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总纲领中的五伦,放在当今社会它的具体意义何在?

安全的男人11

关于“五伦”,题主描述的很清楚。是指古代传统的五种人伦关系,即古人所谓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传统的忠、孝、悌、忍、善为处理“五伦”关系准则。

“五伦”关系中的双方权利义务是对等的。为臣的,要忠于职守,为君的,要以礼给他们相应的待遇;为父的,要慈祥,为子的,要孝顺;为夫的,要主外,为妇的,要主内;为兄的,要照顾兄弟,为弟的,要敬重兄长;为友的,要讲信义。

汉代董仲舒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即君为臣之表率,父为子之表率,夫为妻之表率。但也常常被误解。

“五伦”是古代传统宗法社会等级制度的基础。现在的社会是以法制为基础的契约社会。除“君臣”关系外,这些关系依然存在,但处理这些关系的方式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有所变化或调整。

“社会”是由“社”及“会”构成,而这两个字的本义都是某种团体或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依然存在,仍然是社会中最重要的关系,但由于社会分工和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到每个个人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譬如,“五伦”中的“君臣”关系由于封建社会的消亡,这种关系作为封建君权社会的文化产物,已不适用于人人平等的现代法制和契约社会。已经不存在于我们当今的社会之中,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公民社会,个人与组织、单位、国家等关系代替了以往的君臣关系,用契约调整这些公约关系取代简单的“忠义”关系。但并不是说社会关系及角色的变化就不存在“忠”的问题,职业道德也有“忠”的基本要求,如忠于职守、忠于国家依然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

其它的四种伦常关系仍然保留在我们的当今社会中,但关系的内涵已有很多发生变化。

父子:父慈子孝,父严子恭。父子关系由于血缘上的遗传关系,这是古代和现代社会都存在的关系,将来也会继续存在。现代社会中父子关系在未成年阶段和古代社会差异不大,只是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传宗接代光耀门第的思想已大为减弱,所以父子之间的关系也有弱化,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任意处分的行为已为法律所禁止,父母的义务也是孩子在未成年期间。成年之后的父子关系弱化明显,随着保险养老体系的健全,子对父母的“孝”的含义也在发生变化。由于当前我国处于快速发展变化之中,年轻人的知识技能普遍高于老年人,所以像以往“愚孝”式的孝几乎不再存在,但与西方社会比较,中国的“孝”是处理血缘关系之间的良好方法,仍值得肯定继承并发扬光大,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遍及社会。

夫妇:契约化社会的男女平等是现代社会的法理基本准则。但理论上的完全平等在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任何权利、责任和义务都是均衡对等的,权利越大,责任也就越大,现代社会为何离婚率居高不下,说明在夫妇之间关系平等化的同时,婚姻的稳定性在降低,夫妇之间个人的自由度在变化,男性权利减小的同时责任也在减少,对女性看似社会地位提高的同时责任也在加大,生存压力也在加大。传统的“忍”其实就是包容,要使夫妻关系良好稳定,“包容”在现代社会处理夫妻关系时仍不可或缺。

兄弟:兄弟关系是宗法社会中很重要的一环。有“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及“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之说,所以古代社会有如“桃源三结义”之类常见的“结义兄弟”,没有血缘的准兄弟关系。现代社会中除了影视中的黑社会常有“结拜兄弟”之外现实中已很少见到。这说明,兄弟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已大幅减弱,兄弟之间的相互扶助义务已被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关系取而代之。如慈善捐助,同学、同事、朋友间的相互帮助等等有时甚至超过兄弟间的扶助。而且现代家庭小型化,兄弟数量减少或独生子女家庭根本不存在兄弟关系也导致兄弟关系的重要性减弱。现代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便利化,人们更多时间消耗在社会组织中而不是家庭中,使得兄弟关系重要性减弱,所以兄弟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更多体现在未成年人的家庭中。

