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太平天國的內訌主要誰導致的?

時說新語

歷史教科書上對於1856年天平天國內訌的主要原因,都說成韋昌輝擅自做主,濫殺無辜,導致天平天國由盛轉衰。真實情況完全不是這樣,韋昌輝是被利用,衝在前面的急先鋒,背後則是有指使的。內訌的責任在於楊秀清與洪秀全。

楊秀清是太平軍的主帥,在軍事能力、政治管理方面,遠勝洪秀全。定都天京之後,楊秀清仍然是大權獨攬,威脅到洪秀全,而且楊秀清有代天父下凡的神權,可以代天父名義教訓洪秀全,讓洪秀全感到不自在、感到權力受到威脅。也的確存在這樣的狀況,楊秀清多次接天父之名,斥責洪秀全,並且當著眾人面要打洪秀全四十大板,讓洪秀全顏面丟盡。1856年楊秀清好要求洪秀全封他及其子為萬歲,與洪秀全並列天王。

對於楊秀清的挑釁、奪權,洪秀全已經不能容忍。於是洪秀全密令韋昌輝帶兵進天京,對楊秀清進行圍剿滅。

韋昌輝雖然尊為北王,卻受東王楊秀清節制,長期在楊秀清的威壓下,早已懷恨在心,一直在尋找機會伺機報復。得到洪秀全除楊的密令,自然一拍即合。以韋昌輝的威望、權力、力量,原本與楊秀清相差甚遠,根本不足以成為對手。但是有洪秀全的授意,情況就大不一樣。

沒有洪秀全的授意,韋昌輝斷不敢對楊秀清下手,更不要說殺楊秀清了。楊秀清的太自信,太小瞧洪秀全,加上平時的大權在握,大有太平天國非我不可的觀念,讓他疏於防範,結果在韋昌輝的突然襲擊之下,毫無反抗之力。

翼王石達開也接到洪秀全的密令趕回天京,但是遇到天京的濫開殺戒,他規勸韋昌輝住手,殺紅了眼的韋昌輝豈會聽他的,連石達開也殺。無奈之下,石達開脫出天京,帶走了太平軍的精銳之師。

雖然洪秀全又殺了韋昌輝,那是怕石達開的靖難,更是為了給自己誅殺楊秀清找臺階,把所有的錯都推到了韋昌輝身上。沒有洪秀全的授意,平時就怕楊秀清的韋昌輝,絕對沒那個膽子殺楊秀清。

1856年天京內訌是洪、楊權力鬥爭的惡果,成為太平軍衰敗的一個轉折點。


黃強黃不息

最大的原因還是楊秀清造成的。

太平天國的主體是拜上帝會會眾,是靠著拜上帝這個宗教信仰發展起來的,它的精神支柱就是拜上帝。

拜上帝這個宗教信仰又是誰發展起來的呢》

是洪秀全。

洪秀全無疑是拜上帝會的精神領袖,宗教領袖,也是太平天國的最高領袖,可以說沒有洪秀全,就沒有太平天國,洪秀全的地位應該是凌駕於任何人之上的。

然而,在金田起義之前的兩年,洪秀全被官府抓去,拜上帝會出現嚴重的信仰危機,甚至有解散的可能,在這個時候,楊秀清假借天父上帝代言,穩定了人心,並和蕭朝貴一起,迅速的在拜上帝會里建立了威望。

洪秀全被釋放以後,長達一年的時間裡一直在廣西和廣東居住,等他再次回到廣西,發現拜上帝會依靠著楊秀清和蕭朝貴的天父天兄“代言”,穩住了拜上帝會,他此時應該是十分高興和欣慰的。

當時,拜上帝會有很多人自稱附體,做著和楊秀清蕭朝貴等差不多的神神鬼鬼的事情,有人專門把這些神靈附體代言,說過的話都記錄下來,請洪秀全甄別。

由於此時楊秀清和蕭朝貴號稱“天父天兄下凡”,而且每次下凡都是要眾人擁護洪秀全,而且這兩個人“表演”的又最好,他便宣佈,只有這兩個人才是真正的天父天兄下凡,其餘的都不是,以後不可以再有。

洪秀全此舉非常高明,將拜上帝會的宗教代言人身份牢牢地限制在楊秀清和蕭朝貴和他三個人之間,但是他想不到的事,慢慢的楊秀清和蕭朝貴逐漸控制了拜上帝會的實際領導權,他卻弱化為一個精神領袖。

