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瀋陽的行與市

[轉載] 瀋陽的行與市

奉天小東門外瓜市場

行與市簡單地說都是市場的意思,由最早的集市發展而來,泛指經商做買賣的地方。後來隨著商業的發展,詳分為行與市。行是專業化比較強的營業場所,而市是指買賣東西的地方。瀋陽是關外較早的商貿中心,很早的時候遊牧民族就在這裡用皮毛、山貨換取糧食、布匹等。後金遷都瀋陽之後,作為一代都城,瀋陽的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人口不斷增加,商業也就更加繁榮起來。各種行市也如雨後春筍般遍佈都城。到了清代末期,隨著外國侵略勢力的介入、商埠地的劃分,行市開始向城外擴展,城市的範圍也在悄然擴大。現在瀋陽已經是一個擁有七百多萬人口的大都市,大大小小的各種行市也已經是數不勝數了。

最早的行市形成於中街

瀋陽商業的繁榮是從後金遷都瀋陽開始的,後金的統治者在明瀋陽城的基礎上重修城牆,將原來的四座城門改為八座城門。後金日益強大,變成大清之後,統治者對瀋陽這一龍興之地眷顧有加,又在城牆外修築了一道關牆。於是瀋陽城就變成了內有城牆外有關牆,八座城門對應八座關門的格局。在城外是一片片的菜園子和稀稀落落的農家、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在城內,瀋陽四面城牆上的八座城門連接成井字街,井字街的中心是皇宮,周圍是王府、衙門等,居住的盡是些皇族顯貴。貴族們不事勞作,但吃穿享用卻毫不馬虎,各種吃食用品,都得購買。

有需求就有市場古來如此,而且有錢人多的地方,買賣自然好做。於是在皇宮後面的四平街(今中街)形成了這座都城最早的商業中心。1648年天朗藥房出現在四平街,此後,天益堂藥店、中和福茶莊及萃華新銀樓等商號陸續出現。在其周圍的衚衕裡也逐漸形成各種行市。在其路南胡同裡的夜市,可以買到各種百貨、小吃,還有書鋪、專門熟制皮革的臭皮行、賣各種銅器的銅行;每年農曆十二月初一起在四平街還出大行,開設畫棚。四平街北和銅行相對的是賣各種木製器皿的木行,在福勝門(大北門)裡大街,鐘樓東北、長安寺一帶,有專賣銀飾的銀市。

每年元宵節前後,在鐘樓南大街會形成彙集各種花燈的燈市。在鐘樓南及內治門(小東門)裡大街,每年八月十一到中秋節後是水果市。內治門裡有魚行,在內治門內以南及鐘樓南月窗衚衕還有一個貂皮局。外攘門(小西門)裡大街有賣皮革製品的皮行,專賣舊衣服的估衣市,路南還有一個文物古董市。在德勝門(大南門)金銀庫衚衕是菸袋鋪。騾馱轎店在德勝門路西。

[轉載] 瀋陽的行與市

奉天小東門外菜行

熱鬧的行市不僅集中在城內,在城門外邊門裡也有很多行市。1829年瀋陽內治門護城河一帶出現一個較為固定的蔬菜早市,不久在大南門邊門城牆下又形成另一個蔬菜市場。在天佑門(小南門)外碧霞宮前,內治門外天齊廟前,懷遠門(大西門)外,外攘門外,福勝門外,地載門(小北門)外向西各有一處柴草市;在福勝門外和地載門外各有一處缸市;內治門外向北、德勝門以西每天清早到中午是菜市;內治門(小東門)向南是瓜行;在文德坊也就是東華門外是劈柴市;在福勝門、地載門外有數家錢莊;八門及撫近門外頭道溝北、內治門外小津橋,福勝門外橫街是車行;出德勝門向東、出撫近門(大東門)向南是焦炸市……

各種行市門類齊全,分工明確,行業化特點已經相當明顯了。

張作霖開辦了南北市場

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逐漸走向衰落,一個接一個的不平等條約,將中國的利益瓜分殆盡。瀋陽作為東北的政治軍事中心同樣不能倖免。1903年10月,通過中美、中日通商續約,瀋陽被正式闢為商埠地,允許外國人在此通商。1906年清政府在瀋陽設立商埠局,於外攘門(小西門)外闢地一萬餘畝,東至邊牆(青年大街),南至大道(文化路),西至滿鐵附屬地(和平大街),北至皇寺前的大片地區劃為商埠地。界內田畝由公家出資收買,以備外商租用。最初,這塊被闢為商埠地的地塊,是一片荒甸,鮮有人家。商埠地劃定以後,各國商人開始在此租地,開辦各種工廠、商業。1918年張作霖為了促進民族工商業的發展,在商埠地內開闢南、北市場。

