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跟孩子玩什么游戏能够锻炼孩子的注意力?

家有男宝初长成

首先,孩子天生是具有专注力的,天生就会玩游戏,游戏是孩子学习的方式,也是孩子的语言,他们会用游戏来表达自己,倒是成年人,却经常破坏孩子的游戏和专注。

举个例子来说,孩子收到一个新玩具,可能会摸一摸,看一看,放到嘴巴里咬一咬,放在地上摔一摔,这些都是孩子探索这个新玩具的方式,你可以观察一下,当孩子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有多么的专注。

我们经常会在陪伴孩子玩的时候,忍不住拿起手机,你可以试试看,拍下孩子自己玩耍的那些瞬间,你会发现,孩子是多么的沉浸其中而不被外界打扰。

但是我们大人做了些什么,嘴里一刻不停的念叨着“你看这是什么颜色的?这个是什么车?他有几个轮子呀?哪个大?哪个小?这个不是这么玩的,要放在地上推一推”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当你在无意识的说这些话的时候,你就是破坏了孩子的注意力。

所以,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给孩子独处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充分的去探索和发展,这是对孩子专注力最好的保护。

另一个方面是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注意力持续的时间。


通常来说,1岁以下儿童集中注意力时间不超过5秒,1岁半的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集中注意力能达到5分钟以上,2岁的孩子平均时间为7分钟,3岁可以达到9分钟,4岁为12分钟,5岁为14分钟。

最后,才是用游戏锻炼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串珠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断减小珠子的尺寸),插洞洞(冰糕杆配盖子上戳了一些洞洞的奶粉罐),捡豆子(可以把黑豆放到大米里面和孩子一起捡出来),大一点的孩子,有很多种类的地板书、观察书、找不同的书可以直接买来用。


亲子沟通如何说

推荐几款可以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亲子游戏:

1、我们都是木头人

游戏目标:训练孩子快速安静的能力;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游戏准备:无。

游戏过程:

  • 游戏之前,父母引导孩子一起玩“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游戏;

  • 接下来,父母和孩子一起齐声说:“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讲话不许动,还有一个不许笑!”;

  • 说完后,大人和孩子不管处于什么姿势,身体都要保持不动,谁先动、先说话或先笑,就算谁输了;

  • 输掉的一方需要接受一点小小的惩罚,比如拍拍手掌、表演一个节目等。

适用年龄:3岁以上。

2、你念我拍

游戏目标: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游戏准备:无。

游戏过程:

  • 父母依次念一些东西的名称,让孩子听到动物名称时拍一下手,听到植物名称时拍两下手,听到其他东西时不拍手;

  • 下面一些东西的名称,父母可以参考:

  • 如:小狗、白菜、橡皮、黄瓜、苹果、铅笔、长颈鹿、西红柿、金鱼、蜡笔、松树、蜻蜓、直尺、大象、冰淇淋、薯条、鸭子、葡萄、电脑、西瓜、蝴蝶、月亮、手机、熊猫、狮子、课本、电灯、黑板;

  • 父母也可以自己再增加一些词语进去。每次训练十分钟。

适用年龄:2岁以上。

3、有趣的数字

游戏目标: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增强孩子对数字的敏感度。

游戏准备:视情况而定。

游戏过程:

  • 父母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大小的数字游戏,跟孩子一起玩“有趣的数字”;

  • 具体可以参考下面几种玩法:

  • 1)接数游戏

  • 准备:数字卡片。游戏时,父母出示1-10的数字卡片,孩子看后逐一读出数字。首先了解数字的排列,并加深其印象。接着提出要求,父母说出几个数,孩子接着往下数与父母一样多的数,例如:父母数1、2、3,孩子数4、5、6;家长数6、7,孩子接下去数8、9。孩子会玩后可让孩子先数,父母接数。

  • 2)数字颠倒复述

  • 父母念出一组数字,如:347,让孩子颠倒复述它,如:374。先从三位数字开始,当孩子感觉容易对付了,便升到四位,再升到五位,如此类推。每天只能升位一次。每次训练十分钟。

