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的军事才能到底有多强?

所谓的马来人

军事才能,应该包括军队管理,军事战略,军事协调等多方面,为兵,为将,为帅,都是需要不同的角色转换。

虽然,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一将功成万枯,不是每个士兵都能成为将军,一个将军的养成,是需要长期的培养。

纵观袁崇焕的军旅生涯,是以文人出身,半道出家的军人,在天启一朝,随着后金的崛起,袁崇焕弃笔从戎的抱负得以实现。

袁崇焕的军事才能与思想

①面对来势汹涌的后金军队,明军不断丧失辽东土地的情况下,提出“守而后战”的战略原则。

②面对,朝廷内守山海关外,还是守山海关的两种声音,袁崇焕与孙承宗反对退缩山海关的消极防守,提出在关外筑城垒,建立关门屏障和前进要地,创造了明军防御后金的宁锦防线,其实是在山海关外加了一条保险。
③针对军队建设上,袁崇焕反对集结各地杂牌军,实践并发展了孙承宗“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思想,并且打造了关宁铁骑,号称明朝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④根据后金军以骑兵为主,利于野战的特点,提出“凭坚城用大炮”的坚城固守战法,避敌之长,掩己之短,在宁远大战中击退清军,一战成名。


从中,可以看出,袁崇焕在思想上,大部分是继承了孙承宗的思想,只是,袁崇焕大胆的进行了实践。

可以说,在对待后金进攻的问题上,袁崇焕是有一定研究的,并且也制定了一条看起来切实可行的防金策略。

那么,袁崇焕的防金策略是否可行呢?

很多措施其实都是劳民伤财,看起来很有效,其实,并未可行,虽然,后金在松锦大战以前,并没有突破宁锦防线,但是从崇祯二年开始,后金军队先后五次绕过山海关,直取京畿。

清朝的康熙就曾经表达过,国家如果强大,根本不用城池来守护。

事实证明,宁锦防线也好,山海关大战也好,如果,内部不团结,再坚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被瓦解。

除了袁崇焕的军事思想有争议外,在治军方面也存在问题,部队多次发生哗变,而其与其它将领的关系相处的并不融洽。

尤其在战略协调上,不能和毛文龙相互协调,斩杀毛文龙后,丧失东江镇这一军事据点,从而失去了对后金军队的牵制。


史论纵横

明末最高,没有争议。其次就是孙传庭,熊廷弼。接下来我就写下他的几大表现:

1、两次大战的胜利

广宁会战失败对明军的打击是毁灭性的,第一,主力兵团崩溃瓦解;第二,整体士气衰落。

后者更严重,全军上下士气衰落。视出关为畏途。《督师纪略》就记载许多人不愿出关。祖大寿就是觉得宁远不会守,才不认真修城。

(宁远之战)

到了1625年底,努尔哈赤率大军西进,锦州宁远之间的明军全线崩溃。袁崇焕困守孤城,击败后金军。

清实录如此记载:

二月壬午(9)上至沈阳 。上自二十五岁起兵以来,征讨诸处,战无不捷,攻无不克,惟宁远一城不下,不怿而归。

一年后,皇太极率领大军攻击宁锦,是为宁锦会战。先后在锦州、宁远城下失利,多位高级将领受伤、阵亡。

《满文老档》如此记载:

是役也,士卒阵亡甚众。

《明实录》如此记载:

兵部尚书王永光称叹:“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八年来贼始一挫,乃知中国有人矣!

这是两次大捷,第一次提高了明军的士气,守城可以抵御后金。袁崇焕也总结出“凭坚城、用大炮的思想”。第二次,大幅提高明军的士气,毕自肃甚至认为奴酋药丸。袁崇焕在之前的战术思想上又发展了。

2、训练出关宁军

“凭坚城、用大炮”只是袁崇焕的防御思想。在宁锦会战后,尤其是袁崇焕督师辽东,承担“五年平辽”战略。所以提出了骑兵军团作战理念,同时辅之以防御力强悍的步车兵在战场上,装备长杆武器、鸟枪的绵甲步兵列营防御,轻(骑射)重(铁甲)骑兵配合作战。基本做到了精兵、壮马、坚甲、利兵,达到野战争雄。

(关宁骑兵)

骑兵军团的组建是袁崇焕作战思想的最大体现。在明代最多是小股骑兵(两三千)突击作战,诸如烧荒、游击、捣巢,很少组建骑兵军团,孙承宗也是(这足够反驳关宁铁骑出现于孙承宗时期)。我们对比下孙承宗时期与袁崇焕时期编制的区别:

