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時一片混亂,日本為何不趁此奪回四島?

用戶67236050

一、憲法制約:

在麥克阿瑟將軍的主導下,1947年日本通過的《和平憲法》中規定“日本政府放棄以戰爭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從法理上杜絕了日本派兵發動“奪島”戰役的可能性。雖然在蘇聯解體之後的九十年代以來,尤其是進入新千年以來,日本自衛隊動作頻仍,但始終不敢突破這個底線。

二、俄羅斯實力:

1991年底,蘇聯解體,戈氏辭職,把武裝部隊和“核按鈕”轉交給了葉利欽,十五個加盟共和國分崩離析不假,但俄羅斯順利繼承了前蘇聯的政治和大部分軍事地位,雖有局部動盪,但俄羅斯控制的遠東地區形勢比較穩定,在國防上沒有所謂的“一片混亂”,並不存在利於日本的“可乘之機”。

三、美國態度:

戰後的日本外交策略一直是唯美國馬首是瞻,在蘇聯解體的關鍵時刻,無論是事前還是事後,美國人為葉利欽提供了很大支持,這也是葉利欽敢於向戈氏攤牌的底氣所在。同理,美國當時絕對不會鼓勵或縱容日本去乘人之危趁火打劫,而缺少了美國授意的日本,在北方四島問題上絕不敢火中取栗玩火自焚。1960年,美、日達成的《安保條約》中規定,條約適用於日本所“管轄”的領土,北方四島並非在此之列。

四、日本國內經濟危機:

與蘇聯解體幾乎同一時間段(1991年至1992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國內股票大跌、貸款難度增大、企業經營陷入危機,從這時開始一直到新千年,被認為是日本經濟“失落的十年”。日本國內雖然民意洶湧,但都是針對經濟上的焦慮,沒有像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那樣產生領土爭端的民粹主義土壤。


歷來現實

感謝瑤瑤!


前蘇聯的坦克大軍。可惜都已經生鏽。

以現在的眼光看,蘇聯解體之時應該是蘇聯的仇人們上門算賬的最佳時機。尤其日本,在二戰後北方四島硬是讓蘇聯給事實佔領了。所謂趁你病要你命,當年小日本趁著大清病歪歪的時候搶佔了朝鮮和遼東、臺灣等地,後來又趁著民國混戰之時拿下東北,何等眼光毒辣。可為什麼蘇聯“病倒”之時日本卻沒有趁機上門討債呢?這不符合常理啊。

但是隻要眼光放到更寬廣的範圍去看的話,就知道日本為什麼連趁機拿下四島都膽子都沒有了。

首先,蘇聯是解體,不是滅亡。為什麼美帝費盡心思只是把蘇聯弄解體而已,而沒有能把他滅亡呢?說蘇聯有核武器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忽略掉蘇聯人的底限就不應該了。蘇聯人的底限是什麼呢?在國家保存的情況下,有飯吃有衣服穿有工作是最基本的。但是,如果國家面臨被入侵的危險,那麼有沒有飯吃將變成其次。抗戰時期,多少英烈在飢寒交迫中和日寇進行了殊死搏鬥就是一個證明。因此,蘇聯解體只代表著政治體制的崩潰,不代表蘇聯的主體——俄羅斯民族自尊心的崩潰,也就是說,政治體制崩潰其實並沒有影響到俄羅斯民族對自己民族和文化的堅持。



廣島核爆原址

因此,如果日本敢於進攻北方四島,那他將面對380萬紅軍戰士、40000輛坦克、14萬門火炮、10000架飛機、1600艘各種軍艦的瘋狂蹂躪。別忘了還有12000枚核彈呢。為了節約成本,核彈都有可能丟過去了。這裡不是在強調軍力的作用。一個國家如果毫無凝聚力,有多少武器都是白搭。你看看晚清時期,GDP佔了全球五分之一,照樣被虐爆,原因就是沒有上下一心的國家意志。可以說,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比不解體的大清強了多少倍。因此,日本人權衡利弊之後,再看了一眼廣島和長崎的核爆炸原址,只能默默的收起了武士刀。



