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面目狰狞,孩子便戾气满身

文/依云

你若面目狰狞,孩子便戾气满身

温馨提醒:全文4400字,请您耐心读完,相信一定可以给你带来启发~

01

生命是一个奇迹。

当一个个粉嘟嘟的小生命随着一声声啼哭呱呱坠地,相信那一刻,每一对父母都是柔软而欢欣的。

因为孩子的到来,我们又重新开启了另一扇成长之门。

有人说,爱是与生俱来的,母爱是我们理解爱的最好的范本和老师。

毕淑敏说,与生俱来是动物的本能,人的爱超越了血缘、种族、国界,它辽阔的翅膀可以抵达宇宙的疆界,这是地球上任何一种动物,不可能天然辐射的领域。

所以,

爱不是如瞳孔的颜色和身高的尺度一样,是由一串基因决定的先天,爱是通过后天的学习、钻研、切磋,并反复实践和考验,历经诸多手段的打磨和精耕细作后的行为艺术。

试想一下,

我们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对孩子不耐烦?

是从哪一个夜晚起,听到他的啼哭,你就恼怒不已?

是从哪一个瞬间起,听到他哼哼唧唧,你就恨不得把他塞回去?

是从哪一年的傍晚,看到他磨磨蹭蹭的写作业,你就恨不得撕掉他的作业本?

是从哪一个清晨或者雨季,他开始和你顶嘴,你面目狰狞着,对他说出了最恶毒的话语?

柔软总是很短,狰狞总是很长,生活中我们总有太多理由激怒自己。

每一个孩子来到世间,都带着完整而相似的需求,那就是在父母的爱与陪伴中获得亲密感和安全的依恋关系。

那么,我们做的足够好吗?

尤记得那首诗,叫《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也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

生活中一生顺遂的人不多,我们的情绪也总会跟着生活的节奏起起落落,时而谷峰,时而谷坡,可这些,都不足以成为我们火起的理由,因为,我们的怒火,只会让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

02

你若面目狰狞,孩子便戾气满身

有人说,教育不应该是注满一桶水,而是应该点燃一把火。

世上雄心勃勃的父母太多,我们总奢望自己的孩子既做得了顶天立地的栋梁,又能开出繁华结出硕果。

岂不知,我们的欲望有多深,孩子便有多累。

其实,父母的成长、觉知与智慧,才是给孩子最好的营养,再大的教育资源差异,也比不过父母心态的差异。

所以,为人父母的我们,就算不经过考核,那张关于育儿的卷子却也不可忽略,教育没有捷径,不断的自省、觉知、体悟、实践、总结,是我们育儿路上不可逾越的路径。

如果你是一个爱吼叫的家长,那么,就请你耐下心来,看看以下关于吼叫的由来,和应对吼叫的方法,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和启发。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有那些不堪的时刻,对于吼叫,首先我们要知道,

吼叫

1、 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有这样的问题;有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大吼大叫。

2、 吼叫在某些特殊时刻是有用的,比如,当孩子过马路没有看到疾速而来的车子时,比如孩子用手去触摸电源时,我们的吼,在那一刻,就是安全而有效的。

3、 不要因为曾经大吼孩子而羞愧和自责,因为这样无助于我们去改进自己。

每一个爱吼叫的人,其实都是有引起自己吼叫的触发器的。首先,我们要找到我们的触发器是什么,

有的人是不能看到孩子的玩具铺满屋;

有的人是不能看到老公的袜子到处扔;

有的人是受不了孩子的磨磨唧唧……

之所以,一下子会让你火起来,是因为,当你看到这种景象后,你就有了不断升级的想法,比如,玩具的整理和衣物的清洁,没有人帮忙,都得你自己逐一去完成,可能,你上了一天班也很累,也许还受了老板的气,内心的愤懑和委屈正无处倾诉。

那一刻,你可能就会把你整个人生的不如意,都借由这个触发器,迸发出来。

于是,你就有了更多发飙的理由,“不是我非得要发火,而是你们真的触怒了我……”

03

你若面目狰狞,孩子便戾气满身

那我们先来看看,通常,大吼大叫都会导致哪些后果?

后果

1、 会让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2、 孩子学习遇到障碍,学习成绩差;

3、 孩子长大后容易焦虑、叛逆,同时也会像你一样用吼叫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大吼大叫可能在几分钟内奏效,而它却无助于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大吼大叫,只会让孩子把你的暴躁和抓狂当成闹钟和最后的底限。

既然吼叫如此不堪,为什么我们还会不断的吼叫呢?吼叫自有它自己的源头:

源头一, 吼叫可以代代相传;

一个原生家庭的氛围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如果你的祖辈或者父母都是吼叫型的,那么,孩子也会从他们那里习得这个“吼叫”的本领;

源头二, 父母情绪不好的时候,易迁怒于他人;

生活中我们在情绪要爆发时,常常会找到一个弱者,既可以为自己找到一个出口,缓解压力,同时又感觉很安全。

孩子就是这样的弱者,无论你怎么对他,他都不会把你怎样,而且依然会依附于你。于是,孩子通常就成了我们情绪的出口。

有一个著名的“踢猫效应”,说的是老板骂员工,员工骂下属,下属回家骂妻子,妻子骂了来送信的邮差,邮差出门踢了一只猫,那只猫于是挠了一个人,这个人恰好就是老板。

当我们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将它迁怒于人的时候,只会引起踢猫效应。

如果每个人都在向别人不断发泄怨气,这个社会的恶性循环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同理,在家庭里也是同样。

源头三, 与身体健康有关,比如人身体上的不适感,极易引起烦躁、发怒。

源头四, 羞愧的心情,会导致自己吼叫。

比如,孩子在公共场所做了一件你认为很丢脸的事,这种羞愧心也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会让你通过大吼大叫的方式来转移自己身上的压力,而置孩子的感受于不顾。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天花板,父母的认知高度直接决定了孩子眼里的世界由什么构成。