对比会发现,袁崇焕在骑兵数量上有比较大的增加。关键是在骑兵作战理念上发生重大有变化,

五部十五营独立成军。不再是步骑混合编组,而是要尝试骑兵集团作战。这在土木之变后,是明朝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成功组建骑兵集团[2]。这也标志着关宁铁骑正式成军,不再是城池或营垒的优质防御部队而已。

袁崇焕是要决胜于旷野,在战场上,有利的形势下骑兵与女真兵对战,不利的情况下优质车步兵防御。如此使利尽在我。如此达到戚继光的那样的作战目标。

3、与清军野战

广渠门作战双方骑兵往来驰突,箭如雨下,两肋如猬,赖有重甲不透,双方进入近距离作战状态。此战看似依城作战,实际上宽广的护城河与广渠门外复杂的建筑群(宁远坚壁清野很成功),城上火力很难予以实际帮助,甚至有反面作用(比如满桂)。可以说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野战。

(广渠门作战)

之后在蓟州城外的一次清军与关宁步兵的遭遇战中,作为清军精锐中的精锐护军,在进攻中三旗就有两旗退却,在攻击中,高级将领受损多位。其中阿济格、多铎应该是远距离造成的,游击额尔济格、吴尔坤是近距离格斗造成的。

两次作战加上左安门外皇太极主动撤退,已经足可以证明袁崇焕新式战术下辽东军的战斗力,在步骑配合下已经超过清军,可以历史没有给双方决战的机会,只能从历史细节中来分析。

4、总结

袁崇焕改变了明军屡次失败的颓势,振奋了明军的士气。在督师蓟辽时期,组建骑兵集团,训练精锐步兵,力图做到车步骑紧密配合,与清军角于原野。己巳之变的广渠门之战,足见关宁骑兵军团的战斗力,蓟州城外作战足见关宁步兵战斗力,你说袁崇焕的军事才能如何呢?

(袁崇焕)

ps:文章以后再陆续修改。


一枚明粉

袁崇焕虽是文官出身,却有着缜密的军事谋略能力。

天启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十四,后金汗努尔哈赤亲率诸王大臣,统领六万大军(号称二十万),攻往宁远。

当时袁崇焕驻守孤城宁远,城中士卒不满两万人。他采纳诸将建议,制定了以下守城策略。

第一,制定兵略婴城固守。由于双方兵力强弱悬殊,袁崇焕前临强敌,后无援兵,所以只能扬长避短,敌诱不出城,敌激不出战,重在固守。

第二,激励士气,画地分守。他命令将“库银一万一千一百有奇,置之城上,有能中贼与不避艰险者,即时赏银一锭”,以赏勇退敌。又派满桂守东面,左辅守西面,祖大寿守南面,朱梅守北面;满桂督全城,相互援应。袁崇焕则坐镇城中钟鼓楼之上,统揽全局,督军固守。第三,修台护铳,布设火炮。十一门西洋大炮是袁崇焕击退强敌的强大武器。敌军逼近时,袁崇焕将西洋大炮制作成炮车,设置于城上,备足弹药,防御后金兵南犯。

第四,坚壁清野,严防奸细。袁崇焕下令把城外的房舍全部烧毁,将商民全部转移至城内,把粮食转运到觉华岛。又下令稽查奸细,派人巡查街巷路口。严谨防范之下,“宁远独无夺门之叛民,内应之奸细”。

第五,兵民联防,送食运弹。袁崇焕下令编派民夫,给守城的将士送去饮食。又派卫官带领城内商民运送弹药等物料,全民行动支持守城。

第六,整肃军纪,以静待动。袁崇焕军纪严明,制定将士死守之法,下令对擅自行动和城上兵下城者即杀。官兵上下,一心守城。同时,他又在后金之中设置奸细,获取线报,以备取得先手。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偃旗息鼓,以静待敌。


奇异机器

首先说袁承焕是个文官,我认为袁承焕的军事才能中等。袁承焕是进士出身,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历练,要说有多大的军事才能,我看未必。

但是,在明末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袁承焕是一种有别于其他文臣的方法,让崇祯一眼相中。也许是他的不按常理出牌的套路,让崇祯耳目一新。也许是他的一句“五年可以平辽”,给了崇祯极大的信心。



