千韬略又有何用。如今提起杨秀清,想到最多的只是天京事变的刀下之魂而已。

反观石达开,就非常的识时务。只管埋头打仗,天国内的矛盾纷争他一概不理,这才是能置身事外保安全又能对天国事物举足轻重的办法。他的家人在天京事变中被杀死,按理说他应该找洪秀全拼命才是,可他只是逼迫洪秀全杀韦昌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睿智之选。毕竟洪秀全是领袖,他公然和洪秀全开战,势必会造成太平天国更大的损失。而满清一定会趁机围剿,太平天国一定会加速亡国。这是他的战略眼光。这个眼光是杨秀清不具备的。

准确的讲,杨秀清是狗头军师一枚,石达开是三军统帅之才。虽然出走之后败仗打了一箩筐,可是这不是因为他军事能力的问题。而是各种原因造成的。太平天国经历天京事变之后,石达开已经看出天国必败的命运,因此屡次表现出想归隐山林的意愿。他何尝不是为了给手下的人留一条后路。你以为他不想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吗?他得站得住才行,他带领大军东征西讨,总会遇到地方团练武装的袭击,和粮食短缺的问题清军根本不给他喘息的机会,你以为换了杨秀清就能解决吗?杨秀清如果成了万岁,和李自成之流不会有分别。



独钓寒江

虽然炒米不太喜欢太平天国。但是对于杨秀清和石达开的个人能力及魅力,炒米还是很高看一眼的。总的来说,生逢清晚期,内外困局如此。一个是完全白丁,一个是受过旧式教育的武人世家。此二人从个人能力都是非常值得说道的。

杨秀清属于战略型天才,而石达开属于少年成名的战术型将才。但这种讨论的范围也局限于那个时代背景。

可以说,在天平天国内讧前期,带领着整个天平天国的实际掌舵人是杨秀清而不是洪秀全。洪秀全更多的只是作为一个精神领袖存在。

其实洪秀全没出广西就开始贪图享乐了。如果按照洪秀全的才能起义是否能成功,都值得推敲。冯云山和萧朝贵等人其实在起义初期,更来更显著。而在整个战略发展阶段,直至太平天国全盛时期,杨秀清的功劳无人替代。


拜上帝教本身就存在着不可世俗化的缺陷。更何况有一个精神病导师。这种事情换到石达开这种读书人,其实是没有办法的。但是碰到杨秀清这样的文盲,他却有着天才的发明。那就是“天父代言”。这不但全面限制了洪秀全的权力,还让自己把握住了天平天国的龙头。你洪秀全对这事只能哑巴吃黄连。

实际上,杨秀清的战略眼光几次把天平天国的路掰正了。一次在战略东进还是西进问题上。当时几乎所有人的意见都是战略西进,进中原,进河南、陕西。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那边穷,而江浙一直都是清政府的钱袋子,还有洋人。大家认为这里没有革命基础。因为拜上帝教在在广东就没有发展起来,而是在广西发展起来的。但唯独杨秀清慧眼独具,力排众议,王东往北发展。果然事成。

这事换到石达开又做不成,因为读书人要找论点论据,最后可能还得把自己绕到西部去。


但石达开牛逼在哪?并不是因为他是太平天国里学历最高的,而是在于的确生猛,几乎前期每次重要战役都有他的身影,两次在湖口、九江大败湘军,逼得曾国藩投水自尽,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一个人做到太平天国西线军事步入全盛。特别是石达开打江西,打成了范本,四个月连下七府四十七县,关键是他其实深刻认识到“天平天国政教一体的邪恶本质”,所以在他攻陷的地方,并未大规模实行毁儒毁佛事件,这让很多原本对太平天国不友好的知识分子也转而支持太平军,队伍很快从一万多人扩充到十万余众。

石达开甚至一度让人觉得太平天国有可能推翻清王朝,实现汉家天下得可能。然而知识分子出生的石达开,在天京内讧后,负气出走。而没有杨秀清的那种变通方式或者说是政治野心。如果那一刻杨秀清”附体”,太平天国的命运可能又两说了!