自金田起義到定都南京,洪秀全的權力不斷弱化,只有一個虛有其名的上帝之子的身份,實際權力盡歸楊秀清和蕭朝貴。

然而,蕭朝貴水竇村一戰後受傷嚴重,繼而長沙戰死,楊秀清獨攬大權,已經是完全握有實權的人物。

等到了定都天京 之後,楊秀清私人權欲不斷膨脹,當初的首義六王,南王馮雲山和西王蕭朝貴戰死,翼王石達開在外作戰,北王韋昌輝常年被楊秀清打壓,欺壓,洪秀全深居不出,無人能與楊秀清抗衡。

這個時期正是太平天國軍事上最強時期之一,除了北伐失利之外,太平天國在西政江西靠著石達開的非凡才能,連連大捷,此後,太平軍一舉擊敗清軍的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楊秀清聲望也達到頂峰。

此時,楊秀清個人自滿也到了極點,根據天父下凡一書記載,楊秀清公然要洪秀全封其為萬歲,洪秀全也只得答應。

之後,韋昌輝和秦日綱夜迴天京,殺了楊秀清和東王府眾多將士,石達開聞訊急忙從江西趕回,韋昌輝和秦日綱又要殺石達開,石達開逃出天京,全家被韋昌輝等所殺。

石達開悲憤不已,帶兵迴天京,此時韋昌輝和秦日綱已經是人神共憤,洪秀全只得下令殺了秦日綱和韋昌輝,請石達開回天京。

此後,滿朝文武公推石達開主事,惹來洪秀全猜忌,石達開再次面臨生命危險,只得離開天京。

自此,太平天國首義六王,東西南北四王皆死,翼王出京,只剩下洪秀全一個孤家寡人,太平天國元氣大傷,人心也開始離散了,雖然後期又有李秀成和陳玉成等將帥,但是已經是風雨飄搖,苦苦支撐而已。

關於楊秀清逼封萬歲一說,在太平天國官方出版的天父下凡一書中有明確記載,後世有人為這是洪秀全編造的,不敢苟同。因為此書發生在天京事變之後並不久,且有那麼多當事人,洪秀全就算是帝王,也斷不會任意篡改編造,他也不能這樣做,畢竟天父下凡有那麼多人在旁邊,他要是亂編,不是打自己臉麼?

關於誅殺楊秀清,李秀成在他的自述裡說是石達開和韋昌輝密謀要殺楊秀清,石達開在他的自供裡說他當時對於韋昌輝的舉動並不知情,又有說法是洪秀全同時給石達開和韋昌輝下密令誅殺,從後來的石達開的反應和韋昌輝的舉動來看,他應該沒有收到洪秀全的密令,當然他和韋昌輝有可能密議過殺楊秀清,只是韋昌輝太狠,把東王府的人幾乎殺絕了。

後人對於天京事變的造成者主要集中在楊秀清,洪秀全和韋昌輝三人身上。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楊秀清。作為東王,他在太平天國建都天京之後實際上已經是實際權力最大的人了,但是他仍不滿足,甚至天父下凡要杖責洪秀全,這可以說作死。

為什麼呢?

因為洪秀全是整個太平天國的精神領袖,是太平天國權力來源的唯一合法源泉,就算他沒有實際權力了,但是在宗教組織裡,精神領袖的無形力量其時是很可怕,別看他們沒有實權,但是其地位決不可隨意侵犯。

楊秀清不明白這點,他以為自己實權在握,又有著天父的身份,心裡不能說沒有取而代之的想法,這是很悲劇的。

我們看歷史上中國王朝,很多時候皇帝昏庸無能,甚至有一兩歲的小孩做皇帝,很多文臣武將仍然忠心耿耿的保皇帝,他們所保的其實並不是皇帝這個人,而是那個帝位的象徵,這個時候,如果說有個大臣很有實權,他想動下皇帝的位子,那一般下場會很慘。

三國時候的曹操,權力有點類似楊秀清,但是他也只敢挾天子以令諸侯,事事也要以皇帝的名義發出去,他的兒子曹丕日後奪取漢家帝位,也不敢直接奪,而是禪位。

所以,洪秀全和楊秀清在太平天國實際擁護者的情況如何呢?