袁承焕的胆大敢干是有目共睹的,比如他把红衣大炮用来守城却是史无前例的。但在几次重大战役中,袁承焕却表现的却不尽人意。

宁远大捷——事实上很可能是努尔哈赤,用一部分兵力牵制住了袁崇焕,分兵掠略觉华岛,岛上明军七千水兵抗击殉国,七千老百姓被屠杀。后金焚毁觉华岛粮料八万石,船两千只。 至于说用红衣大炮,重创努尔哈赤,更是无稽之谈。宁远大战后好几个月努尔哈赤才死去,显然不是袁承焕用大炮打死的。




宁锦大捷——这也许是袁承焕唯一拿得出手的战绩吧。明太监监军刘应坤奏报称:“打死贼夷,约有数千,尸横满地”。后金军死伤甚多,尸填濠堑。这不过是一个典型的袁崇焕,用城池被动防守皇太极主动进攻。而且皇太极退兵后,袁崇焕也未能追击扩大战果,而且也没有具体斩杀多少数目,所以其水分应该不少。毕竟袁崇焕胜利了文官集团就有大量利益,文官集团会将战果扩大化。

至于说到袁承焕斩杀毛文龙之事,说他胆大心细,谋略出众,气势恢宏。其实,他这样做只能让满清为他鼓掌。从斩杀毛文龙以后,崇祯就对他失去了信心。明朝如果不是那么缺少人才,估计崇祯立马砍了他。



综上所述,袁承焕的军事才能一般。

(撰文:秉烛读春秋,欢迎点评加关注)


秉烛读春秋

袁崇焕的问题一直是广大历史爱好者争论不休的问题,甚至有戏言称“这是一个能让朋友没得做的话题”,那袁崇焕的军事能力究竟如何呢,不吹不黑,下面就来分析一下。

一腔热血

袁崇焕可以说是天生的非常热爱军事,《明史》上记载“为人慷慨负胆略,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以论塞上事,晓其阨赛情形,以边才自诩。”天启二年,广宁战败,袁崇焕单骑出关勘察地形。在安置流离失所的辽东人时,袁崇焕“夜行荆棘虎豹中,以四鼓入城”,换来了“将士莫不壮其胆”的赞许。在高第要求所有人都撤回到关内的时候,袁崇焕坚决不走,誓死要保卫宁远城,还跟高第说:“我宁远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然后又跟宁远官兵歃血为盟,与宁远共存亡。(提一句,努尔哈赤不是被炮打死的,宁远之后努尔哈赤还领着人跟蒙古干过架,怎么会被炮石击伤)

投机者

其实,袁崇焕是一个政治投机者,别喷,从他的点滴中便可以看出来。起初在辽东的时候,袁崇焕是王在晋的手下,对于袁崇焕,王在晋是非常器重的,但是因为二人的战略方针不同,袁崇焕就把老领导卖了,转而投到愿意接纳自己的孙承宗手下。宁锦大捷之后,袁督师也是紧追潮流,给九千岁魏大公公修了生祠,以博得魏忠贤的欢心。

战术家

袁崇焕会不会打仗,答案肯定是会的。事实上,他是个不错的守城将军,你说他就是单纯的利用红夷大炮来守城那是绝对不对的。宁远大战的时候,宁远的红夷炮就10门,对面后金有6万人,你觉得红夷炮是现代的步兵榴弹炮啊。守城看的就是城池修的如何,城内人员物资调配如何。《明史》记载“崇焕乃定规制: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广三丈,上二丈四尺。”这样修完的城池,是异常的坚固高大。在火炮的分派上,袁崇焕也能做到仅仅有条,以至于战斗打响后宁远无一面陷落。

另外就是袁崇焕还是蛮会练兵的,可能是和努尔哈赤打仗打的,袁崇焕非常重视骑兵的建设。之前孙承宗的关宁军里面,步营、骑营、车营比例是五五开,而到了袁崇焕当督师之后,关宁军的比例成了步:骑:车=1:5:1,骑营不再是混编,而是独立的大集团骑兵,总数高达五万多,其建制表如下

其目的是要让明军走出堡垒,能和八旗军在野战中取胜,事实证明,效果还不错。无论是广渠门之战还是后来孙督师带着人打,名声赫赫关宁铁骑确实是可以和八旗打野战,而且不会吃亏,在火炮的掩护下,还经常能取胜,不得不说袁崇焕的战术思想还是不错的。

任性的“孩子”

