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清平为什么是单口相声,而不是脱口秀?

网络愚公

方清平说的为什么叫单口相声而不叫脱口秀呢?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一名相声演员。有人说不对,王自健还是相声演员呢,在《今晚八零后脱口秀》上说的为什么就是脱口秀?

相声演员当然能说脱口秀,我就在某酒吧听相声演员贾旭明说脱口秀,尽管他已经尽量往脱口秀上转,但怎么听都还是带有相声的腔调。

其实听一下方清平的单口相声,已经和刘宝瑞、苏文茂等老艺人说的单口有很大区别。单口相声绝大多数都是在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我”,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第三人称的主人公。

而方清平从多年前引人注意的《童年轶事》开始,讲的大多数自己的事儿,尽管那些事儿有可能不是真的,或者并非实际发生在自己身上,但他就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出来。这些事情是有一定关系的,可能是一个个小故事,或者表演者一段段小评论,但都不是一段完整的大的故事。

而从这些特点来看,已经与传统上的单口相声有很大区别,它更接近于脱口秀的形式。几年前方清平在北京电视台开了一档节目叫做《脱口而出》,表演形式和内容与平时大家在舞台上看到的他的表演非常接近,而从节目名称也能看出,它更像是一个脱口秀节目。

只不过从实际来看,方清平的舞台表演从来都冠以单口相声的名号,这一点有别于王自健,在一些小剧场进行演唱,方清平参加的也是相声场子,而非脱口秀的舞台。

其实无论叫什么,方清平的表演已经自成一派,善于从生活细节获取灵感,制造笑声。


郑捕头

先来说说单口相声和脱口秀的区别。
这两者大概有三点不同。

一是结构上的。二是技法上的。三是方向上的。

第一点:结构。

单口相声作品基本上全都是叙事性的(可以去看看《中国传统相声大全》的单口相声部分目录),也就是说:整段作品从头到尾讲述一个故事。
当然前头也可能有“垫话”——跟三言二拍里大部分故事的做法一样。
但主体一定是个故事。整段作品的结构也一定是叙述性的,叙述是线性的。

而Standup comedy则没什么长篇叙事类作品吧。至少我还没见过。我看到的大多是零散笑料的罗列(有些会故意选取同类题材的笑话),或者是对同一话题的论说。
叙述的结构通常是“平行”的。

具体地说,面对一段standup comedy视频,通常你从任何一个时间点开始看都是可以的,因为反正都是一个一个的笑话。单口相声却不行。

第二点:技法。

技法上,standup comedy的“平行结构”导致每个笑点基本上是独立的。
也就是说,每个段子都单独成立。每个笑点都独自存在。笑点是以“包袱儿”为单位的。
而每个段子都可以自由地采用不同的搞笑手法。这个用谐音、下个用双关、再下一个玩儿禁忌……

而单口相声则不是以“包袱儿”为单位的。因为有人物、有故事,很多笑料就是从“情境”的冲突里产生的了。是以对种种冲突、矛盾、反常的描摹,将听众带入所描述的可笑情境里,引人发笑。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1950年代新编的单口相声《追车》——常连安、刘宝瑞都说过(常连安版本似乎更好些)。开头儿为你慢慢描述几个人物各自的背景、心态,接着,把这几个人放进同一个情境里,让他们各自不同的动作纠缠在一起——这种纠缠产生了误会、冲突。只有观众和叙述者是知道这种纠缠的真相的,大家看着这几个人在一个无奈的情境里乱起来、闹起来。并为此发笑。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马三立的《卖黄土》、《逗你玩》,张寿臣的《贼说话》,都很典型——笑点出自情境。

第三点:方向。

说“方向”也可以,说“追求”也可以。反正我想说的是——standup comedy与单口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要追求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把这玩意儿叫做表演的“方向”。

standup comedy这种样式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追求密集的包袱儿和频繁的爆笑。但这不是相声或单口相声一贯以来所追求的。

说单口相声的演员并不指望观众每30秒大笑一次,听单口相声的人恐怕大多也没有这样的预期。事实上,很多单口相声作品都是在长篇大套的叙述之后抛出唯一的一个笑点,就下台鞠躬了——“挠挠”、“烧完啦?”、“没贼我棉袄哪儿去了?”、“我忘拿钥匙了。”都是如此。但奇怪的是,这些全篇只有一个笑点的单口相声却被公认为单口相声的经典之作。我觉得这足以证明,单口相声与standup comedy在追求的方向上就是不同的。