楊秀清大權在握,自然有人為他效命,但是洪秀全是最高精神領袖,是太平天國一切權利合法化的源泉,很多人心裡絕對是擁護洪秀全的,在早期太平天國信仰還是非常嚴肅的時期,如果讓他們選擇洪秀全還是楊秀清,肯定選的是洪秀全。

再說楊秀清這個人,平日裡非常高傲,得罪的人非常的多。

太平天國首義六王,馮雲山和蕭朝貴早死,只剩下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三個王和洪秀全一個君主了。

石達開和韋昌輝雖然受楊秀清節制,但是他二人地位上是極高的,都是“王”,如果問他二人是選擇楊秀清還是洪秀全?

首先韋昌輝,連清軍編的蒐集太平天國情報書的張德堅《賊情彙纂》都看得出他和楊秀清不和,預測二人有火併的可能了,現在從許多史料可知,楊秀清多次肆意侮辱韋昌輝,一個王憑藉著權勢去欺壓另一個只比他權力小一些的王,簡直是作死。

再說石達開,他早在金田起義之前就和西王蕭朝貴公開頂撞過,左宗棠等說他對拜上帝這些並不感冒,顯然楊秀清天父下凡這一套根本唬不住他,而且石達開為人忠義,心裡肯定很反感楊秀清這一套。

石達開即使出走了,也從未帶著自己的旗號,仍然是用的洪秀全太平天國的旗號,可見他的忠義。(又或者說是智慧和精明)

而楊秀清因為他的叔父的事件逼得石達開的岳父要跳河自殺,石達開心裡怎麼想》楊秀清這不是作死麼?

再說燕王秦日綱,這時太平天國排名第七位的人物,竟然被楊秀清貶為奴,秦日綱早期做過洪秀全的羽林護衛,是洪秀全信賴和親近的人,楊秀清這不是作死麼?

再說陳承瑢,負責傳遞文書給洪秀全的,早年是洪秀全的車伕,可以說是洪秀全最親近的臣子之一了,楊秀清也在他的叔父事件中侮辱陳承瑢,再次給自己找了一個作死的理由。

看看當時的太平天國權力中心吧,排名是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陳承瑢,這是太平天國權力的中心前六人,楊秀清把其餘五個全部得罪了,而且是往死裡得罪的,五個人打一個,他能不死麼?

這就叫不作死就不會死。


師明禮


問:1856年太平天國的內訌主要誰導致的?

答:關於這個問題,一般眾口交相討伐、千夫所指的人就是楊秀清。但是,我認為主要的罪魁禍首卻是洪秀全。

大家把主要責任歸咎於楊秀清,原因不外乎以下三點:

一、洪秀全是老大,楊秀清是老二,老二覬覦老大的位置,時刻想取代老大,最終引火自焚,從邏輯上完全說得通。

二、楊秀清性格不好,和誰都相處不來,自取得“天父代言人”資格後,目中無人,囂張跋扈,惹發眾怒,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陳承鎔都被他修理過。則從情理上說,韋昌輝等人早已欲除之而後快,一旦機緣巧合,內亂就會迅速爆發。

三、《李秀成自述》中有說:“因東王天王實信,權託太重過度,要逼天王封其‘萬歲’。那時權柄皆在東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親到東王府封其萬歲。北、翼兩王不服,君臣不別,東欲專尊,後北與翼計殺東王。”本來楊秀清通過假託“天父下凡”的把戲已成為“天父第三子”(天父第一子為耶酥,第二子為洪秀全),封東王、九千歲,地位僅居萬歲洪秀全之下,卻人心不足蛇吞相,還要威逼洪秀全封其為“萬歲”,自己作死最終不得不死。

即從邏輯、從情理,再結合當時人的證據,1856年太平天國的內訌主要就是楊秀清導致的。

但是,必須要注意的是,1856年太平天國的內訌時,李秀成為地官副丞相,屬於中級幹部,根本無從知悉事變內幕,事後就算有所耳聞,卻也未必是真相。再有,即使他知曉部分真相,卻多多少少有“為尊者諱”心理作崇,所說也會言不由衷。

而要說當時人的證據,最有力、最直接的材料,莫過於《石達開自述》。

和李自成相比,石達開不但是當時人,還是當事人,他的說法無疑更接近事實真相。

《石達開自述》又分兩種,一種是《駱文忠公奏稿》所附的《石達開自述》,上面的說法是:“楊秀清性情高傲,韋昌輝屢受其辱。七年,韋昌輝請洪秀全誅楊秀清,洪秀全不許,轉加楊秀清偽號,韋昌輝不服,便將楊秀清殺死。”

