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秀吉说死后要葬在宁波,当时宁波的什么征服了他?

于帅历史与诗歌


宁波是中国最古老的港口城市,到明朝时已经承载着国家对外通商的很多份额,高丽(朝鲜),日本与明朝的商贸往来,首站常常要经过宁波。这就给日本人造成了一种印象:宁波是中国最繁华的城市,这个时期野心勃勃的日本名将丰臣秀吉,生前未能如愿,希望死后葬于宁波,他感觉死而无憾了。


丰臣秀

1537年,丰臣秀吉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父亲织田早逝,母亲改嫁,他不堪继父打骂遂离家出走。17岁时投靠织田信长,因为善于察言观色,办事积极,深得织田信长赏识,渐渐的委以重任,并成为其心腹。从此丰臣秀吉跟随织田信长南征北战,因战功卓著,不久被织田信长赐予滨城成为一方霸主。


1582年,日本爆发叛乱——“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被手下明智光秀杀害,在外征战的丰臣秀吉立即赶回京都平定了叛乱。1590年,丰臣秀吉最终降服了德川家康,基本上统一了日本。万历20年即1592年,丰臣秀吉心里谋划着狂妄之想:出兵朝鲜进而入侵明朝乃至整个亚洲。于是发动了30万大军入侵朝鲜,明朝出兵救援,中国史称“万历援朝之战”,日本史称“文禄,庆长之战”。

丰臣秀吉妄想:灭亡明朝之后,把日本天皇迁至北京,自己则定居宁波。丰臣秀吉看好宁波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他认为宁波距离日本很近,对外贸易发达方便,自己坐镇宁波既可以控制明朝,又可以掌控日本。再一个就是,明朝永乐年间,日本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向明朝称臣,被明成祖朱棣封为日本国王,中日两国签订了《勘合贸易条约》,而明朝对日本进行“勘合贸易”的主要港口就是宁波,因此日本人认为中国除了北京,就宁波最繁华了。



第三,丰臣秀吉认为宁波跟自己的主城大阪一样三面靠陆,一面临海,是易守难攻的优良港口城市。第四,丰臣秀吉心想:宁波距离北京很近(他认为最多是50多公里之遥),自己在宁波可以方便控制北京的天皇。同时他认为宁波距离印度也不远,征服中国后才能入侵印度,自己在宁波有利于临近指挥对印度作战。

野心大大的丰臣秀吉想得太天真了,是他们的裕仁天皇穿越他了吧。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不喜欢吃白菜


其实,丰臣秀吉当时只了解宁波,换个地儿他真的不熟悉。

统一日本之后,丰臣秀吉自信心爆棚,开始制定惊天地泣鬼神的“征服计划”。日本史料记载,丰臣秀吉想要搞定朝鲜,以此为跳板征服明朝。然后,让天皇到北京待着,京畿地区归天皇所有;整个北方和中原地区,交给自己的养子(外甥)丰臣秀次;丰臣秀吉决定跑去宁波安家,准备更宏伟的西进计划——目标直指印度、西亚和欧洲。

我们能说什么呢?

从征服朝鲜到搞定世界,是不是有点像某男电梯里看到一位美女,很快脑海中就计划了牵手、求婚、结婚、生子……最后头发花白坐着轮椅深情对望?叮!电梯到了,脑洞结束。


那么,丰臣秀吉为什么这么看中宁波呢?

首先,虽然丰臣秀吉在日本历史上地位很高,但他并非整天拿着世界地图指点江山的战略家,能搞定日本各地的势力就不错了。而当时对外界有所认识的日本人,也仅仅是笼统的知道有大明国,有宁波,有印度……这些字眼仅仅是模糊的概念。

日本人对邻居朝鲜了解很多,对大明的了解,主要还是几个港口城市。而宁波,是当时日本人眼中,离他们最近的港口。

早在南宋时期,宁波已经是极其重要的对日贸易港口,大量的商品和中原文化,都是通过这里传入日本,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宁波是个很“神圣”的地方。注重海上贸易的日本,自然也觉得宁波是个最理想的大本营。

丰臣秀吉想完成自己征服世界的梦想,大明国贸易大港宁波,可以安家。


不过,说到底,你们还是要理解丰臣秀吉的。

作为农民出身的他,少年时期就被迫离家出走,流浪江湖。后来非常幸运的跟着织田信长打天下,成功完成了日本的统一,眼界真的没有这么开阔。

那时候的日本大部分的军事家都把精力用在内部征战上,对海洋之外的事情几乎一无所知。尤其是明朝的海禁政策,让日本人只能通过少量的倭寇和走私商人了解明朝,在这样的环境下,宁波作为港口,自然成了日本人眼中最重要的城市。

说白了,对其他地方实在是不太了解,就捡一个最“熟悉”的地方吧。


七追风


在古代的中日交往中,宁波确实属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城市,甚至,千年来,在日本人眼中,宁波是个仅次于中国行政首都的,最“高大上”的存在。

