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討厭寶雞下雨

雨一直下,氣氛咋能融洽,去哪哪堵,看哪哪溼,走哪哪下,我想要一個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陽光燦爛豬八戒的日子。

諸葛亮討厭寶雞下雨

諸葛亮討厭寶雞下雨

最不喜歡下雨的,當屬胡亥。

諸葛亮討厭寶雞下雨

話說當年,胡亥剛剛當上皇帝,心裡想著老爸秦始皇,老子秦二世,之後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是皇帝,那真是飄柔,飛一般的感覺。結果,秦二世元年秋,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徵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兵變。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

諸葛亮討厭寶雞下雨

你說這到哪說理去!

諸葛亮討厭寶雞下雨

不喜歡下雨的,諸葛亮也算一個,而且他不喜歡咱寶雞的雨。

諸葛亮討厭寶雞下雨

話說當年,諸葛亮已經是六出祁山了,來來回回折騰了五六次,也該取得點成績了吧,結果司馬懿愣是不讓魏軍和蜀軍正面交鋒,兩軍隔著渭河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就是不動手。據記載,當時蜀軍駐紮在岐山五丈原和眉縣一帶,而司馬懿就默默的站在今天蔡家坡的塬邊。諸葛亮一看這架勢,可不能再等了,於是用計策把司馬懿引入上方谷,司馬懿父子剛入上方谷,蜀軍堵住谷口,一把火燃得火光沖天,眼看司馬懿等人將葬身火海,誰料一場大雨從天而降將大火撲滅。諸葛亮眼睜睜的看著司馬懿等逃脫而去,氣的病逝五丈原,最後只留下一句:“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諸葛亮討厭寶雞下雨

你說這得有多冤啊。

諸葛亮討厭寶雞下雨

這都叫什麼事啊。

同樣討厭下雨的,還有吳三桂。一生戎馬,折騰了大半輩子,臨了眼看大業無望,終於下決心當皇帝了,結果登基當天大雨傾盆,登基儀式草草收場,就像他燃起的戰爭之火一樣,滅了。

諸葛亮討厭寶雞下雨

有不喜歡下雨的,就有眼巴巴求雨的。

首先要說的就是大文豪蘇軾了。他求的,恰好是寶雞的雨。

諸葛亮討厭寶雞下雨

26歲時,蘇軾到鳳翔來做“籤判”,沒事幹就在府衙後面修建觀賞景色的亭子,此時恰逢寶雞大旱,蘇軾被派了一項緊急差事:赴太白山求雨。雖說迷信我們不能信,但蘇軾抱著對寶雞人民負責的態度,極認真地做這件事,不久,寶雞上空那是陰雲密佈、雷聲轟轟,正兒八經的下了一場透雨。恰逢亭子修建完畢,雙喜臨門,蘇軾借勢隨緣,給自己的小亭取名“喜雨亭”,並作《喜雨亭記》流傳至今,亭子如今還在鳳翔東湖之中。

諸葛亮討厭寶雞下雨

除了蘇軾,因為心懷天下而求雨的,還有成湯。

諸葛亮討厭寶雞下雨

成湯建立商朝以後,連續七年乾旱,民不聊生。看著自己的子民如此痛苦,成湯決定要拯救他們,於是他就去親自祈雨。結果,成湯的罪己詔還沒有讀完,天上就下起了磅礴大雨,連續多年的大旱天氣也就此結束。

我相信,有一個人看到成湯和蘇軾的故事後,心裡是有所觸動的,是希望自己的天下也來點雨,特別是陝西的雨,他就是崇禎。

諸葛亮討厭寶雞下雨

同樣是天氣不好,崇禎的境遇,真是聽者傷心聞者流淚。

翻開史書可以看到這樣的記載:崇禎元年,陝西旱災;崇禎二年,陝西旱災;崇禎三年,陝西旱災;崇禎四年,陝西旱災……

諸葛亮討厭寶雞下雨

面對此情此景,一個大明朝的好人劉懋,給崇禎出了一個看起來是良策,實際上也不能說是餿主意的主意:陝西甘肅一帶,驛站養活著數萬人,不如裁撤驛站,這樣就能省下來不少銀子,可以用來救災。

崇禎想了想,同意了。

於是,一個祖祖輩輩靠著驛站生活的人失業了,他叫李自成。

諸葛亮討厭寶雞下雨

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崇禎知道裁撤驛站會打了李自成的飯碗,他是會再考慮考慮當初的決定,打劉懋一耳光,再賞他一點銀子的。

諸葛亮討厭寶雞下雨

1956年10月1日國慶節,毛澤東主席等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觀禮閱兵式,國防部長彭德懷在閱兵總指揮楊成武陪同下檢閱部隊。閱兵式在滂沱大雨中進行,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國慶閱兵中唯一一次雨中閱兵。

受閱官兵的軍裝溼透,精神卻越發飽滿,踏著水花前進,受閱部隊乘坐的,是第一批出廠的國產解放牌汽車,想想就讓人激動。俗話說的好,當兵後悔兩三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說的是一點沒錯,羨慕連長啊。(寶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