按照這種說法,內訌的主要負責人就是韋昌輝。

但,沒有洪秀全背後的支持,韋昌輝是沒法掀起這麼大的風浪的。

相關史料也表明,破江南大營後,韋昌輝和秦日綱帶兵入京時,就向守城士兵明確表明自己是奉天王詔令入城的。

而另一個《三略彙編》版本的《石達開自述》卻是這樣記載的:“七年,達開自江南帶人到湖北,聽聞洪秀全們在金陵彼此疑忌。韋昌輝請洪秀全殺楊秀清,洪秀全本欲殺楊,口中不肯,且故意加楊秀清為‘萬歲’。韋昌輝憤氣,把楊秀清殺了。洪秀全又欲殺韋昌輝。達開聞信,回南京與他們排解,因見事機不好,就到安徽。妻子都在南京城內,皆被韋昌輝所殺。達開回到南京,洪秀全把韋昌輝殺了,又疑心達開,有一併謀害之意,達開乃逃出南京。”

由此可見,“洪秀全本欲殺楊”,洪秀全早有殺楊秀清之心,嘴裡雖然不說出,卻故意主動加封楊秀清“萬歲”,既是要麻痺楊秀清,又是要激怒韋昌輝,假韋昌輝之手殺楊秀清,然後再以擅殺之罪除掉韋昌輝。

而從邏輯上說,洪秀全組織“拜上帝會”,發動起義,就有效仿漢高祖、明太祖之志,楊秀清權勢過大,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他的統治地位,則他要殺楊秀清也完全說得通的。

要從情理上說,楊秀清擁有“天父代言人”的身份,時不時凌駕於洪秀全頭上,甚至還杖責過洪秀全,洪秀全的感情上也難於容忍類似的事態存在或繼續發展下去,除楊秀清是遲早的事。

補充一下了,太平天國一共發佈過兩部《天父下凡詔書》,第一部是1851年在永安州會審叛徒周錫能時發佈的,當時楊秀清假託“天父下凡”,及時粉碎了敵人外攻內應的陰謀,進而大肆宣揚“天父無所不知,權能獨一”的無敵神話,極大地鼓舞了太平軍的鬥志。第二部《天父下凡詔書》發佈於1853年,楊秀清假託“天父下凡”諫勸洪秀全,提出“君臣同德,上下一心”的要求,同時也確認洪秀全是“君”,“兄為君,弟為臣”,“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這表明,楊秀清是相當清楚地認識到,洪秀全為當仁不讓的拜上帝會的精神領袖、宗教領袖,也是太平天國的最高領袖,自己雖然可以藉助“天父下凡”的謊言對洪秀全進行諫勸,但永遠無法挑戰或取代洪秀全的位置的,否則,神壇將會倒塌,整個拜上帝會所構建起來的神話世界將不復存在。

事實上,從拜上帝會成立之初到楊秀清死亡前,即使楊秀清內心看不起洪秀全的昏庸無能,但他本人也都一直把自己定位為老二,而把洪秀全尊為最高精神領袖。

說到底,1856年太平天國的內訌,根源是君權與神權的鬥爭,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都有難以推託的責任,但主要就是洪秀全導致的。


覃仕勇說史

1856年的內訌,東王楊秀清負一半的責任,至於另外一半,則由韋昌輝所負,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我們來具體分析楊秀清的一半責任:

一是楊秀清性格跋扈引起洪秀全的嫉恨。

即李秀成被俘後的供述中所稱,“因東王、天王實信。權託太重過度,要逼天王封其萬歲。”

二是楊秀清治軍過嚴。

楊秀清治軍被評價為“軍令嚴整,民心佩服”,但他的嚴格紀律對剛參加起義的農民來說,很是不能適應,所謂“東王令嚴,軍民畏”,他指定的紀律“律凡二十六條,稱點天燈,五馬分屍者三,斬者四十一。”此外,楊秀清對待高層將領也是非常嚴苛,比如國宗石鳳魁守衛武漢,因為打敗撤守放棄武漢,就被鎖拿回天京斬首。此外,秦日綱能征善戰,算是太平天國一員猛將,曾經大破清軍江南大營。但因為追擊清軍時遇到埋伏導致挫敗,即被“大受譴責”。最後,導致秦日綱帶兵投奔韋昌輝,成為剿殺楊秀清的主力之一。

