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家族,为何二世而亡?

绝世坑

丰臣秀吉,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16世纪基本统一日本,被称为日本战国三英杰之一(另两位:织田信长、德川家康)。他开创了日本的新局面,但丰臣氏的统治并没有能够持续下去。他出身的局限性和晚年决策的一些失误,使得丰臣氏在风云变幻的年代二世而亡。

首先,出身低微的丰臣秀吉就算掌控的天下,也难以建立幕府成为征夷大将军。丰臣秀吉,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出生于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乡一个贫苦农家。幼年丧父,母改嫁。日本社会身份等级严明,下层阶级甚至都不能冠以姓氏。丰臣秀吉就没有姓氏,幼年只有名“日吉丸”,直到跟宁宁结婚后才敢自称“木下”。侍奉织田信长后成为武士,改名木下滕吉郎。相传丰臣秀吉因早年生活坎坷,缺乏营养,矮小干瘦,所以,有人取绰号“猴子”。(《太阁素生记》)他颇有军事才能,在织田家受到重用。织田信长死后,他在织田家的家臣内斗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成为了织田信长的接班人。1585年,他担任关白,后担任太政太臣,赐姓丰臣。实际上,丰臣秀吉挟天皇以令诸侯,是实际掌权者。但建立幕府统治,他还是不敢贸然实施的。一是怕各大名以此为名挑起叛乱,二是他没有源氏或者平氏家族血统。而之后的德川家康出身高贵,有源氏血脉,所以,得以建立幕府统治。从这一层面上,丰臣秀吉的路要难走许多。

其次,丰臣秀吉没有能够彻底消除德川家康的势力。1582年本能寺之变,丰臣秀吉得到消息后就急忙赶回,最终打败其他竞争者,接手了织田信长的政治遗产。这使得织田信长的儿子织田信雄十分不满,他联合德川家康与之对抗。但1584小牧长久手之役还是失败了。德川家康也向丰臣秀吉投诚。丰臣秀吉没有再打击德川,德川家康的大部分家底得以保存,这为他后来的崛起奠定物质基础。而且,德川家康没有参加文禄长庆之战,所以后期前田利、毛利辉元等大名的势力消耗之后,无人能牵制德川家。这就为丰臣家的颠覆埋下隐患。

再次,丰臣秀吉为了统一亚洲的野心,贸然发动了征服朝鱼羊的文禄长庆之战。这场战役,使得刚安定下来的日本再次陷入拮据境地。特别是日本被中国、朝鱼羊联军打败之后,丰臣秀吉的威望大减,其家族势力和附属的家族势力都遭到了巨大消耗,而走向衰败。相反,未参加战争的德川家族趁机崛起。

最后,丰臣秀吉没有合适的继承人。“杀生关白”事件,保全了丰臣的亲儿子秀赖的利益,逼迫养子丰臣秀次切腹自尽。而丰臣秀次在丰臣家中已经是比较有能力、有威望的人物,他的死也牵连了丰臣家的许多大名,使得丰臣家族自身的势力削弱,甚至后期丰臣家的家臣与丰臣家决裂,关原之战中倒戈德川家,影响了关原之战的结果。


国家人文历史

丰臣秀吉在日本被称为“太阁”,而不是“将军”,“太阁”所对应的职位是“关白”,后又任太政大臣。“关白”是日本“平安时代”的政治产物,天皇年幼时代行政事称“摄政”,天皇年长亲政后改称“关白”。类似中国汉代外戚干政,是贵族统治的政治体制,是天皇的辅政大臣。幕府将军才是所有大名和武士的主公,才是当时日本合法的统治者。作为幕府将军必须是“平、源”这两家幕府开创者的后裔。“平”清河平氏,日本清河天皇的后裔,“源”恒武源氏,日本第五十代恒武天皇后裔,就是说天皇的后裔才能当幕后的府将军。