所以,杨秀清也好,石达开也罢!他们身上都有优秀的一面,但也短板明显。军事上杨秀清的战略眼光肯定是要优于石达开的。石达开战术水平是肯定要优于杨秀清的。

前期天平天国在杨秀清的领导下,顺风顺水;后期天京事变后,即便有李秀成和陈玉成这年轻一辈的崛起,还是被精神病人洪秀全给败光了。


炒米视角

很多人称赞石达开少年英才的人格魅力,16岁出山,19岁统军,20岁封王,26岁成为太平天国掌政者,比起汉代冠军侯霍去病,还要有传奇色彩。

当把时间往前移一点,杨秀清也是少年英才,1823年出生的他,比石达开大8岁。他在24岁时主动承担教宗的责任而被圈定为高层指挥,从此开始了他的高层管理事业,28岁封王,33岁攻破清军江南、江北大营,集教权、政权、军权于一身,成为天平天国政权的实际控制者——宋太祖赵匡胤也是33岁夺得帝位。

杨秀清自金田起义开始,就是太平军和天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地位仅在天王洪秀全之下——天下以下诸王,皆受东王节度。杨秀清也特别利用了他的“神灵附体”假传圣旨的特殊身份,在天平天国危难期,以宗教来凝聚人心,发布政令,坚定了众人作战的信心,成为太平军事实上的精神领袖。

在定都南京前后,杨秀清着力实多。在天京政权稳定后,因洪秀全深居简出,因此事实上的朝政、军政等大小事务,都由杨秀清来裁夺执行,比如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以及攻破清军的南北二营。

杨秀清在天国内部有足够的威望和资历来调动全局人马,服务于整体目标,因此杨秀清的军事全局观很强,批亢捣虚、围点打援、十面埋伏等计策都用的不错,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战果。最能体现他的战略能力的,是在攻打江南大营时,各部太平军主帅,都以连续作战,士兵疲惫为由,不愿再继续战斗,是杨秀清强令之下,胜勇追穷寇,最终击破清军江南大营,为天国立都以来争取了最好的斗争局面。

因此,可以说,在1853年至1856年间,杨秀清作为太平天国的首席执行官,做的还算不错,不管是用人、施政、遣军等各个方面,虽然孤军北伐看不懂,或者可以理解为借刀杀人,其他的成绩则可以及格。

但杨秀清在团结人心方面多是靠“神父下凡”的名义来要求的,后期也频频使用这一招来排斥异己,在权利欲的支配下,杨秀清谋夺最高权利,也缺少铁血,最终被洪秀全施展权谋给杀了,同时被杀的还有东王府兵将2万多人,这是天平天国的精华,也可以说是杨秀清的基本盘。

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从此失去了初起兵时,以满万太平军追亡逐北的气势,变成了以数量取胜的传统政权。

在此之前,石达开在杨秀清指挥下,转战皖北、湖广、江浙,取得了不俗的战绩,石达开是作为军区统帅的身份出现的。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被推举出来统管全局。石达开少年英才诚然不错,但是越是如此,越会爱惜羽毛,石达开文韬武略,是太平天国短暂的历史中鲜见的光明,很多天国故人都对其大加赞叹,都能明显感受到这位少年英雄的人格魅力。

然而,越是如此,石达开就越自恃清高,依然不利于天国事业的发展壮大。石达开也有全局观,军事才能也不亚于杨秀清,在杨秀清死后,石达开调度有法,稳定了天国的情势。当洪秀全为避免杨秀清事件再次出现,对其多加掣肘时,石达开为避嫌而外出躲祸,且为高义,只带走部分精兵,带走了大多数的公平与正义,陷领袖洪秀全于不义之中,在事实上削弱了天国的领导,制造了分裂。

石达开主政的不到1年,天国局势从好转,重新回到崩坏的局面,石达开主政的成绩可以算作不及格。

两个人都有缺点——杨秀清太贪恋权势,石达开贪慕高义,都缺少足够的政治手腕。

政治是组织的艺术,天平天国一味以宗教维系的团结早已是明日黄花,而新的信仰却从来未建立过。杨秀清是老一代,老资历的革命家,想通过天平天国初起时的神仙鬼怪来谋夺权势,早已被被看穿把戏的杨秀清,把自己也给欺骗进去而不能自拔,最终被人合谋害死。石达开是新一代,老资历的革命家,他是最有希望能够重新树立起天国价值观的领导者,将天国的事业推动往前发展,而他在内部政治斗争时的优柔寡断,只图名声而不图天国发展大业,也是被名声所累的一个人。最后在绝境,还幻想着舍身以全三军——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在他眼中成为了革命英雄主义的舞台。

