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會剪紙的人都是藝術家,她們中的優秀者並非普通人

春天時帶朋友去陝北採訪剪紙藝術,她使足了勁看見些青草的那片土地,在我心裡是無比荒涼的,看著那大河上下, 蒼茫間真就想不明白那個我迷戀過的世界了。

朋友問我,最後的那兩位民間藝術家怎麼還沒有寫出來, 我無語。除了懶惰和無暇顧及應該一定還有什麼別的原因。想想我這二十年裡真是有幸,遇到過二十來位身懷絕技的民間藝術家,而至今日,恐怕只剩陝北佳縣城裡的郭佩珍一人了。其他那些高手都先後離世了,這是十分無奈和悲涼的事! 不僅僅是因為她們走了,而是因為她們帶走了一個時代,並且漸次關閉了她們依存的那個曾經無限遼闊的世界,她們在時的輝煌空間我們無法輕易進入,她們走後無著無落的荒涼卻鋪天蓋地。朋友又說:那個年代很多人都剪紙,你是不是對她們和剪紙藝術定位太高了?我回答說:不是所有會剪紙的人都是藝術家,幾千年來,撐起那片天地的也就數十個人而已, 對於她們而言不是定位過高而是根本就不夠。緊接著我又回答了一個更為具體的問題:如何來理解或區分她們的高低與凡俗。

不是所有會剪紙的人都是藝術家,她們中的優秀者並非普通人

去過許多國家讀完了許多學位的朋友難以想象我說起的那些大師們過於狹小的現實世界。是的,她們中不少人的一生只是往返於孃家和婆家的幾十裡山路,她們甚至都沒有到過離家最近的縣城。大千世界於她們實際上是虛幻的,並沒有太多牽連。也因此,她們更加在乎的,正是代代傳承的關於天地之間那十八層高遠的神靈空間,她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著存在於這裡的無數經歷,生老病死、神靈鬼怪、日月星辰、萬物枯榮……她們認真地體會著時間的禁忌、空間的呼應,小心翼翼地與神靈和死去的人們相處著。一切的一切她們都曾在這裡找到了因果,得到了體驗。這是她們無比熟悉且又無限依賴的世界,因此對她們而言這裡並不虛幻!沒有這天地十八層多維度的世界,她們的身體會瞬間癱軟,化為泡影。她們中的優秀者並非普通人,她們以一種特殊的修持或超乎尋常的遭遇成就了通透而輕盈的生命,她們與世界的關係是一種更加隱秘的構造。她們的文字就是剪紙!所以說她們書寫的原本就是一部神奇的史書,我們應當相信她們剪開的不是薄薄的一頁紙,而是一個縱橫無限的世界。

不是所有會剪紙的人都是藝術家,她們中的優秀者並非普通人

我說人在世上原本就各自有各自的格局,每一種格局都是一個不同的生態,它決定著你的命運。而這種局面有前世修成的,也有後世築壘的,似乎相輔相成,又似乎命中註定,就像一個人的身體與靈魂。比如民間藝術就是一股水,你的格局大了,它就是一汪碧水或者一股清澈的溪水,你便可以前有照後有靠地臨水而居;如果你的格局很小,它就是汪洋大海或者洪水猛獸, 你就會不停地掙扎,險象環生!因愛而死者不計其數,倒也算是死得其所了。死後就真如一個紙人,輕飄飄借風而行,又有誰知道,這薄薄的一張紙裡暗藏了幾百裡的冤屈?

不是所有會剪紙的人都是藝術家,她們中的優秀者並非普通人

兩個人是指郭佩珍、劉蘭英這兩位陝北國家級民間剪紙藝術傳承大師。兩位剪紙大師的作品,集中體現了陝北的地域風情與文化內涵。本書即是作者對郭佩珍、劉蘭英兩位剪紙大師的長期跟蹤採訪記錄的呈現,是關於兩位剪紙大師的作品分析與藝術思想探尋,也是關於民間剪紙藝術生存狀態的考察與憂思。

郭慶豐,西安美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油畫創作和民間美術研究及教學。著有《陽哥陽圖》《黃河的衣裳》《紙人記》《符圖記》《生靈我意》等,“西北經典文化”系列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參與多項國家級研究課題,發表論文二十餘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