早先遣唐使的那个年代,大量东渡而来的日本“留学生”与“留学僧”们,历尽艰辛抵达东亚大陆后,登上的第一个城市,就是明州,即当今的宁波市。

虽说中日两国之间离得不算太远,常被形容为“一衣带水”,只是,那时候的日本航海技术还比较落后,来往一趟非常不容易。遣唐使团若碰上狂风巨浪,船队轻则偏离航线被刮到别处,重则船毁人亡。即便是那些九死一生后,幸运抵达的人员,多数也被航海过程折腾的衣衫褴褛,饥肠辘辘。在宁波,他们受到了官方的热情欢迎,好吃好喝好招待,做了充分休整后,再拿上政府涉外部门开的“介绍信”,就一路绿灯大开,直奔长安城了。

(唐朝政府发给“留学僧”前往五台山和长安的公验文书,功能类似于当今的介绍信。文书中明确写明了人数及行程等信息)

到了明朝初年,日本的室町幕府曾主动向永乐皇帝称臣,建立起了朝贡体系,即“勘合贸易”。而这个“勘合贸易”的主要通商口岸,就是“宁波港”。

在宁波,明朝政府设有专通日本的市舶司,吸引着大量日本商人来华活动。为了配合勘合贸易,市舶司还配套建设了主要对日本人开放的迎宾馆、嘉宾馆、市舶码头等设施,以方便两国往来经商。大量的日本商人通过宁波港的外贸活动发家致富,宁波也成了日本人最熟悉的中国城市,和数代日本人心驰神往的美好之地,名气甚至大过了北京城。

到了16世纪中期,由于某些日本贸易人员表现实在太差,投机取巧还扰乱正常社会秩序,明政府取消了中日间的官方贸易。

之后,沿海的民间走私活动兴起,中日商人雇佣了大量日本浪人充当私人武装,以宁波双屿为据点,跟大明反走私武装对峙,同时,各派别的走私队伍之间,也不断进行着大小规模的武装冲突。

再接着,他们一面从事走私贸易活动,另一面则登陆袭扰沿岸居民,最终发展成为倭患,成了明朝中后期的一块巨大顽疾。

16世纪末期,日本传奇人物丰臣秀吉终结了日本战国时代的百年乱世,统一全国。

(丰臣秀吉四肢非常短小,按他传下来的盔甲换算,他老人家的身高仅在140cm左右)

统一日本后,丰臣秀吉开始放飞自我的规划了一番“远大抱负”——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征服中国,占领印度,称霸亚洲,建立日本人主导的亚洲大帝国。

按他当年的话说是——“假道朝鲜,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皆入我俗”。

此番规划,简直与300多年后,日本法西斯军部制定的那个“大东亚共荣圈”如出一辙。

当年,丰臣秀吉的设想是,消灭大明王朝后,让天皇迁都北京,自己则坐镇宁波。

因为,正如前面讲的那样,他还有更远大的计划——坐镇宁波,南下、南下......

宁波作为一个国际港口性城市,可以顺着季风乘船南下,到达马六甲和印度,进而征服印度。

显然,丰臣秀吉他老人家虽说成了全日本的大BOSS,但见的世面,开的眼界还是太有限。那个年月的日本高层,对于大明王朝的认知,仍相对肤浅,天真的以为中国的面积仅为朝鲜的五倍大左右,而北京和宁波的距离,也就跟大阪到京都差不多。

岂不知,前者隔了1300多公里之远;而后者才50公里而已。

此外,他对东亚沿海与印度的距离,估计的也过于乐观,甚至还曾计划,以宁波为总部,可以临近指挥“对印度作战”。

这就是1592年,日本首次入侵朝初期,大明没有派兵介入前,丰臣秀吉曾自豪的在“领导班子会”上规划的——“吾居守宁波府”,以便“尊圣意,占领天竺印度”。

可笑的是,他太小看了我大明王朝的体量。

丰臣秀吉在朝鲜并没有爽太久,就遭遇了大明军团,15万日军被李如松将军的7万人马打得一败涂地,丰臣秀吉的队伍匆忙渡海逃回了日本。期间,丰臣秀吉曾试图与大明和谈,但因立场和实力差距太大,和谈破裂。

1597年,碰壁后特别“上火”的丰臣秀吉再次以14万大军进攻朝鲜,决定一洗前耻。结果,明军在邢玠和邓子龙的率领下,没费什么劲,又一次大破日军。

至此,丰臣秀吉版的“大东亚共荣”彻底破产。

次年,丰臣秀吉病死京都伏见城,只留下了没什么势力的孤儿寡母。很快,他打下的江山,迅速被德川家康接手,日本进入了德川幕府时代。

困于寒微的出身,丰臣秀吉毕生都在拼命证明自己。这促使他选择在事业的高峰,螳臂当车般的发动了对东亚大陆的战争。

显然,这两场战争最终促成了他的身死族衰,令其他一生功业化为乌有。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丰臣秀吉,一个日本战国时代出身贫苦的政治家,由于幼年生活艰辛,导致营养不良,成年后,身高只有140公分,因此被人们戏称为“猴子”。



