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有一種風氣,不論文學作品還是影視劇,都喜歡玩穿越。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麼想的,或許對那個朝代很欣賞,又或者認為歷史是既已發生過的,而自己生於現代,於對過去之事瞭若指掌,想當然的便以為穿越過後,以本身智慧可以橫掃一切,進而扭轉乾坤。
假如真有一人能回到過去,回到他所向往的時代。我想提醒一句,別的先不說,你能適應那個年代的道德規則嗎?一個社會有一社會的道德,此種道德為這個社會大多數人所認同、執行。若有人違背了,不論你是多麼傑出的人物,其下場都會很慘。
你若敢說出超時代的話語,必定被人認定是瘋子,嚴重一些,會被處死。歷史上有些人思想稍微超前一些,其生活大多很苦,這個時候,要麼與世混濁,做個凡夫,要麼超拔於世,做個奇士。又想風光,又想不被世俗所困,哪有兩全之事?
其實大部分問題,不用回到古代,你只設身處地的想一想,便可知道自己有沒有擺平這件事的能耐。這裡提一個重要的觀念,自古有謂:“忠孝兩難全。”古人講忠孝,其重視程度,遠超現在社會。一個不忠不孝的人,很難在社會上立足,除非你也像朱全忠那樣,做個肆無忌憚的惡棍。
先看一則故事,東漢靈帝熹平四年,遼西太守趙苞到任之後,便去家鄉迎接其母及妻子。道經柳城,適值鮮卑入寇,趙苞母親不幸被擄,一同載往遼西郡,脅迫趙苞獻城投降。
趙苞率步騎二萬與賊對陣,見其母痛哭,說道:“為子無狀,欲取微祿奉養朝夕,不圖為母作禍,昔為母子,今為王臣,義不得顧私恩,毀忠節,唯當萬死,無以塞罪。”
趙母遙謂其子:“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顧以虧忠義,爾其勉之!”其後趙苞棄母,大破賊眾,因而封侯,但母妻皆為所害。趙苞葬母之後,對人說了一番話:“食祿而避難,非忠也;殺母以全義,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立於天下!”心中悲痛,吐血而死。
這是極為典型的‘忠孝不能兩全’,雖然當時及後世都覺趙苞並沒有做錯,自己也不必死。不過對於至孝之人來講,卻是不能接受的,母親雖不是你親手害的,但也是因你而死,這是大不孝。古時除儒家外,各家都對孝道極為看重,但沒有儒家的理論全面而已。
後世的儒家人物對忠孝的處理,有時也覺為難。便以趙苞棄母這件事來講,就沒有很好的處理方法。到了北宋時,理學發起者程氏兄弟給了一個方子,便是讓趙苞立即辭官,將官印交給別人,自己獨赴賊營救母,這樣就避免了忠孝兩難的問題。既辭官,便沒守城之責,敵軍便不能再要脅他,其母也可以得活。
這個方法看似完美,但也只是理論上才行得通,辭官還要朝廷准許,那時路途遙遠,通訊不便,哪能立即得到回信。賊寇才不會等上幾個月讓你答覆,何況提出辭官,也未必會准許,因為可能一時找不到接任的合適人選。
另一則故事,人們更為熟悉,便是三國時的徐庶,因為其母為曹操所擄,所以不得以離開劉備而前往許都,他是以孝為先,正與趙苞相反。士人有士人的標準,而這標準之中包含了忠孝,否則你便不是合格的士。如一個士兵在戰場上貪生怕死,那就不是合格的士兵。徐庶既然受劉備禮聘,他就要盡忠,但在兩難之地,還選擇了盡孝,那麼就談不上忠了。
同樣的事情,兩種結果,或許因為人的性情不同,所以才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孔子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這大概是不能求全的情況下,而取之偏至的一種辦法。做事到偏至的人,大多在有所不為時偏至也有所為,而做到這一點的,必是至情至性之人。
如今社會進步,戰爭中也難再有以家人相要挾的事情。既然有人願意回到那個時代,我便想問一句,當遇到忠孝衝突之時,你會如何抉擇呢?
閱讀更多 鷹飛九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