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戚家军鸳鸯阵里的狼筅到底是什么样的?

胡椒大神二号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狼筅其实就是大毛竹,安装了枪头而已。

这是对付小股倭寇的杀器。

倭寇不是日军正规军,强于近距离长毛和长刀肉搏,但远距离火力较差,基本只有射程很近的弓箭和极少量的火绳枪。

以往明军以普通阵型和倭寇交战,也就是长枪在前,刀兵在后。

但倭寇也有长枪和长刀,尤其倭刀还相当厉害,经常可以直接砍断长枪,明军没有丝毫的优势。加上倭寇是职业亡命徒,作战凶悍,技术较高,明军则是打酱油的,经常惨败。

戚继光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研究了鸳鸯阵对付倭寇。

其中狼筅是非常重要的,他起到的是远距离拦阻和杀伤倭寇的任务。

因为3米的狼筅远远长于倭寇的长枪,所以可以在敌人控制范围之外刺杀敌人,同时破坏敌人的阵型。还有,即便倭寇绕过狼筅突进,手持狼筅的强壮明军士兵也可以横扫将倭寇打翻,让长枪手将他们刺死。

一般狼筅后面是盾牌兵,主要用于防御倭寇的弓箭和长枪,挡住第一波攻击。

稍后则是长枪兵的镗钯兵,负责具体杀伤倭寇。

最后则是多名鸟铳兵或者弓箭手,负责使用远程火力杀伤倭寇。同时,在较大规模交战中,鸳鸯阵还有佛朗机这类轻型火炮助阵,但大炮基本用不上,因为倭寇看到就会跑。

其实倭寇并不难破,针对其弱点作战就行了。



萨沙

首先,应用狼筅这种武器的是明代儒学大师和军事家唐顺之。

他放弃了之前明军以二十五人的队为基本单位,把最小的编制改成只有五个人的伍。唐顺之的伍有三种不同兵器,伍长持防牌在最前,其后是一把狼筅和三支长枪。这种阵型又被成为鸳鸯伍。

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改进。明军士兵在猝然遇敌之时,对抗倭寇精锐刀手的不再是格挡不便、重量偏轻的长枪,而是颇有分量的盾牌和狼筅。这些重量通常在六斤以上,而且遮拦面积大的盾牌和狼筅,不是重量四至五斤的双手剑能轻易推动的。有阵列在前的刀牌手和狼筅手作为安全壁障,明军的阵型就能保持完整,站立在刀牌手和狼筅手身后的长枪手就可以放心杀敌。其中狼筅由于其横出的枝桠,有着阻碍物体前进的作用。所以可以把其看作为一个网状的,中间带一个枪头的异型盾牌。对阵狼筅的敌人,由于横枝的阻拦,并不能像类似对付长枪一样,直接抢进枪手身侧,而狼筅的横枝,却不妨碍自己的战友在背后从横枝的缝隙中挺枪前刺。狼筅与其他兵器相交的时候,还可以转动枪柄,用横枝锁住对方的兵器,让已方持枪士兵,能够有机可乘。至于刀牌手则是为了防备倭寇的重弓重箭,在较近距离上的巨大杀伤力,同时也为了封死敌人任何有可能滚入的通路。

戚继光则是完善了唐顺之的鸳鸯伍,组成了鸳鸯阵。

他将唐顺之的两个鸳鸯伍并为一个鸳鸯队,然后去掉了伍中的一个长枪手,改为镗钯手。镗钯同样是一个带有横枝的兵器。在戚继光鸳鸯阵中,镗钯手与长枪手一起出击,但是镗钯手并不是用来杀敌的,而是用来保护长枪手的。

所以很多人所认为狼筅是戚继光发明的,其实是个错误,狼筅最早是处州兵的武器。如果把其作为通常意义上的“扫把”,那就大错特错了。筅并不是用来对方刀剑的,而主要是用来交枪的。狼筅由于其横出的枝桠,有着阻碍物体前进的作用。所以把其看作为一个网状的,中间带一个枪头的异型盾牌来说比较好。对阵狼筅的敌人,由于横枝的阻拦,并不能像类似对付长枪一样,直接抢进枪手身侧。而狼筅的横枝,却不妨碍自己的战友在背后从横枝的缝隙中挺枪前刺。狼筅与其他兵器相交的时候,还可以转动枪柄,用横枝锁住对方的兵器,让已方持枪士兵,能够有机可乘。


