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哥倫布當初“發現”的新大陸是中國,中國會否遭遇美洲印第安人那樣的歷史經歷?

用戶60254379144

假如1492年的哥倫布敢於在大明帝國沿海地區“亮劍”,迎接他的有幾種可能:

一、他的頭骨被做成祭器,其它骨頭被做成中藥材,皮被做成標本展示在沿海一座小城鎮的城隍廟裡,也有可能被知府一級的高級行政長官收藏,現在最大可能性是陳列在北京或臺灣故宮博物館內,總有西班牙遊客與它合影,為此遭到故宮管理人員的訓斥。

二、成為戰俘,流放戍邊,去東北墾植的可能性遠小於去內蒙一帶吃沙子。

三、被當地官府收為官奴,運氣好的話充入教坊司,演奏西洋樂器,跳西洋舞。

運氣爆棚的話,加上認罪態度較好,哥倫布將有機會被赦免,拍馬溜鬚的誠懇,也有機會進京面聖,陳述一下他家鄉的風物人情。

我在想,仁德寬容的明孝宗大概會給他一官半職,負責研究天文、數學之類的。足夠了,保證讓哥倫布健康活下去,並歸心大明,耐心點,哥倫布,你發光發熱的時間馬上快到了!

十三年後,1505年,今天是個好日子,正德帝朱厚照繼位,這貨一定會來主動找你的,哥倫布,機會來了!

依著朱厚照沒有困難也要創造困難爭取御駕親征的折騰勁兒,沒跑,哥倫布,你絕對是朱壽大將軍的新寵,大膽的把不精確的世界地圖描繪給他看吧,大明將分分鐘重啟下西洋的節奏,讓世界因為你們哥倆顫抖吧!


歷來現實

這是我去年寫的一篇文章,所以直接把文章拿過來了

如果哥倫布當年真的到了亞洲,他是否會發起種族滅絕,就像他在美洲奴役原住民一樣 [歐洲媒體]

你覺得各路不得下場是什麼? (單選)
219人
1%
奴役我們,像非洲和美洲一樣
6027人
30%
被明朝艦隊轟殺
130人
1%
被歐洲病毒傳染然後滅族
13946人
69%
明成祖隨著哥倫布的航線殺到了西
你已投票

哥倫布是著名的航海家,意大利人,他讀過《馬可·波羅遊記》,十分嚮往印度和中國,後來在西班牙國王的支持下,開始航海,並發現了新大陸美洲,他以為新大陸是印度,於是把那裡的人叫做印第安人,不過哥倫布給美洲人民帶去的卻是災難,貪婪的歐洲人在一個世紀後,奴役了所有印第安人,並且帶去了可怕的病毒。印第安人現在十不存一。(下圖哥倫布帶去的病毒傳染路線)。

由於他開始最想去的其實是中國,於是就有歐洲網友提出問題:“如果哥倫布當年真的到了亞洲,他是否會發起種族滅絕,就像他在美洲奴役原住民一樣 ” 這個問題一提出,瞬間就引爆了評論處,各國網友紛紛吐槽他的不自量力,被罵慘了。

下圖是當時世界的GDP分佈圖,當時中國佔了世界上接近一半的財富。

可見各國網友都覺得,整個歐洲都很難戰勝清朝之前的中國,甚至還有舉例分析的,屯門等等,咱們中國網友看了是什麼感受呢?

  1. 美洲原著真的太慘了,與世隔絕了這麼久,瞬間團滅。。。。

  2. 東西貿易的絲綢之路二千年前就開始了,西方大航海時代也是因為陸地上奧斯曼帝國隔絕東西方貿易,才讓西方世界另闢海路。

  3. 哥倫布時代,歐洲還不是亞洲的對手。就如同評論裡有的人說過,工業革命時代開始之前,歐洲全免落後亞洲,更別說征服亞洲了。

  4. 別逗了,他到過亞洲了,上岸被一群中國土著殺了一半人之後 就跑了(太逗了這哥們)

  5. 跟明朝海軍作戰不是找死嗎?

  6. 我在仰望~~月亮之。滴。喂~? 老子說過多少次了,老子在度假,不要來煩我!我在哪?我現在在中國廣州呢,恩,我現在在廣州歷史紀念博物館欣賞哥倫布的頭蓋骨。噢~這tm可真漂亮

天朝人才多,果然名不虛傳...你們覺得他能夠奴役中國麼?