日本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丰臣秀吉的出身实在在太卑贱了,是个连姓氏都没有的农民(日本在明智维新后普通人才有姓氏)。自幼丧父,跟随母亲改嫁,由于家中贫寒,从小营养不良丰臣秀吉长得又瘦又小被称为“猴子”。他当时最大的愿望是能给一个武士工作,而他第一个工作是给一个武士帮佣,就是给主人拿拖鞋。因为工作积极,遭到其他人妒忌,工作也没了。就去了尾张,在织田信长手下当一名“足轻”。以武士为作战主体日本,“足轻”是最低等的步兵,更多的时候是杂役。由于受到织田信长的赏识,本名藤吉郎的丰臣秀吉逐步得到提升。在织田信长的牵线搭桥下,娶了浅野长胜的养女,拥有第一个姓氏木下。木下藤吉郎、木下秀吉、取自织田家猛将柴田胜家和丹羽长秀各一个字的羽柴秀吉,最后天皇赐姓的丰臣秀吉。就算是天皇赐姓,也改变不了丰臣秀吉卑贱的出身。在日本唯一能改变自己出身的就是过继,给自己找个爹呗。以丰臣秀吉的地位,找个普通的天皇后裔家族,那肯定不行,只有“源氏”与“平氏”的本家。天下的贵族都是看不起爆发户的,所以丰臣秀吉用什么手段,再怎么上杆子的想给人家当儿子,两家都没有松口。丰臣秀吉一直没能成为幕府将军,他的统治权在法理上是不合法的。

表面上看丰臣秀吉狂妄自大,贸然发动了征朝战争,消耗了嫡系力量是导致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但是他确有不得不发理由。在日本丰臣秀吉被认为是战略家,善谈判,而不是像源义经、楠木正成那样,习惯给予优秀将领“战神”的称呼。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的过程中,不断和毛利、德川这样的关东旧大名妥协,很快就完成了对日本名义上的统一。这样的后果就是自己的托孤大臣石田三成只拥有15万石封地,德川家康却有250万石封地。(日本就这么屁大的地方,旧势力没有得到铲除,这些人有大量封地)丰臣秀吉的心腹,那些为他出生入死的养子,嫡系将领都没有分到太多的封地。这些嫡系就成了征伐朝鲜的积极推动者。丰臣秀吉不是不想让德川家康这样的大名去朝鲜当炮灰,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德川家康们采用拖字诀。而这边加藤清正、小西行长对朝鲜领土有着急切的需求,随着战争的扩大,自己的嫡系人马都葬送在了朝鲜半岛。更糟糕的是因为侵朝战争的一些问题,石田三成与“贱岳七本枪”的福岛正则等矛盾激化,到了不可收拾地步,内部分成“文治”“武断”两派。像加藤清正这样的,对丰臣家族还是很有感情的,一直想要保全秀吉的后人,但与石田三成的矛盾,一开始就投靠了德川家康。

老来得子本是人生幸事,可丰臣秀赖生的不是时候。丰臣家族人丁稀少,侄子丰臣秀次成了继承人,得到家族资源全力支持。丰臣秀吉把自己的“关白”一职也给了秀次,自称“太阁”(前任关白)。丰臣秀次能力不弱,身边聚集不少的大名和势力。秀吉为了自己孩子上位,逼秀次自尽,牵扯了很多自己这边的大名,导致人心尽失,内部分崩离析。最后孤儿寡母的无人能保,二世而亡。