冷兵器研究所

狼筅就是大毛竹,此是戚继光独创的“鸳鸯阵”之重要组成部份,负责影响和扫倒敌人后,由后面的战士扑上去补枪。


针对明朝东南沿海倭寇作乱,戚继光创设鸳鸯阵对抗倭寇,该阵由十二名步兵组成,有一队长一伙夫十战士。十名战士是攻击主力,分别手持藤牌,腰刀,狼筅和长枪,二人一组分成五列。(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右一士兵手持长方五角形藤牌,负责护住阵脚。左一士兵持小型圆藤牌,负责掷出标枪,引诱敌人脱阵;右二左二士兵各持一丈三尺长的大毛竹,即狼筅,负责把脱阵敌人扫倒在地,这二人不需要特别技能,但要求膂力过人;右三右四及左三左四士兵各持长枪,四把长枪跟在狼筅后面,等大毛竹扫倒或干扰到敌人后,冲上去捅枪和补枪。


最后二名士兵手持“镗钯”,镗钯是山字形的铁制火器,长七八尺,可扫可捅,还能在上面凹陷处放置火箭,点燃后直冲敌阵。这二名士兵负有保护本阵后方,警戒侧翼任务,并随时准备构成对敌人的二次攻击。

针对敌人弱点发扬自身优势的阵法,让部队战力飚升。从1559年开始,戚家军屡次对敌倭寇,攻坚解围追击,从未在战斗中被倭寇击溃。(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南方鹏

狼筅其实就一种比较独特的“盾牌”


“乃行伍之藩篱一军之门户”——武备志

嘉靖大倭乱时期,南方明军军纪散漫,士兵往往缺乏驯训练和装备,面对刀技精良倭寇经常大败。

“此自倭犯中国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闪而前,我兵已夺气矣。倭喜跃,一进足则丈余,刀长五尺,则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者身多两断” —戚继光。

倭寇的刀术非普通明军士兵可敌,容易让士兵心生畏惧,所以要让用长兵器克制倭刀,长枪的确可以压制倭刀,但是要结阵才行,南方多水田丘陵大规模的长枪阵非常的不灵活,单只的长枪又不能压制倭刀,所以才要用狼筅来做活动的"盾牌“

缘士心临敌动怯,他器单薄,人胆摇夺,虽平日十分精习,便多张皇失措,忘其故态。惟筅则枝茂盛,遮蔽一身有余,眼前可恃。足以壮胆助气,庶人敢站定——狼筅解

有了狼筅这样的活动”盾牌“倭寇不能骤进,后面的明军士兵自然才能气定神闲的使用手中的长枪镗耙进攻倭。

长枪和镗耙才是杀敌的主力。

狼筅之为器也,形体重滞,转移艰难,非若他技之出入便捷,似非行器也。殊不知乃行伍之藩篱,一军之门户,如人之居室,未有门户扃键而贼能入者。虽然,得人而用之则可以制人,不得其人则制於人矣。干将、太阿之利,使童子而持於国门之外,则必有袒背而夺之者。何也?其所能乖其所使矣。凡用狼筅,须要节密枝坚,杪加利刃,要择力大之人能以胜此者,勿为物所使矣。然后以牌盾蔽其前,以长鎗夹其左右,举动疾齐,必须钗、钯、大力接冀。然筅御而不能杀,非有诸色利器相资,鲜克有济。兵中所以必於用此者,缘士心临敌动怯,他器单薄,人胆摇夺,虽平日十分精习,便多张皇失措,忘其故态,惟筅则枝梢茂盛,遮蔽一身有馀,眼前可恃,足以壮胆助气,庶人敢站定。若精兵风雨之势,则此器为重赘之物矣。——练兵实记

