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圓和元宵的區別是什麼?

蜜九哥

年關剛過,又將迎來元宵節。元宵佳節自古以來就是極為重要的傳統節日,更有看花燈、吃湯圓這樣的傳統習俗。過去有:“上燈元宵落燈面”這樣的說法,北方的人們在元宵節這一天喜歡吃元宵,

而南方人多吃湯圓,元宵與湯圓看起來相似,但是除了名字不同之外,在製作方法上也大相徑庭,用一句話來形象的概括,那就是“滾元宵,包湯圓”。

元宵是將餡料放在糯米粉裡,糯米粉自然而然的就粘在了餡料上,一邊滾一邊撒些水,慢慢地就滾成了元宵,表皮薄而幹,煮好之後才會吸收水分變得粘稠。湯圓的製作方法則有點像包餃子,是用糯米粉團包上餡料再收口做成湯圓,因為湯圓水分大,不易保存,不過現在有了速凍方法,各種餡料的湯圓在超市裡都能買到。南宋周密《武林舊事》一書中提及:“節食所尚,則乳糖圓子,澄沙糰子……十般糖之類”,這裡的乳糖圓子,澄沙糰子都是湯圓,只不過餡料不同。

周必大在《平國續稿》中曾寫道:“元宵煮浮圓子,前輩似未曾賦比”,又說因為前人沒有寫過,所以他寫了一首詩:“今夕知何夕,團圓事事同。湯官尋舊味,灶婢詫新功。星燦烏雲裡,珠浮濁水中。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

宋代呂原明在《歲時雜記》中記載:“京人以綠豆粉為科斗羹,煮糯為丸,糖為臛,謂之圓子鹽豉,又如人日造蠶,皆上元節食也”。當然湯圓也不僅只是元宵節這一天才會吃,比如說,在南方地區,冬至人們除了吃餃子也愛吃湯圓,冬至吃湯圓這一習俗在明清時期就已經約定俗成,在史料上也有記載:“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也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來”。

Cola


亞洲食學論壇

一、口味

湯圓口味有多種。比如湯圓除了甜的,還有鹹味的、有包餡的,有無餡的,有實心的。還有就是鹹味的湯圓一般是中間不加餡料,靠湯入鹹味。

元宵口味單一:其特點就是甜,餡料種類相對少一些,主要是黑芝麻、五仁、豆沙等。


二、餡料

湯圓:最早以黑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棗泥為主。但現在元宵和湯圓兒也打破傳統,研發出了水果口味兒,還有一些咖啡、抹茶等西式口味的,選擇的餘地空間多一點。

元宵:最早以什錦餡兒、棗泥餡兒為主。什錦餡兒就是用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混合在一起的,感覺特像月餅裡的五仁兒餡兒。

三、製作工藝

湯圓:做湯圓兒的過程,就像包餃子。需要先把糯米麵和好;然後做餡兒,最後揪一塊兒面,捏成片兒,把餡兒包在裡面,揉成球兒就可以了。

元宵:是以餡兒為主的,先把餡兒做好,切成小塊兒,然後把餡兒放在盛有糯米麵的大笸籮裡來回搖,搖到餡兒的外面滾上一層厚厚的糯米外衣為止。

四、口感

湯圓的表皮兒勁道,餡兒料也有嚼勁兒,煮出來的湯會比較粘稠,有點兒像喝米湯的感覺。

元宵:表皮兒光滑、口感細膩,由於餡兒裡水分多,所以湯圓被咬破的那一剎那,餡兒會像流沙一樣流出來。

正月十五馬上到了,無論你是吃湯圓還是元宵,都是一種節日習俗,湯圓像徵著團團圓圓,吃上一口美滋滋的。

我平時也在家裡煮湯圓,一般裡面加點醪糟,這個煮出來的湯圓甜而不膩。


曉評人生

一、口味的區別

湯圓:湯圓除了甜的,還有鹹味的,既有包餡的,也有無餡實心的。其中鹹味的湯圓基本是中間不加餡料,靠湯入鹹味;而無餡實心湯圓則非常清淡,只是在湯裡放入少量白糖,不像芝麻花生餡的那麼油膩,適合怕油的人士選用。