爱读历史的大胖子

丰臣家族灭亡历史经过可观看电影:关原之战、大阪夏之战和大河剧:《真田丸》日本第一强兵的史诗。

丰臣家族覆灭丰臣秀吉负主要责任,秀吉死前没有为本家族的长治久安而灭德川家康,却奇怪把本族旁系势力赶尽杀绝。对托孤大臣石田三成(关原战德川家康对手),没有赐予足够的封地或权力(三成封地19万石,家康封地250万石)。秀吉利用文臣提防武将,武将派远征朝鲜,战争失败造成文武不和。朝鲜战争使丰臣家族实力大损而德川家末受损失。秀吉遗嘱将德川家康列主政大臣,缺少制约德川的平衡密诏。石田三成作为文官谋略指挥失策又在战场遇到猪一样的队友,将关原必胜战打到失败,从而结束了丰臣家族实际统治(明治时代日本陆军聘请德国军事专家米切尔少校看由日军提供的当时关原合战的布阵图,说过如果不考虑当时东军的“调略”让西军临阵叛变作用,仅凭战场布阵来看,西军可说是占尽了优势,“西军应该必胜”)。

丰臣家族灭亡经过:

1587年丰巨秀吉就任关白一职

1591年时,秀吉的儿子鹤松夭折。秀吉因年纪大想不会有孩子了,便指名养子秀次做继承人,让他担任关白一职。

1593年时,秀吉意外再度得子,即日后的丰臣秀赖。

1595年,秀吉为了保证自己亲生儿子丰臣秀赖的继承权不受威胁,强令已出家的养子丰臣秀次切腹自尽。在秀次自杀后不久,又将他的妻妾子女共三十九人一同集中在京都的三条河原处死。杀生关白事件对丰臣政权的负面影响极为恶劣。秀次作为丰臣家族中唯一的成年者和家督,具有较为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人望。秀次家族被赶尽杀绝这一事导致丰臣家族势力削弱。秀吉先把老臣分给秀次,然后又以叛乱为名将秀次逼杀,简直是自寻死路,此事件株连了许多大名除了被杀只有投靠德川家康。秀吉死后,丰臣家族已陷入了孤儿寡母完全没有本家族支持的危险状态。

1592-1598年之间,丰臣秀吉先后两次对朝鲜发动战争,都动员了数十万军队参战。侵朝战争以失败告终,极大消耗了丰臣家臣人力物力。关东德川家并没有直接参战末受到战争影响。战争中负责管理后勤的石田三成等奉行,又与直接作战的武将产生矛盾。双方相互指责对方未尽职守,由此引发了文治派和武断派将领的冲突,使秀吉的统治威望受到极大影响。

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死,丰臣秀赖5岁。德川家康根据秀吉遗嘱,以五大老首席身份在伏见主持政务。

1599年3月3日五奉行中有制衡家康实力的前田利家病死,11月德川家康号令天下讨伐五大老之一的中纳言上杉景胜,理由是有谋反之心。

1600年6月德川家康远征上杉氏,7月11日,石田三成、大谷吉继、增田长盛、安国寺惠琼等人在佐和山城密议,细数德川家康十三项大罪,举兵讨伐德川家康。8月在日本关原发动了号称四十万人,堪称日本历史上较大规模的战役,史称关原合战。庆长五年九月十五日(1600年10月21日)德川家康在本家主力末参战情况下,利用丰臣家文武两派不和,在关原一天内用丰臣家武将灭掉丰臣家忠臣而大获全胜(德川家康之子德川秀忠在赶往战场时,被真田昌幸利用地形,仅用1500人就把秀忠4万大军拖在信浓山地长达11天,这就是著名的“上田城攻防战”)。关原合战之后托孤五大老3战败1死剩德川家康,石田三成等文治派忠臣悉数被处死,丰臣家封地从200多万石变为65万石的诸侯,丰臣秀赖太小茶茶是女人,只能依靠家康主政成为名义家主,丰臣家臣多数已投靠德川家康,家康成为实际领主。

德川家康在七十多岁见过成年秀赖后感到压力,于是拼着老骨头为家族尽了最后一口气,发起了斩草除根剿灭丰臣家最后战役(丰臣秀赖被杀后第二年家康死了)。

1614年11月15日,大阪冬之阵爆发。大阪方的真田幸村是真田昌幸之子,继承了他父亲在守城和野战上的天赋。大阪冬之阵之前,真田幸村在大阪城外的一座小山上,修筑了防御工事“真田丸”,真田幸村以10万浪人雇佣兵对抗德川30万大军获胜。