他们都是英雄,因为他们在晚清民族压迫的苦厄环境中,奋力一搏,给了全国人民反抗的勇气。然而出身于小农阶级的天国领导人,却小富即安,没有明确的战斗纲领和政治纲领,最终陷入到自相残杀的悲惨结局。

太平天国的熠熠将星中,杨秀清和石达开,是其中最亮的两颗。他们秉性不同,都为军政全才,而杨秀清更贪功利,石达开更贪名利,虽为一时风云人物,却难以承担历史赋予的使命。他们改变不了组织的使命,也改变不了自身的命运,也就不用说改变中国的命运了。

如果一定要比较杨秀清和石达开他们哪个更强,我倾向于杨秀清。正是在杨秀清主政的4年中,天平天国达到鼎盛;而石达开仅仅主政1年不到,天国的事业更是日趋败坏。同时,作为开创者,杨秀清开创之功,功不可没。石达开接手的虽然是一副烂摊子,然而天国毕竟已经成型,其工作难度已然降低不少。

杨修清时代,太平军气吞万里如虎,2万老广西北伐,一路势如破竹,甚至逼得清帝欲迁都以避锋芒,即使调来了蒙古骑兵也不能取胜。

石达开时代,天国精锐损失殆尽,勉力维持局面,只有新募的新兵,带领这样的部队打仗,尤其面对已经逐渐成长起来的湘军团练时,已经不复当年了。石达开时代,曾数次意欲控制江浙以图切断清王朝粮饷之地,结果都因战力不足,而不得不匆匆撤退。

孙子兵法说: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

杨秀清能乘势而飞,而石达开却不能力挽狂澜。他们所掌握的权利,实际上相差不大。杨秀清在1852年,从长沙起大兵趋武汉,直捣南京,短时间内建立天国政权。石达开不能谋全局,因此在主政时、在带兵转战时,往往且战且走,一直不能建立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在这一点上,杨秀清的全局谋略的军事能力要比石达开强。

至于战术、练兵、粮草统筹、施政安民等方面,两人各有千秋。

综合比较,杨秀清军事能力强于石达开;石达开个人魅力强于杨秀清——这与两人追求不同的领导风格有关。


而知而行

不论从军事、政治还是治国的能力,杨秀清都远远高于石达开。

石达开是难得的将才,杨秀清是上天赐予太平天国的天才,没有杨秀清就没有天平天国前期的辉煌,没有了杨秀清太平天国就走了下坡路,直到灭亡。

杨秀清本命叫杨嗣龙,客家人,属于贫下雇农阶层。历史告诉我们,农民起义,也可以说农民造反基本都是穷的。要是有几亩地,老婆孩子热炕头,没人提着脑袋跟朝廷玩命。从阶级属性来说,杨秀清天然具备了造反的可能性。

因为没有地,只能外出去打工。打的什么工呢?耕山烧炭,说白了吧,就是乱砍乱伐,烧成火炭,给富贵人家用。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1846年,杨秀清加入了拜上帝教,成为了一个小头目。那时候,拜上帝教的教主是洪秀全,副教主是冯云山。

出名要趁早,1847年杨秀清25岁就成了拜上帝教的“天父”(洪秀全是上帝的二儿子,天父就是上帝)。这是怎么回事儿?不得不佩服杨秀清的智商,在普遍没有文化的拜上帝教教徒中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副教主冯云山在广东打、砸、抢、烧,把孔庙捣毁了不少,被官府行政拘留了,教主洪秀全赶回广东疏通关系。屋漏恰逢连夜雨,广西地方政府也开始收拾拜上帝教,一群教徒无所适从,就差点散伙。关键时刻,杨秀清大喊一声“啊”,仰面倒在地上,口吐白沫,抽搐不已。就在大伙以为这家伙是犯了羊癫疯,杨秀清开始了教科书般的表演,声称自己是天父上身,指引教众度过难关。