元宵:最大特點就是甜,餡料種類相對少一些,主要是黑芝麻、五仁、豆沙等,再加些白糖。

二、餡料的區別

湯圓:最早以黑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棗泥為主。現在人們的口味越來越挑剔了,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元宵和湯圓兒也打破傳統,向水果口味兒進軍了,近兩年還出現了咖啡、抹茶等西式口味的,有點兒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

元宵:最早以什錦餡兒、棗泥餡兒為主。什錦餡兒其實就是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混合在一起的,感覺特像月餅裡的五仁兒餡兒。

三、製作工藝的區別

湯圓:做湯圓兒的過程,就像包餃子。需要先把糯米麵和好,醒透;然後做餡兒,餡兒裡的水份含量比元宵餡兒多,可以像餃子餡兒一樣散著,也可以揉成小球兒;最後揪一塊兒面,捏成片兒,把餡兒包在裡面,揉成球兒就可以了。

元宵:是以餡兒為主的,先把餡兒做好,切成小塊兒,然後把餡兒放在盛有糯米麵的大笸籮裡來回搖(現在是用機器),搖到餡兒的外面滾上一層厚厚的糯米外衣為止。

四、口感的區別

湯圓:表皮兒勁道,餡兒料也有嚼勁兒,煮出來的湯會比較粘稠,有點兒像喝米湯的感覺。

元宵:表皮兒光滑、口感細膩,由於餡兒裡水分多,所以湯圓被咬破的那一剎那,餡兒會像流沙一樣流出來;此外,湯圓煮出來的湯比元宵清亮。


九州獵人

首先,餡兒的區別。

元宵就專一很多了,甜口為主,黑芝麻、豆沙都是常見的餡,偏硬,餡兒更有嚼勁兒;

湯圓最初是以傳統的黑芝麻、五仁、豆沙、山楂糕外為主。近些年,還出現了咖啡、抹茶、粗糧、水果、鮮花等西式口味的。

其次,是製作方法的區別

這也是元宵和湯圓最大的區別。

元宵的製作方法要比湯圓繁瑣很多:首先要弄好餡兒,然後將凝固的餡切成小塊,過一遍水後,再扔進盛滿糯米麵的笸籮內滾,然後再過水,繼續放回笸籮內滾,反覆幾次,直到餡料沾滿糯米麵滾成圓球方才大功告成。

湯圓的做法跟包餃子很相似:把糯米粉加水和成麵糰,用手揪一小團溼面,擠壓成圓片形狀。將餡放在面上,再用雙手邊轉邊收口做成湯圓。

簡單來說,元宵是滾出來的,湯圓則是包出來的!

最後,則是吃法的不同

湯圓多是煮著吃,也有炒著吃的。

如果煮湯圓,那麼煮熟需要的時間比較短,大概 3~5 分鐘浮起來就好,煮後的湯是清湯。

元宵多是炸著吃,也可以煮著吃。

如果煮元宵,那麼煮熟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往往要 10 分鐘以上,煮後的湯因為生糯米粉吸水變渾湯。

吃了這麼多年的元宵和湯圓,現在才知道原來二者是兩種不同的沒事,漲姿勢了沒?

所以,這個元宵節,你吃的是哪一種呢?元宵or湯圓?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每年到了元宵節時,南北方的湯圓X元宵大戰有開始了,南北方人為了爭到底應該叫做湯圓還是元宵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

其實吧,這兩種食材確實是不一樣的。


首先,從製作手法上來講,湯圓的做法是把生糯米粉先用熱水或冷水,和成粉團,然後把各種餡料包進去,搓成圓形,做出的形狀表皮比較光滑粘糯,而元宵製作工藝要比湯圓複雜的多,首先要先做好固體的餡兒切成小塊,沾上水,然後再放滿生糯米粉的篩漏上搖,邊搖邊灑水,直到餡上滾滿糯米粉變成小球,而這樣做出來的表皮則是乾燥鬆軟的。


