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焦虑一步步成为毁掉孩子的利器

文/依云

别让焦虑一步步成为毁掉孩子的利器

01

我们的心其实就是一块田,你不在那里种玫瑰,它有一天就会长出荆棘。

佛家说,焦虑是对无常的抗拒,这个世界总会有一些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发生。

当我们在心里不断的抗拒这些不可控事件时,常常会希望这些事不要发生或者最好不要发生在自己身上,对无常的恐惧,让我们内心产生深深的焦虑。

心理学说,焦虑是一种大脑功能障碍,是非常强烈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面对不确定状况时,他们无法对事件结果做出预测,在不能确保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的时候,焦虑就产生了。

而很多患有焦虑症的成年人在说到他们焦虑的源头时,都会回溯到自己的童年。

所以,在这个全民似乎都很焦虑的时代,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来引导孩子认识焦虑的真面目,帮助孩子找到克服焦虑的途径,而不是任由焦虑来碾压和侵袭。

那么,孩子焦虑的表现大致有哪些呢?

1、无法独自入睡,妈妈回家晚,会不断的打电话询问;

2、不爱讲话,面对陌生人感到紧张羞涩或者语无伦次;

3、恐惧尝试新事物,对自己没信心,经常会问“如果怎样那该怎么办?”不喜欢参加社会活动;

4、总是担心没有发生的事,会无端生出一些烦恼;

5、对自己要求比较苛刻和完美,总担忧自己无法获得家长的认同、同学的喜爱和老师的赞赏。

情绪是一个会传递的东西,当家里有一个时刻都很焦虑的人时,他会不自觉地把焦虑分摊到其他家庭成员的身上,这样的家庭模式,势必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倍感疲惫和压抑。

02

别让焦虑一步步成为毁掉孩子的利器

那什么样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焦虑呢?

1、父母的过度控制,有一种父母叫“直升机父母”,就是天天在孩子身边飞,什么事都管,什么事都操心;

对孩子过度担心,比如,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有了言语或者行动上的冲突时,小孩子可能还觉得无所谓,前两秒还在打架,后两秒就已经和好如初,但是家长却觉得这事不行,非得理论出个一二三来,家长的强化会让孩子觉得事情很严重,无形中内心会有隐隐的担忧。

2、家长强化孩子对失败和危险的理解,大多父母或者老师都会把衡量一个孩子的标准,定义在成绩上,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其他一切都好;要不然就“吃屎都赶不上热的”(这句俗语,实在不雅,但是却是很多父母常说的话,所以还是把它写了出来)。

而其实成绩绝不是衡量一个孩子能力高低以及优秀的唯一标准,纵观现实中那些高考状元,到最后大多都是走向了一条平庸的路,因为承载过父母过多的期望,常常被父母灌输“如果考不出好成绩,以后就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出路”之类的话,他们往往是为了外部的评价而学习,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心,所以最终为了寻求安全,也会走上父母为他们铺就的路。

3、容忍或鼓励孩子去回避行为,当孩子遇到生活或者学习上的难题时,家长有意的引导孩子回避或者转移话题,就如同明明“房间里有大象”,大家却都装作谁都没有看见,问题的搁置和堆积,以及总是悬而未决,会引发孩子更多的焦虑;

4、经常拒绝或批评孩子的行为,否定孩子的感受。那句“妈妈觉得你冷”,就是典型的否定,孩子有他自己的感知能力,不要总是用自己的感受去代替孩子的感受。

5、家庭氛围不和谐,家庭成员过于情绪化和有暴力倾向,会导致孩子内心的不安和恐慌长期入侵。

综上所述,都会让孩子慢慢陷入焦虑。

03

别让焦虑一步步成为毁掉孩子的利器

我们常说,教育是一条单行线,走过了便无法重来。

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焦虑状况,我们唯一能控制的,就是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我们教养方式的改变会潜移默化的改变孩子的焦虑状态。

犯错是人生的常态,我们永远处于成长的过程中,每一次犯错都是给自己找到一个新的成长点。

为了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持续努力的做出改变,就要清楚地知道,减轻孩子焦虑的教养行为究竟有哪些?