等到洪秀全、冯云山回到广西,局势在杨秀清的努力之下,稳定了下来。洪、冯虽然明知道杨秀清的鬼把戏,但是也不能拆穿,只能捏着鼻子忍下来。从此,教主洪秀全就多了一个爹,只要杨秀清不爽,一个仰面朝天,口吐白沫,就开始训儿子。

做了天父的杨秀清,实际上掌管了拜上帝教的大权。1851年,金田起义之后,洪秀全自称天王,封杨秀清为军事。1851年,杨秀清守封东王,掌管天平天国军务。此后,杨秀清指挥太平军从广西打到南京,建立太平天国,占据了大清王朝最富庶的东南半壁江山。占据南京后,杨秀清派出两次军队,分别进行北伐和西征,差一点就将提前50年将八旗赶回东北老家!


骠骑将军刘

杨秀清和石达开的军事才干那个厉害?

一,在军事才干上,石达开较杨秀清更胜一筹。

太平天国起事初期,年仅十六岁饱读兵书的石达开,就投身到太平天国革命。并在太平天国革命初期,为太平天国制定了“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方针。开始实施到攻打长沙,岳阳,汉阳,武昌,金陵等诸大战役。在数大战役中,创造出屡胜不败的赫赫战绩。令与其交手的清军闻风丧胆。送其绰号“石敢当”。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石达开头脑冷静,没有参与到起义首领们因胜利而得意忘形的争权夺利中。为化解天京之围,提出开辟西线战场,调动清军疲于应付,以减轻天京围困的策略。在江西湖口和九江两大战役中大败清精英统帅曾国藩,奠定西征胜利的基础。接着石达开回师天京,又攻陷围困天京三年之久的清军江南大营。彻底解除了清军对天京的威胁。 石达开的军事才能,从当时双方将领的记述中可以得到证明。

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在其《李秀成自述》中称石达开“文武兼备,谋略甚深”。曾国藩在其所著《曾文正公文集》(奏稿卷六)中记载,“石逆狡悍著闻,甚得群贼之心,其才智出诸贼之上。”。清另一著名大臣左宗棠在其所著《左宗棠文集》(书牍卷四)中,称石达开“粤逆起事首恶中,最为狡悍善战。”。上述评语,均出自双方统兵名将之口。说明石达开的军事才干,实为太平天国时期诸多将领中都可称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历史上也有人把石达开称为太平天国的第一战神。



二,杨秀清虽然也有一定的军事才干,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杨秀清更多的才干却体现在左道旁门,假借代天父传旨的特权,玩弄政治权术上。

杨秀清从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时起,就假借代天父传旨的特权,全局统筹,总管太平天国的军权指挥。指挥了永安突围战役,成功伏击了清军提督向秀所帅清军对太平军的围剿。接着制定指挥太平军北上进军江南战略。统帅太平军水陆并进,攻克武汉,汉阳后,然后沿江东下,势如破竹攻克南京,为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奠定了基础。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杨秀清采纳了石达开等将领的建议。命石达开等太平军将领率太平军开始西征,北征。调动清军分兵应付,最后完成攻破清军围困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三年之久的江南,江北两个大营,彻底解了天京之围。

太平天国局面初现稳定,杨秀清就不思进取,一门心思放在玩弄权术,用于争权夺利上。引起太平天国内讧,迫使石达开出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最终造成了太平天国北上推翻清朝政府统治,完成战争胜利的大好时机,葬送了太平天国革命。

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不难看出,若论杨秀清和石达开二人在军事上的才干,石达开的军事才干是高于杨秀清的。

(谢悟空问答邀答!以上图片来自搜图)


熠熠古客

以点带面,我们选取一个点切入开始比较好了。

太平天国水师发迹的基础是民船,最初,他们凭借着庞大的船只数量吓得清军望风而逃。然而,民船就是民船,当清军真正的战舰登上水战的舞台,它们便 “樯橹灰飞烟灭”了。

太平军首脑自然不甘心,纷纷想出了应对之策。在这种情况下,咱们比较一下杨秀清和石达开是怎么做的。

石达开是个战舰控。

他的应对之策是仿造敌人的战舰。在他的主持下,与湘军式样相仿的战船被打造出来,甚至速度比湘军的还快。然而,湘军战舰的爪牙——洋炮,太平天国无法搞到。结果是双方水战时,湘军一炮抵得上太平军十几炮。你说,这仗还怎么打?