袁崇焕非常的任性,很自大,又觉得自己很精明。宁远结束之后,袁崇焕先后和满桂、王之臣闹别扭(王之臣就是个拉架的),然后在没有朝廷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和皇太极请和,这要是追究起来,就是边将私通敌人的重罪。因为自己的辖区内总督毛文龙不听话,就想尽办法把他杀了,全然不顾辽东的局势(孙承宗知道后直接气炸)。当着皇帝的面吹牛逼,说自己可以五年复辽,然而心中却并没有确切的计划(因为他是一个战术家而不是战略家)。回援北京的时候,对敌人只追不打,为的是依托北京城高大的城墙打自己最擅长的城防战,却没想到你撵着敌人在皇帝家门口跑,还要领兵进京(多像造反的,放在当时想不信都很难),这些事情前前后后的加在一起,就能看出袁崇焕有多么的任性。

现在总结一下来解答题主的问题,袁崇焕是一个不错的儒将,而且擅长打守城战,会练兵,懂得搞地域经营。但是战术家终归不是战略家,相比于孙承宗和后来的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袁崇焕还差的很远。


火器工坊

民族英雄袁崇焕击毙努尔哈赤的英雄事绩出自朝鲜人的记载。明史专家毛佩琦认为,袁崇焕取得宁远大捷是因为大炮击伤奴尔哈赤。清史专家纪连海认为,袁崇焕挫败不可一世的奴尔哈赤,又差人看望他,把清太宗给气死了。明军是一个极度腐败的军事组织,杀良冒功,虚兵骗饷都成了常态,而在袁崇焕之前,明军已被后金打成了惊弓之鸟。孙承宗柳河败绩,明军望风溃逃,得亏袁崇焕四处拦截溃败的军队,才使关外城堡幸而得存。孙承宗被弹劾后,袁崇焕独卧孤城,拒不后撤,取得了大明对后金第一场胜利。之后一盘散沙的明军在袁崇焕的领导下,有了铁的纪律,还能和后金野战。袁崇焕二次出山任督师时,接手的是一个闹哗变,军心涣散的军队,不过一年间就成了威武之师。袁崇焕任督师后曾两次上疏朝廷加强蓟州一带的防务,防止蒙古人给后金当向导,还请求增设总兵,但都被朝廷无视,不得已派部将援蓟,又被遣回。后金叩关,本无关袁崇焕的防区,只是袁督师抱心太热,无旨进京勤王,血战八旗。观战的朝鲜人也记载解北京之围全靠袁祖二人力战之功。袁崇焕力扛后金两代雄主,在他之前,之后的名将全是惨败,足以说明袁崇焕的军事才能在明末当之无愧第一人。


我心与明月

袁能领导一支地头蟲军队,已经不简单,加上意志力强,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战术,不会轻易动搖,这样下面將领就少了很多顾虑,一个举棋不定的统帅,会害死三军,例如崇祯这类人就是,网上很多袁黑和喷子,长期贬低袁的军事才能,是他们绝大部分根本不懂打仗,也没深入暸解当日狀况,事实就是除了袁,無论谁来干,也是平辽無望,清军对袁的畏惧,不是喷子们能瞭解的,有袁在,他们会很不安,袁死了,他们在北方四处走,也毫無顾忌。


战塲YOK1942419

他算不上民族英雄。虽然不是汉奸,但至少是个无能庸臣。夸口五年平辽,耗费了无数军费粮饷,结果后金却越来越强大,甚至打到北京城下。而且没有什么证据表明努尔哈赤死在他手里!相反,有记录显示,努尔哈赤在之后的八个月里不断的巡视,接见蒙古盟友,甚至还两次出兵收拾了蒙古部落里不服的林丹汗!毛文龙官居一品,是挂印总兵,而且不隶属于袁崇焕,袁崇焕却以下犯上,且未经皇帝许可,擅自斩杀了毛文龙。

至于军事才能,抱歉没看出来,每每躲在坚城之后,后金来了打上几炮,攻城的后金居然比守城的明军损失还少!这已经说明了他的军事才能!


朔风飞扬10

袁崇焕军事才能应该是明末中的佼佼者,当时明朝的大臣多数都是明哲保身,尸位素餐的思想,得过且过,几乎没有多少真正愿意报效祖国!大臣畏惧辽东可以说是畏之如虎,尤其是萨尔浒之败以后更是如此,袁崇焕能够以文臣之身挺身而出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当时文人多数都是,刻部稿,娶个小,换个号)而且还击毙努尔哈赤(事实上他是死于炮伤感染所以才在死前去嗳鸡堡疗伤)皇太极进军北京事实就是为了铲除袁崇焕(所以冒险借道蒙古)


万岁1148858845

对满清这个明朝的敌人吹捧起来的袁崇焕的军事才能不敢苟同 让他守一处边疆他的军事智慧或许可以做到 但是让他恢复辽东全境消灭后金 他绝对做不到 他对后金崛起的恩德不下李成梁的恩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