朋友:“同师者为朋,同道者为友”这是古代传统社会对朋友的定义或认识。朋友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社会,朋友关系已明显庸俗和“泛化”,什么人之间都可以称得上朋友。见一面、共同吃顿饭或看一次电影都可以成为朋友,所以有“酒肉朋友”、“男女朋友”关系的名词存在。物以稀为贵,朋友关系的庸俗化和“泛化”导致朋友的价值和重要性已不同于传统古代社会,尽管真正的朋友关系自然应该用“朋友有信”来对待,由于朋友的“泛化”已导致很多人利用“泛化”的朋友关系谋取个人利益,所以“交朋友,拉关系”成了很多所谓“高情商”者谋取利益的手段,既无“同师”也非“同门”更非“同道”,只有“同利”,这也是当今社会“朋友”的异化,所以交朋友是为了“有用”。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复旦大学陈果老师所说的“朋友”是无用的就是对现在庸俗和“泛化”的朋友关系的正本清源。

综上所述,“五伦”关系在现代公民契约社会中依然存在但其内涵发生了很多变化,处理好这些关系十分重要,古代的处理方式尽管仍是基本要求,但其内涵应有所调整,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组织方式。除此“五伦”关系之外,现代社会中,同事、师生、医患、以及组织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处理好这些关系,也是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


归去来76564325

我能帮忙解释“五伦”是些什么东西,但是不清楚“中国文化总纲领”是怎么回事,谁提的,提了些什么。所以特意去搜了一下,果然铺天盖地,只是我孤陋寡闻了。

中国文化总纲领为四科:“五伦”、“五常”、“四维”、“八德”。

都是儒家的一些名词,但基本上就是皮毛话,因为“四科”是有特指的固定名词,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简略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四教相应的成就,文尽则文学、行尽则德行、忠尽则政事、信尽则言语(过些字眼的意义和现代汉语有偏差,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抠,而且很多字还能同时做名词和动词,等等)。

总之“四科”在儒学中非常重要,对儒家有点了解并且心存敬意的人,是不太可能去另行定义它的。

“五伦”里边,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前三关系,就是“三纲”。之所以前三个是三纲,是因为前三种关系,是先天不对等的关系,这其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权益度让和责任承担,用我们现代人的理解,就是统一整体中的个体分工不同,必须有一个“纲”,也就是准绳,去规范和界定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不是五纲而只是三纲,那是因为后两种关系:兄弟之间、朋友之间,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体,依附性不强,所以用不着“纲”。

现代社会中,由于雇佣关系双向选择的原因,君臣之间更平衡了;由于社会教育加强家庭观念薄弱,父子之间更平和了;由于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婚姻自由等因素,夫妇之间更平等了,所以,以往的三纲不再那样森严,但,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是有大量的延续性,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君臣”、“父子”、“夫妇”的捆绑性仍旧存在,所以要各自重新体会一种更舒适的“纲”,对“三纲”做新定量的解读。

新时代的三纲,仅仅是变个量,不会改变性质。

五常:仁、义、礼、智、信;

四维:礼、义、廉、耻;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看,中间的“礼”、“义”都是重复的,四维是八德的后四德,八德和五常重了三个“信”、“礼”、“义”,排序也不一样了。

看上去很乱,那是因为这些说法的罗列角度不同,分别来自于不同层面的解读。每种解读都是独立而完整的,如果我们擅自去归纳整理一下,基本上都会弄巧成拙,甚至影响到这些概念的初衷。

比如“八德”,有人嫌后四德和四维重复了,就改了一下:“仁爱和平”,这个就尴尬了。因为“八德”是一个字一个字表达的,“仁”和“爱”非要说有区别,也勉强算吧,但“和”和“平”分开成了什么?很不专业,注定只能在外围流传。

叫我说,这种“总纲领”的东西,不弄也罢,因为太多了,怎么表达都行,不拘一格,才是生动鲜活的表现,也是和而不同、并行不悖的象征。


n是名n

中国传统文化总纲领中,有三纲,五常,五伦,四维,八德。其中。五论为: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在当今社会中,讲究崇善自由民主的时代里,一样拥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意义。假设,没这五伦,这个社会,就会很混乱,很混乱!至于为什么,把五伦稍微解释下,其实就明白了。