1615年4月,在德川家康谋略之下,大阪城所有城防被丰臣家主主动拆毁,成为无城防都城,第二次大阪夏之阵烈火般的终结。主帅真田幸村在最后决战中成功突破险些杀死德川家康,和第一次冬之阵一样被猪一样的城主拖住后腿,最后全军覆末。5月德川占领大坂,迫使秀赖母子自杀,丰臣氏家族灭亡。


ec124

其实是犯的和前秦符坚一样的错误,事实证明易帜容易,易心难。

打下一块疆土容易,消化一块疆土难。

淝水之战,东晋八万击败前秦八十万。不是东晋神勇,而是前秦这八十万人大部是主动制造混乱败退的,其目地就是为了摆脱前秦的号令重新做自己的土皇帝。

再看丰臣秀吉,当时兵锋正盛,德川家康自知不能敌才假意归顺。

有些帝国看似强大,其实只是松散的联盟,随时会轰然解体,比如苏联。这里就是人心了,人不在多而在于是否一心。事实上大多数时候都是表面的一心。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怎么做到把万众的心思统一到同一个目标上来,才是一个领导者需要做的事情。我们说这是理想,一个没有理想的国家会迅速灭亡,一个没有理想的军队会是一盘散沙,一个各怀鬼胎的团队必然效率低下。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卿本无罪怀璧其罪。领导者不是要去有罪责罚,而是要让人没有犯罪背叛的力量,最后再给人不背叛的理由。普通人不能活在别人的善意之下,领导者不能把统一寄托在诸侯不背叛的个人品质上。人性里有许多微妙的关系,如何制造良好的环境,来维系所有人健康的关系才是领导者需要做的事情。

在《权力游戏》中,无论是波顿家族,卡史塔克家族背叛史塔克家族,还是佛雷家族背叛徒利家族,其实都是枝大于干,手下拥有了脱离领导的实力,必然会产生离心离德的心思。所以领导者要做的就是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手下会不会做上,而要寄托在手下能不能做上。

很显然波顿,卡史塔克,佛雷,都具备了取代主子的实力。管理国家就要保干去枝,没事就要砍树枝,无论这个树枝是不是有罪,只要长到一定程度就要削砍。事实上人性都是一样的,有没有做一件事全在于当时的条件。比如说,越干净的地方越没人扔垃圾。不是人的素质变高了,而是环境决定了人的行为。

再看前秦和丰臣秀吉,无一不是打服了手下,却仍然保留手下大于躯干的实力。进一步削弱敌人或许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代价,但是保留敌人的实力必然会被反噬。与其要快速表面的假和平,不如要用血与火打下真统一。

欲速则不达,做事要沉下心来一步一步做到位。砌墙不用泥沙,固然是比用泥沙来的快,但是倒的也快。

丰臣秀吉就是不用泥沙的砌墙的泥工。

只有小领主才会忠心,枝叶过大必然让主干枯死。


净化a木子

出身卑微,形象猥琐,但其韬略雄才,可见一斑。

原名:羽柴秀吉,为信田织长一武士,本能寺之变,织田被部下明智秀士烧死,羽柴秀吉脱颖而出,压制住其子织田信雄,各种手腕征服北条,上杉,德川各大名向其上洛(意:朝觐,以示臣服),逐步统一日本,被天皇赐“关白”,改名“丰臣”。

其形矮而矫健 ,其思细如狡兔,其志大才雄,统一日本后,遂征朝鲜,有吞并之心。

其正室宁宁夫人无嗣,先前杀死其亲妹妹,妹夫一家,娶其外甥女“茶茶”为侧室,生下丰臣秀赖,晚年又逼亲侄丰臣秀次切腹自杀。其时以征夷大将军之号,登朝鲜,与明、朝联军激战,后大败而归。