太平天国翼王夜啸图


仿造战舰根本此路不通,石达开却还是乐此不疲,他出走后攻打宝庆,依旧起意在湖南建立水师。

石达开打算建水师的消息传到湖北,可吓坏了湘军统帅之一胡林翼。然而,另一位湘军统帅曾国藩是亲自办过水师的,他属于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那种。当年,凭借着清帝国庞大的财力,咸丰总掌全局的统筹,其中包括下旨让两广总督叶名琛进口洋炮,曾国藩尚且费了千辛万苦才办成水师。所以曾国藩放话:不要担心,石达开办不成。

当然,事情的发展也如曾国藩所料。

说完石达开,咱们再看看杨秀清。杨秀清是个木牌控。

当时,太平天国除了对付湘军水师外,主要敌人还有江南大营以红单船为主的水师。红单船是一种超级巨无霸,它在长江上一开,太平军由民船组成的水师就像秋风中的落叶。

杨秀清想出的办法是扎出很大的木牌,在木牌上建造望楼、炮台、木城等攻防设施。造木牌杨秀清同样乐此不疲,甚至田家镇大战和湖口大捷时,他都从天京千里迢迢运去了木牌。

那么,效果怎么样呢?

田家镇大战时,江面有三座大木牌,木牌和木牌之间用铁索连接,看上去非常厉害。然而,大战时最华丽丽的一幕就是彭玉麟烘炉大斧断太平军横江铁索。

田家镇大战,太平军以失败告终。

田家镇大战时的三座木牌


湖口大捷时,木牌也在最初的战斗中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它们很快就被湘军破去。最终太平军可不是靠木牌打赢的湖口大捷。

所以说,以点带面,杨秀清和石达开在才能上半斤八两。因为满清实在太腐败了,所以有人振臂一呼,天下响应,杨秀清和石达开也在这种大势下被推到了前台。他们的才能相仿,成功的根源也相同

前期,石达开是常胜将军,出走后却屡战屡败。翼王的人生经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如果杨秀清不死,他的完整人生。

天京之变剥夺了杨秀清的生命,却也成为一块巨大的遮羞布掩盖了东王未来的失败,这也是很多人认为才能上杨秀清要胜过石达开的原因。

太平天国前期是潮起,后期是潮落,假如抛开以成败论英雄的成见,后期将领才是太平天国真正有才能之人。

我们看到,陈玉成和李秀成登上历史舞台。在前期,他们一个是配角,一个是酱油。却在天京之变和石达开出走后力挽狂澜,挽救了即将亡国的太平天国。正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雁小驴

杨秀清的军事才干高于石达开!杨秀清位居东王,处于太平天国二把手,不反节制各王及太平天国全军,负责整个太平天国战略全局。为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南京立下汗马功劳!杨秀清一直主持太平天国国政大权,是太平天国的实际掌权人。只可惜野心太大,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不听傅善祥的劝告,缺乏政治敏感性。最后死于天京事变。

石达开军事质素也十分高,在安庆等地与湘军作战,连续重创湘军。曾国藩曾被大败得要跳江自尽,曾国藩曾评价石达开为“贼之宗主”。但石达开只适合作一方面的将才,并不适合做统帅全军,运筹帷幄的三军统帅。更缺乏政治家广阔的胸怀和智谋!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在朝野中威望达到最高。让石达开主持大政的呼声越来越高,但这引起了洪秀全的猜忌和不信任。于是,派了两个草包弟弟安王和福王来掣肘石达开。心高气傲的石达开一心之下出走天京,并带走了太平天国一半以上的精锐力量。