1.君臣有义,指的是一个社会组织构架,需要有一个统一管理的协调,大家各施其位,各谋其职。比如我是员工,而我不做好我的职责,而总想着去做老板的事,我肯定只会添乱。比如我是老板,而我总是去干员工才应该干的事,我一定也管理不好这个企业。

2.父子有亲,指的是父慈子孝。父母生孩子,培养孩子,孩子长大了,也要照顾赡养父母,这样本就是良心循环。试想,如果没有这样,那这个社会,定是一个悲哀的社会,世态炎凉啊,以后谁还敢生孩子,为孩子付出那么多?不如养一只白眼狼实在了。

3.夫妇有别,作为夫妻,不管是关于家庭责任分担,还是工作事业的分担,理应是做一对最佳拍档,也是为了和谐。所以夫妇有别,有别在于职责的分担。古人是男主外女主内,现在社会未必需要这样,但一样需要有分配分工,要知道自己的责任所在,自己最应该负责的是什么?这是姻缘美满稳固幸福的源头所在。

4.长幼有序,这是一种尊师重道的传统,也是一份恭敬慈爱。只要这份传统永远在人心中,社会就一直有爱存在。我们自己,需要有这份关怀,社会也需要有这份关怀,谁也不能否定的。

5.朋友有信,朋友之间,需要有信任,言而有信。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信任,可想而知,很多事情要和谐要开展,会相当的困难。就拿我作为命理师来说,我一样要给客户信任,客户也需要让我信任。不然的话,很多才开始互相认识的朋友,拿什么来信任我?我又如何能全心的去开展工作?

有人认为,这是古人所传下来的传统,不合时宜,是旧社会的糟粕。可是这么一路看现在,难道还会认为现在不需要这五伦了吗?道理其实不需要再追加了,也不需要举太多例子。用俩个词来形容就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想一想,我们还需不需要五伦呢?


命理师陈一宏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卦·彖传》),在这里,人文和天文是相对的。通过观察天文,可以搞清楚四时的变化;通过人文的文化,来化成这个社会的风气。



因此,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在于它的人文文化特质,中国如果能坚持人文文化,并用人文文化来弥补科技文化的不足、缺失,这对整个人类来讲,都是重大的文化贡献。人文化成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

另一层含义是文化最初与武化是相对的,武化是用武力强制改变人的习性,文化则是以礼乐教化,让人自觉地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让人们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因此,《周易》上才有“文明以止”的说法。在古代中国,无论是考虑问题,还是对自然界的观察,都离不开人。

人是在向天地万物学习的过程中,才提升出各种各样的道德规范。”天地不仅生万物,还要养育万物”,“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从来不排挤任何一个事物。天地最大的德行是广大无私,我们要向天地学习这种德行。天覆地载,天在上,地在下,万物在中间,天地让万物自由地生长,却从来不去占有,主宰它。


人类也要学习天地,我们也不能让天地万物按照人的要求去运转、变化,我们只能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这就是“道法自然”。我们从自然的关系中提升出应当遵守的道德,从自然的关系中,我们学到做人的道理。

中国的伦理关系最看重的是自然的、内在的关系。在古代中国,在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这五伦里,我们不说君臣关系,其他四种都是不可逆转的自然关系。没有人在社会上可以孤零零一个人生存下去。

五伦中唯一像社会关系的就是君臣关系了,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也要想尽办法把它纳入到自然关系中,把它诠释成为父子关系。君父臣子就是用这样的逻辑规范出来的,官民关系也是如此,因比才有“父母官”这样的提法,做这样的诠释源于传统的理念,是因为传统社会希望君父、父母官能够像对待子女那样去关怀臣民。在自然亲爱的父母子女关系里其实包含了一种最无私的精神,父母对子女的无偿付出不求回报的全身心地服务。