伯牙子期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當然不會了。

美洲印第安人之所以被西班牙人輕易征服,不是說西班牙人有多強大,而是南美印第安人過於落後。

南美印第安人雖比北美先進,但也是有限的。

以皮薩羅為例,他帶著區區幾百人入侵的時候,印加帝國其實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

所謂的皇帝,只是形式上的部落聯盟領袖。

這些部落並非都是同一民族,即便是同一民族也可能操著不用語言,互相敵視。

皮薩羅來到這裡以後,毫不費力的就爭取到數十萬人的印加部落的支持。

其實,大家想一想,就算印加人再落後,幾百萬人怎麼可能被幾百人征服。

其實皮薩羅是巧妙了利用了印加帝國的分裂,借力打力,這才有輝煌的勝利。

印加帝國雖然有數百萬人,但非常落後,絕大部分部落還是奴隸制,有的甚至還出於更落後的公社制度。

所以表面人口不少,但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不在乎被誰統治,而少數的奴隸主階層則無法和西班牙人抗衡。

因為農業技術並不先進,絕大部分印加人出於飢餓中。生存尚且有問題,如何發動戰爭抵抗呢?

同時,印加帝國是非常落後的,他們沒有貨幣,幾乎沒有金屬,沒有車輪,沒有馬,什麼都沒有。

印加帝國的軍隊主要用石頭武器、木質武器作戰,和西班牙人存在代差。

更倒黴的是,印加人沒有對歐洲疾病的抗體。隨著西班牙人的到來,超過三分之一的印加人因歐洲傳染病死去,導致國家幾乎解體。

在這種情況下,皮薩羅背靠強大的西班牙,最終征服了印加。

但不要說區區皮薩羅這幾百人,就算明末臺灣的幾千武裝到牙齒的荷蘭紅毛鬼,就被並不算很牛的鄭成功打的全軍覆沒。

如果皮薩羅到的是中國,他絕對比神父還溫和。


薩沙

其實,給印第安人帶來無盡苦難的並不是哥倫布本人及其探險隊,哥倫布扮演的只是探險者的角色而已,真正發動遠征的是後來的西班牙武裝殖民者,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征服印加帝國的皮薩羅和征服阿茲特克帝國的科爾特斯。

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是用幾百人就征服了幾百萬人的大帝國。他們面對

印第安人,既有馬匹,鐵器以及火槍的武器裝備優勢,還充分利用當地部族矛盾挑撥離間,並且因為信息閉塞還被當地人當作天神下凡而方便行事。因此,征服活動特別順利,成就了征服者的威名。

但是西班牙人的這些優勢,面對中國完全沒用。中國的明朝是一箇中央集權的大帝國,人口和國力比西班牙本土還強大很多,西班牙的統一程度都遠遠趕不上明朝。而且明朝,或者整個漢字文化圈,在文化上有充足的自信,最早來中國的歐洲人都被稱為“紅夷”,比如“紅衣大炮”就是“紅夷大炮”,連漢字文化圈邊緣的日本人都把歐洲人成為“南蠻”。所以,皮薩羅冒充天神綁架印加國王的伎倆完全沒用。

武器裝備方面,中國雖然未必在每個領域都有優勢,但綜合起來絕對不落下風。17世紀中葉,鄭成功以偏師對付海上馬車伕荷蘭東印度公司都能獲勝就是很好的例子。

至於導致印第安人人口銳減的兩個因素,歐洲病菌和酒類飲料,導致歐洲人大規模死亡的黑死病都來自東方,中國人釀酒更是淵源流長。我甚至覺得,如果當時西班牙人在中國定居,會不會反而被中國美酒給迷住。


其他答主說,西班牙人對中國完全沒有野心,那也是不符合事實的。因為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饒是出名的,怎麼可能不讓西班牙殖民者垂涎三尺?