1、行为奖励

面对孩子做出的决定或者挑战,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

很多正面的情感类词语,要让孩子知道,比如,

孩子做了之前一直不敢做的事情,可以告诉孩子,这叫“勇敢”;

孩子能坚持按时起床、不迟到早退,可以告诉孩子,这叫“守时”;

孩子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并划清作业、阅读和玩耍的界线,可以告诉孩子,这叫“自律”;

孩子能够坚持完成某件他自认为很重要的事,而宁肯晚睡,可以告诉孩子,这叫“对自己负责”;

孩子能够开心的去上美术课或者舞蹈课,可以告诉孩子,这叫“坚持不懈”。

甚至我们可以延伸这些词的意义,告诉他勇敢的人会怎样、守时的人会怎样,自律的人又会怎样?

当孩子理解了这些词的含义,他就会慢慢喜欢这种评价,在遇到某种情境时,脑子里可能就会自动跳出来某个词语,并很乐意做当下的这件事,而无需家长再去督促或者提醒。

2、消除过度的焦虑行为,不管你是出于关心,还是其他,都不要对孩子的焦虑行为做出过度的反应,你越是过度的关注他的焦虑行为,孩子就越会强化这件事。

3、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焦虑。讲再多深刻的道理,也敌不过孩子对你的焦虑模式进行一个简单的复制。

4、提高家庭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所谓“有样学样”,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我们总说,方法总比困难多,所以做给孩子看,让孩子看到我们用方法解决问题,有更多机会观察和学习,孩子就不会在面对问题时抓狂不已。

04

别让焦虑一步步成为毁掉孩子的利器

最后,为了战胜焦虑,让我们帮助孩子制定一个焦虑管理计划。

1、帮助孩子,理解他的感受,并表达出他的感觉。

比如,孩子面对比赛,明明很紧张,你反复跟他说,“不要紧张,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这不但不能缓解他的紧张情绪,还会让孩子的紧张情绪加剧,因为你越这样说,他越害怕一旦自己做的不好,就得不到父母的赞赏和喜爱;

我们只需蹲下身,抱抱他,告诉他,妈妈知道你很紧张,没关系,尽力做就可以了,不管结果如何,妈妈都爱你!这样孩子才有可能慢慢平复紧张的情绪。

2、给焦虑的大脑重贴标签。

当孩子情绪化时,我们先接纳他的情绪,停止呵斥和批评,以恶制恶,只会让亲子关系陷入恶性循环;而是告诉他,你身体里的“小恶魔”出来作怪了,我们要不要让“小天使”出来帮忙呢?

还记得那个“能量加油站”的说法,当孩子生气、伤心或者愤怒时,那是他的能量已经用尽,父母全身心的陪孩子玩上十几分钟,给孩子注入爱的能量,孩子可能很快就会元气满满。

3、教孩子学会放松的练习。我们自己会有一些感受,当遇到突发事件时,会有瞬间的冲动,闭上眼睛,深呼吸几次,可能就会稍稍平复自己的心情,所以,教孩子学会用呼吸缓解情绪。

4、学会让孩子自主。要让孩子有自我掌控的感受,给他创造一些这样的机会,让他去体会。

5、学会鼓励,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面对困难时,让孩子知道,害怕是正常的反应,每个人都会害怕,

而真正的勇敢不是害怕,而是害怕我也有勇气去做;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舒适区,舒适区让我们如鱼得水。

所以,让孩子见更多的世面,比如带孩子旅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他有更多机会体验生活,他会做和能做好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舒适区的扩大,会让孩子回避和恐惧的事情越来越少,自信就会慢慢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05

别让焦虑一步步成为毁掉孩子的利器

身为父母,尝试着用上面的策略和方法缓解我们自己的焦虑,通过练习,展示给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给他做出最好的示范,告诉他,每一个来到世间的孩子,都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

当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来养育孩子,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活成我们的附庸,不将我们所不能承受之重强加到孩子身上时,孩子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相信每一个孩子来到世间,父母们都曾暗暗发誓,想把世间最好的爱都给他,可是当孩子渐渐长大,一点点偏离了我们的期待时,我们不断的说着“为他好”,却不知,所谓的“为他好”,常常是代表着自己对他的控制,想让他活成我们期待的样子。

想起来一首很童趣的诗:

挑妈妈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儿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是不是偶尔我们也需要回望一下,我们是否,还是孩子当初挑中的那对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