公元1544年,18岁的丰臣秀吉投奔了织田信长,成为了织田氏的家臣。随着时间的推移,丰臣秀吉逐渐崭露头角,地位不断地提升。近30年后,46岁的丰臣秀吉等到了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被杀,丰臣秀吉乘机崛起,取得了政权,并且在1591年统一了日本。

统一日本后,丰臣秀吉信心大振,他便想着“统一世界”。在当时日本人的眼里,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印度,另一个就是日本。其余的政权都是这三个国家附属,所以,丰臣秀吉制定了进攻计划。

第一步攻下朝鲜,第二步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国,第三步拿下印度。如此一来,一幅早于近代日本军国主义500年的“超级亚洲共荣圈”诞生了!



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计划,丰臣秀吉经常给自己的臣子们画饼充饥,不断地给周围的人打气,这种美好的畅想犹如今天的传销团伙一样。他曾在给自己小妾浅野氏的信中说;

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明)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后来,丰臣秀吉开始了更疯狂的畅想,并且把这个畅想以诏书的形式颁布,宣称准备迁都北京;

奉天皇于大唐(明)之京都(迁都北京),可于明后年幸,将京城(北京)附近之十国(县)可供圣上(天皇)御用”,“周围百国(县)吾儿(养子)领有

而他自己呢?也准备到咱们华夏大地享清福了。他为自己选择的地方是宁波,放言称“乘日本船渡海,居守宁波府”。



宁波,这让人很奇怪。

当时的中国除了北京之外,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等地都比宁波出名,为什么丰臣秀吉却幻想着将北京让给天皇,自己居住于宁波呢?

难道他想吃汤圆了?

显然不是,原因在于丰臣秀吉就认为中国有两个大城市,一个是北京,一个是宁波,其余的实在不了解,说出第三个来都算难为他了。



宁波对于当时的日本而言是“圣地”

宁波最初称为明州,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城市,在唐朝时已经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中心。

宋朝以后,由于海外贸易的繁荣,明州成为了著名的港口城市。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虽然下令海禁,但却留下了明州为通商口岸,并且改明州为宁波,意味“海定则波宁”。

当时的宁波成为了中国对外的窗口,承载了大量的对外贸易,所有的日本人如果想进入中国朝贡,必须经过宁波。在这里还发生了“争贡之役”。

当日本人看到宁波的繁华富庶,以及琳琅满目的商品后,很多日本人认为这就是大明王朝最繁华的城市。很多日本人甚至把宁波看做了第二故乡,就这样,宁波成为了日本向往的天堂。

丰臣秀吉也不例外,他认为宁波有着诸多贸易的便利条件,可以获利颇丰,而且距离日本也近,便于遥控指挥,所以他选择了宁波。




当然,岛国嘛,难免会有一些无知。丰臣秀吉异想天开的认为,宁波和北京距离很近,可以遥控天皇。另外,在丰臣秀吉的印象中,宁波靠近天竺[印度],以便“尊圣意,占领天竺”。

不过,一场万历援朝抗倭的战役让丰臣秀吉大受打击,最终所有的幻想都成为了空谈。


我是越关


导读

丰臣秀吉是日本战国时代一个著名的政治家,被誉为日本战国三杰之一。他出身于贫农家庭,却有着独到的政治眼光和理想抱负。他在1591年统一日本后,信心大振,便想着“统一世界”。

在征服朝鲜之后,这位雄心勃勃的政治家便想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征服中国。他曾在给自己小妾的信中写道:“在我生存之年,誓将明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这是多么自信而狂妄的话! 然而他想将日本的都城迁到北京,这我们很容易理解,但是他为什么说自己死后选择被葬在宁波呢?

一、丰臣秀吉对商业“情有独钟”

丰臣秀吉的政治思想虽然有着不可忽视的时代局限,但同样也有他打破局限的一面。 他政绩斐然,其中显而易见的就是他对商业的重视。他的商业思维基本传承自前朝,但他建立了新的封建体制,确定士农工商这四个等级的人明确的身份。实施奖励新兴工商业,支持城市的发展的措施,使武士集中居住在城市中。

这在当时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 略通中国古代史的人大概都知道,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格局是重农抑商,然而丰臣秀吉却能够在重重雾霭之中窥见商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谓不高明。也许正是这种对商业的青睐,使得丰臣秀吉对宁波十分向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几个人能够逃脱利润的吸引。

二、宁波“风景独好”

宁波是隶属于浙江省的一个城市,在东面有舟山群岛作为天然屏障,北面濒临杭州湾,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发展商业与对外贸易的天然优势,自古以来就有义利并重,重视商业的文化传统。

