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爾伯格1987年到上海拍片時用了蘇州河上三座橋,全部對上號了

斯皮爾伯格1987年到上海拍片時用了蘇州河上三座橋,全部對上號了

斯皮爾伯格1987年在上海實景拍攝的《太陽帝國》距今已經三十多年了,在這之間上海發生了巨大的驚人的變化,林立的樓房叢生而起,已經把昔日一覽無餘的上海天空遮蔽得只能短視了。

斯皮爾伯格在上海拍攝了二十一天,但是,在這非常短促的時間內,斯皮爾伯格卻選中了最具上海代表性的鏡頭,來展現上海的故事。雖然他在拍攝的時候,採用了張冠李戴的拉郎配手段,胡亂地把各個並不關聯的地域,用電影蒙太奇組接在一起,產生一種電影的內在的空間的關聯,這導致了電影在鏡頭上是失真的,對地理方位的交待是違悖常理的,但斯皮爾伯格的可貴之處,是保留了上海八十年代的一些代表性的街景,而1987年的中國,正處於一個鉅變前夕的短暫蓄勢期,這樣,藉助斯皮爾伯格的鏡頭,我們能夠看到那一個特定時段裡的上海的珍貴定影。

斯皮爾伯格1987年到上海拍片時用了蘇州河上三座橋,全部對上號了

九江路這一段拍攝的非常經典

斯皮爾伯格除了在外灘後邊的九江路段,興師動眾拍攝了一段逃難的經典場景之外,還將蘇州河作為主要的取景場地。這樣,上海的馬路與水路,都在斯皮爾伯格的電影裡得到了呈現,把上海的標誌性的地域特徵,都給容納到電影裡來了。這不能不看出斯皮爾伯格的敏銳的觀察能力,雖然他對上海接觸的時間非常有限,但他卻把握住了上海的精髓與核心,這一點,的確顯示出斯皮爾伯格身為大導演的基本資質。

斯皮爾伯格在電影裡,把蘇州河上的三座橋逐一納入鏡頭,而對這三座橋,斯皮爾伯格並沒有一視同仁,平衡用力,而是各有側重,把它們的不同側面,在鏡頭裡予以展示。

斯皮爾伯格最重點展現的是乍浦路橋,影片裡表現了主人公一家通過這座橋時的擁擠與碰撞,乍浦路橋是電影裡重點表現的一座橋,投入了許多群眾演員,對橋的周邊環境也進行了耗時費力的做舊處理。

斯皮爾伯格1987年到上海拍片時用了蘇州河上三座橋,全部對上號了

電影裡的乍浦路橋

斯皮爾伯格1987年到上海拍片時用了蘇州河上三座橋,全部對上號了

現在的乍浦路橋

斯皮爾伯格在電影裡最沒有作為的橋是外白渡橋,這一點,與那些拍到上海,就喜歡用外白渡路橋作為背景的電影完全不同。

斯皮爾伯格1987年到上海拍片時用了蘇州河上三座橋,全部對上號了

電影裡的外白渡橋

在影片裡,當主人公一家從派對結束後回家的路上,通過了乍浦路橋,然後駛向外灘的暫住旅館的時候,鏡頭裡閃現了一個遠影,可以看到男主人公一家擦外白渡橋而過,而且這個鏡頭是一個夜景,場景基本沒有經過做舊處理,通過這座橋的汽車裡竟然有上海當時的公共汽車。顯然,斯皮爾伯格可能覺得要對處於交通要道的外白渡橋進行做舊處理難度較大,所以他直接選擇了放棄,只是在夜幕之中,比劃了一下,用了外白渡橋的一個遠景鏡頭。

斯皮爾伯格1987年到上海拍片時用了蘇州河上三座橋,全部對上號了

這段情節表現小男孩吉姆與父母失散之後在街頭到處遊走,遇到了美國人,這個美國人開著一輛破舊的卡車,把小男孩帶上了車子,帶來黃浦江邊的一座貨船廠。

電影裡有一個鏡頭,首先對準了一條街道,然後美國人開的卡車向鏡頭駛過來,順著道路轉了一個彎,鏡頭也隨著車子行駛的方向,轉了一個九十度,鏡頭裡出現蘇州河,遠處可以看到有一座影影綽綽的橋。