Jason147345508

方清平是相声演员。他跟他师哥付强说过对口相声,也跟他师父李金斗合作过,但更多的时候他一个人站在台上说单口。

单口相声是咱民族的东西,老一辈的单口名家有张寿臣、刘宝瑞和马三立等。张寿臣和马三立都是因为没搭档,又找不到合适的,就改说单口了。刘宝瑞被称为单口大王。他跟张寿臣和马三立不一样,他是因为说单口出的名。

脱口秀的泊来品,外国货。单口跟脱口秀的区别很大。脱口秀就是笑话的堆积,把观众逗乐了就行,甭管是什么内容。单口相声可就不同了,一般都有故事情节,时间地点人物一样都不能少,一段单口就是一个故事。脱口秀的包袱是一个接一个,而单口的包袱很少,有的段子就只有一个攒底的包袱,要是没响(行话叫泥了),就算演砸了。这就是单口难说的地方。中国不缺说对口相声的演员,就缺说单口的相声演员。当然,也有人说脱口秀里面的包袱不是包袱,只是笑话。

方清平被大家认识是因为他在电视大赛上获奖了,后来又频繁出现在某几家电视台的综艺节目里。过去,他说的勉强可以叫单口,现在就完全是脱口秀了。既没有故事情节,也都不挨着,一句天一句地,包袱也比较密。题主说他说的是单口,刚好说反了。


萧陶

先说一下,中文脱口秀的意思并不是英文talk show(谈话节目)而是stand_up comedy(单人喜剧),两者有区别。

单口相声的起源就是讲故事讲笑话,后来经过许多相声艺人的总结和改进,又从评书借鉴了许多素材,形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但不管篇幅长短,单口相声的本质就是讲故事,或者借古讽今,或者借事物喻人。

但脱口秀更侧重于思想意识的输出,不论黄子华还是乔治卡林,或者其他的脱口秀演员,他们在表演时很少单纯的讲故事。他们更多时候是抛出话题让观众思考,比如黄子华根据名句“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引申出“宝马有出产自行车,那么坐在宝马自行车上时是该哭还是该笑……”。

同样是制造笑点,单口相声是通过设计故事桥段来制造巧合矛盾,而脱口秀则更注重与观众的交流互动,它的许多笑点是利用观众思维上的惯性去制造矛盾。

而方清平的特色就是典型的单口相声,他的作品大多是通过设计桥段来制造巧合矛盾,即使他有借鉴单人喜剧的地方,但他节目的主要框架还是偏于单口相声,就是讲笑话讲故事。


逗妇乳不是豆腐乳

方清平的单口相声确实是相声届的清流,在相声越来越注重对口和群口的年代,他能够出来也足见其功力。方清平的单口和马三立不太一样,马三立的单口特别有嚼头,就像是吃葡萄干,得慢慢的品。而方清平的单口则是直接给,但是核里仍然是相声的技巧。三番四抖,娓娓道来。这和脱口秀不一样的是,脱口秀大多就是讲笑话,而单口相声都是有主题的,无论是瓢把,垫话,还是底都不会冲脱于主题,且方清平多年的相声功底,总能像讲故事一样,不温不火的把包袱抖出来。方清平之所以能让人记住正是由于他是说的相声,而不是笑话大串联,这就像是邻家的二叔和三叔,二叔擅长讲故事,而三叔善于耍活宝,我们常常能记住二叔讲的故事,而只能记住三叔是个爱开玩笑的人,相声的根本还是内容创作,没有故事一切都是抽刀断水,而反之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一定会让人喜爱并且记忆深刻。


眼睛看见内心

方清平,因为师父是李金斗,他比郭德纲要小一辈,也因为师父李金斗算是有些能耐的人,方清平的相声水平才会这么高。

实事求是,方清平有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而且有自己的可取之处。这种可取之处就是他的单口相声借鉴了许多脱口秀的特色,有点王自健、《吐槽大会》的味道,很有黑色幽默。

看到没有,就是一件特别小的事情,人家能讲得有意思,而且是很多事的集合,不仅仅是一件事,而且最主要的是,人家的叙事风格非常的寡淡,也没有任何多余的一点煽情的地方或者虚张声势,就是平铺直叙,夹叙夹议。

而听过郭德纲的单口相声都知道,郭德纲的特色是长篇的描述一个传统故事,仿佛评书那般娓娓道来。

总之是各有各的特色,但以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特点,方清平的单口相声仿佛更吸引年轻的观众。可是名气两个人却天差地别。现在方清平已经参加了欢乐喜剧人,按照惯例,没有大名气方清平注定是要淘汰的,那么能多待一期是一期吧,期待他的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