然而,楊秀清所作所為並不是必然導致天京內訌,

加封萬歲在太平天國禮制內情有可原。

楊秀清屢次代天父下凡,洪秀全也稱楊是“五主”之一,“東王是上帝愛子,與太兄及朕同一老媽所生,在未有天地之先,三位同是一脈親”,並加封“聖神風”、“聖靈”等。

在天京事變前,楊秀清除了韋昌輝所說的跋扈逼封萬歲這些指控外,並沒有具體的篡位舉動,傳教士肯能說,天京城中,寧謐如常,市旅不驚,並沒有野史中所謂“土城外密佈槍炮,恐楊來暗算”的說法。

退一萬步講,如果楊秀清真打算篡位,以他的佈置,肯定早就層層佈置,到處布有暗探,早有防備,怎麼可能倉促中被韋昌輝等人暗算呢?

戰爭時期嚴格紀律無可厚非。

本來,在在戰爭期間,鋼鐵的紀律是必須的,比如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凡是逃跑的蘇軍都被就地處決。相比之下,楊秀清死後,太平軍戰鬥力走下坡路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紀律鬆弛,侵犯百姓,各自為戰,兩相對比,正可見當初楊秀清治軍的效果。

下面,我們再說說韋昌輝的一半責任。

首先看石達開在四川被處死以前的記述:

“楊秀清平日性情高傲,韋昌輝屢受其辱。韋昌輝請洪秀全誅楊秀清,洪秀全不許,轉加楊秀清偽號。韋昌輝不服,便將楊秀清殺死。”

石達開是天京事變的重要當事人之一,又是太平天國的最高層。從他的記述可見,洪秀全並不允許殺楊,是韋昌輝自作主張。

其次看李秀成的自述。

“東王封萬歲,北王、翼王兩王不服,後被北王將東王殺害”,可見,北王殺東王乃是自作主張。

再次,洪仁玕的自述。

天京事變的時候,洪仁玕雖然不在天京,但他後來身居高位,想必多次和洪秀全聊過此事。因此,他記述道“東、北二王到天京後不久,即自起內訌,兩均被殺”。

所以,太平天國三位最高級別的領導人,被抓後相隔千里,所述如出一致的道出了一個事實:

韋昌輝殺楊秀清乃自作主張!

楊秀清被殺六十天後,韋昌輝也走到了人生末路,“各眾內外,併合朝同心將北王殺之,人心乃定”,“附從北王者只極少數,誅韋之役所殺不過二百人,且交戰僅兩日爾。”


小奔說史

簡單點說吧,

在天京之變前,楊秀清的地位確實高於洪秀全了. 天京之變完全是一場宮廷政變.如果洪楊正面對決,楊秀清的勝算可能還大些



東王楊秀清不甘居人下,而天王洪秀全自定都天京後,十餘年不出天王府,惟一一次出宮還是被東王假借天父下凡引受杖責。 天王與東王矛盾日益升級,天王下密詔給向來與東王不和的北王韋昌輝讓他勤王,北王帶兵入京,包圍東王府,殺死東王府僚屬親眷近三萬人,並且在天京城內大肆誅殺敵對勢力,統稱其為東王餘孽,天京城人人自危。
而後,天王為了顯示自己的仁德,下旨為東王平反,訓斥北王濫殺無辜。北王覺得自己成了天王手中的利刃確落得亂臣的罵名,心中不平。又想起東王的強勢和天王的退讓,認為自己也能奪權,便加緊動作,竟然率兵圍攻天王府。
天王沒想到以虎趨狼之計引來了虎患,於是下詔給冀王石達開。冀王率兵進京,清除北王勢力。後又遭天王猜忌,離京出走。這自然是後話了。
北王死後,天王將所有罪責加於其身,大舉為東王平反,並將東王被殺日列為“東王昇天節”,太平天國有詩云:“七月廿七東昇節,天國世代莫相忘。”


時說新語

天京事變發生於清朝後期的1856年,是一次太平天國領導層的嚴重內訌,地點在首都天京(南京),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及燕王秦日綱在此事件中被殺,翼王石達開因受洪秀全猜忌而出走。另有約二萬人喪生。太平天國運動由此走向衰弱。