宁波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这座城市最早的时候称为明州,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城市,商业发达,在唐朝时已经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中心,是全国最大的开埠港口之一,与日本、高丽等国家都有非常频繁的贸易往来。 宋朝,以王安石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与文人使之形成了“耕读专家、商儒并生”的思想传统,宁波在文化与经济发展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由于海外贸易的繁荣,明州成为了著名的港口城市。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防止沿海倭寇对他的统治造成威胁,下令实行海禁政策,除进贡之外禁止中国人与外国人进行商贸往来,但却保留了明州这个商业与外贸发达的城市为通商口岸,并且改明州为宁波,意寓着“海定则波宁”,宁波便被赋予了政治安定与经济发展的双重意义。

当时的宁波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往来与沟通交流的窗口,负责了大量的对外贸易,日本人如果想进入中国朝贡和贸易,必须经过宁波这座至关重要的城市。在这里还发生了长达百年的“争贡之役”。 宁波的繁华富庶就像一块蜜糖,无数日本人慕名而来,只想一睹它的风采,甚至很多日本人认为这就是大明王朝最繁华的城市。

就这样,宁波成为了日本人向往的天堂,它是日本人心中的“圣殿”。 丰臣秀吉自然也不例外,他有着商人对商机的天然敏感度,他看到了宁波有着诸多贸易的便利条件,可以获利颇丰,而且距离日本也近,便于遥控指挥,所以他选择了宁波。

三、这也是一场误会

除了商业上的原因之外,在丰臣秀吉的印象中,宁波还靠近天竺[印度]。丰臣秀吉是十分尊崇佛教的,他从政期间曾下令保护佛教寺院,压制天主教的传布与发展,还迫害西班牙教士,开启了日后禁教锁国之先河。

丰臣秀吉认为,选择了宁波便可以更好的接近天竺,接近佛教,有利于他的政治统治与思想控制。而且宁波还接近北京,接近他梦想中的都城,他可以更好的控制全国的政治,将全力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然而这实在是一场误会,宁波与天竺之间隔得可不止十万八千里。也许是因为唐代以来佛教在中国广泛流传,尽管经历了宋朝的三教合一,宁波也不可避免的沾染上了佛教的气息。

在当时消息闭塞,交通不便,科学知识不发达的年代,这一切又显得合情合理。 宁波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散发着商业与宗教的诱人气息,引得无数日本人神往,这样的宁波在当时谁会不喜欢呢?

结语

苏轼曾有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固然是豁达乐观的自我宽慰之言,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丰臣秀吉对宁波情有独钟的秘密。

在繁荣富庶的社会环境、利益的吸引、宗教的称心合意、能够满足心中征服世界的政治野心这些条件的吸引下,丰臣秀吉以沉醉的目光凝视着宁波,幻想着他的天堂,然而这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


无根树花正孤


在历史上,有这样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说法:日本战国末期的统治者丰臣秀吉,其实是一个中国人。

丰臣秀吉出身于贱民之家,后来投效于织田信长帐下,依靠战功而逐步发迹。

织田信长死后,丰臣秀吉击败了其他竞争对手,成为了织田的接班人。到1586年,他通过不断征伐,成为日本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

丰臣秀吉晚年发动了对朝鲜的战争,大明王朝也牵扯其中。万历皇帝出兵朝鲜,是为“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朝鲜之役”。日本最终在战争中败北,丰臣秀吉也随即身亡,终年61岁。

从丰臣秀吉的人生经历来看,貌似只有在他晚年侵略朝鲜时,才跟中国产生了交集,那为何会有他是中国人的说法呢?

一、来自朝鲜的说法

公元1592年,丰臣秀吉决定迈出其称霸亚洲计划的第一步,派兵20万侵略朝鲜。

战争初期,日军势如破竹,迅速攻占了朝鲜王京和陪都。

朝鲜国王马上向大明求救,万历皇帝于是派遣辽东总兵李如松率兵入援朝鲜。第二年,日军攻势受阻,被迫与明朝和谈。

而就是在这一年十二月,朝鲜王国的左相郑琢前往边境为即将回国的明军将士送行,他借此机会结识了明朝画家胡焕,二人结下了跨国友谊。

在当时他与胡焕的书信中,郑琢提到:

“倭酋秀吉,虽未能尽知其为人,以匹夫投入人国,赤身虱附,挤而有之,必能知人之才器,故能取渠豪,能得人之死心,故能树党与,而一朝俟隙,夺而据之,若佩觿鐩然,不可谓不智矣。”《与胡相公书》