  • 3)给数字划线

  • 父母先在一张纸上写出几组数字,每组都是一连串的数字,一式两份,父母和孩子各人一份,同时做,看谁先又快又好地做完。介绍三种类型:在一长串数字的某个数字下划线,比如在数字“8”下面划线,如:387556826868144082681037482686;在两个相同的数字下划线,如:660387553479934292239667573396;在两两相邻的数字下划线,这两两相邻的数字是和等于10的两个数字,如:859645873655915428753709109746。

  • 4)指读数字

  • 画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格,将1—25的数字顺序打乱,填在表格里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一人指读一人帮忙计时。父母可以多制做几张这样的训练表,每天一练。

  • 5)复述数字

  • 父母一开始先报简单的几位数,让孩子复述,大人再不断地增加一位数,让孩子复述。每次只增加一位数。比如,大人报“356”,孩子重复一遍,大人再报“3568”,孩子再重复,大人再报“35687”,孩子再重复,以此类推。孩子能记住的越长越好,但也要看程度适可而止。坚持每天一练。孩子在不断复述当中,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从而即锻炼了记忆力,又锻炼了注意力。

适用年龄:3岁以上。

4、让孩子听闹钟的“嘀嗒”声

活动目标:让孩子学会安静地倾听;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活动准备:闹钟。

活动过程:

  • 父母让孩子在睡觉之前,先做3-5分钟的“呼吸放松”练习。然后,平躺仰卧、平心静气地倾听闹钟的“嘀哒”声。让孩子边听边睡觉;

  • 首先告诉孩子,需要专心地听、仔细地听,看看自己是否能够听到“滴答”声音从墙壁反弹回来的感觉;

  •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这个练习,包括前面的呼吸训练。这样做,既能够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同时也对大人调节自己的生活、工作心境有一定的帮助;

  • 如果孩子能够听到声音从墙壁反弹回来,那么他的听觉的专注力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了;

  • 这个活动的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时间长了易导致疲劳,父母可以让孩子每天训练1次。

活动频次:多次。

适用年龄:3岁以上。


付小平

推荐三个我认为对提高注意力有帮助的游戏,我和我儿常玩。

1.听指令游戏。

核心做法是,大人发出指令,孩子做出相关动作。

通常,我说:“举起左手/右手”,让我儿照做。他举对了,我就说:“正确,放下”;举错了,我说:“错了,放下”。

这个游戏还可以反过来玩。比如:我说“举起左手”时,儿举右手,倒过来玩。

听指令游戏的指令内容可以千变万化,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比如,走路听指令:“停、走、停”等等。

而且发指令和听指令的角色大人和孩子都可以轮流扮演。游戏千变万化,孩子才能热爱、上瘾。

2.角色扮演游戏。

家长可以提供相应道具,鼓励孩子扮演厨师、医生、司机、老师、爸爸、妈妈……

这个游戏一定要按照自家孩子平时的兴趣取向来。比如,我儿是小车迷,那就教他扮演司机;所有的车里,他最爱小火车,所以起初就是从扮演火车司机开始。

再如:有的小女孩喜欢娃娃,可以教她扮演妈妈,给娃娃洗澡、刷牙、穿衣服等等。

角色扮演游戏也是能千变万化的好游戏。只是带娃入坑前家长需要做3点:①准备道具。②入门要引领。③平常多带孩子体验生活。

只有见识了学习了,孩子才能玩起来。

3.搭积木。

这个游戏和角色扮演游戏要点类似。

搭火车、城堡、修路、盖房子……

还是那句话:家长要根据孩子兴趣取向引领。刚开始家长可能要很多时间陪伴和教。不过,一旦把孩子带进门后,孩子会越来越爱上它。

善意提醒:

1.选择孩子爱做的游戏,兴趣才是提高注意力的关键。

2.把游戏当作游戏对待,孩子出错了,只需要指出,不要评判和指责。


东篱澄子

我之前看到的育儿书中,我特别欣赏的关于注意力的观点是这样的:孩子天生是专注的,成长之后的注意力不集中,多是因为在培养孩子的过程当中,我们人为的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和大家分享下听了翁亦奇老师的课,注意力是怎样练出来,里面翁老师所给的建议。