1851年,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建制”時,命其他四王歸東王楊秀清節制。自從南王馮雲山及西王蕭朝貴相繼戰死後,權力更加集中在東王一人身上。 在太平天國前期,實權由軍師掌握,天王雖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個虛君,實際權力在正軍師東王楊秀清手上,加上東王多次假託“天父下凡”傳令,令天王也要聽從東王命令。

在定都天京後,東王與其他諸王的關係日趨緊張。 北王曾因下屬犯錯而被東王下令杖打,北王的親戚因為跟東王的親戚發生財產爭執而激怒東王,東王叫北王議罪,北王就說把那人五馬分屍。 翼王石達開的岳父黃玉昆因公事開罪東王,被杖刑三百,革去爵位及降職,同一事件亦令燕王秦日綱及另一高官陳承瑢被東王杖刑。即使是天王,也多次被假裝“天父下凡”的東王以杖刑威嚇。由於東王權大,眾人往往敢怒而不敢言。

1856年6月,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向榮在8月9日死後,其死訊不久便傳入天京。

過了不久,東王稱“天父下凡”,召天王洪秀全到東王府。“天父上身”的東王對天王說:“你與東王皆為我子,東王有咁大功勞,何止稱九千歲?”洪秀全說“東王打江山,亦當是萬歲。”“天父”又問“東世子豈止千歲?”洪說“東王既稱萬歲,世子亦當是萬歲,且世代皆萬歲。”“天父”大喜說“我回天矣。”

北王韋昌輝在這時請求天王誅殺東王,天王不肯。東王以西線緊急為由,調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赴前線督師,只剩下天王和東王留在天京。

陳承瑢後來向天王告密,謂東王有弒君篡位之企圖,天王密詔北王、翼王及燕王剷除東王。9月4日,北王韋昌輝率三千精兵趕回天京,當夜在城外與燕王秦日綱會合,陳承瑢開城門接應。眾軍在凌晨突襲東王府,東王被殺,東王府內數千男女被殺盡。其後北王以搜捕“東黨”為名,大殺異己。眾多東王部屬在棄械後被殺,平民也不能倖免,隨後血洗南京城,約2萬餘人被屠殺。

翼王石達開十餘日後到天京,進城會晤北王韋昌輝,責備濫殺之事,不歡而散,連夜匆忙縋城逃出城外。北王未能捉拿翼王,盡殺其家屬及王府部屬。翼王從安慶起兵討伐北王,求天王殺北王以謝天下。此時在天京以外的太平軍大多支持翼王,北王在勢急下攻打天王府,但最終敗於效忠天王的將士及東王餘眾,最終北王韋昌輝於11月2日被殺,其首級被函送安徽石達開營中驗收,燕王秦日綱及陳承瑢不久亦被處死,天京事變告一段落。

後來天王撤銷了楊秀清的圖謀篡位罪名,將楊之死忌定為“東王昇天節”。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內人心開始渙散,軍事形勢逆轉,清軍陸續在各戰場得勝,太平天國的控制區大為縮小,即使後來太平軍攻下江浙一帶,形勢上一直處於下風。

北王韋昌輝死後,翼王石達開執政,天王洪秀全開始重用其兄弟以牽制石達開,激發石達開在1857年帶領大軍出走,更令太平天國雪上加霜。

太平天國初期由軍師主政的政制,在天京事變及翼王出走後已名存實亡。後期的太平天國,天王雖然掌握了實權,然而當時的政府架構頗為混亂,加速了太平天國的滅亡。

在天京事變中,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先後被殺,翼王石達開出走敗亡。天京事變嚴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國的領導和軍事力量,成為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天京事變並未損傷太平天國的實力,主要表現在軍事力量上。但是,精神和思想層面的損失才是最嚴重的,天京事變的惡果不是軍事兵力的銳減和戰鬥力的下降,也不是土地的喪失,而是神話宗教體系的崩潰。

史學界關於天京內訌的起因有逼封萬歲說(包括無詔擅殺說)、告密說(包括陷害說)、索取偽印說(包括索取金璽)、加封萬歲說(包括故意加封說)、自居萬歲說五種說法,除了傳統的“逼封萬歲說”外,“密告說”是另一個受到不少史學家支持的說法。

“告密”說的支持者認為,“逼封萬歲”說依據的史料主要是各種私人筆記,其原始敘述無不錯謬百出,大乖情理,更像以訛傳訛的市井傳聞,政治謠言,而“告密說”在太平天國文書,清方文書、外國人的記載中都能找到根據,更為合理。對於韋昌輝誅殺楊秀清一事是否經過密議,洪秀全是否向諸王頒發誅楊密詔,學界一直存在爭議,但從誅楊一事事發突然且進展順利來看,誅殺楊秀清是經過周密的策劃和分工的,洪秀全在事前也絕不會不知道此事。因此誅殺楊秀清,至少是經過洪秀全默許的。

當時(距離天京內訌不到一年)有兩個外國人所寫的通訊都認為天京內訌是由“告密”所引起的。佈列治門發表在1857年l月3日《華北先驅週報》上的一篇通訊中說 .