到丰臣二世,其势逐渐败落,德川家族羽翼渐丰,德川家康为半路丰臣秀吉的妹夫(当年丰臣秀吉为笼络德川家康此大名,逼妹妹与丈夫离婚,改嫁德川家康,终生未见笑容,其形甚怖。),尔后,日本进入幕府时代。

仔细去品日本历史剧《真田丸》,50集,一部日本近代简史,极尽谋划,韬略,诡谲,整整的代代家族史,演绎近代日本兴起的清明上河图。

值得去看,一集便入戏,更有大师服部次之的音乐,堪堪秀色。

值得一起一提的是,此时天国大胡,内患外忧,两下夹攻,于那年煤山,崇祯朱由检披发散服,吊悬歪脖子树,留下“奈何生我家?”悲沧无奈之千古名言!!

去看,错不了!《真田丸》,无掺杂,无猫腻的历史剧,真实完全在《权力游戏》之上!


老衲跟你姘了

丰臣秀吉是一位有作为的大名,成就了从1537年到1598年的政治家。

他可以说是日本历史上唯一最着名的人物。他以一个农民的身份触发,实现了日本的基本统一,结束了战国长时间的战乱。

关于秀吉的根源或早期生活的了解甚少。他在1570年突然出现在33岁的历史记录上。他首先担任织田信长的足轻。他能够向信长证明自己的价值,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武士的将领之一就是武士指挥军队。他赢得了几场突出的战斗。进一步巩固他的地位,秀吉迎娶了信长的养女。

秀吉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谈判者和政治家。在1582年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和织田信孝殒命之后,他成功推出了信孝的两岁的儿子三法师继承。在一年之内,秀吉基本窃取了整个信长势力,使他成为日本的事实领袖。十二年后,他作为领导者的位置出现在无处不在的地方,获得了天皇的正式承认。然而,由于他的农民背景,秀吉从未被授予幕府将军的头衔。

继续进行织田信长的活动,他继续征服长期以来一直是独立领域的九州和四国等省份。到1590年,他击败了所有杰出的地区大名,并在历史上第一次统一日本。

统一日本后,秀吉立即入侵朝鲜。他还有一个疯狂的梦想,征服中国这个多次成为日本梦想的国家。在4个月内,秀吉的部队占领了韩国的大部分地区,但当中国军队加入战斗时,他们最终被击败。

侵略朝鲜并战败对秀吉的威望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为了解决他的儿子潜在的继承问题,秀吉进一步表现了他的残酷行为,有了亲生儿子秀赖,他逼死了关白丰臣秀次,秀次的31名家属遇害,其中包括妇女和儿童。当秀吉死于1598年时,爆发了军阀德川家康作为将军出现的一场权力争夺战。这开始了在整个江户时代统治日本的德川幕府的历史。


西洋参考

说到底,就是丰臣秀吉是个暴发户,没有任何底蕴,实力支配不起自己的野心。

暴发户,没有底蕴

丰臣秀吉,本身是农民出身,后来成为了织田信长的家臣。虽然本能寺之变中,丰臣秀吉成功在乱斗中获胜,继承了织田信长的遗产,一夜暴富,是个名副其实的暴发户。


继承了庞大的资产,丰臣秀吉凭借自己的能力统一了日本。但是这个农民出身的身份却阻碍了他进一步的发展,因为不是出自“源”、“平”二氏(源平二氏出自日本天皇血脉,是日本最为高贵的姓氏),丰臣秀吉无法组建幕府,不能成为征夷大将军。

实力支配不起自己的野心

统一日本后,丰臣秀吉野心爆棚,认为自己可以主宰全世界。于是倾尽自己所有的精锐之师,远征泡菜国。


当然,这个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丰臣秀吉的部队在泡菜国被大明帝国的军队打得丢盔弃甲,差点全部丢在了泡菜国。