也正因如此,古代中国人把君臣、官民之间的关系却纳入到“父子关系”中。这在当时很平常,现在虽然觉得这样的说法很可笑。中国传统是靠直观、直觉去体悟事物规律的。古代中国人认为,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事物总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的。其实,这些整体性的道理就是宇宙变化的根本规律。从某种程度讲,五行生克,阴阳消长都是符合事物发展的科学思维,两极分化其实就是阴阳失调的表现,不要以为阴阳五行只适用于人的身体,自然、社会的管理都可以运用阴阳五行的理论。

因此,中国文化不是没有创造性,其创造性体现在实践中,它并不追求理论上的日新月异。“物一理也,通其意则无适而无不可。分科而医,医之衰也。占色而画,画之陋也”(苏东坡语)。

古人掌握了整体的理论体系后,是在应用中去创造。对待传统文化不能绝对化,我们应该将其放在一定的环境中去重新认识。


沐银河看日出myhkrc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伦”,除去历史局限之消极成分,其实对任何国家及社会,都具有坚实的固根筑基性重要意义。


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从社会伦理上的确定,为中华民族“懂规矩、守本分”,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也是世界任何国家所不能比拟的,是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懂规矩、守本分”,依照社会分工的不同,尽职尽责发展国家与民族的巨大贡献。

不可否认,受中国传统文化重“仁”、“爱”道德约束轻“法治”的历史局限,中国这种将其上升至伦理道德层次的文化建构,或许不会被那些自诩“文明、自由”国家所接受,也会成为一些居心叵测者蜚言,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至今的现实昭示了,“无伦”对促进社会稳定,家庭和睦的基础性重要意义。

相信,即便当下有个别历史虚无主义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伦”,也难以拿出站得住脚的理由予以否定。


临渊羡鱼看光景

父子有亲对应的是仁,孔子讲仁者爱人;君臣有义对应的是义,孟子讲义,有义的人就是大丈夫;礼是长幼有序;智是夫妇有别;信是朋友有信,人言为信,如果人说的话都不管用了,那么就大乱,法家思想出场了。

自然,自己本来的样子,才会有质朴是任何一个时代最珍贵的品质之说。

头条是你的头条,欢迎参与交流分享关注,一起交流学习进步。


崇儒

由于文化低,读书少,从不知什么是"五伦",今观你讲的和别人回答的几个答案,才知"五伦"原来是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他们的关系是为臣的,要出于职守,为君的,要以礼给他们相应的待遇。为父的,要慈样,为子的,要孝顺。为夫的,要主外,为妇的,要主内。为兄的,要照顾兄弟,为弟的,要敬重兄长;为友的,要讲信义。至于中国文化总纲领中的"五伦"对古代有何意义,人们都知道,不用多讲。它对当今社会有何意义存在,我想讲一下,我认为它对当今的社会发展,有着绝对的意义。一,就拿君和臣的关系来说吧。一个臣他能尽好他的职能,首先他不会反判做乱,贪污腐败,是社会能稳固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不受战火之苦,百姓安安份份的生活,有吃有喝,不受剥削,不受欺辱,百姓不会起来造反。君能礼于大臣,按功绩大小平等的给于他们待遇,是他们口服心服,安于职守,勤勤肯肯,任劳任怨,为国为民,没理由起来反判作乱,对国家安安稳固的发展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相反君和臣做不到,那会造成极大的恶果。自古每朝每代的例子很多,我就不也在重复。当然这对于忠臣和一般有良心的臣来说是绝对认可的,但对于那些奸臣贪吃的臣来说是不管用的,因为他们天生的总想灾国害民,篡位夺权,只为自己的私力,不顾人民的死活和疾苦,不顾国家的利益,总是起来判乱造反,贪污腐败,剥削人民等。所以我认为做为君就该远离小人,多近正直的大臣,是国家不乱等等。相反如作为君,他腐败昏晕无能等,我觉的应把他干下台,从立新君,不要光知愚忠,否则对国对人民对自己也无利。愚忠者蠢吔,笨吔,害国害民害己吔。等等。二,父和子关系,父应有父亲的样子,要为儿子做出榜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错,什么改做,什么不改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还要时时心中有孩女,还要处处为儿女着想等,这样能让孩子长大可成为国家有用之才,能为国做出一定的贡献。。做为儿子要时时听父亲的话,时时心中有父亲,只要对的,就要去听去做,不对的躲起,发现父亲做伤天害理的事要制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定要孝顺父亲,做为一个儿子能孝顺大人,它不但让人赞美,还不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和起到负面作用。等等。三,兄和弟,夫和妇,就不愿多说啦,只要处理的好,对社会,对个人等都能起到一定的好的作用。关键说说朋友之间。我认为朋友之间一定要信任,也一定要讲义气。义气能让朋友在受到恶势力的威胁下,能增加一份力量,增加一份信心,这样能少给国家添麻烦等。但如对国家和人民做了有害无利的事,我认为不能在讲义气,这样不但对国家和人民不利,还会带来极大的伤害。总至"五伦"不论到何时都应发扬,不论何时对国家安定发展,奋用向前,及人民安居乐业,都有绝对大的意义和不可故计的利益。最后,见识少,这是本人个人的看法,不要见笑,望指教。