其次,兩者的餡料也不相同,元宵的餡料相對單一,主要以甜餡為主,餡料多為白糖芝麻、桂花什錦等,而湯圓餡料較為豐富了,湯圓的口味幾乎涵蓋的酸甜苦辣鹹,除了傳統的五仁、豆沙、山楂等口味外,還有粗糧、水果、鮮花等口味的,甚至還有一些黑暗料理時做出了喪心病狂的梅乾菜燒肉、香菇鮮肉餡的,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最後,兩者的使用方法也不太相同,湯圓可以通過煮著吃,也可以通過炒著吃,比如:貴州酸菜炒湯圓等吃法。而元宵的話則是以煮著吃或者炸著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因為製作元宵或湯圓的主要原材料是糯米,這種食材由於黏性高不容易被消化掉,而且兩者的餡料大部分屬於高熱量高油脂類型,因此患有胃腸道疾病、腎病、慢性胰腺炎、消化能力較差的老年人和兒童、體重超重者,應少吃或不吃。畢竟身體還是重要的。


電影小胖紙

很多人都分不清楚湯圓和元宵的區別,甚至有些人認為它們是同樣的東西,湯圓和元宵的外形雖然很像,然而,它們兩個真的不是同一種東西!


按照地方傳統,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湯圓,元宵和湯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味道區別、餡料區別、製作工藝的區別、烹飪習慣的區別和儲藏方式的區別這幾個方面。


1.味道區別


湯圓除了有甜的,還有鹹的,就像粽子一樣,有甜粽子還有肉粽子,湯圓不但有包餡料的,也有不帶餡料的,而且湯圓的餡料有葷還有素,鹹的湯圓基本不加餡料,完全是靠煮的湯入鹹味,然而無餡料的湯圓非常的清淡,非常爽口,不像那些豬油餡料或者芝麻花生餡料的湯圓那麼油膩,不適合老年人吃。 元宵基本上都是甜的,所以含有大量的油脂和糖分,熱量也很高,餡料的種類相對較少,主要是黑芝麻,五仁等餡料。


2.餡料區別


湯圓的餡料最早是黑芝麻,豆沙,核桃為主,湯圓的餡料偏軟,甜的鹹的葷的素的都有,種類豐富,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出現了很多水果,鮮花,粗糧等口味的湯圓,應有盡有。相比之下元宵就非常專一了,主要是以甜的餡料為主,黑芝麻,花生,五仁,豆沙都是常出現的餡料。


3.製作工藝的區別


湯圓一般將糯米麵和好,就如同包餃子一樣將餡料包入再團圓,表面光滑黏糯 元宵是要先把餡料切成一塊一塊的,然後蘸上水,在放滿江米粉的篩漏裡一直搖滾,邊搖還要變撒一些水,等到餡料全滾上粉。


4.烹飪習慣的區別


湯圓可以煮著吃,也可以炒著吃,有兩種吃法,尤其是搭配上芝麻的時候更香 元宵大多是煮著吃的,也可以炸著吃。


5.儲藏方式的不同


湯圓可以在冰箱或者冷藏櫃裡冷凍起來,保質期比較長,因為湯圓比較軟糯,不容易開裂。 然而元宵冷凍起來則容易開裂,保質期比較短。所以因為湯圓保存時間長,所以很多地方都能買到速凍湯圓,而元宵一般只能現場製作,當場售賣,很少看見冷凍的湯圓。


用戶95568035748

對於湯圓和元宵的區別,筆者是在好多年前看一個新聞節目的時候,無意中看到有一個科普片段,剛好講了元宵和湯圓的區別,當時對於兩者的區別可能講了不止一種,不過筆者記住的,就只有兩者在製作方法上的區別。

首先,北方是吃元宵的(哦,這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區別吧,地域不同),元宵的做法是,先把裡面的餡兒捏成一個小球,然後把這個小球丟進糯米粉中來回地滾動,讓每一個小球上都裹上一層糯米粉,糯米粉的厚度,小球的大小變成乒乓球那麼大之後(現在也有特別小的那種元宵),元宵就做好了。

而對於南方的湯圓,做法就和元宵有很大的區別了,湯圓的做法更像餃子,它是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軟硬適中的狀態,然後像做餃子皮一樣,做成湯圓皮,當然,湯圓皮一般要稍微厚一點,一般也不用擀麵杖擀,直接用手捏就好,做好湯圓皮之後,就可以把調好的各種餡兒包進去,然後捏好口子,用手揉成圓形的湯圓。

之前一直吃的是黑芝麻餡兒的湯圓,今天下班走在路上,聽到有喇叭裡叫賣,現做的“山楂餡兒”的元宵,最近還看到一個視頻,裡面有人還提到了五仁餡兒的元宵,就一個小小的元宵,花樣也是多的很。明天就是元宵節啦,大家都買到元宵或者湯圓了嗎?你們那裡都有什麼餡兒的元宵?你又最喜歡哪種餡兒的湯圓呢?