老乌龟捡了个便宜

德川家康是个忍者神龟,能忍,他一直在等在一个时机。当丰臣秀吉远征惨败之后,精锐尽丧,他的机会就来了。

而且德川家康自称是“源”氏后裔,在血统上比比丰臣秀吉高贵多了。所以,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顺利夺取天下,组建幕府。


小镇月明

丰臣秀吉以一介平民子弟的身份崛起于战国乱世,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因此被后世誉为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然而他所开创的丰臣政权却二世而亡,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丰臣政权从一开始建立就存在着先天的局限性——古代日本没学习中国的科举制,而是一个由士、农、工、商等各阶层固定组成的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来会打洞——原本作为平民子弟的丰臣秀吉是绝无出头之日的。然而他抓住战国乱世的机遇,成功崛起成为统一日本的“天下人”。可即使是他也无法一下推翻日本既定的阶级固化形态,所以他不能名正言顺地创建幕府,就任征夷大将军,这就使其政权自一开始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丰臣秀吉意识到:自己不能就任征夷大将军,也就无法名正言顺地成为武士阶级的主公。他想到的对策是向天皇朝廷靠拢,建立以关白为核心的文官治国模式。本来这是强化丰臣政权统治力的,但武士阶级毕竟已统治日本数百年,此时依然拥有极其强大的力量。秀吉重用文官不仅没能起到强化丰臣政权统治的目的,反而催化了丰臣政权内部文官和武士的对立,以致于在丰臣秀吉死后以石田三成为首的文官派遭到丰臣家武将势力的围攻,德川家康正是利用丰臣家两派之间的矛盾最终消灭了丰臣政权。

其次丰臣秀吉没能解决好自己的继承人问题——他身边虽从不乏女人,然而诞下男丁者却仅有淀殿一人。偏偏淀殿诞下的鹤松却于幼年早夭,此时已年过半百的秀吉已不对子嗣抱有希望,于是过继外甥秀次作为丰臣家的继承人。谁知此后淀殿又诞下秀赖,秀吉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位而逼迫养子秀次自尽并将秀次的妻妾子女全部斩杀,多家大名受到此事的牵连,同时丰臣家原本属于秀次一系的那些辅佐的家臣也因此事受到牵累,无形中等于是丰臣家自断臂膀自毁长城。

再次丰臣秀吉错误地卷入到朝鲜战场——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的初衷有三点:其一凭借征服朝鲜的功勋洗刷自己出身卑微的尴尬;其二借机扩张自己统治的领土;其三削弱地方诸侯大名的势力。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德川家康等关东大名始终按兵不动,避免将自己的实力消耗在朝鲜战场;反倒是亲丰臣的诸侯大名们在战争中损失惨重。

最后丰臣政权的灭亡实乃时势使然——丰臣秀吉尽管压制了地方诸侯大名,完成了日本的统一。然而此时地方诸侯大名的势力依然还很强势,丰臣秀吉必须从制度上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隐患。问题是这么做是需要时间的,丰臣秀吉没能活到那一天。从小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丰臣秀赖又如何是老谋深算的德川家康、伊达政宗这些强势大名的对手呢?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严格说起来,丰臣秀吉并没有基本统一日本。统一日本这件事,德川幕府通过一系列严密的制度建构,才算基本做到。

丰臣秀吉做到的,实际上是接收了织田信长的政治遗产,通过剿灭明智光秀的叛军树立威信,又取得公家官职加持,使大名们承认了他的地位,决定休战而已。

这种状态本身不稳定,全靠丰臣秀吉的个人威信和高超的政治手腕维持,换谁都没有这样的政治能量,也就是说,大名们效忠的是丰臣秀吉个人,而不是丰臣政权。

所以他一死,德川家康就开始和大阪耍赖皮,大阪方面也是无可奈何,武功派和吏僚派勾心斗角,大阪方面同样无可奈何。

最后五大老中势力最强的德川家康和前田利家同时反水,大阪城破就是早晚之事了。

丰臣秀赖还是个孩子,北政所和淀夫人也没有多少资源可用,石田三成又斗不过老狐狸德川家康,败局是注定的。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贸然对朝鲜发动战争。