锋枫2016

首先我们看看杨秀清的本职工作。

从本质上说,杨秀清是类似于精神领袖和政治领袖人物的。他是太平天国的奠基人,每次出现政治问题和类似于军心不稳的时候,杨秀清往往出来力挽狂澜,具体操作就是“传言”,传上帝之言,让军士的军心更稳,以“传言”来维持法度和执行刑法,可以说是集中了军政大权,这个人的政治手腕说是整个太平天国最强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指挥了太平天国大军攻破了南北大营,但是只是在大局观上胜过一筹,具体的进攻策略还是由下级指定并且执行。所以我们可以说杨秀清有出色的政治才能和领导才能,但是实在不能说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我们再看石达开。

石达开是“左将军主将翼王”石达开可以说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1854年,曾国藩和石达开在九江和湖口展开一场大战。当时的西王萧朝贵兵败被杀,太平军陷入严重被动,几乎要在长沙被清军全军覆没,这时,石达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带领军队度过湘江,开辟西部根据地。这个根据地的开辟解决了太平军后勤补给的燃眉之急,同时,取得了“水陆大捷”,随后,亲自作为先锋队带领大军跳出包围圈,占领了岳阳和武汉,二十天之内挺近一千八百里,甚至有了石敢当的称号。

这一战,是石达开的成名之战,之后,石达开在节制西征的同时,填补了太平天国没有基层管理的空白,同时,他每占领一个城池都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1854年,湘军猛烈反击西征太平军,一时间太平军被打得节节败退,被夺去了很多城池。这时,石达开看到了自己军队水军的不足,因此,他下令紧急训教水军。果然他的训教卓有成效,在湘军逼近九江时,石达开再次担任主帅,在湖口九江再次大败湘军,甚至逼得曾国藩投水自尽(最后被部下就起)。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石达开的军事才能远远高于杨秀清,因为杨秀清本来就是政治工作为主,而石达开可以说是专业的军事家。


风云1187721

我觉得两个人的军事领域不同,但是军事才干不相上下!


先来看看杨秀清,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其曾祖父迁入广西桂平,靠烧炭为生,1846年加入拜上帝会,跟随洪秀全举行太平天国起义!金田起义之后,他被封为东王,称九千岁,是太平天国重要的领袖。

杨秀清是战略家,主要是规划大的战略,统筹太平天国各地区的部队,在他的指挥下。太平天国冲出重围,顺江东下,定都天京!

但是,杨秀清并不是登峰造极的战略家,他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犯过很多错误,比如,永安建制后,没有发兵北上,最终导致冯云山和萧朝贵战死!而后来的历程,他没能带领太平天国平定东南,入主巴蜀,割据半壁江山以图北伐。



但是,杨秀清的战略能力也足以使太平天国苟延残喘,在江南江北大营的夹攻下生存,后来由于政治上的不成熟,被洪秀全设计杀害!

石达开的出名,不是因为他的军事才干,他和杨秀清不一样,不是战略大师,而是战术大师,但是也没有登峰造极的水平。


石达开重情义,为人做事令人信服,为太平天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天京事变后,他看不惯现状,率军出走,后来在大渡河畔战败,被俘后死于清朝酷刑!

综上,杨秀清和石达开在军事上的作为领域不一,所以难以比较,只能说二者不相上下!

【个人观点,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


颍州小史官

楊秀清的軍事能不低於石達開,因為場秀清長期以來是洪秀權的軍師,在太平天國享有很大的地位,正因他的軍功,皇上洪秀全才封他為軍師,又是九千歲,可以說他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作用。楊秀清是太平天國的罪人,主耍罪行與魏冒輝搞分列,與別的將領以:大欺小,在太平天國內亂中起到了一個一個失利的重要的人物,在太平天園中是個罪人,而反觀:石達開,從太平天國中從一開頭,就忠心更更,為太平天國中立下了一個一個的戰功,而`這個戰功l揚秀上上活活斷送,揚秀清是一個軍事家,而'這個:就是這個揚瞎子讓太平天國失敗了,而石達開雖然知道太平天國失貼敗,明知道太平天國完了,可是還是要決打下最後戰死在大渡河,為人民所稱贊,而揚秀清:能力再大也是人民的罪人。…而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