这里,郑琢将丰臣秀吉蔑称为“倭酋”,还说他原非日本人,是以“匹夫投入人国”,不知道从哪里跑到日本去的,他“赤身虱附”,压根就没有任何背景。

郑琢贵为当时朝鲜王国的左相,不会对有救命之恩的大明王朝信口开河。这也可说明,丰臣秀吉不是日本人的说法,在当时的朝鲜内部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而在此后,朝鲜王国另一位领议政(丞相)柳成龙所著的《惩毖录》中,也对丰臣秀吉的来历进行了这般述说:

“秀吉者,或云华人,流入倭国,负薪为生。一日,国王出遇于路中,异其为人,招补军伍。勇力善斗,积功至大官,因得权,竟夺源氏而代之。”

柳成龙的这段记述,对丰臣秀吉的来历做了进一步的阐释:“或云华人,流入倭国”,也就是说,丰臣秀吉可能是中国人,流浪到了日本,后来因为战功而发迹。

柳成龙、郑琢都是朝鲜王国的上层人物,不会随意贩卖无聊八卦。由此可见,关于丰臣秀吉是中国人的说法,在朝鲜社会上层社会已经非常具有市场了。

二、来自明朝的说法

明朝最早关于“丰臣秀吉是中国人”的说法,同样来自于一位朝廷官员,而且时间上与朝鲜丞相郑琢相差无几。

公元1593年,已经退休的礼部尚书张瀚在他所著的《张恭懿松窗梦语》中提到:

“近传华人关白平秀吉者入其国,尚倭王寡宫主,阴窃其位,号令洲岛,并国数十,今已下朝鲜,堕两京”

这里,张瀚也提到了“华人”秀吉,流浪入日本,窃得大位。当然他自己也说此乃是传闻。

明末清初人谈迁在其编年体史书《国榷》中,也记述了丰臣秀吉是中国人的说法,他说丰臣秀吉本是“全州人奴,或云慈溪陆氏”。

谈迁不仅说丰臣秀吉是中国人,而且还认为他是宁波慈溪人。

明朝初年,朱元璋实行了严厉的海禁政策,宁波为遗留下来的通商口岸之一,如果丰臣秀吉果真为中国人,他从宁波偷渡前往日本,也并非全无可能性。

结论:“丰臣秀吉是中国人”的说法,看似天方夜谭,但“存在即合理”,这种说法能够为当时许多上层人士所接受和认可,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首先,从朝鲜方面来看,丰臣秀吉为侵略者、罪魁,丑化其出身与来历,属于情理之中。

然而,大明为朝鲜的恩国,将丰臣秀吉说成是“来自中国的亡命之徒”,是否欠妥呢?所以,“丰臣秀吉是华人说”恐怕绝非空穴来风,多少有些事实依据,只是无法考证。

其次,从大明方面来看,当时的中国一直就是日本的老师,是凌驾于其上的上国。朝鲜之役,明军又迫使日军和谈,挫败了丰臣秀吉吞并朝鲜的图谋。

站在胜利者的角度,大明将日本的最高统治者丰臣秀吉说成是来自中国的一个亡命徒,亦属正常。来自大明内部的说法,基本都属于道听途说。

再次,从日本内部来讲,丰臣秀吉出身卑微,靠武力走上高位,本身就欠缺“合法性”、“正统性”。而在他死后,丰臣氏也很快大失人心,德川家康趁机夺取霸权,彻底消灭了丰臣氏的势力,丰臣秀吉之子丰臣秀赖被逼自尽,丰臣国松则被斩杀。对于这样一位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时人再抹黑几笔,或许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正如丰臣秀吉的临终遗言:

“如同珠露落下,如同珠露消逝,这便是我的生涯?就覆处于浪速,梦终归是梦。”


深夜聊斋


在日本历史上,也曾经有过一段被称为“战国”的时期,发生过长时间的战乱,虽然他们的战斗规模在我们看来,实在很小,简直只能称为村子打架,但是期间还是涌现出了不少知名人物。

其中最为大众所知的有三个人,被称为“战国三杰”,他们分别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三人搅弄风云,各自留下了不少故事传说。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丰臣秀吉曾经放言,自己死后要葬在宁波。

丰臣秀吉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出身贫寒却最终坐上至尊之位,这个人不简单

与其他两杰不同,丰臣秀吉的出身十分低微,是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可以说,家族无法为他提供任何助力。甚至,因为从小营养不良,秀吉身材矮小,被他人起了一个“猴子”的外号。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丰臣秀吉在投奔织田信长后,表现出了出众的才华,逐渐受到重视,在织田信长因为“本能寺之变”而死亡后,经过斗争继承了对方遗留下来的势力,最终成功统一了日本。

在完成统一之后,丰臣秀吉有了更大的野心。

在近代史上,我们经常会感到惊讶,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日本居然有胆子、有能力来入侵中国,但是如果我们关注其统治者的言论,就会明白,日本对富庶的中国觊觎已久。

丰臣秀吉就是如此,在统一日本后,他很快就感到了不满足,将眼光放到了邻国甚至全亚洲。通过与当时明朝的贸易往来,他很快就意识到了对面国家的繁华与富足,因此定下了计划:首先占领朝鲜,然后以之为跳板,攻占中国,最后夺取印度的统治权。

丰臣秀吉的计划还颇为严密,按照他的想法,等到占领中国后,他要把天皇从日本的京都迁到北京去,让自己的侄子兼养子丰臣秀次负责处理日本国内事务,而他自己则坐镇宁波,负责指挥与印度的战斗。

宁波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以至于被丰臣秀吉盯上了呢?

