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傷寒用經方——開音專方半夏散、半夏湯

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關注【愉享中醫】,關注生命健康!

讀傷寒用經方——開音專方半夏散、半夏湯

《傷寒論》第 313條:“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桂枝(去皮)、炙甘草、半夏(洗)(三味各等分),白飲和服方寸匙,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納散兩方寸匙,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讀傷寒用經方——開音專方半夏散、半夏湯

此咽痛乃風寒挾痰溼阻絡所致,當咽喉不紅可見漫腫、苔白而滑潤,且伴有惡寒、氣逆、痰涎多稀、脈緊有力。治用半夏去痰散結,桂枝通陽散寒,炙甘草補中緩急。

半夏散及湯還應該和苦酒湯相鑑別。苦酒湯主治“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312)”。其方為“半夏(洗、破如棗核)十四枚,雞子一枚(去黃、內上苦灑,著雞子殼中),上二味,內半夏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劑”。錢天來《傷寒溯源集》:“少陰之陰火上攻,非辛溫滑利,不足以開上焦痰熱之結鬱,故用半夏為君。咽中傷爛,肺受火刑,金實無聲,故語言不能,聲音不出,故以雞子白之清涼滑竅為臣,陰火上逆,非寒涼可治,當用酸斂以收之,故用味酸性斂之苦酒為佐,使陰中熱淫之邪斂降,如霧斂雲收,則天晴氣朗而清明如故矣。今之優人,每遇聲啞,即以雞子白啖之,聲音即出,亦此方之遺意也”。唐容川《傷寒淺注補正》:“此生瘡,即今之喉癰,喉蛾。腫塞不得出聲,今有用刀針破之者,有用巴豆燒焦烙之者。皆是攻破之法,使不壅塞也。仲景用生半夏,正是破之也。餘親見治重舌,敷生半夏,立即破,即知咽喉腫閉,亦能消而破之矣”。

名家各論

曹穎甫《傷寒發微》:少陰病咽痛,前既有甘草桔梗湯矣。此更列半夏散與半夏湯方,既不言脈象之異,又無兼證可辨,則仲師同病異,究屬何因?然前條但言咽痛,本條獨言咽中痛,此其可知者也。方中用生半夏,取其有麻醉性以止痛,並取其降逆去水以達痰下行,意當與咽中傷節同。……惟桂枝一味,不得其解。按近世《吳氏咽喉秘集》中,有寒伏喉痺—證,略言此證肺經脈緩寒重,色紫不甚腫。若誤服涼藥,久必爛,其方治有細辛桂枝麻黃者。甚有嗆食、音啞、六脈遲細之陰證,用麻黃三錢、桂枝一錢、細辛二錢者。然則此咽中痛證,脈必遲細而緩,其色當紫,其腫亦必不甚。然則仲師之用桂枝,亦所以定宣通陽氣耳。以其寒在血分,故用桂枝而不用麻黃,且緣少陰不宜強責其汗故也。

徐靈胎《傷寒類方》:《本草》:半夏治喉咽腫痛,桂枝治喉痺。此乃咽喉之主藥,後人以二味為禁藥何也?

[現代用法

] 半夏、桂枝、炙甘草

散法上三味各等分,分別搗篩再合勻,白開水沖服,每次5g,日3次。

湯劑: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劑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之。

[方證] 咽中疼痛,或聲音嘶啞,舌質淡嫩,苔薄溼潤。

[現代應用]

1. 以咽喉疼痛或聲音嘶啞為主訴的疾病,如急慢性咽炎、咽喉炎、扁桃體及周圍炎、感冒所致的聲帶水腫、聲帶小結等。

2.本方可擴大運用於急慢性胃炎、風溼性關節炎、痛經、冠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神經衰弱等。

讀傷寒用經方——開音專方半夏散、半夏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