翁老师主张,注意力是练出来的讲座中翁老师提到了四个主题,如下图所示:

1

身体训练

翁老师认为,我们所谓的孩子的好动,通常并非如此,很可能是孩子的平衡感不好。科学研究都表明,剖腹产的各项负面影像中,就有影响孩子平衡能力这一项。同时孩子出生以后,在爬行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导致了孩子前挺神经核发育不完全,而该前挺神经核能够影响对声音的过滤能力,而孩子爬行的过程正是促进前挺神经核发育的重要过程。过早的站立或行走无形中压缩了爬行的时间,导致该项神经核发育不完全,对声音的过滤能力下降。就像翁老师讲课中提到的:孩子的世界就像开着无数台不同频道的电视机。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第一次找到对自己听觉世界的形容,我就是这样,其中的痛苦也只有自己能够明白。

也许看到这里的时候,有些父母已经开始后悔错过了孩子的爬行期,但是身体平衡感的后天训练和前挺神经核的发育仍然是可以补救的。下列两张图是翁老师提出来的平衡能力的训练方法,

一种是走线,即脚尖顶着脚跟,沿着线走;

第二种是借助平衡台,让孩子尽可能的保持较长的时间。


为了增加难度,两个方式都可以选择在头上放本书或者其他物品,听起来有点像古时惩罚孩子头上顶个碗,平衡台的作用对前庭固有感觉及身体姿势的强化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站立时重心较高,平衡不易把握,这有助于对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进行强有力的统合工作。

下面这张图是前庭训练的方式,如果孩子还小,家长可以抓住机会让孩子多爬。

我觉得可以玩一些需要前挺的游戏,例如我跟小宝会趴在床上看灯或者看外面的天空,或者两个人一人推一个小汽车,玩排队的游戏,但是因为汽车太小,手要扶着,就只能撅着,这个时候头是挺着的;甚至有时候会让他光着脚丫直接在家里爬着去找东西……

第二张图片建议3-9岁的孩子,因为这个需要推球的动作,年龄太小的孩子很难一直安静的趴在那里推球

2

注意力稳定性训练

听到这个观点的时候,让我眼前一亮。一直以来,我都是在努力的保护着小宝的注意力,特别怕家里老人偶尔来串门的时候,不经意的方式就破坏他的专注,因此总是非常谨慎,有时候听到他们不停的让小宝做别的事情,就会非常的敏感。

我一直强调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就像是保护着他的一项潜力,如果不训练,不提升,那么早晚优势也会消退。就像我们发现孩子小时候很喜欢音乐,如果不给他进行专业的培训,那么孩子早晚兴趣也会消失的。所以听到注意力稳定性可以训练的时候,还真是育儿路上又亮起了一盏灯

翁老师提到了三种幼儿园注意力稳定性训练的方法:

第一,拍球,定点拍球。可以分为球定人不定或人定球不定。这个能够训练手和脑的协调,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我在带小宝去上幼儿园的亲子班时,曾经就看到过老师带着孩子们拍球的课间活动,当时只觉得是个锻炼的游戏,没想到还有这么深层的意义。

第二,跳绳。能够训练身体协调和情绪控制。身体协调我能理解,但是情绪控制不太明白。我查了一些资料,资料中通常对跳绳协调身体的作用进行了详尽的叙述,但是对于情绪控制只提到能放松心情。

跳绳对儿童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有以下诸多好处: 能促进儿童健康发育,跳绳能加快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能确立儿童的数字概念,儿童跳绳时自跳自数,有助于他们把抽象的数字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使其初步理解数字的实际含义与概念;能提高儿童记忆能力,由于儿童在跳绳过程中不断地数数,使其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助于其将抽象记忆转化为形象记忆;能促进儿童心灵手巧,人的机体在运动时会把信息反馈给大脑,从而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儿童跳绳时自跳自数,可以提高大脑的思维灵敏度和判断力,有助于儿童体力、智力和应变能力的协调发展;能培养儿童的平衡感和节奏感,跳绳时的动作可谓左右开弓,上下齐动,有助于儿童左脑和右脑平衡、协调地发展,还可以培养儿童的节奏感;能帮助儿童确立方位感和培养其整体意识,儿童在跳绳过程中,有时是单人跳,有时是双人跳,有时是多人数,这有利于儿童形成准确的方位感。儿童在跳绳活动中,能够自觉地形成组织纪律性,可以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里插入分号引用样式的内容。