北市場成為著名的“雜八地”

1921年前的北市場,是一片荒野、墳地,除了實勝寺等幾座廟宇之外,只有10間當年修建廟宇的工匠棲身的簡易房,因此這地方叫十間房、齊家墳。1906年劃分商埠地,這一地區被劃入北正界內。雖然被確定為商埠地,那些外國商人、牧師並沒有馬上遷入,這裡仍然是一片荒涼。因其位於老城與附屬地之間,一些逃荒、流竄、生活無著的百姓,常聚在這裡,尋機在附屬地做點兒零工。一些走江湖賣藝的人,也湊在閒散的人群中擺攤賣藝,掙口飯吃。形成了小小的零工市場。

直到1920年,當上了東三省巡閱使的張作霖,視瀋陽為其奉系的大本營,他決心開通地面擴大市區促進繁榮,在十間房圈定3.6平方公里的土地,平墳闢地,先是開設戲院子、賭場,接著辦起商行、絲房、飯鋪、茶莊、客棧、藥房、理髮館、照像館等,並正式命名為北市場。為了使北市場迅速繁榮起來,張作霖下令把原來在火車站、大西門、九門臉一帶的妓院全部按規定時限遷到北市場。北市場靠著北站(遼寧總站),那是當時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國內最大的火車站。客流量大,吃喝玩樂的場所店鋪多而齊全。妓院煙館、擺地攤耍把式的、說書唱戲的、走江湖賣藝的、變戲法賣大力丸的,以及小吃店、小吃攤等,各種烏七八糟的行業彙集於此,成為瀋陽最著名的雜八地。

當時著名的大觀茶園、共益舞臺就坐落在這裡,分日場夜場,上演著不同的大戲。看戲的地方還有中央大戲院、茶館、落子園等,吃飯有老邊餃子館、三和盛包子鋪等,興味齋的烤鴨、四興盛的燒餅都是當時有名的小吃;看電影有云閣(今人民電影院)、保安(群眾電影院)、民族、新光四個影院;在平康里、宜春裡、永宜裡等處妓院雲集,周圍的當鋪和放印子錢的錢莊,陰森森地盯著那些出出入入的嫖客。

南市場以八卦形式佈局

南市場坐落在商埠地副界西南端,東至三經街,南至十三緯路以北,西至馬路灣,北至大西路。南市場以八卦街最為著名,按照八卦所說的一元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形式佈局。建南市場以八卦佈局,一說是為了辟邪,取否極泰來之意;另一說是取古人擺八卦陣的戰術,讓敵人有進難出,起到禦敵作用;還有一說是希望客人到此後,能沉浸其中,為商家招攬生意。環繞廣場四周有四幢樣式相同的二層青磚小樓,俗稱“圈樓”,是當時最為熱鬧的地方,著名的蕭湘書館、萬順書館、桂花書館等八家妓院就在這圈樓裡。

除南北市場外,在現在的惠工地區,曾經是瀋陽的另一個雜八地。1926年,張作霖在西關地區,修整土地,填平溝壑,並在清真北寺與朱剪爐之間的王家園子地基上修建了第一商場。這在當時可以說是超級市場了,它西院是商場,東側是著名的興遊園。只可惜在1943年的一場大火中毀於一旦。

附屬地內形成新的洋市場

日俄戰爭後,以今天老道口為中心,東到西塔,南到北二馬路的大片地區都是日本人佔領的南滿鐵路附屬地。日本獲得附屬地的權益以後,開始著手建設它的遠東侵略基地,形成了今天瀋陽站及太原街的最初佈局。在那裡,日本人開設了七福屋百貨(今遼寧商場)、大和屋百貨店(今太原街新華書店)、中古時裝店(老聯營)、幾久屋(今和平商場)等商業建築,還有日本人經營的春日町市場(也就是後來的和平副食)、青葉町市場、加茂町市場(現在的廣州菜市場),是主要為日本人服務的副食品市場。

(本文作者於淑娟,遼寧省檔案局副研究館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