而其次,日本這邊呢,日本受制於和平憲法和美日安保協定,既不能擁有軍隊,也不能主動發起戰爭。這個其實不是重點。這些規矩只要美國人睜眼閉眼之間他就破了,當時誰能和美國抗衡?就是現在,特朗普要退出任何協議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但是美國人明顯沒有給日本任何眼色,因為美國都不敢突破俄羅斯民族的底限,讓日本去送死,這不等於廢掉自己在亞洲的棋子嗎?所以,日本可不能滅亡啊。日本滅亡了,美國人就少了一個可以剪羊毛的地方了。很多瞭解日本的人都知道,1985年之前日本經濟的騰飛速度簡直爆表,日本國內更是揚言要買下華爾街。美國人狡黠一笑:我讓你狂。於是,在連蒙帶騙的情況下,日本人樂呵呵的和美國簽訂了廣場協議,將日元對美元、英鎊、法郎、馬克的匯率升值。作為一個靠出口經濟維持的國家,讓本國貨幣對外幣升值,連擺攤的都知道不應該。可是日本人本著為美國大哥分憂的心意,以及自身經濟迅猛發展的自信,愣是同意了。結果是出口行業遭受重創,大量海外資本又湧入房產、股市和金融行業,最終推高了經濟泡沫。在泡沫破裂之前,海外資本全身而退,留給日本一個十幾年的衰退期。所以美國是真心不想讓日本滅亡的,留著它制衡亞太,留著他偶爾剪一剪羊毛多好。

所以,日本沒有趁機拿下北方四島,原因可不僅僅是俄羅斯的民族血性讓它害怕的原因,還有西方資本要拿它來養肥待宰的原因。


獨釣寒江


蘇聯解體,日本為何不趁機奪回四島?原因有三:第一,蘇聯是和平解體,不是滅亡;第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大部分遺產,日本打不過俄羅斯;第三,日本聽命於美國,美國又要維護西歐地區穩定。


第一,蘇聯和平解體。


蘇聯就像一個大家庭,俄羅斯白俄羅斯等都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冷戰結束後,葉利欽沒有禁得住美國的糖衣炮彈誘惑,聯合其他幾個人一起分了蘇聯老大的家。分家的過程沒有戰爭,沒有大的衝突,大家各拿各的好處。雖然當時西歐地區出現了動盪,但是就像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分裂一樣,屬於和平演變。


第二,俄羅斯繼承了北方四島,和18000枚“大蘑菇”。


蘇聯解體時,北方四島的歸屬劃分在俄羅斯名下,同時俄羅斯還繼承了蘇聯大量的武器裝備,其中包括18000枚核彈頭。


而日本怎麼也忘不了美國扔在日本本土的兩枚原子彈的。才兩枚小的就摧毀了日本的民族意志,更何況18000枚更大的“大蘑菇”。雖然蘇聯剛解體,但是俄羅斯的雄厚底氣,使得日本不敢“呲牙”。


第三,美國要維護西歐地區穩定。


當時美國並不想發生流血戰爭,和平演變俄羅斯是美國的真正意圖。蘇聯解體後,西方各國歡天喜地,奔走相告,已經符合了他們的當下利益,無需橫生枝節。


而日本沒有正式軍隊,它的主子為了便於掌控西歐局勢,又不想讓西歐變得更加混亂。所以日本有心也無力。說白了就是大人不同意。


國際觀察站

怎麼可能去奪取北方四島?日本人沒有理由和能力去爭奪,而且美國也不會允許日本去爭奪。

北方四島在二戰結束之後,不再是日本領土。日本再去爭奪北方四島,缺乏法理依據。

北方四島在二戰前是日本的領土,但是在二戰之後,根據《波茲坦公告》第八條規定,“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可以領有之小島在內”

。同時二戰日本戰敗投降之後,也認可了這個條款。

因此北方四島此時事實上已經脫離了日本主權的管轄範圍,已經不再是日本的領土了。所以這個時候如果日本去趁機爭奪北方四島的話,那就等於是否定了《波茲坦公告》內的相關條款。這在法理上缺乏依據,在國際上不會得到任何一個國家的支持,包括美國。

蘇聯時期的坦克洪流

蘇聯解體時期,日本國內反戰思潮非常興盛、同時日本軍力也無法應對蘇聯(俄羅斯)軍隊的反擊。

而且在20世紀的8~90年代,日本關於反納粹、反侵略方面的反思佔據著國內輿論的潮流,所以在關於《波茲坦公告》對於日本的相關限定,是得到了當時日本政府和民間廣泛認可的。

所以當時的日本不管是民間也好還是政府也好,都不存在武力奪回北方四島的念頭。日本如果在蘇聯解體的時候企圖奪回四島,那就等於是侵略行為,必然會遭到蘇聯(俄羅斯)的軍事報復。

