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金融危機前,你有100萬現金存款,怎樣才能規避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

云溪鹿鳴

這個問題,我已經回答過幾個,但是,問題很重要,所以必須繼續給力的分享靠譜的回答,才能幫助大家避免風險和損失。


投資是一場旅行,在旅途,遇見您。

我是雄風投資,20年投資實戰經驗的老司機,在亞洲最大證券公司--中信證券工作期間,榮獲騰訊2012中國最佳投資顧問。


一,金融危機之前,100萬的現金存款。


分享規避金融危機風險的好辦法:


1,繼續保持100萬的現金,因為在金融風險之中,現金是最安全的資產,現金不會被消滅。


2,不投資。金融風險爆發的過程之中,不投資就是投資,因為投資是不安全的事情,很容易產生虧損和風險。


3,耐心等待。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會休息的是師祖。所以,懂得休息和空倉,這是投資的高境界。在金融風險之中,需要休息和等待,以及空倉。


4,風險過後。等到金融危機風險結束之後,100萬現金存款,就可以重新出山,選擇優質資產建倉與買入,俗話是抄底成功。

二,金融危機的特徵。


正如問題裡面的描述,金融危機之中,就會發生股票大跌、房價下跌、企業倒閉、消費低迷、信心不足等現象。


同時,經濟週期決定每隔一些年就會爆發一次金融危機,這是一個規律,所以我們還保持小心和謹慎。


三,危機與人生。


人生之中,不會一帆風順,總會出現突發的危機或問題。我們面對危機的時候,需要努力做到臨危不亂,在危險之中,找到機會。




雄風投資

朋友,我的觀點與別人不同,我覺得在危機暴發之前,如果你什麼都不缺,我覺得應儘快把現金變成固定資產和貴重物品,覺得哪方面固定資產能夠保值增值就用你的100萬元現金購買什麼,要遠離股票、債市;因為唯有把現金變成資產,才不怕金融危機,才有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

當然,購買什麼資產是要有講究的,需要好好研判,不是隨便什麼都能買的。依據我個人在過往幾次金融危機中的經歷,我覺得還是購買房產、商鋪門面等固定資產和黃金等貴重物品,甚至還可購買土地,這些東西最能保值,不管金融危機是如何造成房價下跌、貨幣貶值、股市暴跌,固定資產或貴重物品是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的。

顯然,固定資產和貴重物品在金融危機暴發之後,其價值都會巍然屹立,不會因為金融危機而減值或形成損失,具有較強的抗金融危機的韌性;即便可能價格在金融危機的一段時間內有可能下降,但危機過後就會立即反彈。

朋友,不知我的觀點你是否贊同,但我覺得你值得一試,祝你規避金融危機成功,在金融危機中實現財富保值增值!


財經深思

金融危機,往往伴隨著經濟下行,企業倒閉、棄房斷供等系列問題,而與金融貨幣擴張期不同,金融危機下,更需要注意好資產安全性,降低風險資產的配置比例,例如股票、期貨、大宗商品、房地產等,這些都是金融危機下需要回避的投資渠道,而金融危機下,定期存款、大額存單、貨幣基金、國債逆回購等,反而更具投資安全性,而金融危機下,保存現金資產,就是最好的保值,而金融危機首要考慮的不是資產增值,而是在於資產保值,這也是實現資產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由此可見,這100萬現金存款,還是以追求資產保值為主,待金融危機末期,資產價格足夠低的時候,再行加大投資,提升資產增值效果,這也是最有效的投資增值策略。


郭施亮

你好,嗨住租房回答這個問題。

金融危機的產生過程

(1)假設有AB兩個人賣麵包,一元一個每人一天賣20個,每天產生40元。後來兩人商量,每天相互買賣100個,用記賬形式,價格不變,交易量每天就變成240元。由此虛擬經濟就產生了。

(2)A和B將市場面包炒作上漲到2元,有些人聽說麵包能賣到5元錢1個,看到市場面包由1元上漲到2元3元……早期投資麵包的人都賺了錢,於是大家爭相購買。泡沫經濟就產生了。

(3)突然有一天,麵包一下子做不出來,怎麼辦呢?那就購買遠期麵包。A和B一方面增加做麵包的量(每天達100個或更多),另一方面賣遠期麵包,還做起了發行麵包債券的交易,購買者一是用現金購買,還用抵押貸款購買。這就叫融資,金融介入。

(4)有些人想購買,既沒有現金,又沒有抵押品,A和B就發放次級債券。並向保險機構購買了保險。次級債券為次貸危機播下種子。

(5)有一天,發現購買來的麵包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會發黴,就趕快拋售掉,哪怕價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6)麵包店裁員了(因為市場上每天只需要40個麵包就可以了)。失業就產生了。

(7)接下來債券變廢紙了。次貸危機。

(8)抵押貸款(抵押品不值錢)收不回,貸款銀行流動性危機,保險公司面臨破產等。金融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金融危機禍國殃民