丰臣秀吉发起这场战争有其考虑,天下暂时稳定,很多人就要失业了,军火商、武士、忍者……等等,他们的手艺就是打仗,没有仗打就难保他们做出什么事来,所以要把战争机器发动起来,暂时稳定国内局势。

但这么一来,一是国内的改革无法推进,错过了最佳时机,结果丰臣秀吉一死,大阪政权就只能被德川家康架在火上烤;

二是耗费巨大,对丰臣政权的威信是极大的透支,何况还没打赢。因为过度消耗了政权的威信,所以石田三成再去谈合作,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反观德川,一边跟大阪方面博弈,一边收回金矿、银矿开始铸币,内政、外交一把抓,天下就坐得比较稳。


锻彰趣义

我觉得日本战国丰臣氏二世而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先天不足

丰臣秀吉出身卑微,在他飞黄腾达之前根本没有世代效忠的谱代家臣,这是丰臣氏的先天弱点。秀吉由于没有普代家臣,因而很多家臣完全是由于秀吉个人的能力聚集起来的。比如蜂须贺正胜、前田利家、黑田官兵卫、加藤正清、石田三成等人。他们侍奉丰臣氏时间短,彼此之间缺乏信任。要知道无论是前面的织田信长,还是后面德川家康,都是有谱代家臣的。特别是家康,三河武士的忠心带来了强大的战斗力。

另外一个更要命的就是丰臣氏人丁不兴旺,要知道在日本那个时候,血缘和婚姻是比较可靠的关系。丰臣秀吉同辈中男性只有秀吉和秀长而人,而秀长只有两个女儿,秀吉更加悲剧,只有晚年的时候,才有秀赖(前面的石松丸和鹤松都夭折了)。丰臣氏直系亲族人丁过于单薄,幼主过小,使得秀吉离世以后,权力迅速旁落。

2.政权根基不稳定

丰臣秀吉是在织田信长的基础上完成了统一的。但是为了迅速统一,无论是九州的岛津,还是奥州的伊达,都是靠着军事高压来使对手降服,并不是完全铲除。这使得地方大名中很多还是非常有实力的,比如德川、毛利、上杉。秀吉不过只是表面上维持着自己的统治,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臣服。

同时,丰臣秀吉自己的内部矛盾重重。以加藤正清、福岛正则为代表的武功派和石田三成的文治派存在矛盾,双方难以调和的矛盾最后被德川家康所利用,在关原之战分裂成了东西两军。在秀赖出生以后,原本丰臣家的继承人丰田秀次以谋反之名被流放,最后自杀。秀次作为公开的合法继承人,生前已经有足够的力量。秀吉在铲除他的过程中,牵扯了很多大名,客观上削弱了丰田家的力量。

秀吉去世之前的“五大老,五奉行”措施只是秀吉临终设立的机构,缺乏足够的稳定性。一旦重要人物去世,或者发生内部矛盾,很容易崩溃,根本无法保证延续丰臣家政权。

3.德川家康处理不当

德川家康是非常有实力的大名,在他臣服以后,丰臣秀吉进行了转封。原本德川家康只有5国,石高100万石左右,转封到关东八州以后,实力大大增强,石高上升到了250万石。更要命的是,秀吉临终以前让前田利家为秀赖的太傅、德川家康掌握国政,从此德川家康就拥有了号令天下的合法性。特别是前田利家去世以后,没有人能够牵制住德川家康,使得德川家康成了最有政治影响力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