蘇聯雖然在1991年解體,但是的解體原因並不是因為出現戰爭,只不過是聯盟內部的各個加盟共和國決定脫離蘇聯獨立,雙方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軍事戰爭。因此蘇聯(俄羅斯)國內的軍事力量並沒有因為蘇聯解體而出現損失。

而且這個時候的蘇聯軍事實力可以說是史上最強,強到連美國都要懼怕。那麼這個時候日本去爭奪北方四島的話,那就是“老鼠舔貓鼻,找死了”。僅僅靠他那點自衛隊的人員和裝備,是不可能打敗蘇聯(俄羅斯)軍隊而佔據北方四島的,絕不可能。

蘇聯解體,對於美國來說是“史上最重要的事情”,美國絕不會允許有任何一個國家來影響這件事情。

翻開歷史我們可以看出來,蘇聯的解體的主要原因,實際上還是美國在蘇聯進行“和平演變”的最終結果。蘇聯在沒有外部壓力的情況下,被從美國吹來的暖風,吹酥了自己的骨頭,最終導致國內矛盾激化並最終導致解體。

那麼在這個緊要的關口上,任何一個對蘇聯存在敵意的軍事行動,都會導致這一進程趨緩或者停滯,那麼美國會允許這種情況出現麼?絕不可能,美國人付出了幾十年的努力,才讓蘇聯形成解體的局面。

在這最後一刻,如果日本敢於站出來影響這一進程,就算蘇聯人不幹掉日本,美國人也會跳出來把日本給撕成碎片的。對於美國來說,北方四島與蘇聯解體這一重大事件相比,不值一提。

所以不管是蘇聯方面也好,美國方面也好,本國國內也好,都不會允許日本去動北方四島的腦筋的,日本當局只要不傻,也不會在那個時候跳起來生事。自然也就不存在奪取北方四島這回事了。


落下m

世界上日本最忌憚的國家非美蘇莫屬。二戰美蘇將小日本打得最慘也是最疼的國家,影響最為深遠。日本是一個崇拜強者,欺凌弱者的民族,對於強者搖尾乞憐,百般獻眉討好,怎膽以武力奪回四島。


雖然蘇聯解體,實力大不如前,但是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蘇聯雖然解體了,但其繼承者俄羅斯繼承了前蘇80%的衣缽,軍事實力依舊強大,是日本根本無法比擬的。

日本若此時想趁蘇聯解體國內一片混片,以武力趁機奪取四島,那是非常愚蠢找死的行徑,況且這也是對二戰後世界新體系的挑戰,其主子美國也不會允許的,以日本的實力挑戰俄羅斯簡直是雞蛋碰石頭。

日本作為二戰戰敗法西斯國家,其本國軍工企業、軍事發展等受到嚴格限制,其和平憲法也規定日本無權主動發動軍事打擊他國,況且其軍事發展著重於發展自衛型武器,建立自衛隊,能保護本國不受侵犯就不錯,怎敢主動攻擊他國,而且是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俄羅斯,那是自尋死路。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曾想歸還日本四島中的一島,附加條件是日本必須驅逐駐日美軍基地,遭到日本的拒絕,日本要求俄羅斯一併歸還四島,也遭到俄羅斯的拒絕,致此北方四島一直為俄羅斯所控制,日本想再拿回四的可能性幾乎是不可能了。




大風起兮雲飛揚y

蘇聯剛解體的時候,西方國家無不奔走相告、彈冠相慶,就如同一個經常欺負同學、霸道蠻橫的大孩子,突然有一天病了,還對小朋友們說,我知道自己不好,以後我要做個好學生,要跟你們成為好朋友,再也不跟你們作對了。


這個時候,西方國家都拼命的安撫,生怕好不容易“變好”的街頭霸王改變主意了。畢竟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一切,包括龐大的核武庫。誰都知道,像這種手上有刀、孔武有力、心狠手辣的街頭霸王,他在健康的時候,由於信心十足,通常揍人只會用拳頭和巴掌。如果他病了的時候,你要落井下石欺負他,他可能會毫不猶豫的動刀子。

日本以前被另一個街頭霸王美國捅過兩刀,雖然用的是削鉛筆的小刀,但那種刻骨銘心的疼痛讓他見了刀子就發怵,何況俄羅斯比美國當年更狠,刀更大,是致命的那種。哪裡還敢在這個時候去招惹俄羅斯,搶他的橡皮?