1576年 當時西班牙吞併了葡萄牙,等於接管了所有葡國海外勢力。又剛剛在勒班多海戰擊潰奧斯曼帝國,相當膨脹。於是,西班牙駐菲律賓總督上書菲利普二世國王,要求征服中國,得到了國王的贊同。到了1686年,菲律賓總督府還真正制定了計劃,大約準備出動1.2萬名西班牙士兵,再招募5000名日本浪人武士,攜帶大量火炮,搭乘大帆船遠征中國。

計劃書特別說明要保留中國人口,儘量少殘害中國百姓,少破壞當地設施。因為西班牙在中國的主要任務是獲取財富和傳播天主教。

這個計劃當然沒有實施,因為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遠征英國失敗,損失了大量的帆船和大約2萬士兵。歐洲局勢變化,西班牙因此抽出不了軍隊來遠東。畢竟,歐洲才是西班牙的核心利益所在,亞洲在西班牙看來,甚至排在美洲之後。

從事後看,即使沒有1588年的無敵艦隊遠征,西班牙遠征也註定失敗。當時中國是萬曆朝,經過張居正十年改革,國力相當強大。僅僅壬辰朝鮮戰役,中國就派出援軍4萬,在朝軍配合下,和裝備大量火器的15萬日軍作戰,最終獲勝。如果本土防衛,可以參考1619薩爾滸之前遼東態勢,明軍在一省之地集中將近10萬軍隊。

綜上所述,從明軍和西班牙軍的實力對比,西班牙指望用不到2萬軍隊征服中國,完全是痴人做夢。

如果1586年西班牙征服計劃付諸實施,西班牙遠征軍和明王朝在東南沿海正面相遇,您認為會出現怎樣的情景和後果呢?



昭楊

哥倫布來到中國,以當時哥倫布船艦隊的力量!相對抗當時明朝的軍事力量!即使是哥倫布船隊的武器比當時明朝的先進!就是明朝沒有海軍,哥倫布也不可能戰勝當時的明朝。當時日本倭寇對明朝海岸的侵擾,都讓戚繼光給擺平了。明朝當時是一個組織機構健全的國家!美洲印第安人當時是以部落形態下存在的。沒有形成大一統的國家!後來的清朝那樣的弱!中華民族都又一次崛起起來了。

哥倫布來到中國,如果要是以和平到訪來到中國。會得到當時明朝的禮儀招待的!要是動武只能被滅了!還有一種可能,明朝也許會重視海上軍事力量的發展吧?

中國是一個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背景的傳統國家!應有各個方面優秀文化傳承的國家。弱只是當時統治者對各方面的認識不夠!導致一時的弱!一旦引起民族的重視!中華民族就會立刻崛起的!外來的侵擾,就像是針灸對人體的刺激只能使人他更強壯!只能使中國更強大!


米粒29331981

這是不可能的,美洲印第安人之所以會敗給西方殖民者,主要是因為科技和生產力的巨大差異,打個比方,當年印第安人看到乘船到來的哥倫布等人的時候,基本相當於如今的人類忽然發現了外星人,科技和思想上的差別,導致當時的印第安人無法與西方殖民者抗衡。

但是當時的中國卻完全不是這樣,首先,中國和歐洲同屬於亞洲大陸,來自西方的人種在中國並不是特別罕見,更主要的原因是在哥倫布發現美洲的時期,西方的很多技術相對於當時的中國明朝並不先進,比如造船技術,西方人甚至還要落後不少,中國明朝初年鄭和下西洋的時候的大船要比百餘年後哥倫布乘坐的船大多了,但是哥倫布的大船又是美洲印第安人的獨木舟所沒法相比的。




哥倫布於1492年開始橫渡大西洋的航行,他的本意是要到達中國的,據說他的懷中還揣著西班牙國王致中國皇帝的書信,其實他到達美洲見到印第安人之後,還以為到達的是中國,只是他沒有見到中國皇帝罷了。1492年的中國是中國明朝孝宗皇帝弘治年間,當時的明朝基本上是國泰民安,相對而言明孝宗也是明朝比較開明的皇帝,一手創造了弘治中興,哥倫布如果這時候來到明朝,一定會感嘆大明王朝比他的西班牙強大太多了,除了老老實實的建立外交關係,基本不會有任何想法。


歐洲在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方面全面超越中國的時期基本上發生在乾隆時代,這個時候距離哥倫布發現美洲已經過去300多年了,然而在這300多年中中國的發展基本上是裹足不前,而西方則是大踏步前進,此間拉開的距離才是後來中國遭受百年屈辱的原因。所以開明開放、開拓進取、奮發圖強,是我們從數百年曆史教訓中明白的道理,它應當成為我們的民族精神,今後也必將激勵我們走向更好的明天。


宇宙萬能鏡

當然不會。當時歐洲人知道中國大陸的存在,且已經有過交往,哥倫布本人也是攜帶著西班牙女王給中國皇帝和印度皇帝的“國書”前去探險的,哥倫布之後中國和歐洲殖民者(葡萄牙人)也發生過沖突,並沒有吃虧。所以中國和歐洲的差距沒有那麼大