戚继光的总结也就是狼筅是用来给给新兵们壮胆用的,如果是给胆气足 技艺精的强兵来用反倒是累赘了。


伦敦上空的喷火

戚家军之所以能够达到百战百胜的战绩,不仅仅在于士兵纪律严明,更在于武器装备的先进。除了火器的大量使用之外,还有一种武器:狼筅

狼筅,形状奇特,仿佛一杆多了许多丫杈的长枪。其设计来源也是有一番故事的。在戚家军和倭寇交战时,倭寇的倭刀能够有效克制住明军使用的长枪,而且锋利的倭刀能够把长枪的枪杆砍断,这也是令士兵头疼的问题。《纪效新书》中记载了戚继光表达长枪武器很难对付倭刀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戚继光就地取材研制新武器。狼筅也由此诞生。

实际上它是以东南沿海的大毛竹作为材料制作的。虽然形状怪异,但是它的制造却比较简单。把竹子的枝弄弯曲,然后绑上铁质的尖头然后再竹子主干尖端也装上尖头,这种枝枝叉叉的武器便诞生了。狼筅非常长,但它的枝丫并没有杀伤力,但是对付倭寇的倭刀却非常的好用,起到了防守了作用。狼筅的研制,

本质上是让几乎没有防御能力的长枪提高了防御能力,下面具体说明。

实际上在早期方阵队列的使用中,狼筅并没有发挥它的最大威力。同时撤退时这种枝枝叉叉的武器在战场上也阻碍自己前方士兵的撤离。但是,当戚继光把这种武器用到鸳鸯阵时,它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以鸳鸯阵作为兵队时,手持狼筅和盾牌的士兵处于阵列前方,主要辅助倭寇上步的砍击,狼筅的枝枝叉叉此时就能够很好的研制住倭刀,锋利的倭刀此时砍击的是纷乱的竹枝。倭寇必须砍断枝丫才能前进砍断狼筅的主干。此时,鸳鸯阵中手持火器的士兵能够开火射击倭寇。这也就是狼筅位于前方,凭借它的多枝丫作为一道屏障和盾牌兵一起稳住阵型。

比起普通长枪,狼筅防御能力大大提升,倭刀需要几组的砍击才能断掉狼筅,明军争取的这点时间,足够阵里的其他士兵进攻了。鸳鸯阵的使用,很好的发挥了明军武器的特点,使得戚家军百战不败,扫清了东南沿海倭寇。


品读武器装备

我们知道日本武士的刀是非常锋利,在明朝的时候侵入东南地区以后,往往在和明军作战的时候,近身砍杀,对明军造成大量伤亡。后来,戚继光针对这个问题,使用了狼筅,成功扭转了这一劣势。这是由于戚继光使用狼筅,才使得这一冷门兵器被很多人熟知。

狼筅是谁发明的,其实说法不一,但是目前的资料的表明狼筅广西壮族创造的武器,最早是狼兵专门习筅。在倭寇入侵以后,壮族的狼兵进入了抗倭前线,因而在战场上出现了狼筅。狼筅的特点在于防御面积很大,能够有效遮挡住人的身体。特别是在倭寇作战中,狼筅可以有效的增加敌我双方的距离,使得倭寇近身作战的的优势无法发挥。


壮族的狼筅原本是用特殊的竹子制造而成。但是由于浙江等地常见的是大毛竹,这种竹子容易不结实,容易直劈破裂。因此,戚继光将其进行改造,从而制造出了铁狼筅。早期的时候,很多士兵并不会使用狼筅,常常在战场是被遗弃,反倒阻碍了自己的兵马。因为狼筅其实还是挺重的,不是一般人能够使用的,所以使用狼筅的人往往需要选择力气大的人来担负此任。狼筅使用之后,使得明军有效的克制了倭寇的武士刀。但是由于狼筅过重,移动不方便,加上如果长期使用,会使得体力消耗过快的问题。因此狼筅必须和其他兵器进行协同作战,这就是后来有名的鸳鸯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