“先是楊秀清有一心腹部將為其親信,不知何故,向洪秀全告密,洪立即召其心腹盟弟北王韋昌輝回兵勤王,一以保護其自己生命,次則以誅滅謀篡位者。”

“緣那大僭竊音(指楊秀清自1849年起即自稱得上帝附體,因之而成為全軍的實際元首,卻被陰謀所算而被殺。人皆相信彼有奸謀欲弒天王而奪其位,他卻被一同盟的高級人員所賣。對天王告密。而自告奮勇願負掃除奸黨之責。洪秀全於昏聵閉之中忽然醒悟。立即傳諭召出征安徽之北王韋昌輝及方奔丹陽之頂天侯。或並有其他首領回京。”

支持告密說的史學家認為,“告密”說與“逼封萬歲”說是完全對立的。如果楊秀清確已當面逼迫洪秀全封其為“萬歲,則篡位意圖已經公開暴露,還有什麼更甚於此之”密“可”告“?既然有人”告密“,說明楊秀清是在秘密活動,並沒有公開”逼封萬歲“。麥高文的通訊中還指出了告密者是太平天國領導人物中的第八位。從洪秀全算起,第八位應是胡以晃。但胡以晃在內訌之前早已病死,如果排除已死的人不算,則第八位應是朝內官領袖佐天侯陳承熔。

“告密說”在清方文書中也可以找到根據。據咸豐六年十二月二十日江北大營欽差大臣德興阿秦報:洪秀全在殺韋昌輝之後,又於十一月初一日將燕王秦日綱與佐天侯陳承熔同時處死。太平天國官方公開處死這三個人,顯然與追究內訌責任有關。韋昌輝、秦日綱是襲殺楊秀清並大殺其部屬二萬餘人的罪魁禍首,陳承鎔則可能是犯了“告密”不實的陷害罪而被處死,此外就很難找出公開處死他的任何原因。

與外國人的記載、清方記載相比,太平天國本身的正式文書更能說明問題。洪秀全在《踢英國全權特使額爾金記》中明確指出楊秀清之死是“遭陷害”的。這與“告密”說正好互相對應:“告密”者告密不實,被“告密”者就會遭陷害“。詔中說:

“爺遣東王來贖病,眼蒙耳聾口無聲,受了無盡的辛戰,妖損破頸跌橫。爺爺預先降聖旨,師由外出苦難清,期至朝觀遭陷害,爺爺聖旨總成行。”

在說明楊秀清遭受陷害之後不久,太平天國政府公開為之平反昭雪,定楊秀清被殺之日為東王升節扎,簡稱東昇節。洪秀全在《天曆六節並命官富作月令詔》中說,

“天曆三重識東王,降託東王是父皇,爺前下凡空中講,爺今聖旨降託楊。七月念七東昇節,天國代代莫些王,謝爺降託贖病主,乃埋世人轉天堂。”

雖然人死不能復生,但是平反與不平反還是大不相同的。韋昌輝、秦日綱、陳承熔均系因罪被誅,爵除,家屬成為罪人家屬。而楊秀清則公開平反,追念前功。以洪秀全第五子襲爵、稱幼東王。定其忌日為東王昇天節,成為天國六節之一。如果真有“逼封萬歲”一事,則叛跡已顯,大逆不道,豈可如此險重平反!只有他確實遭到陷害,並無“逼封萬歲”劣跡,才能得到這樣的身後殊榮。


贊過我的都發財了

最大原因還在於權力分配不合理,換個人一樣會導致內訌。

太平天國創立之初,洪秀全散播教義,楊秀清等人最先信奉,期間遇到過一次危機:1847年2月底,馮雲山因為帶領會眾搗毀廟宇入獄,洪秀全返回廣州營救,此時太平天國突然遭到地主攻擊,因為首腦缺位陷入危機,此時楊秀清上演了上帝下凡的把戲,成功團結了大部分教眾,幫助太平天國度過了危機。