多年以后,当我们回顾过往,我们果然会一无例外的发现,孩子深深浅浅的足迹,都是在模仿和复制我们的过去。

04

你若面目狰狞,孩子便戾气满身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我们要带上“气质”的眼镜,去遵从和守护孩子自带的特质。

要相信,每个孩子的生性禀赋都是有差别的,家庭里,孩子与父母的矛盾与冲突,有很多时候也是因为父母和孩子的气质不同。

就比如,妈妈是个急性子的人,什么都喜欢快节奏,而孩子却喜欢慢吞吞,做事慢条斯理。

快与慢在很多时候就会成为妈妈的情感触发器,在某一个瞬间可能就会突然爆发出来。

在《不吼不叫》这本书中,对于“气质”,作者归纳了这样九个维度:

气质

1、 孩子活动量的大小不一;

2、 孩子的节律性不一样;

3、 孩子是喜欢接近还是回避;

4、 孩子的适应能力程度不一;

5、 孩子的敏感度有差距;

6、 孩子对某一件事的反应程度不同;

7、 情绪本质得不同,就是孩子是天生内向还是外向的?

8、 孩子注意力的分散度不同;

9、 孩子的坚持度不一。

当我们带上气质的眼镜,再去看孩子的种种表现后,就不会直接把他的表现上升为听话或者不听话,而是会思考,我的孩子这样做是因为他具备什么样的气质。

这样说服自己,就会让自己越来越有耐心。

当我们练就了这样的耐心,生活中多了一分包容,美好也就能多出一分,家庭自然也就多和谐一分,所谓的一地鸡毛,柴米油盐都终将成为美好生活的韵律和音符~~

05

你若面目狰狞,孩子便戾气满身

每一个有觉知的父母都不会任由自己的怒火如日中天,在育儿的路途中,我们该如何避免自己“升级想法”的习惯,并找到对应的策略呢?

策略一,学会记录和跟踪自己发飙的过程,当你因为记录有越来越多的觉知时,发飙的频率就会不断的降低。

策略二, 要理解和接纳自己的吼叫,平静下来时,查看引发自己吼叫的原因。

先要理解自己,不给自己的错误找借口,不要总是一个思维方式走到底,

“要不是他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不会……”

“我现在这个样子,都是因为他逼急我了……”

当这样的言辞出现在你的脑子里,你就为自己的怒火找到了瓷实严密的借口,而我们需要的,是找到自己改进的路径,绝不是一个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比如,问问自己,是不是近期的工作生活压力很大?

是不是几天来睡眠质量都不太好?

是不是觉得越来越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不管是哪个原因,要理解自己的不容易,当你能够了解、观察、和接受自己的时候,你就能给你后来的改进带来更多机会和希望。

策略三,记住一个认知疗法,简称ABCDE。

所谓A,就是ask,问自己,是什么触发了我的火气,我为什么要用有这么多延伸的想法来激怒自己?

所谓B,就是Breath,在心情极度崩溃的时候,学会深呼吸,呼吸可以一定程度的缓解人的情绪。

所谓C,就是Calm yourself,让自己平静下来,先离开让自己发怒的场景。

所谓D,就是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要思考当下孩子如此闹腾,他此刻的需求究竟是什么?

所谓E,就是Empathize,对待孩子要用同理心,能感受孩子此刻的感受,不排斥也不否定。

当我们能带着孩子一起来应对情绪,孩子就不会每次在自己有情绪时狂躁不已,他从你这里就已经习得了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所谓“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平和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可能不一定有多成功,可他一定能成为一个彬彬有礼、能找到自我归属感、能时刻感知到幸福力的孩子。

06

你若面目狰狞,孩子便戾气满身

认知疗法让我们清醒,如果这些还不足以让你控制情绪,那么记住以下关于管教的4C法则:

即沟通、选择、结果、联结。

管教

1、 关于沟通,要简短、具体,针对某件事,给他一个简单的指令,可以示范和解释,不要长篇大论和唠叨不已,当孩子做到了,要给他言语上的激励。

2、 关于选择,不要用威胁代替选择,让孩子有掌控感,不替孩子做决定。

3、 关于结果,要让孩子体会到某件事这样做的自然后果,而不是你给予他的想像结果。

4、 关于联结,管教的核心就是联结,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受父母重视,感觉到自己的独一无二,他就会获得更多安全感,而无需通过某些行为去获得父母的关注,此刻的孩子,通常都是能和父母好好合作的。

你情绪的平和与稳定,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是否稳定。

当你觉得情绪真的一触即发,请找到可以代替吼叫的方法:

比如,

学会放低声音,提醒孩子,你内心的“小怪兽”又来了;

可以利用幽默和创意缓解一下氛围;

可以用定时器的方法,跟孩子说,从现在开始,我们哭三分钟或者五分钟的,时间到了,我们就一起笑,相信这个时候孩子都会在你的逗乐里忍俊不禁。

以前,母亲用脐带与孩子紧密相连,传递营养和氧气,孩子出生后,母亲经常会忘记用温柔、理解、包容将爱传递给孩子。亲子之间,血脉相连,一旦情绪与爱发生了堵塞,最终只能爆裂。

教育孩子,就像牵一只蜗牛去散步,陪他走过孩提,迈过青春,虽然也曾气疯过,虽然也曾没耐心,孩子依然在向我们呈现生命中最美好的一面;

我们又何妨放慢脚步,

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慢慢体味生活的滋味;

给自己一些时间,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在俗世里回响。

当我们从俗世中探出头来,会发现,这样成就的,不仅仅只是孩子,当然,还有我们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