再說,俄羅斯已經解散了他的團伙,也表明以後跟美國的團伙混,大家眼見成了一夥人,都不知道這個重塑後的格局、秩序會是什麼樣子,都報了極大的期望和幻想,以為從此世界大同,天下太平了。再也沒有欺凌和勒索,再也沒有眼淚和不平,日本原本就是跟在美國後面的趴趴狗,主人正在努力馴化俄羅斯,他哪敢呲牙咧嘴?


當然,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少了一個街頭霸王,天下不但沒有太平,美國這個唯一的老大變得無所顧忌了,看誰不順眼就修理誰。誰不給乖乖交保護費、送糖吃就糾集鐵桿跟班敲詐、打擊誰。說好的秩序、公平沒有出現,反而變得更加混亂。

俄羅斯原以為做一個好孩子就會成為美國團伙的一員,小夥伴們都會跟他成為朋友,誰知道不但沒有跟他真心交朋友,還把他以前的鐵桿粉絲全部挖走了,甚至還故意利用他的前夥伴來冷落他、孤立他、敲詐他。於是俄羅斯心一橫,乾脆又做起小霸王,雖然人瘦了,力量小了,但是刀子還在,敢打敢拼的血性沒有丟,美國的團伙恨的牙癢癢,但看著俄羅斯腰間掛著的鋒利長刀,卻也不敢動彈。



日本這個小矮子,眼睜睜的看著北方四島這塊橡皮還是在俄羅斯手裡,並且開了封在使用了,卻也只能眼饞,更加無可奈何。


謝金澎

俗話說的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俄羅斯繼承了蘇聯70%的軍事實力,再怎麼樣也不是日本能對付的。況且當時蘇聯解體時西方國家考慮到政治因素要求日本全力配合俄羅斯,而俄羅斯國內也不允許當時的總統葉利欽在領土問題上妥協

,所以最終日本沒能在蘇聯解體時成功收回北方四島,而且到現在越來越不可能收回。

蘇聯解體時,大部分蘇聯軍事裝備都是有俄羅斯繼承,當時俄羅斯繼承了超過2萬枚核彈頭,另外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颱風級戰略核潛艇、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都是由俄羅斯繼承,所以即便蘇聯解體,但是其軍事力量仍然是當時的日本不可能相比的。而日本作為戰敗國並沒有資格主動發動戰爭,所以武力解決北方四島問題根本不可能。

政治方面,俄羅斯國內軍方、政府、民眾對於交出北方四島換取經濟援助是極其反對的。早在1989年蘇聯經濟改革失敗,戈爾巴喬夫訪日希望獲得援助和貸款,日本在那個時候企圖藉此收復北方四島,但是消息傳出後蘇聯國內軍政要員以及民眾全部反對認為這是出賣領土,所以日本的幻想破滅。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還是希望通過從日本獲得援助,日本再次企圖借經濟援助收復北方四島,

但這次俄羅斯國內還是以相同的理由反對,葉利欽為保地位只能向國內妥協,所以日本想要以經濟援助的條件收回北方四島最終沒能實現。

另外,由於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保證當時的蘇聯各個加盟共和國的穩定和改革還是比較支持他們的。而俄羅斯作為蘇聯最大的繼承者,當時與西方關係還是不錯的,所以西方為了爭取到俄羅斯的政治方向必須盡力保證俄羅斯的利益

而日本此時為了幾個島壞了整盤棋的話就前功盡棄,所以歐美國家要求日本暫時放下領土問題。

所以,雖然蘇聯解體時很混亂,但是以當時的環境,無論從軍事還是政治上日本都沒有收復的可能性。


雛菊西瓜Peterpan

日本與俄羅斯關於北方四島的紛爭已經持續了很多年了,但不管是日本軍力有多鼎盛,都沒有明確表現出來用軍隊爭奪北方四島的念頭。再加上近幾年美國對日本的“縱容”以及美國與俄羅斯矛盾的加劇,都無法讓日本加大與俄羅斯的對抗,最近更是公然拒絕加入美國“組織”的驅逐俄羅斯外交官的行動。難道是日本已經感覺美國越來越不靠譜,打算增加與俄羅斯的關係?

時間往前推,在蘇聯解體時,那似乎是日本解決北方四島的一個非常好的時間窗口,那麼日本為什麼沒抓住呢?