阿良160411010

顾明思义,五伦离不开道德。道德有先后高底之分,先道后德,道在前德在后,无道哪里有德。在《纪念白求恩》中,毛主席有一个经典的论断:说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底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视,这一论断依然准确。让我们都去做一个有道德守秩序的人吧!

用“五伦”忠、孝、悌、忍、善为做人的行为准则。个人认为忠孝有道,敬前让后,善待别人同样是在保护自己。

而在中国,传统的礼义从封建社会,走向新民主主义时期,最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我国过去的统治阶级的立场有可能被固化了;把规矩定得太死,又把方圆画得太疆。可是,顺其自然,实为顺应发展规律。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之间有骨肉之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其含义便是:“顺道而行之则成规矩,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抱直;善良的真正定义是,那些有能力的人,通过思考后,将错误的做法纠正过来,使一切变得美好和谐。

传统美德先顺道有礼,才能顺应有义。并不是为了统治而把礼义固化为“礼仪”的条条框框,更应该成为“礼仪之邦”的中国文化文明。让那根深蒂固的优秀传统文化承接下去,把高尚品德继续发扬光大。

个人认为,怎么行量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德和行为准则,代表着一个划时代意义的社会文化程度,要在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把达成的共识变为行动指南,力求去付于践行。成就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命运,道德规范要站在人性的制高点,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曾子日:“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做到人人讲道德、守规矩,不仅是个人间题,它是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将来是会影响到全世界的。


太宇永恒

所谓“父子有亲”,是天热的性德,不是有人教导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护是无微不至的,这种爱是发自于真诚、发自于内心,是没有条件的自性真爱。子女在婴孩时代,对于父母的爱也是天然的,这就是所谓的“道”,若子女能终生保持对父母的热爱,这就是“德”。

“夫妇有别”,“别”是差别,责任不同,各有各的职责,这就是天职。中国古代社会,男主外,女主内,这就是男女的职责,而现在社会追求男女平等,却把每个人的职责丢掉了。“长幼有序”,这说的是兄弟关系,长是哥哥,幼是弟弟,而“序”是天然的,不是有人刻意安排。弟弟对哥哥要尊敬,哥哥对弟弟要关怀照。古人以身作则,为我们展现了什么是道德。“君臣有义”“义”是道义,明白了什么是道,随顺道而行就是义,各人有各人的本分,职责,一定要尽到,这是随顺道。“朋友有信”,朋友间说话不能不算数,要实在和有信用。

五伦就是整个民族一家人,五伦关系正常,社会安定、和谐、圆满。中国社会千万年来,是五伦的社会。五伦是圆明具德,能帮助人成圣贤,能帮助人作佛作圣。


贫僧假装有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