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宰相姚廣孝的詩你讀過嗎?帶你賞析他的《獨庵老人自題贊》

黑衣宰相姚廣孝的詩你讀過嗎?帶你賞析他的《獨庵老人自題贊》


姚道衍,就是明成祖朱棣時期,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廣孝。

元末明初之時,許多人不得不出家躲避禍患,如同明太祖朱元璋,也曾當過和尚。而姚廣孝年少時也被迫出家為僧,道衍則是他的法號,後自號獨庵老人。

黑衣宰相姚廣孝的事蹟就不詳細介紹了,用通俗的話說,這是一位猛人。智謀不下劉伯溫,精通儒釋道三教,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永樂大典》的最高編纂官,以“臣奉白帽著王”結識朱棣,更是三寶太監鄭和的老師,以燕京區區一地助朱棣登帝,這不簡單吧。

這裡,解析下“臣奉白帽著王”的含義。王以白帽為冠,是為“皇”字,據說朱棣當時因這句話大喜不已。


姚道衍的這首《獨庵老人自題像贊》,應是在他輔佐朱棣登上帝位後於燕京崇國寺時所作。

這首詩有幾個不同字的版本,因沒有去過北京石景山崇國寺,也未曾見過真跡,可能會有所偏差,但不妨礙這首詩的悠然韻味。

黑衣宰相姚廣孝的詩你讀過嗎?帶你賞析他的《獨庵老人自題贊》


獨庵老人自題像贊
明·姚道衍(姚廣孝)
看破芭蕉柱杖子,等閒徹骨露風流。
有時自把龜毛拂,只得虛空笑點頭。

詩題一目瞭然,獨庵老人就是姚道衍,自題像就是人的自畫像。

結合背景來說,姚廣孝深得朱棣信任,也可以說他是朱棣一生唯一的朋友也不為過,他的政治貢獻在此不言,評價很高。

說起來姚廣孝也很獨特,功成身退,拒絕朱棣為他大修寶剎的提議,可見他不僅智慧,也對名利不看重。


黑衣宰相姚廣孝的詩你讀過嗎?帶你賞析他的《獨庵老人自題贊》


①.看破芭蕉柱杖子

這裡“柱”還有版本為“拄”。而“柱杖子”的表意是說拄拐仗或僧仗之意。

選擇“柱杖子”,是由於與佛語“你有柱杖子,我與你柱杖子”去妄念,修佛法有關。姚道衍是僧人,而觀他的作為,功成則退,與“去妄”相合。

芭蕉:植物。但自古芭蕉與孤獨寂寞,離愁別緒相輔相成。李清照《添字採桑子》有云:“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以芭蕉來喻離緒。

結合整句,意思就是姚道衍早已看破這紅塵的離情別緒,心欲妄念。看破一詞,足見灑脫。


②.等閒徹骨露風流


不要等到頭髮白了,身子骨老了,才後悔年壯時沒能顯露風流之姿。與岳飛的“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陸游的“雪中僵臥不須悲,徹骨清寒始解詩”,以及蘇軾的“大江東去,千古風流人物”,有同妙之感。

既是一種勸誡,又是功成名就後的一種風流灑脫,知足人生。他不僅實現了對朱棣“臣奉白帽著王”的諾言,也實現了他的心志,故而灑然。


黑衣宰相姚廣孝的詩你讀過嗎?帶你賞析他的《獨庵老人自題贊》​​​


③.有時自把龜毛拂

這裡“自把”另有版本為“搖動”,選擇“自把”是由於結合整句來說,更具有一種灑然的趣味。

姚道衍是受戒和尚,一般印象裡和尚是沒有頭髮的,而一詞“龜毛”形象的比喻他自我打趣“拂”的動作。

和尚的光頭戒疤,與無毛烏龜很形象。而龜生毛更是一種不可能存在,有名無實的存在。

這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除了有無聊之會心一笑,也是他對於人生的灑脫。於權勢不爭而爭,既深得朱棣敬重,又實現了他的心志。


④.只得虛空笑點頭

這是姚道衍“自把龜毛拂”這個有名無實的動作的啞然失笑,是他在看畫,也是畫在看他。

姚道衍與姚廣孝在虛空裡的自我對視,他究竟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或許,唯有虛空才知。

這種“虛空笑點頭”的空間畫面感,從一個“笑”字,點出了你知我知的灑然意味。許是,君臣際遇般如魚得水的一笑;許是,實現心中志向後的會心一笑。


讀完姚道衍的這首自題詩,不難發現這其中滿滿的風流灑脫。

由“看破”一詞,說他的心境如水;由“露風流”表述他的心情怡然;而一個“拂”字,見他的風趣幽默;又由一個“笑”字,觀他的風流灑脫。


姚道衍安享晚年病故後,得以安葬皇家太廟的這種尊貴殊榮,可見他的功績、智慧及獨特。

以上是對這首詩的自我賞析,若有不足,歡迎大家指正。拋除種種因素,單從詩的本身結構來說,一口氣讀之,就是給人風流灑然的感覺。你覺著如何呢?

黑衣宰相姚廣孝的詩你讀過嗎?帶你賞析他的《獨庵老人自題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