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如此繁榮,竟然是因為進口了一種東西,改變了王朝命運

我們現在都知道宋代經濟十分繁榮,但是,恐怕很多人不會想到,宋代經濟繁榮社會發展人口爆炸的背後,最大的功臣竟然是一種進口農作物。

正是這種農作物的推廣使得宋朝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有了最堅實的根基,這種農作物就是從中南半島傳入中國的“占城稻”。

宋朝如此繁榮,竟然是因為進口了一種東西,改變了王朝命運

不管人類怎麼發展,糧食總是第一要務,沒有吃的,再強大的軍隊也要完蛋,再發達的文化科技也將不復存在。

中國歷史上歷次盛世王朝無一不是糧食產量爆發的時代,從漢初到隋唐,再到宋朝,沒有例外。後來明代之所以能養活近兩億人口,玉米、馬鈴薯、紅薯和花生這些農作物的引進功不可沒,正是這些適應性強生命力旺盛的農作物使得明朝能夠承受三百年起伏,否則以明朝中期的幾次危機,早已足夠亡國了。

宋代的社會發展十分繁榮,這一點已經成為大家共識,宋朝人口巔峰期過1億,超過了唐朝全盛時期的總人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人口破億的大王朝。宋朝DGP佔當時全世界的比重很大,富甲天下。北宋首都汴梁和南宋核心地區臨安都是人口超過百萬的大城市,而同時期歐洲核心城市人口有的僅有幾萬人,天壤之別。

宋朝從宮廷到民間,酒肆茶社遍佈,飲食娛樂豐富,社會生活十分精彩,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展示了這一情形。

背後支撐所有這一切都需要糧食。

宋朝如此繁榮,竟然是因為進口了一種東西,改變了王朝命運

宋朝政府引進佔城稻,確保了繁榮大宋的發展。

占城稻是原產於中南半島的一種農作物,當時它是香巴王國的主要糧食來源,被宋人發現並引進。

占城稻適應性強,耐寒,產量高,它不同於之前中國主要農作物一年一熟的小麥,它是一年兩熟甚至三熟,比小麥產量高了幾倍!

這就等於同樣的耕地能夠養活比原多幾倍的人口,這種瞬間暴漲的農業進步直接誘發了宋代人口猛增和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

宋朝如此繁榮,竟然是因為進口了一種東西,改變了王朝命運

水稻的主要種植地點是在南方尤其是江蘇南部和浙江一帶,從此以後,這些地區就成了中國的“糧倉”,“蘇湖熟,天下足”的稱號就是由此而來,中國歷史維持了上千年的“北重南輕”的經濟格局至此徹底逆轉,東南地區的經濟開始超越黃河流域。

正是因為占城稻的大面積種植,再加上耕作技術的發展,為宋朝提供了富裕的糧食,有了糧食就有了錢,就能養活更多的人,就能發展出大城市和發達的文化科技。

試想,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支持,南宋是怎麼在對抗強大北方敵人的同時,養活一個總人口超過一億的大王朝呢?又怎麼滿足這些人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呢?宋朝人又怎麼有空閒時間搞發明創造和詩詞歌賦呢?

糧食,才是宋朝實現大繁榮的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