一切正在發生

吃元宵元宵是"滾"出來的,元宵節,北方人愛吃元宵,南方多吃湯圓。元宵是"滾"出來的,元宵是用餡過水,再在糯米粉裡滾出來的,餡多次過水,在糯米粉裡滾出來的,由小到大,很是好玩。元宵個頭大小有差別,還容易掉麵粉,所以元宵出鍋後,水中脫落麵粉顯得較渾濁。

滾元宵湯圓是包出來的,以糯米粉和麵後包餡製作而成,大小統一,煮湯圓出鍋後,水較清澈。元宵和湯圓的材料相同,只是製作方式不同。


一潭江心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湯圓和元宵雖然都是糯米粉+餡料的配置,但在製作的方法還有口感上都還是有差別的啦,而且元宵的個頭普遍大一些,皮比較厚,湯圓的皮薄,個頭也小。北方吃元宵更多一些,南方吃湯圓更多,不過團團圓圓的美好寓意都是一樣一樣的!

製作方法不同

簡單地說其實就是湯圓是用手搓的,而元宵是拿篩子滾的。

在做湯圓的時候,其實步驟和包餃子很像,第一步也是和麵醒面。不過用的是糯米粉加水,和成麵糰再放一段時間。之後會把糯米麵團揪成小塊,壓扁,然後像包餃子一樣,把各種餡放在麵皮上,然後收口,搓成湯圓的球形。當然,也可以搓成別的形狀,比如橢圓形啊,尖型啊等等。

元宵呢,則是直接把餡料放在裝了糯米粉的大篩子裡,像滾雪球一樣,一邊滾,一邊往裡面灑水,這樣包裹著餡料的糯米粉越來越多,最後就會變成元宵了。

外形不同

因為湯圓和元宵製作方法的不一樣,導致兩者看起來也是有差別的。湯圓的皮比較溼潤、光滑,也會薄一些,而且可以有不同的形狀。但是元宵的皮就比較幹,而且會有一些浮在表面的糯米粉,因為是糯米粉一層一層的粘上去,皮也會厚一些。而且只能有球形這一種形狀,沒法做成別的樣子。

口感不同

煮元宵的時候,因為是幹糯米粉直接包裹在餡料外面,所以在煮的時候會有些糯米粉溶在湯裡,元宵湯會比較渾濁,吃起來口感也會勁道一些。而湯圓煮出來的湯就會比較清澈,吃起來更加的細膩,軟糯。

其實湯圓和元宵的區別,也很像南北方給人感覺的不同之處呢~多見於北方的元宵,無論是製作還是口感都更粗獷有勁兒,而南方常見的湯圓,則有種細膩的軟萌感。

祝大家元宵節快樂,晚上吃湯圓還是元宵?


不吃腸的大腸

又到了元宵節,朋友圈裡面又開始了各種曬!但是有的小夥伴看著看著就納悶了,怎麼既有說吃元宵還有說吃湯圓的呢?下面我給大家普及一下:

其實“元宵”和“湯圓”可以說是一種食物。吃元宵象徵著團團圓圓,家庭和睦!但是因為文化差異和做法不同,所以北方人叫“元宵”,南方人叫“湯圓”。

元宵:

元宵是北方人的叫法,元宵的製作工藝要比湯圓複雜一些。做元宵要先準備好餡,然後把餡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將這些小塊放在盛滿糯米粉的簸箕中。由於做法,所以元宵的形狀比較單一。煮湯圓的水要少一些,煮好元宵後,湯汁會比較渾濁濃厚。而且元宵吃起來比較勁道。

湯圓:

湯圓是南方人的叫法,相比於元宵,湯圓是用手。先將麵糰壓成圓餅狀,把喜歡吃的餡放在上面用雙手將其搓成形,不一定是圓的還可以是方的三角形的等等。湯圓吃起來比較軟。

最後,祝大家元宵快樂、團團圓圓、心想事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