之所以美洲印第安人後來經歷悽慘,是因為他們社會發展落後,在當時還沒有形成國家,還處於史前部落時期,拉美的瑪雅人、印加人雖然形成了國家,但是文明很初級,文字很初級,沒有使用鐵器,大約相當於我國的商朝時期,落後世界3000年,與當時世界主要文明脫節,所以才會被團滅。

南美的印加帝國文明大約只相當於我國的商周時期文明。

印第安文明則相當於處於氏族社會的遊牧部落。

但中國不一樣,中國文明和歐洲文明沒有嚴重脫節。有幾個時間點可以證明這一點。

  • 1433年,鄭和下西洋才結束,1492年,哥倫布出發探險兩者相差60年。且哥倫布的船隊與鄭和船隊相差甚遠。

  • 1518年,葡萄牙人西芒·安德拉德率三艘船隻抵達屯門(今香港境內),並盤踞在此建屋樹柵,修築炮臺,1521年,廣東巡海道副使汪宏率領50艘戰船對屯門葡萄牙人發動了進攻,葡軍傷亡慘重,被迫撤退。史稱“屯門之戰”。鑑於當時歐洲的主要殖民帝國是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所以說葡萄牙人戰力基本就是歐洲能投射到東亞的最高軍力水平。

  • 此後,葡萄牙政府和明朝多次交涉,明武宗(正德皇帝)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門開設洋行,修建洋房,這也是葡萄牙人佔據澳門的開始。

屯門之戰,中國和葡萄牙殖民者的第一次較量

  • 1531年,西班牙人皮薩羅開始征服印加帝國,這一年是中國嘉靖十年。30年後的1559年,戚家軍組建,開始平定倭寇。

  • 1592-1598年,明朝進行了抗日援朝戰爭,擊敗了日本豐臣秀吉的侵略企圖。在這次戰爭中,已經出現了大面積的火槍,可以說這個時候東亞和歐洲的軍事技術差別並不大。

朝鮮露梁海海戰中,火器已經得到了大量應用。

  • 1620年(萬曆四十八年),歐洲人的“五月花”號才在北美登陸,1661年,鄭成功驅逐竊取臺灣的荷蘭殖民者,收復寶島臺灣。

鄭成功收復臺灣,火器應用也比較多。
  • 18紀末(乾隆末年),美國人才開始西進屠殺印第安人。這個時候的清朝軍隊中也裝備有大量火槍,但是這個時候的火槍已經開始落後與西方。

乾隆御用火槍


所以,

哥倫布並沒有“發現”中國,因為哥倫布之前,中國和歐洲就已經互相知道。此後大航海時代開始,中國和歐洲殖民者也較量過,當時的東亞和歐洲在軍事技術上沒有那麼懸殊,決不會出現美洲那種情況。


象眼觀天下

我先表明我的態度:中國人不是印第安人,他們的遭遇不會在中國人身上重演。

1.兩者當時的文明程度不同。哥倫布到達美洲時,印第安人基本上文明剛剛開化,由於缺少對外交流,文明發展緩慢。而此時的中國正處於明朝鼎盛時期,不僅打垮了被歐洲人成為“上帝之鞭”的蒙古人,而且還在此前50多年前就出現了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此外這一時期,資本主義萌娃開始在江南地區出現,人口、經濟等各方面都出現較大規模增長。

2.兩者在政治體制上存在差異。大明王朝是我國高度集中的封建君主專制體制,對內享有高度的統治權,能夠集中全國的人力、武力對抗外來侵略。而印第安人並沒有建立起支配全國的統治力量,各部族之間互相猜忌,導致力量分散,甚至自相殘殺。

3.兩者的軍事實力懸殊。大明王朝軍隊傳承中華五千的軍事智慧,並歷經元末明初戰爭的洗禮,實力非同一般。鄭和下西洋一次就率領200艘戰艦,各類人員27800人。大明王朝一次能夠派出如此龐大的艦隊,可見其軍隊數量有多龐大。另外神機營等軍中已小批量裝備火槍火炮,軍事實力不容小覷。而哥倫布到來前的印第安人基本處於封閉狀態,並未發生較大規模的戰爭,軍隊整體實力不強。

另外,中華名族的民族凝聚力在關鍵時刻也會爆發,在醫學、科技等領域也取得了較大成就,有足夠的能力和信心抵禦外來侵略。


史海沉沙

這個只管放心,哥倫布時期的大明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對付哥倫布以及後來的殖民者綽綽有餘。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時期正是明憲宗時期,這一時期政治清明,國家安定,百姓安居樂業,史稱弘治中興!哥倫布的幾百人到了中國只能以和平手段和中國交往,要是有別的想法,肯定是有來無回!