在现代,宁波在它的一众邻居的包围之下,似乎并不是非常出彩,但是在丰臣秀吉生活十六世纪,它的繁华却显得尤为引人注意。

这一切的发生,来源于明朝实行的闭关政策。当时的明朝在海禁之下,虽然有很多优良的港口,却将其中的大部分关闭,只剩下寥寥几个,宁波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这份特殊,中外货物都在此进行交易运转,这让宁波开始飞速地发展起来,再加上它处于江南地区,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江南的钱财和资源,使它的地位更加重要。

但是这些因素就可以让丰臣秀吉感到满足了吗?其实这是一个因为无知而导致的误会。为什么以日本当时的国力,胆敢提出占据中国、印度的计划?这是因为丰臣秀吉根本对两国的国土面积没有清醒的认识。

同样的,这也是他为什么会选择宁波的原因,在秀吉的眼中,只有北京和宁波称得上是大城市;除了这两个城市,他对中国其它地区的了解,都少得可怜。

而在今天的我们,很容易就会意识到他计划的荒谬所在,想要在宁波指挥与印度的战斗,当真是做的一场好梦。

好梦易醒,反而为丰臣家族招来了灭顶之灾

丰臣秀吉并不是一个空想家,他有着将自己的计划付诸实践的行动力。1592年,野心勃勃的他率领14万人马出征朝鲜。一开始,因为这些人久经沙场,再加上以有心算无意,朝鲜方面几乎没有抵抗之力,连王京汉城都被轻易占据。

就在丰臣秀吉志得意满之时,朝鲜国王向明朝政府发出求救信息,请求支援。而收到消息的大明也没有辜负自己属国的期待,派出4万余人的大军跨国相助,使丰臣秀吉攻势受阻,最终只能选择和谈。

这一次的行动,不仅没有取得秀吉想要的胜利,反而因为常年战争,使得秀吉手中的力量蒙受了极大的损失,间接导致了德川家康势力的扩张,为几年后秀吉去世,德川家康发动反叛,最终消灭丰臣家族,建立德川幕府埋下了伏笔。

现在的我们,回头来看这段历史,自然会对丰臣秀吉的疯狂行径感到可笑,但是与日本几百年后的侵略行动结合起来,却又会觉得毛骨悚然。虽然现在正值和平年代,但是恶狼在侧,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放松警惕。


汗青正浩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凭借浓厚的文化发展和海纳百川的民族融合,成为了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更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一尊巨狮霸踞东方。即便如此,却总有一些野心家觊觎中国的富庶,对中国屡屡伸出贪婪之手,试图破坏和平。

日本有一个苦命孩子

中国在明朝时期,嘉靖十六年,那一年在日本出生了一个苦命的孩子,这位苦命的孩子名字叫丰臣秀吉,他在自己的家中,被继父每天折磨的活不下去,最终选择了离家出走。

丰臣秀吉流浪生活,后来跟着织田信长混,当了一个足轻,也就是最低等级的一个步兵,总算混了一口饭吃。丰臣秀吉虽然个头不大,只有一米四左右,但是他很聪明,得到了织田信长的赏识。

中国有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丰臣秀吉虽然童年的生活凄苦,但是也在这样的苦难生活中养成了自立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他跟着织田信长的时候发挥了巨大作用,使丰田秀吉迅速在军中成长,成为了织田信长实质性的接班人,在织田信长死去之后,丰田秀吉顺利接管了织田信长的权力,成为了一代名将。

统一日本后失控的野心

丰臣秀吉,迅速在日本四处征战,平定了国内的所有藩镇,最终统一了日本国,迎来了丰臣秀吉主政的时代。就在丰臣秀吉登从穷苦孩子登上了日本权力巅峰的时候,他还没来得及高兴,新的问题就迎面而来,让刚刚执政的丰田秀吉有些慌乱。

战乱过后,丰臣秀吉和所有的统治者一样,希望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政权,脱离战乱的时代,开创全新的和平时代。就在丰臣秀吉想要大展拳脚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在日本国这些狭长的岛屿之中,国土面积有限,资源匮乏限制了发展。即便想合理使用这些资源依然无法达到,因为在战乱时代,那些武士们瓜分占据了大部分的资源,剩余的资源极度有限,根本无法支撑新的国度未来发展,毕竟武士们占据的大部分资源,只会对他们自己有利,同时他们又无法提供生产力,只能提供武力输出,但是和平年代要这么多剩余武力有什么用呢?