首先在蘇聯解體同年的前幾個月,日本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日本經濟在“廣場協議”的有誘導下直接“硬著陸”了!“廣場協議”簽訂後,日本外貿出口增長率由1985年的2.4%驟降到1986年的-4.8%,經濟實際增長率從1985年的6.17%快速下降至1986年的3.18%。為了刺激日本的經濟,日本在一年內5次劇烈降息,造成資金氾濫,推動資產價格巨升。最後為了防止泡沫繼續擴大,日本開始緊縮銀根收緊流動性,造成日本經濟斷崖式下跌,直接進入大蕭條時期,當時的日本根本就沒有能力及精力搶回北方四島。

其次美國也是日本行動的“攔路虎”!二戰中的的《波茨坦宣言》已經明確了規定了日本的領土只限於主權只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由盟國指定的島嶼。而《波茨坦宣言》制定者就包括中美蘇英四國,在得不到這四國認定的情況下,日本除《波茨坦宣言》規定的領土外都得不到國際社會的承認。雖然美國很希望日本能與俄羅斯“掐”起來,但在北方四島的立場上從來不表態。

另外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都在大力的“改造”俄羅斯,都希望能多一個“跟班”而不是敵人。如果日本想乘蘇聯解體搶佔北方四島,從美國等國的利益來說,一定會阻止日本的這種挑釁行動。美國等國也希望一個穩定的俄羅斯來控制當年蘇聯眾多的核彈頭,一旦控制不當,將會給全世界帶來災難。

最後,一旦日本搶佔北方四島,迎接日本的很可能是戰爭。為了小小的車臣,普京進行了兩次傾國之戰。直到第二次車臣戰役後,才控制車臣。如果無法佔領的話,普京會進行第三次,甚至第四次車臣戰爭,直到完全佔領為止。那麼作為俄羅斯成為大國“依據”之一的北方四島,普京是不會輕易放棄的。再說了,僅僅以當時太平洋艦隊的規模,就不是一個小小的日本可以招惹的,畢竟當年的蘇聯是與美國直面互懟的。只是今日的俄羅斯沒有那麼多錢去養當年輝煌的海軍而已。

所以,當時的日本不管國內還是國外,經濟還是軍事都沒法從解體的蘇聯手中搶回北方四島!


昨思今明未武

蘇聯解體時確實比較混亂,但只是部分加盟共和國的獨立而已,俄羅斯則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衣缽。日本雖然有心奪回北方四島,但鑑於各種原因,最終沒有敢動手。

實力對比問題。雖然日本經濟實力雄厚,也建立起了比較強的空軍與海軍力量,可能在一時之間日本憑藉海空優勢能夠佔領四島,但能守護長久嗎?當時的俄羅斯可能處於動盪之中,但其強大的軍事力量是日本難以匹敵的,就是其美國主子也會忌憚三分。



制度制約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蘇聯是根據二戰後的國際協議而控制北方四島的,並不屬於強佔,日本武力奪回出師無名;二是根據日本憲法規定,日本是沒有對外作戰權的,突破和平憲法要克服各種阻力。


美國製約問題。如果日本出兵佔領四島,一定會取得美國的同意。但當時美國只是想把蘇聯弄垮,並沒有做好與俄羅斯動武的準備。此外,美國也非常警惕日本的軍力恢復與增強。所以,在沒有得到美國首肯的情況下,日本不會也不敢輕易出兵。


姜運倉

簡單說,沒有實力,也沒有膽量。

一方面,雖然蘇聯解體時一篇混亂,但俄羅斯還是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軍事遺產,也包括強大的核武庫。在蘇聯解體時,部署在俄羅斯境內的軍隊和核武器是最多的,常規軍力方面接管了蘇聯約75%的軍隊,約有280萬人,其中包括完整的太平洋艦隊,北方艦隊,以及近90%的核武器。與之相比,日本戰後受制於“和平憲法”,軍隊規模一直控制在20多萬。可以說,雖然當時的俄羅斯比較混亂,但在軍事上仍有碾壓日本的實力,不是日本的自衛隊可比的。

另方面,近代史上,日本與俄羅斯曾進行過多次軍事較量,其中日本贏得了1904年的日俄戰爭,但輸掉了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在二戰後期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時,日本的關東軍在蘇軍的強大攻勢面前一敗塗地。此後,蘇聯趁機佔領南庫頁島,以及如今的北方四島。可以說,日本對蘇聯強大的軍力一直心有餘悸。因此,二戰後幾十年,日本軍事防禦的重點一直是北方,一直是蘇聯。在此背景下,日本根本上缺乏與俄羅斯進行軍事較量的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