第三,下棋。这个能够提升注意力是很显而易见的。

听完了翁老师的课程。孩子生来专注,但是因为后天存在着各种影响和破坏孩子专注力的因素,而我们却不可能时时刻刻的提防着,所以,更需要进行注意力的训练。况且,孩子天生的注意力时间是很短暂的,刚出生盯着一个物体看,也许几十秒,一两岁玩一个玩具也许10分钟,再大一点,看一本书也许一个小时……孩子的注意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延长,但是这种注意力通常是在没有打扰的情况下。

因此,我个人认为,注意力的培养仍然是必要的。只是对于对原始专注力保护好的孩子来说,训练更简单容易。孩子未来需要静下心来做的事情,可能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几个小时、几天‘甚至更久……

但是对孩子的注意力训练也不能操之过急。翁老师提到了一个标准,即三岁半的孩子注意力能达到10分钟,就是正常的。所以做家长的我们要警惕物极必反啊。同时,训练过程中,家长的自我学习和反思同样很重要。


涵妮妈妈育儿经

锻炼孩子的注意力,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不同年龄孩子的注意力是怎样评判的?如果孩子不到一岁,他对所有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心,不会在一件玩具上停留的时间过长,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是3岁的孩注意力子,是这样的表现,那就是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如何来判断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可以用孩子的年龄加1来判断,意思就是,如果孩子1岁,可以专注的玩一个玩具2分钟,那么孩子的注意力就是没有问题的。同理,孩子2岁,他专注的时间应该不少于3分钟,以此类推。

对于一岁前的孩子,父母对于孩子的游戏应该多看,少打扰。一岁前的孩子喜欢重复简单的游戏,比如扔东西,不停的扔都不会烦,父母千万不要用成人的视角去看孩子的行为,强行让孩子去玩别的游戏,这样会打断孩子的注意力。

对于2岁以上孩子,父母们可以给更多的游戏建议,进行适当引导,但是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怎样去做。

孩子的注意力,父母要从小培养,除此以外,孩子稍微大了之后,父母们也可以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培养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通过亲子共读,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阅读可以让孩子静下心来,多思考。从小养成亲子共读的习惯,可以帮助父母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都喜欢故事,用绘本去讲故事,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角色扮演游戏。三四岁孩子最喜欢角色扮演的游戏,这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与探索,孩子们乐忠于把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或生活场景用自己心里解读之后重新演绎出来,只要孩子乐于捧场,孩子们都会专注的去演。

3、拼图游戏。从我女儿一岁多我们就给她买各种各样的拼图,从最简单的两块拼图,动物拼图,到四块拼图、八块拼图到现在的60块拼图。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画角色,投其所好,购买孩子感兴趣的拼图,孩子慢慢会提高注意力。


豌豆妈妈育儿

我觉得锻炼宝宝专注力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去做到,但是必须得持之以恒的带着宝宝学习起来,我家宝宝2岁半,从出生到现在都是自己一个人带在身边,孩子小的时候我主要是让他独立,生活必须独立。

比如从一岁一个月开始训练他自己拿勺子吃饭,开始都拿不起勺子塞不进嘴巴,到最后可以好好自己吃饭,每次自己吃饭撒了满身满地都是,但是每次宝宝都特别有耐心特别认真的吃饭,还会把掉在身上和桌子上的饭用笨拙的小手捡起来吃,一边吃还一边“哼哼”呢,宝宝看起来很有成就感的样子。


基本上到两岁日常的所有事我都会放手让他花时间学会,还有、刷牙、洗脸、上厕所自己能擦屁股、自己端饭,自己收碗收桌子、洗衣机洗好的宝宝衣服自己晒、自己下六楼、自己上楼梯、帮妈妈拿菜倒垃圾拿快递我都会让他参与,所以宝宝的手臂力量非常强。

到宝宝两岁半已经具备三岁孩子的基本能力,之前的所有事偶尔会让我帮帮忙,之后穿衣穿鞋什么都会了,已经算的上是一个独立的小大人啦!

