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会剪纸的人都是艺术家,她们中的优秀者并非普通人

春天时带朋友去陕北采访剪纸艺术,她使足了劲看见些青草的那片土地,在我心里是无比荒凉的,看着那大河上下, 苍茫间真就想不明白那个我迷恋过的世界了。

朋友问我,最后的那两位民间艺术家怎么还没有写出来, 我无语。除了懒惰和无暇顾及应该一定还有什么别的原因。想想我这二十年里真是有幸,遇到过二十来位身怀绝技的民间艺术家,而至今日,恐怕只剩陕北佳县城里的郭佩珍一人了。其他那些高手都先后离世了,这是十分无奈和悲凉的事! 不仅仅是因为她们走了,而是因为她们带走了一个时代,并且渐次关闭了她们依存的那个曾经无限辽阔的世界,她们在时的辉煌空间我们无法轻易进入,她们走后无着无落的荒凉却铺天盖地。朋友又说:那个年代很多人都剪纸,你是不是对她们和剪纸艺术定位太高了?我回答说:不是所有会剪纸的人都是艺术家,几千年来,撑起那片天地的也就数十个人而已, 对于她们而言不是定位过高而是根本就不够。紧接着我又回答了一个更为具体的问题:如何来理解或区分她们的高低与凡俗。

不是所有会剪纸的人都是艺术家,她们中的优秀者并非普通人

去过许多国家读完了许多学位的朋友难以想象我说起的那些大师们过于狭小的现实世界。是的,她们中不少人的一生只是往返于娘家和婆家的几十里山路,她们甚至都没有到过离家最近的县城。大千世界于她们实际上是虚幻的,并没有太多牵连。也因此,她们更加在乎的,正是代代传承的关于天地之间那十八层高远的神灵空间,她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存在于这里的无数经历,生老病死、神灵鬼怪、日月星辰、万物枯荣……她们认真地体会着时间的禁忌、空间的呼应,小心翼翼地与神灵和死去的人们相处着。一切的一切她们都曾在这里找到了因果,得到了体验。这是她们无比熟悉且又无限依赖的世界,因此对她们而言这里并不虚幻!没有这天地十八层多维度的世界,她们的身体会瞬间瘫软,化为泡影。她们中的优秀者并非普通人,她们以一种特殊的修持或超乎寻常的遭遇成就了通透而轻盈的生命,她们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更加隐秘的构造。她们的文字就是剪纸!所以说她们书写的原本就是一部神奇的史书,我们应当相信她们剪开的不是薄薄的一页纸,而是一个纵横无限的世界。

不是所有会剪纸的人都是艺术家,她们中的优秀者并非普通人

我说人在世上原本就各自有各自的格局,每一种格局都是一个不同的生态,它决定着你的命运。而这种局面有前世修成的,也有后世筑垒的,似乎相辅相成,又似乎命中注定,就像一个人的身体与灵魂。比如民间艺术就是一股水,你的格局大了,它就是一汪碧水或者一股清澈的溪水,你便可以前有照后有靠地临水而居;如果你的格局很小,它就是汪洋大海或者洪水猛兽, 你就会不停地挣扎,险象环生!因爱而死者不计其数,倒也算是死得其所了。死后就真如一个纸人,轻飘飘借风而行,又有谁知道,这薄薄的一张纸里暗藏了几百里的冤屈?

不是所有会剪纸的人都是艺术家,她们中的优秀者并非普通人

两个人是指郭佩珍、刘兰英这两位陕北国家级民间剪纸艺术传承大师。两位剪纸大师的作品,集中体现了陕北的地域风情与文化内涵。本书即是作者对郭佩珍、刘兰英两位剪纸大师的长期跟踪采访记录的呈现,是关于两位剪纸大师的作品分析与艺术思想探寻,也是关于民间剪纸艺术生存状态的考察与忧思。

郭庆丰,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油画创作和民间美术研究及教学。著有《阳哥阳图》《黄河的衣裳》《纸人记》《符图记》《生灵我意》等,“西北经典文化”系列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参与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