丰臣秀吉冥思苦想之下,终于想到了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那就是继续发挥剩余武力的作用,用它来换取更多的资源,才能平衡武力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既然如此,丰臣秀吉索性就开始着手大干一番“事业”,经过他的深入研究,决定了一个根本无法完成,但是看上去美轮美奂的目标——举国之兵,入侵朝鲜,随后占领中国明王朝,他将入驻宁波,剑指印度,最终统治他眼中的“全世界”。

丰臣秀吉或许是野心膨胀,失心疯妄图鲸吞多个国家;也许是他明知道此事不可为,但是由于国内武力剩余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不管什么原因,他确实实际执行了这个计划,只不过他的计划看似美妙,这种倒行逆施的计划实施起来却并不顺利。

当丰臣秀吉起全国之兵14万攻上了朝鲜国土的时候,朝鲜第一时间向中国的明朝发去了求援,随着明军赶到,日本人的攻击受阻。有趣的是,明朝使者第一次与丰臣秀吉会面,封丰臣秀吉为王,结果丰臣秀吉大怒拒绝了。但是随着第二次明朝使者与他见面,万历的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丰臣秀吉还是厚着脸皮接下了,这份圣旨现在还保存在大阪博物馆里,见证着中国明朝的威仪。

“吾掌握日本,欲王则王,何待髯虏之封!且吾而为王,何以对天皇!”

丰臣秀吉为啥独爱宁波?

丰臣秀吉虽然狂妄不知趣,但是他在整个入侵计划中,却一直在强调一点,等他统治了中国明朝,要把日本的都城迁到北京,这一点都能理解,因为北京是首都的不二之选;但是丰臣秀吉为什么反复强调,他要坐镇宁波?宁波为何对丰臣秀吉有着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呢?

宁波的前身在宋朝的时候被称为鄞县,当时在鄞县还有过一位耳熟能详的大人物,他正是王安石,他的变法正是从鄞县开始着手,是他大展宏图的一个起点,那个时候,鄞县就在王安石的治理下开始了大力发展。

到了明朝的时候,宁波的名字还没有出现,当时叫做明州,朱元璋建立的王朝叫做明朝,这个明州自然要回避,于是朱元璋给它给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宁波。

“海定则波宁”

宁波与广州、泉州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对外贸易港,在明朝时期尤为重要,承担着明朝对日本与朝鲜贸易的重要任务,而且宁波背靠江南富庶之地,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经济战略重镇。

日本国土狭长,整个国家很多的地方都是海边城市,主要依靠港口贸易获得经济支持国内发展,所以,日本对港口贸易尤为重视,尤其是他们经常接触的宁波港口,在他们的心中是大明朝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丰臣秀吉自然也不例外,在它的心中,中国有两个重要城市,一个是明朝的首都北京,另一个就是他心目中最棒的城市宁波。宁波经济优势巨大,符合日本的需求和习惯,而且宁波的地理位置极为优越,是中国距离日本最近的港口,方便他下一步攻打印度的计划,国内可以从宁波作为补给线,给他最大、最快的支持。同时,个人还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丰臣秀吉之所以选择宁波,虽然进攻意图明显,但是他或许也是给自己安排后路,一旦战争败北,他也方便从宁波港迅速逃回国内。


参考文献:《日本史人物辞典》《日本史话》


野史日记


  丰臣秀吉,一个日本战国时代出身贫苦的政治家,由于幼年生活艰辛,导致营养不良,成年后,身高只有140公分,因此被人们戏称为“猴子”。

  

  公元1544年,18岁的丰臣秀吉投奔了织田信长,成为了织田氏的家臣。随着时间的推移,丰臣秀吉逐渐崭露头角,地位不断地提升。近30年后,46岁的丰臣秀吉等到了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被杀,丰臣秀吉乘机崛起,取得了政权,并且在1591年统一了日本。

  统一日本后,丰臣秀吉信心大振,他便想着“统一世界”。在当时日本人的眼里,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印度,另一个就是日本。其余的政权都是这三个国家附属,所以,丰臣秀吉制定了进攻计划。

  第一步攻下朝鲜,第二步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国,第三步拿下印度。如此一来,一幅早于近代日本军国主义500年的“超级亚洲共荣圈”诞生了!

  

  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计划,丰臣秀吉经常给自己的臣子们画饼充饥,不断地给周围的人打气,这种美好的畅想犹如今天的传销团伙一样。他曾在给自己小妾浅野氏的信中说;

  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明)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后来,丰臣秀吉开始了更疯狂的畅想,并且把这个畅想以诏书的形式颁布,宣称准备迁都北京;

  奉天皇于大唐(明)之京都(迁都北京),可于明后年幸,将京城(北京)附近之十国(县)可供圣上(天皇)御用”,“周围百国(县)吾儿(养子)领有

  而他自己呢?也准备到咱们华夏大地享清福了。他为自己选择的地方是宁波,放言称“乘日本船渡海,居守宁波府”。

  

  宁波,这让人很奇怪。

  当时的中国除了北京之外,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等地都比宁波出名,为什么丰臣秀吉却幻想着将北京让给天皇,自己居住于宁波呢?