总结下来生活能力提高了他自己也更自信了,对于学习任何事都非常感兴趣,两岁开始我会让他练习贴纸书,贴纸DIY,简易拼图,七巧板,堆积木,阅读,这期间都是我陪着宝宝,从最开始的只能够十几分钟,到最后能够坚持二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每一天我都会适当把时间延长,每次宝宝无辜的看着我说“妈妈,宝宝累,想睡觉”我才让他休息。

我每天都会坚持让孩子花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训练专注力上,因为宝宝非常调皮,好动,对于性格外向的孩子专注力本身就不够,所以我会适当让孩子收收心,我觉得通过自己长时间的坚持,宝宝现在能够独立完成我给他的贴纸书,不会像刚开始一样跳来跳去,坐不住,动不动喊累了。



看见孩子的进步的确非常快于是我开始让他有空就画画,刚开始宝宝两岁两个月只会画抽像的画,我给他买了很多简易画画册子让他练习,现在宝宝能在画画上长时间专注一个小时了,拼乐高也能自己拼很久,等我忙完做个饭他还在玩。


情感惠萃

下面给大家分享几个锻炼孩子注意力的小游戏。



钻洞洞:

游戏道具:一个小球。

游戏玩法

1.我们和宝宝一起说:“小手小手拍拍,小脚小脚跳跳,小腰小腰扭扭,膝盖蹲一蹲,脑袋点一点,请我的身体动起来。”边说边做动作。

2.说完,宝宝用手臂和身体做成一个洞洞的样子,让我们手中的小球穿过。

要求每次做出不一样的洞洞。也可以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球来玩。玩几次后,我们可以和宝宝换过来,由我们摆洞洞。

游戏目的:培养宝宝注意力和观察力,积累运动经验,发展身体的协调力和平衡力。



谁不见了

游戏道具:一个手绢或者一条毛巾、几个玩具(也可以是宝宝平常比较熟悉的物品)

游戏玩法

1.先给宝宝展示一下这几个物品,让他仔细看,记住这他们。

2.让宝宝闭上眼睛,或者转过身,此时我们拿走一两个物品,并用手绢(毛巾)盖住。

3.让宝宝把手绢(毛巾)打开,说出少了什么?少了几个?

游戏目的:锻炼宝宝的观察力、记忆力、专注力。

游戏拓展:低龄宝宝数量和物品选择简单些,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换成数字、拼音,以及我们想让他学习的东西。



钓鱼

游戏道具:易拉罐(若干),50厘米左右的木棍2-3根(也可以用纸卷成纸棍),毛线(稍微粗些的线也可以),棉签棒(若干)。

游戏道具制作:

1.把棉签棒裁成小段,长度比易拉罐小口略长即可,短了钓不上来 “鱼”,长了放不进去。

2.把毛线绑在木棍的一头,线的另一头绑在裁好的棉签棒中间。

好了,鱼竿做好。

游戏玩法

这个玩法很简单,就如同平时钓鱼一样,易拉罐当“小鱼”。

把 “小鱼”摆在屋里的空地上。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钓上鱼最多。全家总动员,会增加很多趣味性,气氛也更热闹。

游戏目的: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和耐性。



识扑克牌:

游戏道具:扑克牌一副

游戏玩法

1.取三张不同的牌,随意排列于桌上。

2.选取一张牌,让孩子记住它是什么。。

3.我们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让孩子盯住这张牌,我们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孩子报出刚才看到的那张牌在哪儿。猜对为胜。

游戏目的:锻炼注意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游戏拓展:随着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

纸牌可玩的游戏很多,纸牌叠罗汉,也能很好锻炼孩子的注意力。

(以上图片均来自东方IC)