洪秀全等人回來後,雖然知道這種神靈附體的把戲是騙人的,但因為在教眾中具有極大影響力,不便揭破,並且認為可以在後續的發展中加以利用。這導致太平天國出現了奇葩的權力結構:洪秀全自稱是上帝的兒子,但楊秀清擁有上帝附體的特殊身份,一旦楊秀清宣稱自己正上帝附體,洪秀全也必須臣服。

太平天國早期,大家還比較齊心,都想成就一番事業,所以還比較相安無事,楊秀清從普通教眾變為東王,成為天王之下的二號人物,這個安排也讓他比較滿意,但等打下南京後,權力格局就發生了變化,楊秀清有些不甘於居於洪秀全之下,在某種程度上,他認為自己的功勞比洪秀全更大。

這種權力結構才是太平天國最大的矛盾,也是一開始就埋下的禍根,洪秀全最初沒有解決,等到進入南京後,想解決發現已經尾大不掉,最後利用韋昌輝除掉楊秀清,直接讓太平天國的基礎理論破產,此時天國在法理上已經沒有存在的理由了,之後洪秀全所有的作為都只是修修補補。

之所以出現這種神奇的權力結構,也與洪秀全本身的知識結構和認知程度有關,從根本上說,馮秀全是個傳統社會成長出來的人,一個連科舉都無法出頭的人,在思想和理念上,他是非常落伍的,他根本無法打造一套超越時代的政治制度,更無法打造一套合理的權力體系。

太平天國本質上的落後性,註定了天國內部早晚會爆發權力爭鬥,只是看是誰發難而已。


司徒伯雷

太平天國的興盛是時代造成了結果,洪秀全可能也沒有預料到勢力發展的那麼快!從造反之初就沒有一個真正建國的理念,開始就是走一路搶一路,等佔領了南京感到了東南的繁華停止了進攻的步伐,洪秀全以及其部下開始爭權奪利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一個還沒有真正統一的政權走向一個黑暗的深淵。真正挑起內訌的應該是洪秀全!一個自以為是的所謂君王豈能允許權力的旁落,楊秀清儘管為太平天國出了大力,畢竟太過於輕視洪秀全了。結果功臣在內訌中死傷大半,剩下的年輕將領不足以對洪秀全造成威脅,但太平天國的實力也大大下降,覆滅只是遲早的事情。


順其自然85309541

太平天國內部政權類似政教合一,而且加入了迷信色彩,就是天父天兄下凡說,洪秀全自稱天兄,他是太平天國名義上的領導人和精神領袖。楊秀清自稱天父,按照教規,楊秀清在教內地位是高於洪秀全,但是在政治上的地位是低於洪秀全。所以這種權力分配的矛盾總有一天會爆發,只是在艱難時刻洪和楊要面對共同敵人滿清,自然無心爭權,一旦局勢穩定這種權利之間的不明確一定會爆發政變,這也是天平天國政治體制的弊端。

如果洪是個願意抓權有能力的領導人,可能楊秀清不敢犯上。關鍵洪無才無德,每天沉迷女色,每天在皇宮裡寫寫歪詩。這個人要能力沒能力,要才華沒才華。天國的二號人物楊秀清可不一樣,這人雖然是名義上的二號人物,但是天國裡的一切大小政務都出自楊秀清,太平天國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跟楊秀清的經營離不開的。這人確實有能力。

所以我們來比較一下當時天國的一二號人物,誰優誰劣一目瞭然。普通人都能看得出來,楊秀清自然也看得出來,憑什麼這個天國都是我在治理,洪秀全你這個窩囊廢還佔著茅坑不拉屎。雖然當時楊秀清基本上已經是天國的一號人物,但是畢竟名不正言不順,人心不足,所以他才打算取洪秀全而代之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內訌是農民戰爭永遠的痛。太平天國內訌,主要是其體制導致的。天王最大,東王節制各王,這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東王的上帝(天父)附身,等於東王在上帝(天父)附身時大於天王。這樣,天王很被動。東王時不時可以指揮天王,對天王來說就是惡夢。加上南王、西王相繼戰死,天國內部權力失衡,出現紛爭,實現新的平衡,是很正常的。內訌從清除東王開始,接著清除北王,後來翼王出走。內訌結束後,五王只剩天王,天王暫時保住了,天國精英損失慘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