2008年,美國發生了歷史上最嚴重的金融危機,資本主義引以為傲的金融系統瞬間分崩離析,又因為美國金融業在10年的深度耕耘下已經和美國國民日常生活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所以導致了大量美國國民的財富縮水,而現金反而成為了危機來臨是難得的安全品。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所導致的影響波及全球其他國家,導致全球經濟水平在2015年才逐漸從危機中恢復過來。

多持有現金才能規避風險

雖然金融危機使本幣貶值,但相對於其他金融資產的縮水程度而言,現金的縮水程度要小很多。股票、債券、期貨等市場一定會大跌,所有能加槓桿的金融資產會在短時間內崩盤,要大量拋售金融資產。在此期間,如果有計劃買房的需要先擱置想法租房住用,儘量持有現金,金融危機不會是長期的,等到危機恢復階段可以低價購入房產。所以金融危機前儘量持有現金,租房比買房更能保值,租房是年輕人最好的選擇,對於租房信息的掌握,平臺的選擇最重要,嗨住租房是年輕人最好的選擇平臺。嗨住租房-全城房源,一網打盡,房源多,房源真。


嗨住租房

金融危機以前,現金存款就是最好的規避風險的工具,沒有之一。

為什麼會產生金融危機?因為大宗商品、房屋價格、金融市場、匯率波動、金銀價格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致使市場不穩定,而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並且短時間內很難解決,一環扣一壞的問題均會出現。然而現金呢?沒有什麼影響,現金還是現金,並且現金有更好的狀態,就是所有的商品的價格都下跌了,你的錢變的“更值錢”,能夠購買更多的資產、商品等物質。

就拿金融市場來講,2008年當美國發生次貸危機,引起全球金融動盪,發生經濟危機時,如果當時你持有證券類的資產,那麼可能就的折損會高於50%,也就是說你2007年底擁有100萬的股票,而到了2008年底,均和虧損(美股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計算)超過50%,剩餘不足50萬。而其他的國家受到的波及影響更大,甚至部分國家的虧損超過70%。換而言之,如果你持有資金100萬還是100萬,而持有金融證券,你就只剩不足50萬了。也就是說,現金在金融危機前具有優質的避險能力,並且在金融危機衰退階段完成以後,擁有更高的購買能力,也許100萬能夠購買原來200萬價格的資產。

再拿房產來講,還是美國市場。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大量的房產擁有者還不起貸款,進而大量的房屋在市場出售,一時間供給遠遠大於需求,房屋價格一跌再跌,並且購房者的觀望情緒越來越大,房屋一時間沒有購買者出現。價格呢?也是一跌再跌,也許原來200萬的房產,現在只要100萬的價格。而當你持有現金存款的話,就擁有這樣的選擇權利,因為你有錢,別的產品貶值,而對應的錢在升值。

所以,金融危機前,你用100萬現金存款就是最好的規避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沒有之一。

不做模凌兩可的分析,給你最直接的觀點!


炒股哥說

金融危機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期差別都很大。一般來說,最保險的做法就是拿著現金。

不同的做法對應金融危機的嚴重程度,以及導致危機的原因。根據金融危機的程度,可以分為輕、中、重三級去對應。當然我們在危機來臨之前不可能知道將要爆發什麼程度的危機,甚至什麼時候來也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根據危機發生前期的一些預兆去做出一個謹慎選擇,進退自如即可。

輕級危機

預兆:

股市崩盤,貨幣緊張,銀行間隔夜利率飆升,市場政府呼籲金融降槓桿,甚至發出救市呼聲,類似於中國2015年股市崩盤。

發生原因:

股市對於經濟最為敏感,甚至是過敏,一些不該稱為危機的情況也會大跌,何況是真的危機來臨,崩盤是正常情況,槓桿經濟未影響到實體經濟,市場上出現流動性危機因為股市的錢出不來,資金面緊張也是經常發生的。股市崩盤導致投資信心極度不足,金融類投資全面放緩,急需尋找新的出路,非金融類資產開始繁榮。

規避手段:

根據本人2015年的應對經驗。保守的策略,買銀行理財,債券都可以,現金就更安全了,因為一危機開始利率水平還比較高買理財划算。

激進的策略,只要遠離股市,其他類資產都可以佈局,比如房地產,危機過後之後利率水平下降利好房貸,就沒做理財立馬搞了一套首付,之後2015年後的房價怎麼漲的大家應該知道。最後甚至一些優質高分紅股票都可以去抄底,比如類似茅臺。

中級危機

預兆:

輕級危機現象都有,但是出現股債雙殺,次級債券崩盤,房地產崩盤,本幣匯率大跌,境內資金瘋狂出逃至國外,風險意識較差的銀行破產。參考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

發生原因:

主要是槓桿經濟崩盤影響到實體,比如房地產或者國內資產泡沫,引發國際資本對於金融管制較少的經濟主體進行大規模出逃或做空。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匯率不正常大幅度波動,越小的國家影響就越大。

規避手段:

對於中級危機,拿著現金存款也不一定安全。如果只是在國內消費,現金還是比較安全的。但是如果要進行國際貿易,損失會比較大,建議遠離包括股市、債市、房地產等投資品種,以持有現金為主,配置一部分外國資產如美元或者黃金。

