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40年來,人們在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和生活環境變遷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就業擇業、文化娛樂、業餘休閒、節慶民俗,以及參與公共活動、公共服務等社會生活方面也有很大的變化。這是一組老照片,透過幾十年前的鏡頭,一起品鑑往日的歲月時刻。圖為2008年12月28日,北京王府井大街,遊客在欣賞《記憶三十年》圖片展。照片中一位年輕女子手持大哥大,在當時非常時尚。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40年來,人們在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和生活環境變遷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就業擇業、文化娛樂、業餘休閒、節慶民俗,以及參與公共活動、公共服務等社會生活方面也有很大的變化。這是一組老照片,透過幾十年前的鏡頭,一起品鑑往日的歲月時刻。圖為2008年12月28日,北京王府井大街,遊客在欣賞《記憶三十年》圖片展。照片中一位年輕女子手持大哥大,在當時非常時尚。

90年代初當時的檯球擺放在街頭,如今各種檯球館隨處看見。那時候,一次檯球幾分錢到幾毛錢,後來演變為一元錢,兩元錢,檯球,也在見證著農村這些年來的變化,現在,農村街頭很少有人打檯球了。

上世紀80年代,山東濰坊市區唯一一家專營家電銷售商店內,市民們正在購買電視機。那時候購買電視機,還是一件比較稀罕的事情,能夠用上電,在中小城市,已經很滿意了,很多農村地區還沒有通電,誰家要是買個電視機,一個院子裡的人,都會來你家看電視,好不熱鬧。


1978年人們在木框鑲邊的北泉用自制的長勺取礦泉水飲用。這個礦泉水,應該不收費,而且,當時的人很難想象的到,後來的礦泉水會這樣的熱銷,成為人們出行必備的飲用水。

1995年7月,在上海黃渡站附近的菜農挑扁擔上列車,準備到上海市區出售蔬菜。那時候郊區還不及市區繁榮,郊區的菜農到市區去賣菜,掙錢維持一家人的生計,現在。這樣的綠皮車,應該是充滿了很多人的記憶。

1985年元旦,河南博愛縣第一個農貿市場開業時的熱鬧場面和群眾購物情景。那時候,有這樣一個農貿市場,對於當地人來說,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尤其是方便了周邊群眾買賣東西。

1991年正月至元宵節期間,菏澤曹縣王浩屯鎮鬧元宵看錶演的孩子們。改革開放初期,這裡依然是以種植棉花為主,農村經濟落後,即使是春節這裡一般人家也只是蒸一大缸粗麵饅頭,就著一晚糊糊湯過日子,但這裡民風淳樸,人情厚重。元宵期間,這裡民間鬧元宵活動也非常熱鬧,幾乎村村有活動,家家有參與,不但有劃旱船、舞獅子、吹嗩吶等表演,而且各種民間體育活動也層出不窮。正月裡,這裡的鄉間件洋溢著濃郁的節日氣氛。

1986年春節前,在一個城市的第三百貨商店,各類酒品近40種,其中優質酒就有18種。售貨員介紹說:“改革開放後,貨源充足,取消了票證,商品都敞開供應了”。這是到百貨商店裡,爭相購買物品的老百姓。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當時的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區“三月風”殘疾人義務服務小組部分隊員合影。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在任何一個時期,都是那樣的溫暖。

90年代初期,在齊齊哈爾的一個校園內,學生們在課間活動時,一起玩跳繩遊戲。

在38年前的1980年6月,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文化館的黃梅戲培訓班,結業典禮上學員和老師拍攝的畢業照,師生們衣著非常簡樸。更多圖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請點擊關注頭條號圖說江淮,帶給你有溫度的視覺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