  难道他想吃汤圆了?

  显然不是,原因在于丰臣秀吉就认为中国有两个大城市,一个是北京,一个是宁波,其余的实在不了解,说出第三个来都算难为他了。

  

  宁波对于当时的日本而言是“圣地”

  宁波最初称为明州,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城市,在唐朝时已经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中心。

  宋朝以后,由于海外贸易的繁荣,明州成为了著名的港口城市。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虽然下令海禁,但却留下了明州为通商口岸,并且改明州为宁波,意味“海定则波宁”。

  当时的宁波成为了中国对外的窗口,承载了大量的对外贸易,所有的日本人如果想进入中国朝贡,必须经过宁波。在这里还发生了“争贡之役”。

  当日本人看到宁波的繁华富庶,以及琳琅满目的商品后,很多日本人认为这就是大明王朝最繁华的城市。很多日本人甚至把宁波看作了第二故乡,就这样,宁波成为了日本向往的天堂。

  丰臣秀吉也不例外,他认为宁波有着诸多贸易的便利条件,可以获利颇丰,而且距离日本也近,便于遥控指挥,所以他选择了宁波。

  

  当然,岛国嘛,难免会有一些无知。丰臣秀吉异想天开地认为,宁波和北京距离很近,可以遥控天皇。另外,在丰臣秀吉的印象中,宁波靠近天竺[印度],以便“尊圣意,占领天竺”。

  不过,一场万历援朝抗倭的战役让丰臣秀吉大受打击,最终所有的幻想都成为了空谈。


古今历史观文


日本处在太平洋的小岛上面,这种地理位置的缺陷,使得她一直觊觎着亚洲大陆的广阔。这种野心很早就出现了,比较有代表的就是19世纪时的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出生于公元1537年,同时期正是大明王朝的嘉靖年间。丰臣秀吉生在一个乡村贫苦农民家庭,其父亲森下弥右卫门是织田信秀的亲兵,在一次战斗中受伤后去世,母亲阿仲遂带着他和姐姐改嫁给同村的竹阿弥。

丰臣秀吉生得非常瘦小,人都称他为“猴子”,所以,他常遭继父的歧视和打骂,不得已离家出走。

在离家后,丰臣秀吉成为了一名下级步兵(足轻),后来,很幸运的侍奉了日本战国时期名将织田信长。由于童年的吃苦,让丰臣秀吉显得极为稳重而富有能力,很快得到了织田信长的信赖,并在织田氏诸家臣的内部斗争中取得胜利,成为了织田信长的实质性的接班人。日本迎来了丰臣秀吉主政的时代。

经过丰臣秀吉的努力,日本国内的各大藩镇很快被基本平定,但他的野心却并没停止。在征战中成长起来的丰臣秀吉,不满足于日本这几个小小的岛屿。在与明朝的交往中,岛国日本早就看到了中原王朝的富庶。

于是,丰臣秀吉制定了非常长远的吞并大明王朝,夺取印度,称霸世界的计划。计划首先占领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进攻并征服大明王朝,一步步完成他“远大的理想”。

在他的设计方案中,完成他的“理想”后,丰臣秀吉就想将日本的天皇迁到大明王朝的首都北京,他自己则长期坐镇宁波,直到死后,还葬在宁波。

丰臣秀吉为什么想葬在宁波,宁波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按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在中国的城市中,宁波实在并不太耀眼,毕竟北上广深、成都、重庆等大城市的光芒太过晃眼了。

那为什么当时的丰臣秀吉就一眼看上了宁波呢?

当然,丰臣秀吉不是傻瓜,宁波在当时可算是大明王朝热闹非凡的大型国际通商口岸。

我们知道,明朝有很长一段时间执行海禁政策,把大门主动给关上了。所以,沿海的那些优良港口都没有发挥出作用。而宁波,是明王朝留下的作为连接朝鲜、琉球群岛及日本贸易往来的少有通商口岸。

通商口岸的优势,使得当时的宁波城市极为繁荣。作为少有的与世界连接的窗口,宁波的海上贸易往来很为繁忙,在日本的知名度极其高。

同时,宁波背靠着农业与商业都极为发达的富庶江南,从唐代后期起,这里就是历代中原王朝钱袋子的重要来源。丰臣秀吉自然要优先选择占据这个地方了。

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的计划在进攻朝鲜时,就遭到了明朝援朝军队的顽强打击,日本最终失败。这就是著名的明朝万历朝鲜战争。1598年10月,他自己病死,不过,葬在宁波却是无法实现的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和强大的中华作对,永远是无法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