如果是小國國民建議轉移部分資產到經濟穩定的國外親戚那裡保值效果會更好。

重度危機

現象:

發生重度危機的國家不用提示大家也知道該國經濟已經完蛋,那裡的人早應該有所準備但還是頂不住更大的危機來臨。就算大家手上全是現金也會一夜回到解放前,如果你不能移民任何規避措施全然無效。

國內市場上所有東西包括利率都在兩位數暴漲,貨幣惡型通貨膨脹,商品奇缺,全民擠兌銀行。參考南美非洲一些小國比如委內瑞拉。

規避手段:

如果你不幸處在這樣一個國度又走不了,如果國內還沒有發生政府倒臺發生內戰的情況下,有錢應該儘快花出去,不要留現金在手上,儘量囤積生活必須品。

所以作為大國國民最多能見到中級危機,所以你這輩子碰到的金融危機持有現金是足夠安全的(政府倒臺的情況除外比如蘇聯)。


一牛財經

瀏覽了下其他答案,似乎都有點太天真了。

基本上四個字就可以概括其他答案了——現金為王。如果正確操作的話,保留大量的流動性資產確實可以使得你在金融危機中安然無恙,但是如果你能準確預測金融危機的發生,為什麼不將一百萬變成一個億?

首先,不是把錢隨便放在銀行就叫現金為王的。在金融危機中,最大的風險之一是信用風險,07年到11年五年當中,美國銀行倒閉了400家。如果正不巧你存錢的銀行是這四百家之一,你的存款只有等到破產銀行被其他銀行收購,才能夠使用,抄底的最佳時機很可能因此而錯過。其次FDIC只為25萬以下的存款賬戶提供保險,也就是說,如果你把100萬全部存在一個賬戶裡,其中75萬有拿不回來的風險。

可是。既然預測到金融危機的發生,還要做縮頭烏龜嗎?一輩子一次的階層躍升機會到了好不。

如同《大空頭》裡的幾個小夥子一樣。

第一步是獲得股指期貨、期權的交易權限。

第二步是在金融危機到來前一刻,瘋狂做空期貨和期權。

第三步是在金融危機緩和的時候,清倉。並且準備購入低價資產。

等到金融危機結束,你已經有上億的資產了。


毒蛇博士

現在的金融危機一般都表現為短時間內資產負債表嚴重失衡。資產不足而債務巨大,浮出水面。資產失去原有的價格迅速跌落,負債顯得更為龐大。現金缺乏,整個市場難以運轉。

就個人來講,面對這種情況是難以有什麼辦法對抗的。因為危機不解,會面臨更大的問題,倒閉,失業,斷供,再倒閉,再失業。整個社會信用體系垮塌。所以,國家管理層面,一般會通過增加貨幣供應的辦法來緩解危機。這也就是為啥越危機,錢越不值錢的原因。在大眾這邊看,危機是對大眾財富的稀釋,而站在管理者這邊,任其蕭條還是維持運作上,誰站在管理層都會選擇維繫市場運轉上。

所以現在的管理者,借鑑了1930,1970危機,都採用開閘放水,給市場提供資金,來平衡資產負債表。

所以就個人來講,危機時,放現金並不靠譜。這種以前的經驗在2000年後,尤其是2008金融危機經歷來看,是一項很不合算的行為。

我的理解是乘著危機,主動介入市場,購買資產,卻是最合算的。因為在經濟繁榮的時候,資產價格水平很高,大家都心氣也很高。而危機來臨,擁有生產性資產的人,為了保住賺錢的工具,往往會通過縮減生活性資產,來度過難關。最近的經驗也告訴我們,2008危機後,生活性資產大幅跌落,是十分合適的介入時機。

所以,有100萬,要記得把它花出去。用一半價格獲得資產,如果能加上100萬-300萬的槓桿,撬動原本500-1000萬的資產,那就成了危機中的贏家。


大舟財經觀

難得是如何判別什麼時候是金融危機前,不管金融泡沫多大,只要它不破,它永遠都是繁榮萬的市場!

現在回到問題!假設我們知道明天就是金融危機,並且我沒有那麼貪心,用合理的投資方式投資我手裡的100萬:一、50萬持有人民幣存款;二、20萬的半年期黃金期貨;三、10萬一年期黃金期貨;四、10萬實體黃金;五、5萬外匯兌換(美元);六、5萬股票對沖運作!

希望對您有幫助!這裡說一下我要是能預測準,我就全部做第六項!


he0081

首先對於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駁論,為什麼這樣說,首先你能夠提前知道金融危機這個問題,那你還在擔心如何避開金融危機,我想這樣的人應該是個傻子吧。

當你有這個這個預知,還有如此這般的本金,我想你要做的不是談如何去避開,而是如何去利用你的這個消息瘋狂獲利吧

所有因為金融危機造成的損失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對金融危機的無知和不確定性,既然能夠做到預知,就不要想著怎麼規避,瘋狂獲利,你就是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