斯皮爾伯格1987年到上海拍片時用了蘇州河上三座橋,全部對上號了

在天際線上,還可以看到沙遜大廈的尖頂,在它的左邊則是中國銀行大樓的厚重的身影,然而,現在上海的天空裡,佈滿了新生的大樓,根本不可能擁有不受遮擋的視域了。

據上海市民對當年斯皮爾伯格拍攝電影的回憶,影片裡吉姆遇到美國人的破敗街道,是在衡水路與新華路的路口拍攝的,當時那一段正在進行大規模拆遷,到處都是狼籍一片,破壁殘坦隨處可見,斯皮爾伯格利用當時的拆遷場景,拍攝了日本人蹂躪過的上海舊貌,逼真地還原了一個戰火摧毀過的城市情境。

下面的鏡頭,就是出現了蘇州河邊的這個鏡頭,那麼,這個鏡頭在哪裡呢?

這個鏡頭的拍攝地點,位於今天的浙江中路的南橋位置上,面對的街口,就是橋下面的浙江中路。我們看一下現在“這個路口的鏡頭。

斯皮爾伯格1987年到上海拍片時用了蘇州河上三座橋,全部對上號了

現在的浙江路口

下面是電影裡的鏡頭:

斯皮爾伯格1987年到上海拍片時用了蘇州河上三座橋,全部對上號了

電影裡的同一位置

可以看出,巷子的坡度與寬度,都沒有發生什麼大的變化,但明顯可以看出,現在路邊的建築作了修繕。我們再注意一下,遠處的這一座樓頂與電影裡的樓頂的結構是完全一樣的。

斯皮爾伯格1987年到上海拍片時用了蘇州河上三座橋,全部對上號了

電影裡的右邊巷道的頂樓形狀

斯皮爾伯格1987年到上海拍片時用了蘇州河上三座橋,全部對上號了

斯皮爾伯格1987年到上海拍片時用了蘇州河上三座橋,全部對上號了

街景全圖

鏡頭轉過來之後,我們看到了遠處有一座橋,這個橋,就是當時的福建路橋。電影裡的這座橋是1968年建的,已經於2001年拆除了,因此,現在的蘇州河上已經看不到這座橋了。

斯皮爾伯格1987年到上海拍片時用了蘇州河上三座橋,全部對上號了

我們找了一張福建路橋的舊橋照片,與電影裡的橋比較一下:

斯皮爾伯格1987年到上海拍片時用了蘇州河上三座橋,全部對上號了

電影裡的福建路橋

斯皮爾伯格1987年到上海拍片時用了蘇州河上三座橋,全部對上號了

已經拆掉的福建路橋,電影裡就是這座橋

一本教科書中還畫了原福建路橋的結構圖。

斯皮爾伯格1987年到上海拍片時用了蘇州河上三座橋,全部對上號了

結構與電影裡是一樣的

現在的福建橋是這個樣子的,比原來的橋要寬了許多。

斯皮爾伯格1987年到上海拍片時用了蘇州河上三座橋,全部對上號了

從斯皮爾伯格的電影鏡頭來看,這一段蘇州河地段實在稱得上是髒亂差,靠河的一邊,可以看到垃圾遍地,而實際上,攝影機所在的浙江路橋,還有一個別名,叫垃圾橋。這個地段是當年上海運出糞便、城市垃圾的碼頭集中處,在上世紀末,斯皮爾伯格拍攝電影的時候,這一段還是城市垃圾的排洩口,難怪在鏡頭裡,我們可以看到這裡的確是很邋遢。不過,這種淒涼的氛圍,倒吻合了上世紀四十年代日本鐵蹄佔領下的上海現狀。

值得注意的是,遠處的那座福建路橋,是1968年建成的,在《太陽帝國》故事發生的年代,那裡只有一座只能供行人行走的木橋,不可能出現現在電影鏡頭裡通過卡車的狀況。

斯皮爾伯格幾乎在這部有關上海的電影鏡頭裡,處處穿幫,但又情有可原,我們現在倒是可以通過斯皮爾伯格的鏡頭,能夠實地參觀一下三十年前的上海馬路與水路究竟是怎麼樣的,這一點,還是應該感謝斯皮爾伯格。

斯皮爾伯格1987年到上海拍片時用了蘇州河上三座橋,全部對上號了

《太陽帝國》中的上海鏡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