萌妈爱学习

之前做过一段时间的儿童培训机构,有两个能锻炼注意力而且孩子特别喜欢的游戏推荐给大家。

拍3

参与者依次按顺序报数,遇到含3或者3的倍数就拍手,而不能报出来。这个游戏是比较经典的老少皆宜的游戏,适合背诵了乘法表的小朋友。过程中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高速运转的同时还要保证嘴巴和手掌不会下意识地做出错误的反馈。如果有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就更好了,会互相不服输,玩起来特别认真。如果玩游戏的人数刚好是3的倍数,可以修改一下数字,不然有一个人会一直拍手。

叠叠高

看图片应该就懂了。每次用小锤子或者直接用手取下一块并保证整个结构不倒塌。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并用手尝试不同地方的松紧程度,取出木块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可以说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对空间思维以及手指灵活程度和力量也是非常好的锻炼。


HandyKid

这个问题我今天小研究了一下,在家带5岁的宝贝玩,发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锻炼孩子的注意力!

首先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

孩子天生有一种好胜的心理,所以我就带他进行游戏,比赛!今天晚上陪他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谁赢了谁打输的人一下!就这样,我发现他是一个很不用心的,我就故意每次都出👊拳头,当他没发现的时候提醒他一下,慢慢的他就会注意你的规律,然后去应对!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游戏,帮助孩子锻炼注意力和应变能力的!

其次,家长要动脑筋不断学习

关于注意力的游戏其实有很多种,单靠大家分享一两种,起不了太大作用,要学会观察孩子然后在做游戏的时候进行延伸,我在做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又延伸了一个游戏:

准备环境:卧室or厨房

游戏方法:带着孩子到准备好的卧室(这里我们以卧室为例)里走一圈,然后来到客厅,问孩子:“宝贝,刚才在妈妈的卧室里面你看到一顶帽子了吗?在什么位置?”这时候孩子肯定不知道,因为你特意准备的环境他没有参与,进去之前他没有注意,所以他很有可能不知道,这时候宣布第一轮他挑战失败;第二轮,再带他进去挑战,他肯定会注意那顶帽子的位置,这个时候转一圈出去对宝宝进行提问:“妈妈的床上有几个枕头(可以提前多加几个枕头在床上)”第二轮他可能有挑战失败,因为他专注在前一个问题上;所以此游戏的关键在第三轮,这时候孩子的心理是有所变化的,他会总结前两次失败的原因,所以第三轮他会注意整个房间所有的物品,这时候为了给孩子有继续玩游戏的欲望以及增强他的自信,第三轮游戏可以设置简单一点,“宝宝,刚才进妈妈房间的时候妈妈的床上的被子是什么颜色”,没有特殊情况下孩子是可以回答出来的,然后给予奖励,每天或者每周玩一次,都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注意力等等!



总言之,作用新的父母,要不断学习,认真观察!加油!

图片来自于网络


方林妈咪

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其实我们要分不同情况来看待,对于小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注意力本就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对于大一些年龄的孩子来说,注意力的时间会长一些,所以说,我们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来区别对待。

至于什么游戏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我个人认为以下几个游戏是比较有效的,也是我在带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



1 找不同

对比左右两幅图片,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这个游戏适合于所有年龄段的孩子。

如果孩子年龄较小,长的不同点比较少,比如一个或两个。孩子年龄大一点的话,找的不同之处可以多一点,比如五个或六个。在找不同的过程中,孩子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对比左右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这样逐渐就能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2 拼图游戏

现在市场上的拼图非常多,随意找几个就可以,同样也是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来选择。如果孩子年龄较小,选择的拼图块数较少,比如六块或九块。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可以选择12块或16块过渡到50块。



3 翻牌游戏

这个游戏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家里总有一两副扑克牌。

找出一副扑克牌,将所有的牌面朝下。如果孩子年龄较小,可以选择张数比较少,比如四张,六张八张,如果孩子年龄较大,可以选择二十几张,或四十几张。首先由一个人翻开其中任意一张扑克牌,记住它的位置和点数。一个接一个人依次翻开,这样如果能同时翻开两张花色点数一致的扑克牌,那这两张扑克牌就不用再翻回去了,谁翻的扑克牌越多,谁就赢了这次游戏。

孩子会在游戏的过程中享受到玩的乐趣,同时也能提高注意力。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