需要指出的是,西方殖民者在大航海之後,殖民了很多亞洲地區,比方說荷蘭人佔據了印度尼西亞,西班牙人佔據了菲律賓。而這殖民地的人民,並沒有遭到和美洲印第安人那樣的命運。

並不是西方殖民者對亞洲人網開一面,而是亞洲地區不同於美洲!

亞洲人比印第安人能打。

不要小看東南亞的那些小國,打起仗了還真是有兩下。比如著名的航海家麥哲倫在做環球航行的時候,在1521年率領艦隊來到了菲律賓的胡穆奴島。殖民者的侵略性和殘忍開始暴露,他命人在島上立了個木樁,聲稱這裡從現在開始是西班牙的領土。這一行為和當地土著爆發了衝突。雖然麥哲倫及其手下裝備先進,仍然被打得大敗,麥哲倫也在戰鬥中被殺,剩下的人趕緊逃上船,繼續往西航行,並於1522年9月6日回到了西班牙。

鑑於亞洲人戰鬥力較強,西方殖民者在亞洲殖民地還是很少胡來的。而在大航海時代,西方殖民者和明朝也發生過幾次衝突,結果每次都是鎩羽而歸,所以和中國開始以和平貿易為主。

明朝正在逆推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明朝當時的工業能力比西方國家強大的多。導致雙方的貿易出現了很多有趣的變化。比如西班牙人除了進口中國的絲織品和瓷器外,還會進口銅鐵等金屬製品。據說當時中國生產的銅只有西班牙當地價格的三分之一,西班牙曾經考慮從中國大規模進口銅,用來生產火炮。

明朝的工業能力給西班牙帶來的最大變化是,到17世紀初中國貨已經在西班牙帝國境內大行其道,衝擊了當地的製造業,而西班牙又沒有能力用軍事手段制止這一切,導致曾經一度,他們想要放棄菲律賓殖民地,以此來減少對中國貨的進口。如果西班牙人離開,當地無疑會被中國人佔領。可見,明朝正在逆推當時西方最大的殖民帝國,雖然這不是政府行為!

以上說明,西方殖民者沒有能力像對待印第安人一樣對待中國!


歷史風暴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時間是公元1492年,當時的中國正是明朝弘治時代。弘治時期的明朝國勢復振,社會安定。以當時大明的綜合國力,怎麼能喝還處於原始部落文明的印第安人相比呢?

在哥倫布的時代,明王朝和奧斯曼土耳其都屬於大陸帝國文明,其文明指數是要高於西歐各國的,西歐各國的文明指數又高於東南亞和北非等國家;而這些國家又高於印第安文明的部落國家。當時的美洲,雖然也有印加帝國、阿茲特克帝國,但這些所謂的帝國,其實不過是鬆散的部落城邦,文明指數很低。並不存在有組織的國家機器和正規軍隊,武器裝備更是停留在遠古時代。

而當時的西歐和明朝,其實都已經進入半火器時代。正因這個差距,才讓西歐國家得以輕鬆消滅印第安文明,建立殖民統治。

而明朝不同,儘管在火器上已經落後於西歐國家。但是在國家組織和國力調動上,其實還是優勝於他們的。所以,在後來的16、17世紀,通過航海逐漸崛起的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都先後和明朝軍隊交過手。分別是:1521年的屯門海戰、1522年西草灣之戰、1624年的澎湖之戰、1633年的料羅灣海戰和1661年臺灣收復戰。

儘管那時他們在火器上已佔明顯優勢,但處於下坡路上的明朝軍隊還是能憑藉兵力優勢取勝。所以說,題主的這個假設是不成立的。


再說,到清朝後期,我們和西方的文明差距那麼巨大,他們的頻頻入侵也沒能讓中華徹底淪為殖民地,更別說五百多年前的哥倫布時代了。

不過,他們如果一開始就能順利找到中國,怕是沒那麼快有地理大發現的出現,那麼人類文明的發展估計就會滯後數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